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编随证用药心法

 学中医书馆 2015-02-17

新编随证用药心法

          中国中医数千年,神秘奥妙学习难,今天我把它简化,千年疑难今不难。

          数卷医书取精华,千病百症有办法;古代良方数千首,万变不离在其中; 

   对症用药为治标,扶正治本莫忘了。治标治本同时治,顽固疾病根拔掉   
自己有病己最知,不靠别人靠自己,既省时间又省钱,根治顽疾不算难。

   大病能把小病转,小病治疗更不难。大小疾病都没有,身体健康定长寿。

   自己命运己做主,养生长寿最合算。诚信乃是有缘君,我愿诸君超百年

          诸多病症皆有因,气虚必定是病根,气虚必定血也虚,气血双虚病加重; 

   气血双虚阴阳虚,四虚引发诸症生,气血阴阳为主症,五脏六府不安宁,

   气血阴阳解决好,诸多病症无踪影;人生患病为常事,习医保身最根本;

   中华医术数千年,我提精华献诸君;但愿仁君能醒悟,强身益寿养天年。

  一;气虚[体虚];症见;头晕,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自汗,血压低等;

  [气虚常用;党参黄芪白术五味子麦冬升麻]

  气虚头晕乏力加五味子太子参各10;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加党参白术黄芪各20升麻10;气虚加麦冬五味子各6;气虚自汗加黄芪30防风;心悸气短加五味子党参各10;盗汗加龙骨牡蛎各3;自汗表虚倍用黄芪;

  二;血虚,症见;头晕乏力,面色苍白,

  [血虚常用;当归生地熟地阿胶白芍枸杞子黄芪川芎]

血虚;加当归川芎各12;血虚加当归阿胶各10;血虚加熟地何首乌各15;血虚加当归生地黄芪各10;血虚去红花赤芍加枸杞子阿胶黄精各12;

  三;血瘀;症见;舌质紫黯或瘀斑,脉沉涩,胸闷气喘,头晕头痛肢麻乏力。

  [血瘀常用;赤芍丹参首乌鸡血藤山楂桃仁红花元胡三棱莪术三七桂枝五灵脂]

  血瘀加;舌质红绛加赤芍丹参各15;动脉硬化加草明决何首乌各15血脂升高加山楂20;瘀血甚加生蒲黄五灵脂各12;气滞血瘀加桂枝10鸡血藤30;气滞血瘀加桃仁红花元胡各10;血瘀加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各10;血瘀加三七粉6;瘀血去补骨脂蛇床子加玄胡土元各12;  气喘加益母草蒂苈子。

  四;阴虚,症见;[内热症],症见;舌红口干,五心烦热,心烦急燥,脉细数

  [阴虚内热常用;天冬麦冬枸杞子,沙参玄参天花粉,生地熟地何首乌,山药白芍玉竹],

  阴虚加;天冬枸杞子沙参石斛各10;阴虚阴虚加麦冬天花粉沙参白芍各9;阴虚津亏加沙参麦冬玉竹百合各10;舌红口干加石斛玄参枸杞子各15;阴虚加生地熟地何首乌各10;阴虚血热去党参白术加黄柏知母丹皮鳖甲各10;阴虚少用桂枝生姜;血热甚去党参加牛角30生地丹皮各10;;心烦急燥口苦加丹皮栀子各15;

  五;阳虚,[内寒症],症见;[阳虚畏寒身发冷,四肢冰冷体不温],

  阳虚常用;附子桂枝鹿角霜,参芪归苓与人参],

  阳虚加附子桂枝各10;阳虚加党参黄芪当归各12;亡阳欲脱加人参附子各10;舌淡出冷汗加附子(先煎)茯苓各30龙骨25桂枝15;肢冰冷加附子桂枝各12;四肢欠温加鹿角霜10附子5;阳虚畏寒加附子肉桂各5;

  六;肺虚;

  [咳嗽;川贝白果双皮百部紫菀冬花杏仁阿胶枇杷叶前胡]

  [阴虚干咳;沙参玄参麦冬五味百合阿胶]

  [稀痰寒痰;南星半夏陈皮茯苓白术橘红白芥子桂枝细辛干姜]

  [粘痰燥痰;瓜蒌天冬玄参麦冬桔梗沙参]

  [黄痰热痰;黄连黄芩重楼双皮知母鱼腥草二花]

  [喘息;麻杏甘陈皮苈子车前双皮大腹皮山萸肉沉香]

  咳甚加紫菀款冬花半夏各10;咳嗽加陈皮紫菀各10;咳嗽不已加阿胶9;咳重加双皮桔梗枇杷叶各10;咳嗽加麻黄前胡桔梗各10;咳嗽加浙贝母半夏各10;咳甚加浙母杏仁双皮前胡各10;咳嗽重加五味子百部各5;

  肺热作喘加川贝母白果双皮各9;咳嗽气喘加双皮大腹皮山茱萸各30;喘甚加沉香麻黄各10,喘重加麻黄5杏仁葶苈子10;咳喘重加麻黄5生石膏30;

咳痰不易加葶苈子双皮各20;燥痰加川贝母天冬各10;咳而痰少,气短懒言加沙参麦冬五味子各10;痰少咳声无力加沙参款冬花各9;咳嗽无痰加人参6黄芪9五味子3;胸痛胸闷,痰液粘稠加瓜蒌海浮石各6;痰多粘稠胸闷加瓜蒌皮葶苈子各10;

  偏于寒痰加茯桂术甘汤和瓜蒌薤白半夏汤;寒痰去玄参加细辛半夏干姜各10;寒痰加白芥子半夏各10湿加半夏苍术茯苓厚朴各10;痰多清稀有泡沫加南星半夏橘红茯苓各9;痰湿盛去玄参加陈皮半夏各10;

  脓痰量多腥臭加双皮菊花杏仁各10;咳唾脓血较多加苇根冬瓜仁侧柏叶仙鹤草浙贝母各20;;痰多加天冬川贝母马兜铃杏仁5;

  偏于热痰加黄连黄芩双皮知母川贝母瓜蒌各10;热痰盛加川贝母胆南星各10,肺热咳嗽加车前子20;痰黄不易咯出,红舌苔黄加二花板兰根各30;

  七;心虚

  心阳虚伴四肢浮肿、寒冷尿少加附子桂枝泽泻各10茯苓白术各15;心阴虚伴心烦失眠,口舌干燥,五心烦热加麦冬五味子牡丹皮栀子各10;心律失常重用丹参加赤芍川芎各15,律慢加重桂枝加附子20,律快加龙骨牡蛎各20;心衰明显加附子党参枳壳各10;心律超130次/分加远志莲子生大黄各10,低于50次/分麻黄桂枝白芍各10;心悸明显加柏子仁炒枣仁生龙骨生牡蛎各15;室性早搏去党参加红人参15酸枣仁50茯苓20桂枝10;心虚失眠多梦加柏子仁酸枣仁各10;脉结代加炙甘草20;水气凌心去沙参玄参加附子茯苓皮各10,并重用葶苈子;

  八;脾虚(湿)证见;脾胃不和,便溏腹泻。

脾阳虚证见腹胀便溏,脾虚腹泻加党参黄芪苍术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各10;大便溏去当归;

  九;恶心呕吐加;竹茹旋复花生姜各6;呕吐恶心加竹茹半夏各10;头身困重,恶心呕吐加薏苡仁20厚朴半夏各10;吐泻重加重山药白术用量20;

  十;腹胀甚加;大腹皮槟榔各10;腹胀脘闷加厚朴枳实陈皮莱菔子各10;腹痛加白芍木香槟榔各10;气滞加川楝了沉香柴胡各5;气滞加枳壳川楝子元胡青皮陈皮各10;腹胀肠鸣加党参15白术山楂陈皮各10;小腹胀痛加柴胡10青皮15;

  十一;胃部;食滞加莱菔子山楂各神曲麦芽鸡内金10;胸闷纳呆口腻加白蔻仁10;气逆加白芥子6莱菔子9香附15;胃痛加桃仁9;烧心、吐酸、嘈杂加黄连5吴茱萸3海螵蛸10;肝胃郁热,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苔黄腻加栀子知母龙胆草各10;胃脘隐痛,吐清水,喜温畏寒加白扁豆15;兼寒加高良姜香附各5;肝郁胃热加公英50二花25黄连5;脾胃虚寒加附子15半夏吴茱萸各10;胃阴不足加沙参麦冬白芍白及当归各12甘草5;胃酸多加龙骨牡蛎海螵蛸各15;偏湿加薏苡仁30茯苓苍术各10湿重加白术白蔻仁;

  十二;口苦舌苔腻加黄芩贯众各10;口渴加天花粉生石膏各10;口干加花粉9;舌苔黄腻加瓜蒌仁20半夏10黄连黄芩各5;舌红苔黄加栀子丹皮各10;舌苔黄腻加苍术薏苡仁各15;

  十三;肾虚;肝肾阴虚加太了子参15当归6枸杞子麦冬生地山萸肉玄参熟地桑寄生各12;肾气不足加巴戟天肉苁蓉仙茅人参各18紫河车10;桃仁红花各10;肾不纳气加胡桃仁五味子各10;腰酸肢冷加杜仲10;肾阳亏加巴戟天补骨脂菟丝子杜仲各10;肾阳虚去红花赤芍加巴戟天10鹿角霜15肾阴虚去补骨脂加生地何首乌女贞子各12;;

  十四;肝;谷丙转氨酶高加田基黄垂盆草黄芩土茯苓各10;(HBsAg十)虎杖女贞子淫羊藿肉苁蓉巴戟天各10;肝胆火旺加黄芩栀子菊花各10;

肝气郁滞,急燥易怒乳房肿胀加柴胡白芍川楝子各10;肝气郁滞加郁金陈皮香附佛手各10;肝区疼痛加当归白芍生地各10;肝区痛加柴胡刘寄奴丹参五灵脂各10;肝脾肿大,质地坚硬加穿山甲珠、牡蛎各10;肝火旺加白芍30丹皮12;

