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宏宝 註册中医师 流感肆虐,死亡数字不断上升。中医认为流感属于“外感热病”、“时行感冒”、“温病”、“瘟疫”、“疫疠”范畴中。传播途径从口鼻而入(即飞沫或空气传播)或从皮毛而入(即密切接触)。口鼻乃邪气入肺系的途径,邪从口鼻而入,则出现一系列鼻道和肺系疾状;皮毛是人体抵御外邪的屏障,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若外邪入侵,皮毛防御功能减弱,则由皮毛而犯肺系,也会产生一系列肺系的疾状。 对于预防治疗流行传染病,中医有一套独特的方法论,中医防治原则有以下三点: 强调天人合一与整体观念、三因制宜(因地、因人、因时); 强调预防为主“治未病”,《黄帝内经》说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强调避其毒气,《素问.上古天真论》言“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故此,首先做好生活起居预防,包括以下几点: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尽量不要接触传染病患者,尤其是年老体弱或抵抗力差的,或平时容易感冒的人,这些人最好多戴口罩、勤洗手,不用公共毛巾;尽量避免到人多聚集的地方和保持空气流通; “饮食有节” 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均衡饮食,在中医师指导下,运用中医辩证施治及三因制宜的理论,通过恰当的食物以及药膳形式来强身健体,防止疾病。饮食宜清淡,少食煎炸、肥腻及辛热刺激食物,对预防流感绝对有帮助。关于中药预防,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药方才能真正有效。如果相信有所谓的“万能方”,那就把中医降低了,中医药应用强调因地、因人、因时、因病进行防治。此外,老人、幼儿、孕妇、有药物过敏者、体质比较虚弱的人以及慢性病患者更应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调整用量服用。临床见一些感冒患者,为了尽快痊愈,自己充当医生,到药房购买感冒成药,结果情况更加严重,由起初白痰变黄痰,由少咳变劲咳,有些还出现皮肤过敏。 “起居有常” 作息要有规律,适量运动如练八段锦、太极拳等等,以及充足睡眠。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保持心态平衡,“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对流感产生恐惧之心,也可导致气机逆乱,更易招致外感。 其次,在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中,其中穴位按压可以达到通经络、调和阴阳而最终实现驱邪治病,使机体恢復阴平阳密的和谐状态。《黄帝内经》早就指出:“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下面我就介绍一些穴位给大家按揉,有很好的保健强身功效。 擦风池(对称穴位)、风府穴: 将双手搓热后,俯头,将双手置于颈部风池、风府穴处,来回擦动32次。有提神醒脑、防治感冒及头痛的作用。 揉关元穴: 先把左手掌置于右手掌下,掌根紧贴于关元穴上,逆时针方向揉32次。再换右手紧贴于关元穴,顺时针方向揉32次,揉至有热感时效果佳。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按揉足三里穴(对称穴位):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足三里穴,其馀4指附于小腿后侧,向外按揉32次左右。足三里为保健要穴,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