分享

白树安书法

 老樟xy67896789 2015-02-15
以勤补拙厚积薄发
——记北京书协理事白树安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和树安相识有几年了,然而熟悉起来,却是缘于一次笔会,他的坦诚、朴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树安几十年来当过兵、种过地、当过工人,后长期在企业担任管理工作,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他日后的书法道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树安学习书法从唐楷颜体入手,初临《多宝塔》 ,后学《勤礼碑》 《中兴颂》等,掌握了颜体的方严正大、朴拙雄浑、体势开张、大气磅礴的特点。近几年来又多临习赵孟頫的《寿春堂记》 ,楷书中注意吸收赵体楷书的笔圆架方、流动带行、宽绰秀美的特点,为了练习腕力,曾经做过两支钢制的毛笔杆,套上塑料管,防止汗浸生锈,笔头可更换。此法是否科学姑且不论,却可看出树安老弟学书的毅力。

  斗转星移,树安的书法逐渐转向了隶书和行草,于《史晨碑》《乙瑛碑》等古代先人的经典法帖,他下了很大的功夫,同时也注意吸收当代著名书家的一些特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行草初学《兰亭》 ,后又临习王羲之的《草诀歌》《十七帖》 、赵孟頫草书《千字文》 、文征明的行草《西苑诗》 《前后赤壁赋》 。近几年他把学习草书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孙过庭的《书谱》上,反复临习,尽可能深刻地领会其中关于学书的观点。

  从树安的书法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到他师古不泥古的艺术主张。他的隶书功力扎实,厚重高古,受到同道的广泛好评。隶书的难度在于寓动于静,笔画线条到偏旁部首、字形行距之间充满着丰富变化,不断闪现的游离于字里行间的动态,能使人感到其旺盛的活力。我读懂了他朴拙之中的飘逸,厚重之中的空灵。更为可贵的是,树安在书法艺术走向市场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可以说是北京书界的一个典型。

  树安阅历丰富,学识宽博,爱好广泛,他对太极拳、易经等都有一定的涉猎。他待人真诚,发的短信基本上都是他自己的原创,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敷衍别人,认真对待每一个人” 。他创作的《舍得诗》 《做人难》等被很多人转抄,其中《舍得诗》在国家版权局注册,并和中国著名酒业“舍得酒”签约。他称自己的作品只是打油诗、顺口溜,但看其内容,却充满哲理。

  树安自称是一个“不聪明,但能吃苦的人”,他以“勤能补拙”为信条,而我看到的却是他的努力和坚持。

 

行草中堂

 

楷书“寿”字条幅

 

  白树安  1955年出生,北京人。现为中国书协会员,北京书协理事。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研究生课程班结业,学习书法师从欧阳中石教授和刘炳森先生,真、草、篆、隶皆下过很大功夫,尤以隶书和草书用功最勤。以“天道酬勤”、“勤能补拙”为信条,笔耕不辍。 《中国艺术报》 《中国贸易报》《今日中国论坛》 《中国政协》等报刊曾报道过其书法作品和艺术成就。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城楼、国家博物馆等单位收藏。学书之外,还对太极拳、易经等方面有所涉猎,注意书法以外综合素质的提高,爱写诗,创作的《舍得诗》在国家版权局注册,并和舍得酒业签约,流传很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