  十五;胁痛加元胡川楝子各10;胸痛明显加郁金丹参赤芍元胡各10;胸痛甚加姜黄川芎檀香各10;

  十六,浮肿,加猪苓茯苓冬瓜皮大腹皮泽泻车前子各10;头面浮肿腹胀小便赤加茯苓木通大腹皮泽泻各10;颜面肿胀加茯苓皮薏苡仁各15;

  十七;热重加;龙胆草黄连各5;热甚加;栀子知母各10;内热倍用黄芩;发热恶寒加二花连翘各30;发热恶寒,恶心呕吐加柴胡半夏各10;合并感染加鱼腥草二花公英地丁各10;有热去党参黄芪加玄参20;发热加二花重楼各15;午后热甚加胡黄连银柴胡各10

  十八;感冒

  风寒表证咳嗽频频,恶寒发热,痰稀色白加荆芥防风苏叶各10;风寒感冒,发热轻,恶寒重,头痛鼻塞流清涕加麻黄苏叶各10,鼻塞流泪打喷嚏加薄荷苍耳子各10;风寒咳嗽加杏仁苏子各10,

  风热感冒,咽红咽痛,口干口渴,痰液粘稠而黄发热咽痛加二花桑叶薄荷牛蒡子各10;风热表证加桑叶菊花二花连翘各10;风热咳嗽加天竺黄海浮石各10;咽痛加蝉蜕玄参山豆根各10;

  声音嘶哑加蝉蜕6葛根苏叶各3;声音嘶哑加射干花粉各10;

  十九,发烧加;藿香薄荷各10;恶寒加荆芥防风各10;午后发热腹痛可加桃仁红花各6;恶风加桂枝白芍各10;寒热往来加柴胡白芍各10一20;无汗加麻黄有汗加桂枝

  二十;低热加;银柴胡地骨皮青蒿各10;发冷加柴胡6防风3;发热不退加栀子地骨皮玄参各10;发热加黄连黄芩各6;发热加白花蛇草石膏知母二花青蒿各15;恶寒重加防风10;午后发热加杏仁20地骨皮15桃仁6;

  二一;小便不利尿赤加木通白茅根猪苓各5;小便短黄加车前子6;尿血明显加白茅根益母草侧柏叶茜草各10三七粉3;排尿困难夹有血块加琥珀粉5;尿血加白茅根大蓟小蓟仙鹤草各15;尿蛋白不消加;尿道涩加车前子黄柏小蓟各15;

  二二;大便干燥加茵陈大黄芒硝;大便干结加当归火麻仁肉苁蓉各15;便秘及小便短赤加郁李仁6木通3;大便秘结加玄明粉9;热毒盛大便秘加大黄5;便脓血加黄连柏白头翁秦皮各10;便秘或便溏腹胀,舌苔黄厚加大黄芒硝玄参各10;便秘加当归桃仁各10;

  二三;失眠加;合欢皮夜交藤各10;失眠加远志酸枣仁各9;失眠心烦加瓜蒌30酸枣仁15远志10;夜寐不宁加熟酸枣仁知母各15;

  二四;抽搐较重而角弓反张加钩藤当归各12;

  二五;头痛加;薄荷白芷各10;头身重加川芎当归各10;头痛加川芎白芷各3;头身痛加葛根20;头痛前额及眉棱骨痛加升麻,太阳痛加柴胡黄芩各10,巅顶痛加吴茱萸5,后项部痛加羌活10;

  二六;肢麻;加全蝎白僵蚕各10;阴虚风动,肢体麻木加桑枝钩藤天麻各10;

  二七;血压高加石明决30天麻10;收缩压高去五味子麦冬加磁石50生石明决25罗布麻40,舒张压高去五味子麦冬加旱莲草女贞子各25;

  二八,肠上皮化生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20;

  二九,血糖不降加苍术玄参;尿糖不降加黄芪山药萆解各15;

  三十,白带多加茯苓白术海螵蛸各10;赤白带加海螵蛸茜草土茯苓各12;下赤白带加山栀子炭6;带下黄稠粘或呈脓状加黄芩白头翁各10;

  三一,耳听力下降加石菖蒲枸杞子;

  三二;癌证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30山慈姑重楼各10 

一、感冒

感冒方有鲜苇根,栀子桑叶与黄芩,连翘瓜蒌同知母,薄荷通草与金银。

以上为感冒基础方。

加减法

热盛须用生石膏,头痛菊花白芷疗,咳嗽杏仁甜葶苈,腹痛加入台乌药。

腹泻不能用瓜蒌,加入黄连可立休,便结须要元明粉,小便色黄黄柏优。

发烧不退地骨皮,喑哑最好用蝉衣,嗓子疼痛大青叶,周身疼痛嫩桑枝。

鼻子不通木笔花,恶心呕吐竹茹加,汗多不能用薄荷,停食莱菔子最佳。

每味药物的用量:

一般药物每味都用四钱,

用量小的药物:元明粉钱、 白芷钱通草钱半 薄荷钱半 

用量必须大的药物:生石膏两鲜苇根两 嫩桑枝两 竹茹五钱瓜蒌两

感冒病的症状:

感冒一般都有发烧、发冷、头痛、全身疼痛、鼻子不通气、咳嗽、嗓子疼痛等症状,个别的有恶心、大便干燥或肚子疼、拉稀的症状。临床时根据不同的情况,按照基本方加减,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扁桃腺炎(闹嗓子)

扁桃腺炎板蓝根,大青叶与条黄芩,双花连翘炒栀子,苇根竹叶和灯芯。

以上为扁桃腺发炎基本方。

加减法:

喑哑蝉衣可清音,身体发冷桑叶寻,咽干玉竹加花粉,若是化脓用六神。

(六神是六神丸,现在改名叫咽喉丸,每次用十粒,含在嘴里,不可直接吞下,以增强在嗓子部位的作用。)

热盛须用生石膏,大便干燥瓜蒌调,咽痛不止锡类散,对准红处一吹消。(锡类散是药面,每用少许,放在笔管中,对准嗓子红肿处吹入)。

只治嗓子不彻底,下焦有热同时理,知母黄柏与滑石,小便清利疗效奇。(下焦有热,多见小便少,色黄。)

每味药物用量:一般每味药物都用四钱。

用量小的药物:灯芯五分。

用量大的药物:生石膏两瓜蒌两。

扁桃腺发炎的症状:嗓子疼、发烧、发冷、严重的不能咽东西,喝水时嗓子也疼,可以看到嗓子红肿,甚至化脓现象,大便一般都干燥,小便少,面色黄。

 三、流行性腮腺炎(痄腮)

痄腮须用生石膏,桑叶双花与连翘,板蓝根和大青叶,知母黄柏通草疗。

以上为腮腺炎基本方

加减法

头晕须要用菊花,无汗必须薄荷发,发烧地骨皮最好,恶心呕吐竹茹佳。

喑哑还须用蝉衣,咳嗽黄芩杏仁须,大便干燥瓜蒌入,黄连去火治拉稀。

大便特干元明粉,如仍不畅加酒军,食重加入莱菔子,为增津液用元参。

每味药物用量:

一般药物每位都用四钱。

用量小的药物:通草钱半、薄荷钱半、黄连钱半、元明粉钱酒军钱(不和其它药物一起煎,只用少量开水和沏茶一样,把酒军沏一下,然后泡十分钟,把汁兑到煎好的药汁内就可以了)

用量大的药物:生石膏两 竹茹五钱瓜蒌两

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

这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俗名痄腮,中医叫“温毒发颐”。发病时,两腮部肿痛,开始时往往在一侧,然后两侧都肿,色红,发热疼痛。

 四、肺炎

肺炎方用金银花,连翘黄芩杏仁加,地骨皮与甜葶苈,桑叶菊花通草佳,生桑白皮不可少,知母黄柏下焦辖,生石膏和瓜蒌入,病势虽险效堪夸。

加减法:

高烧不退易昏迷,谵语不休又循衣,见到此情须冷静,急用紫雪莫犹豫。

紫雪是一种药面,为中药三宝之一。不可煎,服用时用开水冲服,每用五分至一钱。

若见抽风鼻翼煽,目镜上吊非等闲,羚羊加入风势退,病危也会转为安。

鼻翼指鼻子两侧,鼻翼煽,指由于呼吸困难,鼻子两侧煽动的样子。

目睛上吊,指引抽风眼球往上抽,严重时黑眼球几乎都抽得看不见。

羚羊,每用二分至五分用开水冲服。

热退神情口尚干,花粉玉竹同入煎,胃液受损石斛进,重病三剂可保全。

每味药物的用量:一般药物每味都是四钱。

用量小的药物:通草钱半 紫雪五分至一钱(冲服) 羚羊二分至五分(冲服)

用量大的药物:生石膏两 瓜蒌两

肺炎是一种急性热性病,发病急且来势凶险,尤其是儿童,如果马马虎虎的处理,则会引起很坏的后果,甚至造成死亡。所以治疗这种病要胆大心细,不要被病势的来势汹汹所吓倒,也不能不负责任的随便处理,有方,有术,临床时冷静果断。

 五、肝炎

肝炎方用绵茵陈,黄柏栀子川郁金,枳壳连翘赤小豆,茯苓莱菔滑石寻。

莱菔在处方时,应写成莱菔子。

茯苓也叫云茯苓,有茯苓块和茯苓皮之分,孔派在临床上习惯用茯苓皮。

加减法

饮食不香焦麦芽,大便不通酒军加,功能不好金钱草,连进十剂效堪夸。

热盛仍须生石膏,大便不好军炭疗,口苦机制牛黄粉,恶心竹茹效果高。

机制牛黄粉,是用牛胆汁提炼的一种粉末,代替牛黄,有接触肝胆热盛的作用。口苦,一般多为胆热,机制牛黄粉不可入煎,用时只用开水冲服,每用二分至五分。

每味药物的用量:

一般药物每味都用四钱,

用量小的药物:酒军钱 军炭钱半

用量多的药物:绵茵陈两 赤小豆两 茯苓皮两焦麦芽两 金钱草两 生石膏两

功能不好,指肝功能不正常,一般多指转氨酶高和麝香草脑混浊度高。 

转氨酶(GPT)100单位以上为不正常。

麝香草脑混浊度(TTT)7单位以上为不正常。

金钱草有恢复肝功能的良好作用。

肝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如治疗不当,转成慢性,则后果很不好,所以要特别注意在急性期的治疗。

此方无论出现黄疸和无黄疸,效果都是令人满意的。

 六、阑尾炎

败酱草治阑尾炎,丹皮薏仁同入煎,双花连翘赤小豆,再加酒军保平安。

 加减法

腹胀又疼大腹皮,橘核乌药不可离,大便不畅元明粉,枳壳厚朴调气机。

发冷还须用桑枝,下焦有热知母须,黄柏滑石利小便,急性两剂便痊愈。

每味药物的用量:

一般药物每味都用四钱

用量小的药物:酒军钱元明粉钱

用量大的药物:

败酱草两 薏苡仁两赤小豆两

阑尾炎中医叫肠痈,发病急,右少腹部剧烈疼痛,也有伴有发烧、发冷的,一般在发现症状后,服此方很快就能痊愈,如果已经穿孔,此方就不行了。

 七、 胃炎

食物不洁患胃炎,胃疼呕吐苦缠绵,苏叶竹茹藿香上,茯苓厚朴乌药煎,

消积须要莱菔子,吐酸吴萸与黄连,小便不利滑石入,方小效大病可痊。

 加减法

身冷头晕桑叶除,胃口不适佩兰舒,腹胀大腹皮最好,过食生冷炮姜甦。

每味药物用量:

一般药物用量为四钱。

用量小的药物:苏叶钱半 黄连钱半 吴萸三分炮姜七分

用量大的药物:竹茹五钱。

 八、肠炎

肠炎腹痛又拉稀,木香黄连效果奇,厚朴枳壳尽导滞,莱菔消食又化积,

小便不畅滑石利,吃面过多焦六曲,吃肉太多山楂化,腹胀须用大腹皮。

 加减法

身上发冷用桑叶,发烧还需地骨皮,感冒不解双花好,连翘相佐效果奇。

腹痛不止加乌药,恶心呕吐竹茹医,小便短少知母入,黄柏加入不可离。

每味药物用量:

一般药物每味用量都是四钱。

用量小的药物:木香钱半 黄连钱半

用量大的药物:竹茹五钱

 九、痢疾

痢疾须要用黄芩,木香黄连除病因,槟榔枳壳可导滞,分利小便滑石寻。

 加减法

痢中带血茅根止,如若有脓双花治,腹痛厚朴加乌药,发烧菊花效可知。

每味药物的用量:一般药物每味都是四钱。

用量小的药物:木香钱半黄连钱半。

用量大的药物:茅根五钱 竹茹五钱。

痢疾多见于夏秋两季,是一种肠道传染病,由食物不洁所引起,病是痢疾杆菌引起的。症状是里急后重、腹痛,有时也发冷,发烧严重的一日可拉几十次,普通常见的有红白两种,如果治疗不当,转成慢性痢疾则很难治愈。所以在发病时,一定要处理好,不可乱用药物。 十、胆道蛔虫

胆道蛔虫腹绞痛,心中疼热手如冰,乌梅川椒使君子,槟榔雷丸效果灵。

黄芩麦芽和军炭,川楝子可杀蛔虫。轻症一剂痛立止,重症三剂也见功。

 加减法

呕吐须加青竹茹,疼痛不止乌药求,大便不通减军炭,加入酒军可通幽,腹泻黄连最好使,饥不想吃只喝粥,小便短少黄柏入,随机应变小虫休。

每味药物的用量:

一般药物每味都用四钱。

用量小的药物:川椒钱 军炭二钱 黄连钱半酒军钱

用量大的药物:乌梅五钱麦芽五钱(一般经常用焦麦芽)

胆道蛔虫症,发病时很凶,患者腹痛很重,甚至可以出现休克现象,农村较多见,城市也屡见不鲜。发病时主要症状表现为心中疼热,饥饿但不想吃东西,自觉气上撞心,有的吃了东西引起呕吐,甚至吐出蛔虫来。

 十一、高血压

高血压用石决明,桑叶菊花苏地龙,磁石朱砂白蒺藜,龙胆草与桑寄生。

石决明和磁石,孔派在临床上时用,所以在处方时必须写明,应写做:生石决明、生磁石。

 加减法

头疼白芷效果灵,藁本主治头顶疼,四肢麻木豨莶草,太阳穴疼用川芎。

打嗝加入旋复花,生赭石入效更佳,头重脚轻川牛膝,小便频数知柏辖。

每味药物用量:

一般药物每味都用四钱

用量小的药物:朱砂钱白芷钱 川芎三分 藁本二分

用量大的药物:生石决明两桑寄生两

高血压是一种较为顽固的疾病,主要是由肝热引起,如治疗不当,可引起极为不良的后果,所以治疗时用药要狠,大量的使用清肝、镇肝的药物。

 十二、颜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

口眼歪斜汗当风,僵蚕全蝎双钩藤,生磁石和朱砂入,白蒺藜加时石决明。

桑叶菊花生知柏,川牛膝与桑寄生,生石膏和麻黄入进,通络再加苏地龙。

 加减法

头痛严重白芷清,痰多须加陈胆星,麻木不仁豨莶草,太阳穴痛用川芎。

头顶疼痛藁本止,口中流涎菖蒲灵,病中同时服丸药,牛黄清心显神通。

每味药物的用量:

一般药物每味都用四钱。

用量小的药物:全蝎五分 朱砂钱 麻黄二分 白芷钱川芎三分 藁本二分

用量大的药物:生石决明两桑寄生两

丸药的用量和用法:

牛黄清心丸,每剂药两丸,每次用一丸和入煎好的药汁内。

颜面神经麻痹,患病突然,但和半身不遂不一样,一般预后良好,不会留下后遗症。得这种病的人多数是因为怕热或劳动出汗后贪凉受风所致。

 十三、肋间神经痛(肝气窜)

两肋疼痛苦缠绵,严重累及腰背酸,香附郁金舒肝气,川楝元胡痛必安。

枳壳青皮丝瓜络,木香厚朴加香橼,气顺络通疼痛止,连服几剂可保痊。

 加减法

若是胸满瓜蒌入,腹胀大腹皮可痊,打嗝不上肝气逆,旋复花同赭石煎。

腰背窜痛桑寄生,头晕桑叶菊花清,肝火太大龙胆草,小便短少用木通,

腹痛还是乌药好,不止沉香显威灵,总打饱嗝有食滞,焦三仙入效必应。

但觉口干不想水,脾受肝克湿浸淫,茯苓皮和川萆薢,渗湿好药古至今。

每味药物的用量:

一般药物,每味都是四钱。

用量小的药物:木香钱半沉香六分(现在药房多是把沉香研成面,所以不入煎剂,用开水冲服就可以了)

用量大的药物:桑寄生两瓜蒌两

肋间神经痛,一般都是中年以上的人爱得此病,又都是一些爱生闷气的人最爱得,所以治疗只以舒肝为主。

 十四、鼻衄

鼻衄不止用茅根,生石膏与条黄芩,菊花桑叶同荷叶,上焦热清去病因。

藕节炭郁血余炭,小蓟炭入效更神,是炭都是止血药,唯有芥穗炭冠群。

 加减法

大便干燥用瓜蒌,加入白芷头痛休,小便不利滑石入,色黄知母黄柏求。

若兼感冒用双花,连翘相佐效更佳,气分有热苇根解,无汗还须薄荷发。

每味药物等用量:

一般药物每味都用四钱。

用量小的药物:芥穗炭三分 白芷钱 薄荷钱半

用量大的药物:生石膏两瓜蒌两 茅根五钱 苇根五钱

鼻子流血,一般多是肺胃火太大,致血不循经而妄行,只能清热,因势利导,万不可用补药。这种病只要治疗及时,好的很快,一般只要一剂药就可以痊愈。

 十五、神经官能症

龙骨牡蛎俱盛庸,合欢皮与首乌藤,莲子心加磁石粉,琥珀朱砂睡前冲。

 加减法

睡眠不实且多梦,龙胆草和石决明,失眠日久心慌乱,方中加入柏子仁。

若是头晕眼不明,桑叶菊花荷叶清,头痛不止又烦躁,白芷川芎显神通。

痰多面浮手足胀,半夏秫米特别灵,四肢不利腰发紧,川牛膝和桑寄生。

小便频数炒知柏,若是不利滑石清,大便秘结麻仁润,心烦不眠黄连增。

血虚再加鸡子黄,阿胶烊化必灵应,毛发脱落用桑叶,黑芝麻与首乌生。

神经官能症是一种患者自觉症状很多,如失眠、心慌、气短、急躁、头晕、头疼、甚至全身都不好受,但是检查身体各部又都是很正常的讨厌病。患者相当痛苦,医者只给一些镇静药或一些对症治疗的药物,久久不能痊愈。

据我临床上观察,这类病的患者大多是阴分不足,肝经有热,脾经有湿,治疗时根据不同症状,以养阴、清肝热、化脾湿为主,加以安神等药物,效果很满意。这种病最怕用大补的药物,越补越虚,所谓“虚不受补”,但也不能用大泻的药物,恐体力难支。

 十六、荨麻疹(风疙瘩)

荨麻疹用白鲜皮,茅根蛇蜕与蝉衣,双花连翘知柏入,滑石通草尽去湿。

地肤子可去瘙痒,加入苦参效更奇,再用三分芥穗炭,此方功能无正敌。

加减法:

热盛加入生石膏,身痒无汗薄荷疗,便结还用酒军泻,腹泻黄连可和调。

每味药物的用量:一般药物每味都用四钱。

用量小的药物:芥穗炭三分通草钱半 薄荷钱半 酒军钱 黄连钱半

用量大的药物:生石膏两茅根五钱

荨麻疹俗名叫鬼风疙瘩,发病时皮肤上起疙瘩,刺痒难忍,全身以至于头面部都可以出现。

这种病是由于人体的血分中有湿热,呼吸了花粉类的东西或吃了鱼虾等食物引起。

西医认为是一种过敏反应,只是单独的从外界的过敏原因来治疗,发病时只是治以苯海拉明、扑尔敏等等脱敏药物,往往反复发作,不能彻底,原因是没有强调人体的内在因素,这种对食物的片面看法,则为形而上学。

所以治疗这种病一定要抓住血分湿热这个主要原因,给以化湿清热的药物,或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湿热的主要现象除皮肤瘙痒外,可以见到舌苔白或黄,脉象多见滑数。

 煎中药常识

矿物药物和介类药物应先煎,一般应先煎的药物有:

生石膏朱砂 磁石 石决明 生牡蛎生海蛤 生龙骨 珍珠母 玳瑁

先煎药物从水开了开始十五分钟至二十分钟,再下群药。

发散药物应后下,一般应后下的药物有:

薄荷 苏叶 杏仁 钩藤

群药的煎法:一般从开锅算起,十五至二十分钟,如果是补药则须延长二十分钟以上,清热药物不易时间过长,以武火快煎最好,补药文火慢煎为宜。

实用汉方治疗(处方的应用) 之一 转william 先生文章

内科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

  感冒(风邪):俗称“かぜひき”,症见恶寒或恶风、鼻塞、咽喉疼痛、咳嗽等。《伤寒论》中的所谓中风大概与现今的感冒相当。

  感冒初期脉浮而有力,有恶寒或恶风、发热、项背强直、头痛、无汗等症状时,有体力(大体相当于中医学中的实证——译者注)用葛根汤(29)。葛根汤证(日本汉方医学强调“方证对应”,把症候与主治该证的方剂直接关联起来,其诊断结论就以“××汤证”来表示——译者注)咽喉有刺痛感者加桔梗,头痛剧烈者加石膏。伴有关节痛、腰痛等症状的患者用麻黄汤(271)。虚证脉浮而微者用桂枝汤(73)。似麻黄汤证,脉沉细、头痛发热但头部又畏冷怕凉者宜麻黄附子细辛汤(272)。感冒初期症状进一步发展,由太阳病转为少阳病,无恶寒头痛,但口苦而粘腻、无食欲、剧烈咳嗽时用小柴胡汤(142)或柴胡桂枝汤(102)。平素有哮喘之疾,感冒久治不愈引发哮喘时用小青龙汤(145)。肠胃较弱,即使服用葛根汤仍感胸部痞满者可用香苏散(88)。

  支气管炎(气管支炎):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但处方通用。主要症状为咳嗽,剧烈时出现胸痛。慢性者可见咯痰、呼吸困难等。

  感冒难愈、咳嗽频发、清晨面部浮肿者用小青龙汤(145);肠胃弱或略有贫血者用苓甘姜味辛夏汤(292)。有咳嗽、喘鸣、呼吸困难、口渴等症状时用麻杏甘石汤(274)、越婢加半夏汤(麻黄6,石膏8,生姜3,大枣3,甘草2,半夏4);肠胃弱服上述方剂后无食欲者用香苏散(88)。咳嗽颜面潮红、时常痉挛性干咳欲呕者用麦门冬汤(237);兼有发热、口渴者用竹叶石膏汤(193)。嗜烟者晨起咳嗽不断,痰粘稠者用栝楼枳实汤(39)。

  痰粘稠、长期咳嗽者用清肺汤(173)。剧烈咳嗽,咽喉如有痰阻滞样感觉的干咳、易心悸亢进者用半夏厚朴汤(242),并根据病人体质情况与小柴胡汤(142)或大柴胡汤(186)等合用。老年患者咳嗽、夜间加剧、干咳少痰时用滋阴降火汤(112)。

  支气管哮喘(气管支喘息): 《素问》中有“喘息”一名,但后世却称为哮喘、哮吼等。支气管哮喘系过敏性疾病,病因复杂。临床的治疗药物有麻黄成分之一的麻黄碱、甾醇等的制剂,但都不过是对症疗法而已。

  中医一般使用与支气管炎相同的方剂,如小青龙汤(145)、麻杏甘石汤(274)、半夏厚朴汤(242)与麻杏甘石汤的合方等。但也有一些针对性的治疗哮喘的处方,如《外台秘要》中的神秘汤(160)即是一例,通常该方使用时再加味厚朴、紫苏叶。小青龙汤等含麻黄的方剂不宜于食欲不振、下痢、极度衰弱、贫血、四肢发冷的患者。在这种情况下宜用苏子降气汤(181)。顿服(发作时服用)药有甘草麻黄汤(43),但体衰虚弱者或老人、儿童不宜。有胸胁苦满、胸直肌强硬的四逆散腹证样症状时用柴胡鳖甲汤(105)。胸膈至两胁下痞实、便秘时可给予大柴胡汤(186)。体质强壮但心胸狭窄之神经质患者可用大柴胡汤和半夏厚朴汤(242)。

  支气管扩张(气管支扩张症):系慢支、肺结核、肺气肿等的继发性中、细支气管扩张症,其特点是咯痰极多、痰有臭气。

  疾病初期可根据症状选用小青龙汤(145)加杏仁或越婢加半夏汤(麻黄6,石膏8,生姜3,大枣3,甘草2,半夏4)。若病情恶化、体力衰弱、咯痰难出时用贝母汤(235)、苇茎汤(2)。自诉胸胁苦满、咳嗽胸痛、心下部痞硬者可用柴陷汤(99);皮肤松弛、枯燥时用枳实汤(39)。

  肺炎:有支气管炎继发性引起的粘膜性肺炎和感染肺炎双球菌等引起的急性纤维性大叶性肺炎两类。

  粘膜性肺炎初期可用小青龙汤(145)、参苏饮(159)加桑白皮。大叶性肺炎初期,尚有体力,脉浮紧、恶寒、体痛、口渴、无汗时用大青龙汤(188)。恶寒、体痛症状消失,但烧不退、胸胁苦满、口苦苔白者用小柴胡汤(142);小柴胡汤证,剧烈咳嗽、痰粘稠者用柴陷汤(99)。退热后痰多积于咽喉、咳嗽难眠者用竹茹温胆汤(192)。小儿肺炎、持续发烧、咳嗽不止时用竹叶石膏汤(193)。平素胃肠功能弱或老人患者宜用附子的方剂真武汤(161)。

  胸膜炎(肋膜炎):症见发烧、全身倦怠、肤色苍白、食欲不振、渗出液急速渗出滞留时出现呼吸困难、指甲嘴唇等发绀。

  一般多属于柴胡方剂之证,如小柴胡汤(142)、柴陷汤(99)、柴胡桂枝汤(102)、柴胡桂枝干姜汤(101)等均可使用。体力衰弱、脉散大且缓、腹部松弛、食欲不振、盗汗者可用补中益气汤(266)。胸膜炎系女性多见之证,居于小柴胡汤与补中益气汤之间的中间型者可用逍遥散(154)。

  肺结核:肺结核的病因虽然源于结核菌,但其发病受器质性因素的影响很大。由于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等抗生素或化学疗法药品的开发,肺结核的死亡率已大大降低,但似乎不能恢复到正常生活状态的患者并未减少。中医学称此为痨咳、痨瘵、骨蒸等。

  针对微热、盗汗、咳、痰等症状可以用很多方剂,但一般以温补剂为主。疾病初期,体力尚存、倦怠、食欲不振、微热之时用小柴胡汤(142)或补中益气汤(266);病情发展,易倦、盗汗、头汗、易下痢之患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101)。慢性患者、元气亏损、极感疲劳之人用补中益气汤,而略呈实证者用加味逍遥散(35)。发热、咳嗽剧烈者用《和剂局方》之人参养荣汤(229),证相似但极度虚弱者需用秦艽扶羸汤(157)。咳嗽剧烈时用麦门冬汤(237);微热但咽喉干燥、口中冷感、背心冷得打颤的患者用补肺汤(268)。动悸、气喘、伴有剧烈咳嗽、恶心或血痰者,用炙甘草汤(126)作为滋润剂。结核初期,微热、盗汗、易倦者用人参散(麦门冬、柴胡、茯苓各4,牡蛎、芍药各3,人参、鳖甲、甘草各2)。咳嗽痰稠难出、有便秘感、肤色浅黑、脉细数无力者用滋阴降火汤(112)。长期低烧但无其他自感症状时用桂麻各半汤(80)解热。对补中益气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尚不能止住的盗汗,可用当归六黄汤(219)。并发有咽喉结核而咽痛、声音嘶哑时用百合固金汤(245)。

  2.消化器官疾病

  口腔炎(口内炎):系乳儿的营养失调症,或与感冒、肺炎、急性传染病等并发的口腔粘膜和舌部等的细菌性炎症,分为粘膜性(卡他性)、疱疹性、溃疡性、败血症性等几种类型。一般以疱疹性口腔炎多见。

  口腔炎初期,有炎症、肿胀、疼痛等症状,口舌干而有便秘倾向的患者可用三黄泻心汤(108),无便秘者用黄连解毒汤(18)。并发肠胃炎,自诉心下痞满、精神不安者宜用甘草泻心汤(41)。实证,口腔粘膜糜烂、舌肿痛难以进食、有便秘倾向者用凉膈散(291),无便秘时则用加减凉膈散(23);病情发展出现口唇、舌糜烂时用柴胡清肝汤(104)。

  胃炎(胃カタル):胃炎有急性、慢性之分,但中医学并不特别加以区分。急性胃炎常伴有肠炎,自诉有口渴、恶心、呕吐、胃部胀满、疼痛等症状,口臭,有苔。慢性胃炎则以消化不良为其特征。

  症见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下痢、心下部痞满、时常肠鸣者用半夏泻心汤(139);兼有胃痛时用黄连汤(黄连、甘草、干姜、人参、桂枝各3,半夏6)。俗称伤食而有腹痛、呕吐、下痢者用胃苓汤(4)。实证患者,症见胸胁苦满、心下痞硬、恶心、呕吐、便秘、苔褐色、口渴时用大柴胡汤(186);患者略虚,自诉腹痛者用柴胡桂枝汤(102)。平时肠胃即弱、易伤食者,因过食、食物中毒而恶心、呕吐、腹部软弱膨满时用不换金正气散(249);因过食冷饮而腹痛、恶心、持续呕吐、身体衰弱、胃部水滞有声、嗳气不断者用丁香茯苓汤(199)。似生姜泻心汤之证,腹部无力虚弱、嗳气多者用旋覆花代赭石汤(178)。

  胃弛缓症,胃无力症(胃アトニ-症):食欲一般,但略微进食则出现胃部胀满、嗳气、恶心等症状。

  病情轻微时可用平胃散(260)、香砂平胃散(85)。病势加重,出现面色差、头重、目眩、饭后倦怠、欲眠等症状时用六君子汤(288)、香砂六君子汤(87)。伴有头痛缠绵难愈的胃扩张症则用半夏白术天麻汤(244),若兼有心下胀满、腹部有力时用苓桂术甘汤(296)。体力尚好、腹部尚有力,而胃部始终感觉有物积滞而荡漾、嗳气者用茯苓饮(252),或再加吴茱萸、牡蛎。老人性胃扩张症,有五更泻症状者用真武汤(161)。

  胃下垂症:系胃部下端比正常位置变低的疾病,多见于体质虚弱者。

  体质虚弱者,腹部松软、皮肤苍白、胃部有重压感、食欲不振、头重目眩、四肢倦怠时用六君子汤(288)、香砂六君子汤(87)。无头重、目眩症状,但胃部有水滞留感、手足易冷、伴有下痢症状者用真武汤(161);若证扁实,心下痞满、嗳气、吐水则用茯苓饮(252)。本症常见于妇人,如人工流产后,自诉有头重、肩凝、动悸、便秘等症状者用加味逍遥散(35);若证略虚而有神经症状者用半夏厚朴汤(242)。肠胃功能较为强健者的胃下垂用补中益气汤(266),以改善其下垂症状。

  胃扩张症:一般自诉有口渴、胃脘胀满、有重压感等症状,伴有酸败、酸臭的嗳气,常有呕吐症状。

  症状初期可用平胃散(260)、香砂平胃散(85)、生姜泻心汤(139)等。若生姜泻心汤还不能止嗳气时用旋覆花代赭石汤(178)。心下部水滞振动有声、口渴、呕吐、小便少者用茯苓泽泻汤(257)。若元气亏损、贫血、皮肤松弛、四肢易冷、胃部常感积滞者用六君子汤(288)、香砂六君子汤(87)。比六君子汤证更虚损而有呕吐、腹痛者用丁香茯苓汤(199)。

  胃酸过多症:自诉食后胃部不适及胃痛、口渴、便秘。服用制酸剂后虽可一时缓解症状,但不能痊愈。

  饭前、饭后均有脐部腹痛、腹部无力、时常呕吐或吐酸水时用安中散(1)或小建中汤(140)。心下部痛、尚有腹力时则用柴胡桂枝汤(102),若伴有便秘时加大黄,若吐酸水则加茴香、牡蛎。若证似柴胡桂枝汤证,而左右腹直肌特别紧张时用四逆散(116)。若为实证,腹部充实、胸胁苦满、有便秘症候者用大柴胡汤(186);若心下部紧硬、食后胃部胀满而难以进食者用生姜泻心汤(139);若证略虚,嗳气多者用旋覆花代赭石汤(178)。

  胃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主要症状有胃痛、吐血、呕吐,但并非任何时候都出现。

  与慢性胃炎、胃酸过多症等有同样的症状发展过程。

  腹力强者用柴胡桂枝汤(102);若较虚而无腹力、胃痛彻背者可用《千金方》之当归汤(216)。左右腹直肌紧张时用四逆散(116);若腹力较弱、胃部水滞振荡有声时用坚中汤(82)。脐周围动悸、腹肌软弱、胃部水滞有声、喜食甜食者宜用安中散(1)。若营养不良、贫血、浮肿、腹部无力、持续胃痛、呕吐者用四君子汤(118)、丁香茯苓汤(199)。实证患者,胃痛、胃出血时用黄连解毒汤(18)或三黄泻心汤(108)。出血多、大便黑色如焦油状者用温清饮(9)或芎归胶艾汤(53)。

  胃癌:现在尚无能完全治愈的方案,但可对症使用减轻症状的方剂。

  心下痞闷、自诉有重物压迫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者用半夏泻心汤(243);嗳气重者用生姜泻心汤(139);比生姜泻心汤证略虚、无体力时用旋覆花代赭石汤(178)。进食即呕吐、秽物中多混有粘液时用利膈汤(287);食物难以咽下,强咽则胸痛时用当归养血汤(218)。在病情发展,出现恶心、贫血、浮肿等症状时有时也用六君子汤(288)、四君子汤(118)。

  肠炎(肠カタル):急性肠炎的主要症状是下痢,细菌性者还伴有高烧。因细菌侵入部位有小肠、结肠、直肠等不同部位,其症状也有差异。慢性肠炎的主要症状有:下痢或便秘、腹部不适感、腹鸣及轻度疼痛,有时伴有神经症状。

  通常心下痞满、腹鸣下痢时用半夏泻心汤(243)、生姜泻心汤(139)、甘草泻心汤(41)等泻心汤类处方。尤其是胃症状轻微而下痢严重者用甘草泻心汤(41)最宜。肠胃虚弱之人因食冷饮、或腹部受凉引起呕吐、下痢、腹痛时用人参汤(231)或藿香正气散(26),对儿童夏季下痢或苦夏亦良。对水泻性下痢兼有口渴者用五苓散(98);若腹部略胀硬时用胃苓汤(4)。人参汤证伴有发热者用桂枝人参汤(74)。对人参汤、五苓散等未能治愈的急性吐泻、手足发冷、拘挛性腹痛、脉微弱者用四逆散(116)。对实证之人的下痢可随证应用葛根汤(29)、大柴胡汤(186)、桂枝加芍药大黄汤(67)。腹部无力、冷症、慢性下痢长期不能止者用真武汤(161)。

  阑尾炎、盲肠炎(虫垂炎):一般用外科手术治疗,但中医学称此为肠痈,内服药物治疗。在现代医学(西医)上对阑尾炎禁用下剂,并局部冷敷,而中医学则正好相反,使用下剂并局部热敷(热罨法)。

  若仅见局部肿胀,其他状况良好,脉迟紧时用大黄牡丹皮汤(184);若腹痛增加时用桂枝加芍药汤(68)或大建中汤(185)。桂枝加芍药汤只用于右侧下部腹痛、腹部胀满、脉缓之时;若为实证、疼痛剧烈时用肠痈汤(201)或再加入芍药。若为慢性症,皮肤色恶、腹部软弱、脉频数者用薏苡附子败酱散(283)。

  黄疸:黄疸并非疾病的名称,而是一种症候,其中最常见的是单纯性黄疸(炎症性黄疸,卡他性黄疸)。此外,还有源于肝癌、肝硬化等的黄疸。

  对单纯性黄疸初期有口渴、大小便不利症状时用茵陈蒿汤(6)。若便秘、胸胁苦满、心下部痞硬、呕吐、食欲不振者,可用大柴胡汤(186),或再加入茵陈蒿。心下部无痞满感而有尿量减少、口渴时用茵陈五苓散(7)。

  胆结石(胆石症)、胆囊炎:胆结石与胆囊炎大多并发。胆囊炎一般有胸胁苦满的症状,系柴胡剂的适应证。胆结石有时伴有疝痛发作。

  有便秘症候、胸胁苦满、胃部胀满、呕吐、恶心等症状时用大柴胡汤(186)。若证略虚时用柴胡桂枝汤(102)。对体质虚弱患者,诸症状缓慢出现时用小柴胡汤(142)。长期发烧、腹直肌紧硬且有黄疸症状时用解劳散(21)。胆结石、疝痛剧烈者可用芍药甘草汤(128)、大黄附子汤(183)、良枳汤(293)等镇痛方。

  肝炎、肝硬化(肝硬变):肝炎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急性肝炎又可分为流行性肝炎与血清肝炎两类,其肝炎病毒的种类也不同。肝炎及肝硬化是现代医学中难以治愈的疾病之一。急性肝炎可部分地转变为慢性肝炎,进一步恶化则产生肝硬化。对肝硬化而腹水显著者,现在还无有效的药物。

  急性肝炎有黄疸、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状时用茵陈五苓散(7);若心下痞满、有便秘倾向时用茵陈蒿汤(6);若伴有口苦、肩凝时用大柴胡汤(186)。体力正常或略虚弱、易倦、口渴、口苦、食欲不振、肩凝、盗汗、脐部动悸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101)。若急性转为慢性,体质虚弱者有黄疸、腹部无力、腹直肌紧张、甚感疲劳者用小建中汤(140);心下部痞满、呕吐、下痢、手足冷之人用人参汤(231)。肝硬化初期腹水较少时可用柴苓汤(107)、分消汤(259)、五苓散(98)合人参汤(231)等去腹水。

  3.循环系统疾病

  心脏瓣膜疾病:瓣膜疾病有大动脉瓣闭合不全、大动脉瓣狭窄、二尖瓣闭合不全、二尖瓣狭窄、三尖瓣闭合不全、三尖瓣狭窄、肺动脉瓣闭合不全、肺动脉瓣狭窄等之分。对这些疾病,中医虽难以根治,但阻止病情发展、减轻自觉症状则是可能的。

  体力较好,病情轻,有动悸、目眩、大小便不利症状者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00);若贫血、手足冷者用当归芍药散(215)。脉结滞、贫血、动悸、呼吸困难者用炙甘草汤(126);心悸亢进显著、下痢、手足冷者用茯苓甘草汤(255)。代偿机能出现障碍、呼吸急促、喘息、浮肿、心下部肌肉板强时用木防己汤(279)。

  高血压:常具有头痛、目眩、耳鸣、健忘、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脑神经症状以及动悸、呼吸不畅等循环系统症状。

  实证患者有胸胁苦满、肩凝、便秘等症状时用大柴胡汤(186)。体格较健壮之人,自诉有面部上火、不眠、精神不安症状时用黄连解毒汤(18)或三黄泻心汤(108)。大柴胡汤证兼有神经质易怒、肩凝、头痛、胸部苦闷等症状时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00)。体虚之人,血色欠佳、腰痛、呼吸不畅、夜间小便频、时有足部浮肿者用八味丸(238)。虚证之人不能用柴胡剂或大黄时可用七物降下汤(123)。

  低血压:最高血压在100mmHg以下时称为低血压,因低血压而引起的头、胸、腹部等的症状称低血压症。

  一般多见于体质虚弱者,自诉有头痛、目眩、手足冷等症状时用麻黄附子细辛汤(272)。若伴有胃部症状、头痛、目眩、站起时头发晕者用半夏白术天麻汤(244)。平时肠胃即弱,血色差、怕冷、食欲不振、尿稀薄而频者可用人参汤(231)。下半身无力、腰足冷、夜尿多者用八味丸(238)。

  心血管神经官能症(心脏血管神经症):循环系统未见有器质性病变,但有神经机能不安定、心悸亢进、心脏部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一般称为心脏神经官能症者,有心下部痞硬、心悸亢进、胸部压迫感、咽喉堵塞感、失眠等症状,此时可用半夏厚朴汤(242)。实证患者,自诉胸胁苦满、心下部胀满、心悸亢进、心脏疼痛,有便秘、肩凝、失眠者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00)。平时并非神经质之人,自诉有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难、动悸、胸部有压迫感时,可根据腹部症状的差异而用柴胡桂枝汤(102)加茯苓或柴胡桂枝干姜汤(101)加茯苓(吴茱萸)。

  动脉硬化症:系老人常见的动脉病变,其本质是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上。

  随硬化的动脉的位置不同其症状也各不相同,但全身性动脉硬化一般有失眠、头痛、目眩等自诉症状。冠状动脉硬化发展可引起冠心病、心源性喘息;肾脏血管硬化可导致动脉硬化性萎缩。

  实证之人有腹部胀满、肩凝、头痛、便秘等症状时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00)。若大便秘结痛苦、胸胁苦满、小腹急结时用大柴胡汤(186)合桃核承气汤(209)。虚证之人,贫血、手足冷、目眩、头重、耳鸣、易倦时用加味四物汤(34)。腰痛、腰膝弱、甚感疲劳者用八味丸(238);证似八味丸证,但服药后引起下痢、食欲不振者可用小建中汤(140)。

  心病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不同,系心脏病患者发病时引起的呼吸困难症状,极其苦闷难受。

  一般症状轻微时用五积散(93)。剧烈咳嗽、呼吸困难、胸闷、心下痞硬时用木防己汤(279);无痞硬症状时用茯苓杏仁甘草汤(256)。此外还可随证使用治疗心脏疾患的其他处方。

  冠心病(狭心症):有以胸骨下部至心脏部位疼痛发作为主症状的症候群,分为真性冠心病、假性冠心病与心肌梗塞3种,但假性冠心病实际上是一种神经症,可参考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的治疗法。

  冠心病重症,呼吸困难、胸背部疼痛时一般用栝楼薤白白酒汤(37)或栝楼薤白半夏汤(38)。轻症,痰塞胸部、胸痛、言语困难时用栝楼枳实汤(39);腹直肌抽搐、胸痛从胸部延至背部时可用当归汤(216)。

  脑溢血(脑卒中):系突发性脑循环障碍引起的症状,在丧失意识的同时随意运动机能也消失。这些症状可出现于脑溢血,也可见于脑血栓、脑栓塞症。对脑溢血患者应绝对保持安静,略为抬高头部并速请医生。即使有幸保得性命,也常留下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感情障碍、健忘症、大小便失禁等后遗症,也即中医学所说的“中风”,对此采用中医治疗常常有较好的疗效。

  脑溢血刚发作时,若患者还能服药,有便秘者可用三黄泻心汤(108),无便秘者用黄连解毒汤(18)。实证,体格肥胖之人,有肩凝、呼吸困难、头重、便秘倾向者可用防风通圣散(263)。有动脉硬化、清晨头痛、肩凝、目眩症状,情绪不佳、健忘之人用钩藤散(200)。肥胖型实证之人,胸胁苦满、肩凝、气短、下半身麻痹者用大柴胡汤(186),并根据其腹部症状不同与桃核承气汤(209)或桂枝茯苓丸料(75)等合用。脑溢血后出现半身不遂、言语障碍、腹直肌紧张、易怒之人用抑肝散(284);知觉、运动、言语障碍者用续命汤(179)、强神汤(播州龟野的中风药) (55)等。

4.关节及神经系统疾病

  关节疾病:包括急性关节风湿、淋疾性关节风湿、结核性关节风湿、梅毒性关节风湿、继发性慢性风湿、奇形关节炎、肩周炎等。中医学中将这些关节疾病称为风湿、中湿、湿痹、历节风、痛风等,认为系由风、湿、寒邪所引起的体质性病变,选用具有祛风(即外邪)功效的桂枝、葛根、麻黄、防风,有去湿(即水毒)功效的术、茯苓、防己、黄芪,能温寒促进新陈代谢机能之附子或镇痛之芍药等配伍治疗。而慢性症则被认为系血毒所致,选用活血驱瘀的牡丹皮、桃仁、地黄、当归、川芎等组方。

  急性多发性关节风湿,疼痛剧烈、患部微肿、发赤发烧不能伸屈者用甘草附子汤(甘草2,术6,桂枝3.5,附子1);若不甚疼痛则可用桂枝附子汤(77)。疼痛不如甘草附子汤证剧烈,但发热、发冷、口渴、有苔、发汗、小便少、厌食物及烟味者用越婢加术汤(12)。急性患者,发热恶寒、关节肿痛剧烈时用麻杏薏甘汤(275),若不甚疼痛可用麻黄加术汤(270)。慢性症,体力较衰者,患部轻度肿痛、手足一直发冷时用桂枝加苓术附汤(71)。瘦型人,患部关节肿,周围的肉脱落、皮肤色恶时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知母、防风、生姜、芍药各3,术4,甘草1.5,附子1);若病情发展,有贫血倾向、体虚之人用大防风汤(190)。证似麻杏薏甘汤证,体虚者用防己黄芪汤(261)。该方对肥胖之人,皮肤无弹性、虚胖、易汗、膝关节屈伸不自由的变形性关节炎也多用。

  神经痛:系与神经分布走向一致的疼痛剧烈发作时表现出的各种疾患,分为三叉神经痛、后头神经痛、腕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

  不管神经痛在何部位,初期属表实证、颈部至肩凝滞者用葛根汤(29);若病程缠绵不愈时用葛根汤加术附汤;表虚之人则用桂枝加术附汤(69)。三叉神经痛、口渴、尿少时用五苓散(98)。有头痛时用清上蠲痛汤(166)。三叉神经痛或后头神经痛、头冷喜带帽或头巾者,血色不佳、脉沉细时用麻黄附子细辛汤(272)。肠胃弱之人的肋间神经痛、胸背部疼痛时用枳缩二陈汤(48);若背中感觉冰冷者用清湿化痰汤(165)。肋肩神经痛,心口至胁部痞满难受者用柴陷汤(99)。实证之人,腹部软弱、上肢麻痹疼痛者用防风通圣散(263)。因长时间受寒冷刺激而坐骨神经痛者,一般属冷症、腹部无力、脉沉弱时用五积散(93);因跌打等外伤引起瘀血留滞之坐骨神经痛用桂枝茯苓丸(75)或核桃承气汤(209)。随时足发冷、时有剧痛且便秘者可合用大黄附子汤(183)与芍药甘草汤(128);但对使用下剂后身体不适者用芍药甘草附子汤(129)。老人腰部神经痛,体虚,特别是糖尿病后继发的坐骨神经痛用八味丸(238)。妇人坐骨神经痛、手足冷、有贫血倾向、色白、皮肤无弹性而软绵者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213);夜间疼痛加剧、肠胃功能强者可用疏经活血汤(180)。

  偏头痛:其主要症状是剧烈头痛尤其是左侧疼痛更甚。发作时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症状,患部对触摸头发的轻微刺激也有疼痛反应。

  偏头痛发作时情绪很坏,伴有反胃、手足发冷、脉沉迟者用吴茱萸汤(95)。对习惯性头痛,有口渴、小便不利、脉浮数时用五苓散(98)。平日肠胃较弱、足冷、目眩,天气变坏时则出现头痛者用半夏白术天麻汤(244)。更年期障碍之偏头痛有头重、肩凝时用加味逍遥散(35);体力较好,面色黑,体格壮实的女性,症见肩凝、上火、便秘、少腹部胀有压痛感时用桃核承气汤(209);体力弱、寒证、腹直肌紧张之女性月经时的偏头痛用当归建中汤(211)。对有脑动脉硬化征候、情绪沉闷、肩凝、上火的所谓痫症之人的头痛用钩藤散(200)。

  面神经麻痹(颜面神经麻痹):面部肌肉麻痹,可起因于中枢性,或起因于末梢性神经麻痹,一般是指末梢性面神经麻痹。

  因感冒引起的麻痹可用葛根汤(29)。若比葛根汤证虚,有寒证症状时用桂枝加苓术附汤(71)、当归芍药散(215),或两方合用。

  失眠症(不眠症):欲睡但难以入眠,或神经兴奋不能入睡。即使入睡,睡眠浅如打盹,次晨感觉疲劳。这些症状成为慢性症状者就称之为失眠症。

  体质虚弱者,身心皮惫、白日晕头晕脑,夜晚却大脑兴奋,无论怎样努力也难以入睡时用酸枣仁汤(110)。有胃炎者,心下部痞硬、腹胀肠鸣、有下痢倾向、后头部重、梦多不能熟睡时用甘草泻心汤(41);平常肠胃较弱、体质虚弱者,易倦、时有贫血、记忆力衰退的,特别是老人的精神过劳之失眠症用加味归脾汤(32)。神经过敏患者,若平时仍有肠胃弱、胃部水滞振荡有声、梦多不能安眠时用加味温胆汤(31)。体格外强中干者、易受惊、胸胁苦满、心下部动悸、大小便不利、不能深层睡眠者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00);若有寒热往来,用柴胡剂无效时用正气天香汤(138)。有心下部痞满、不眠、不安等神经症状的目眩者,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70)或清心温胆汤(169)。

  神经官能症(ノィロ-ゼ,神经症,自律神经失调症):有不安神经症、心脏神经症、歇斯底里症、反应性抑郁症、神经衰弱症等。

  神经衰弱症是由身心过劳所引起的症候群,有知觉过敏、头痛、目眩、失眠、耳鸣、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疲劳感等症状。

  平素肠胃功能弱,有气郁、目眩、头重、发作性心悸亢进的患者用半夏厚朴汤(242)。神经过敏而易兴奋,自诉有便秘、上逆、失眠症状,引起早泄、遗精等性神经衰弱症状者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70);若证略实,胸胁苦满、心下部痞满者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00)。心下痞满、腹部水鸣、常感不安而情绪不稳定、失眠之人用甘草泻心汤(41)。暴躁易怒、季肋下腹直肌痉挛患者用抑肝散(284)。气郁之症,胸部至心下部有堵塞感、无食欲、乏力者用香苏散(88)。若体质虚弱,有贫血、头重、食欲不振、倦怠等症状,郁闷无精神者用香砂六君子汤(87)。自诉全身倦怠衰弱、有惊恐感、失眠者用归脾汤(51)、加味归脾汤(32),有时也用酸枣仁汤(110)。阳萎,自诉有食欲不振、神经过敏、失眠等症状,腹直肌拘挛者用小建中汤(140)。老人腰痛、脚无力、腹直肌僵硬时用八味丸(238);有阴冷症状时用天雄散(208)。身体壮实之人的阳萎,若有胸胁苦满、心下急迫症状时用大柴胡汤(186);肥满型,有肩凝、便秘倾向、腹部胀满者用防风通圣散(263)。

  歇斯底里:歇斯底里是一种精神创伤性反应,从狭义来说是一种体格症状。中医学称其为脏燥,“脏器燥动”这种称呼是很恰当的。

  自诉感觉有球状体从胃部上逆堵塞咽喉(咽中炙脔),即所谓歇斯底里球者用半夏厚朴汤(242)。歇斯底里发作,又哭又笑、神志朦胧,常打哈欠之人用甘麦大枣汤(44);若兼脐下动悸、剧烈腹痛者用苓桂甘枣汤(295)。发作性腹痛、感觉从下腹部有物向胸部上顶,短时性神志失常者用奔豚汤(269)。情绪多变、精神不定、爱幻想、脸色恶、体虚者用茯苓补心汤(茯苓、生地黄、麦门冬、酸枣仁各4,人参、白术、当归、芍药、陈皮、黄连各3,甘草1,乌梅2);若血色好,但有便秘倾向的实证患者用三黄泻心汤(108)。

  5.新陈代谢疾病

  肥胖症:脂肪组织过度增加,超过标准体重,从而引起各种身体运动障碍及机能障碍的疾病。

  一般属实证者居多,自诉胸胁苦满、心下痞硬、肩凝、目眩、便秘者用大柴胡汤(186);或虽无胸胁苦满但感觉腹胀者用防风通圣散(263)。大柴胡汤的腹证有动悸、呼吸困难等症状时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00);防风通圣散之腹证,有咳嗽、呼吸困难、口渴等症状时用厚朴麻黄汤(厚朴、半夏、杏仁各4,麻黄、五味子各3,石膏、小麦各10),若兼有便秘倾向者可再加大黄。腹部胀满而弹性强、便秘严重者用大承气汤(187)。

  停经后发胖之人用桂枝茯苓丸料(75)或桃核承气汤(209)。阳虚证的所谓虚胖之人,乍见很壮实但色白肌软、易出汗者不能用下剂,用防己黄芪汤(261)。又,中年肥胖,伴有上火、目眩者用九味半夏汤(半夏、橘皮、甘草、柴胡、猪苓各3,泽泻、茯苓各4,干姜、升麻各1)加赤小豆。

  贫血:即血液单位体积中红血球减少、血色素减少。分为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贫血与原因明确的继发性贫血两大类。常见症状有皮肤及粘膜苍白、心悸亢进、贫血性心脏杂音、无力等。中医学称之为亡血。

  贫血持久、口干、睡眠浅之人有便秘时用十全大补汤(132)等的地黄方剂;但有呕吐、下痢等胃肠道障碍者用人参汤(231)、四君子汤(118)、归脾汤(51)等。贫血严重,用地黄方剂后更恶化者应用以人参作主药的四逆加人参汤(115)或独参汤(223)。

  急性失血性贫血、有出血鲜红、上火、不安者用三黄泻心汤(108)或黄连解毒汤(18);若出血色暗、寒证之人用芎归胶艾汤(53)。贫血而有动悸、呼吸困难等症状者用炙甘草汤(126);若浮肿、目眩、有出血倾向者用茵荆汤(5)或四逆汤(117)合猪苓汤(202)。钩虫所致贫血用绿矾丸(297)。

  巴塞多氏病(甲亢):系一种甲状腺机能亢进所致的自体中毒症,也有观点认为是一种神经症。定型之病症主要有梅泽堡三主征,即心动过速、甲状腺肿大及眼球突出。中医学称其为“蟹眼”。

  心悸亢进显著、口渴、脉结滞者用炙甘草汤(126);有上火、口渴、皮肤发作性热感等症状者用白虎加桂枝汤(246)。早期,有体力,但有胸胁苦满、心下部胀满的腹部症状、动悸、失眠、易疲劳者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00);若证略虚,腹力弱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101)。自诉心下痞硬、腹鸣、下痢、呕吐、失眠者用甘草泻心汤(41)。有神经衰弱倾向,咽喉梗塞感,易兴奋、失眠者用半夏厚朴汤(242)。妇人月经不调所致贫血、寒证者用当归芍药散(215)、桂枝茯苓丸料(75)等。

  紫癜(紫斑病):系坏血病、血友病等病因明确者以外的皮肤、粘膜等出血病的总称,分为单纯性紫癜、风湿性紫癜、腹部性紫癜、出血性紫癜、电击性紫癜等。

  轻度出血、手足发冷、自诉有疲劳感者用桂枝加附子汤(77),还可用芎归胶艾汤(53)、温清饮(9)等止血。腹部性紫癜,有严重肠胃障碍、腹痛、下痢、呕吐、腹部胀满等症状时用桂枝加芍药汤(68);若呕吐严重则用人参汤(231);若出血、贫血但不呕吐时用归芪建中汤(45);手足厥冷、脉弱者用真武汤(161)。风湿性紫癜初期症状,兼有恶寒、发热等表证时用越婢加术汤(12)。病势缠绵有疲劳感者用疏经活血汤(180)。

  糖尿病:即中医学称之为消渴的疾病,系高血糖的症候群。根据其发病机理可分为真性糖尿病与岛外糖尿病(胰外性)两大类。糖尿病的主要征候有多饮、多食、多尿,虽食欲强但人消瘦、倦怠、易倦、精力减退。中医治疗糖尿病多用地黄、人参的处方,以改善包括糖代谢在内的全身新陈代谢异常,同时采用食物疗法。

  体格、营养状况良好的身居要职之人,有口渴、多尿、便秘、胸胁苦满等症状时用大柴胡汤(186)加地黄;伴有腹部软弱、肩凝、呼吸困难者用防风通圣散(263)。有口渴、多尿、全身倦怠、精力减退、腰部以下有麻痹感觉而肠胃功能胶好者用生津汤(麦门冬、黄芪、栝楼根、人参、牡蛎各3,甘草1.5,黄连1,地黄4)。糖尿病初期,体力尚存,自诉口渴、尿多者用白虎加人参汤(247);皮肤无光泽、枯燥、目眩者用竹叶石膏汤(193)或麦门冬汤(237)加石膏。全身衰弱、无食欲之糖尿病患者用人参汤(231)、十全大补汤(132),或后者加兰草[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 Trucz.(フジバカマ)的干燥地上部分,现日本市场上称之为泽兰]。

  痛风:由于新陈代谢异常致使正常状况下很易通过肾脏排泄的尿酸或尿酸盐在体内大量形成,血液中尿酸异常增加,沉积于关节等处而引起的疼痛。旧时因多发生于美食家,故又称之为帝王病。一般认为系蛋白质代谢障碍所致。

  营养状况良好、肥胖型并承担有繁重工作的人,有胸胁苦满、腹部胀满而压痛等症状时用大柴胡汤(186)与桃核承气汤(209)或与桂枝茯苓丸料(75)的合方。腹证无胸胁苦满,但腹部软弱、肩凝、呼吸困难、便秘时用防风通圣散(263);肤色白,所谓虚胖者,有多汗、下肢浮肿时用防己黄芪汤(261)。痛风发作,疼痛剧烈、发热、恶寒、小便不利、浮肿时用越婢加术汤(12)。

 6.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疾病

  肾炎、肾病:肾炎有急性球体肾炎,一般所说的肾病,多是指肾病型慢性肾炎。中医学自古所称、的溢饮、水病、水肿等,就包括有肾炎与肾病。

  脸色恶、浮肿、尿量减少、口渴,时常有头痛、恶心等症状时用五苓散(98);与五苓散证相比,属实证,未见贫血、脉有力、浮肿而不虚软、尿量减少、烦躁时用越婢加术汤(12);若似五苓散证,口渴、尿少、浮肿、便秘、心下部胀满、胸部闷之时用茵陈蒿汤(6)。急性肾炎初期伴有浮肿紧硬、血压亢进、脉浮紧、恶寒、发热、咳嗽、喘鸣等症状时用小青龙汤(145)。浮肿紧硬,湿疹等皮肤病所致肾炎,或虽无浮肿但有蛋白尿、胸胁苦满、发热、嗳气、食欲不振者用小柴胡汤(142)加茯苓黄连;伴有脸色苍白、口渴、尿少者合用小柴胡汤(142)与五苓散(98)。慢性肾炎,虽无浮肿但下半身倦怠、夜尿多、蛋白尿、高血压之人用八味丸(238)或其汤剂八味丸料。该处方也用于肾硬化及肾萎缩等,并根据具体情况可加入钩藤、黄柏、牛膝、车前子。对手足及面部不甚浮肿,但腹水显著、脉沉紧者可用分消汤(259)。体力普通者的浮肿严重、尿量减少时用导水茯苓汤(221)。体力、气力皆衰、浮肿长时间不能去时用补气治湿汤(白术、茯苓、陈皮、苍术各3,人参、黄芪、厚朴、泽泻、木通、麦门冬各2,升麻0.5),若更伴有腹水者可用补气建中汤(265)。慢性肾炎或肾病,有心功能不全、呼吸亢进、心脏肥大、喘鸣等、心下部痞硬有抵抗感、尿量减少时用木防己汤(279)。慢性肾炎继发肾萎缩,自诉有耳鸣、耳背者用滋肾通耳汤(121)。慢性肾炎、高血压者,不管有无浮肿都可用七物降下汤(123);若无浮肿,但脐部动悸、高血压、便秘、耳鸣、尿量减少、胸胁苦满时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00)。虚证有贫血倾向者,有浮肿、心悸亢进、喘鸣等症状时用苓甘姜味辛夏仁汤(292)。妇人肾炎,便秘、头痛、目眩、高血压、少腹急结时用桃核承气汤(209);若贫血、肩凝、动悸、腰痛等寒证之人用当归芍药散(215)。妊娠肾或妊娠肾病,腰足冷、浮肿、易出汗、易倦怠者用防己黄芪汤(261)。

  肾盂肾炎(肾盂炎)、膀胱炎:若肾盂有感染,多少会导致实质性感染,所以有人认为不可能有单纯的肾盂肾炎。炎症起因于细菌感染,大多继发有膀胱炎。

  尿意频数、口渴、排尿疼痛患者用猪苓汤(202),也可针对瘀血的腹证用大黄牡丹皮汤(184)、桃核承气汤(209)、桂枝茯苓丸料(75)。证似大黄牡丹皮汤证而比之稍虚,自诉平日腰痛、腰背倦怠感者用八味丸(238)。疝痛发作、腹痛剧烈、腹部冷感、紧张而气滞时用大建中汤(185);若腹肌胀硬、腹痛剧烈时顿服芍药甘草汤(128)。证似大建中汤证而更实,腹痛偏于脐侧的左或右方时用大黄附子汤(183)。肥胖之人,自诉腹部胀满、便秘时用防风通圣散(263)。

  尿道狭窄:系指尿道壁失去扩张性的状态,其原因有先天性畸形、痉挛性、炎症性、肿疡性、壅塞性、压迫性、斑痕性等。排尿时有疼痛感、尿频、严重时可引起尿闭。

  实证有便秘倾向者,自诉排尿时痛苦不堪时用大黄牡丹皮汤(184)。淋毒性,有尿频、排尿痛苦时用龙胆泻肝汤(290)。此外,一般尿道狭窄者用腾龙汤(222)。

  阴囊水肿(阴囊水瘤):系睾丸固有鞘膜间积留浆液的疾病,有急性症与慢性症之分。

  中医学称之为阴肿。

  近代医学上诊断为阴囊水肿时,首先给予五苓散(98)加车前子、木通以改善水分代谢状况,若无效时用半夏厚朴汤(242)。并发睾丸炎时用龙胆泻肝汤(290),该方也系一般的淋病处方。

  前列腺肥大症(前立腺肥大症):前列腺发生良性瘤,压迫尿道使排尿困难。一般认为起因于老年人激素平衡失调。

  精力减退、腰足冷、小便次数增加,但尿量少且有残尿感时用八味丸(238)。下腹部压痛、少腹急结、小便不利时用桂枝茯苓丸料(75);若实证有便秘倾向时用大黄牡丹皮汤(184)或核桃承气汤(209)。

产科·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月经困难):月经时有痉挛性疼痛,也可见大量出血者。根据其病因可大致分为器质性月经不调、炎症性月经不调、神经性月经不调几类。

  炎症性月经不调在月经前有剧烈腹痛,但经血排后则感轻松舒畅;下腹拘挛,有压痛、剧痛时用核桃承气汤(209),疼痛消失后则用折冲饮(174)。经血少、下腹部瘀血积聚、以脐为中心疼痛剧烈时用牛膝散(92)。体质虚弱、生殖器官发育欠佳者,腹肌紧张、疼痛剧烈时用小建中汤(140)或当归建中汤(211)。器质性月经不调症,在经血增加后反而疼痛加剧,有贫血倾向的寒证患者用当归芍药散(215)。下腹部有瘀血块、抵抗感压痛用桂枝茯苓丸料(75)。神经质之妇女易发生神经性月经不调,对伴有歇斯底里症之月经痛可用正气天香汤(138)。

  月经过多(子宫出血等):月经周期正常,但每次经血量过多者称月经过多;周期明显缩短而月经频繁者称频发月经。这两种病常交替发生或并发。若病情发展,可转变为子宫出血。

  慢性贫血而身体虚弱者,脐部、下腹部疼痛时用芎归胶艾汤(53),该处方也用于妊娠中各种出血症的止血。中等偏瘦身高的女性,上火面部充血、任何时侯都觉烦躁、情绪不稳、有便秘倾向者的出血用三黄泻心汤(108);头重、上火、下腹部抵抗压痛者用桂枝茯苓丸料(75)。体力不甚衰,且贫血也轻,但出血缠绵不止者用温清饮(9)。更年期出血、腰足冷、手掌热、口唇及皮肤干燥、腹部胀满、下腹部疼痛者用温经汤(8)。长期出血、贫血严重、脉无力、腹部无力、食欲不振、失眠者用归脾汤(51);若长期出血而身体消瘦者用十全大补汤(132)。

  停经(无月经):至少超过两个月经周期而不来月经者才能称停经,病理性停经可分为子宫性停经、卵巢性停经、下垂体性停经、过卵泡样激素性停经、全身基因性停经等。

  因生殖器官发育不全、卵巢机能障碍、子宫粘膜萎缩等引起的停经用四物汤(125)。

  体质虚弱、贫血者的停经、痛经用加味逍遥散(35);或该方中再加地黄、香附子。因分娩大量出血引起的贫血、衰弱、疲劳困倦用十全大补汤(132)以补血,或用独参汤(223);若服用后出现食欲不振者用补中益气汤(266)或归脾汤(51)。子宫炎等疾病之后的停经、下腹部感觉有瘀血块者用桂枝茯苓丸料(75);若有便秘、上火、头痛、充血时用桃核承气汤(209)。臆想妊娠等精神性经闭用半夏厚朴汤(242)或香苏散(88)。寒证,自诉有寒冷引起腰痛、下腹部痛的停经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213)。

  子宫内膜炎:系子宫颈及子宫粘膜炎症,有急性症与慢性症之分。中医学称之为带下,日本俗称“こしけ”(白带)。一般微生物性的内膜炎系急性症,采用化学药品与抗生素更好;但非微生物所致的慢性症则多用中医复方治疗。

  实证之人,腹直肌紧张、自诉下腹部有抵抗与压痛感、带下时用龙胆泻肝汤(290)。

  带下、腹痛、下腹部有压痛感等,月经过多、月经不调者用桂枝茯苓丸料(75);若症状进一步加重,有发热、炎症、充血、便秘等症状时用桃核承气汤(209);若炎症恶化、充血严重、下腹部胀满、疼痛、便秘、带下恶臭且多者用大黄牡丹皮汤(184)。炎症、充血不明显,寒证有贫血倾向、月经不调、腹痛、腰痛、白带等症状者用当归芍药散(215)或加味逍遥散(35)。慢性症、带下、腹部无力、下腹部麻木感、时有子宫出血、手足发烧者用芎归胶艾汤(53)。出血久不止、贫血、带下、有失眠、健忘、不宁等神经症状者用归脾汤(51)。慢性主要有带下症状者一般用八味带下汤(240)。

  子宫后屈、子宫下垂、子宫脱出:子宫后屈有先天性的,但以产褥期的子宫诸韧带松弛所致者为多。子宫下垂也是由于诸韧带延伸所引起的。中医学的所谓“阴挺下脱”、日本俗称的“茄子”即是指子宫下垂、子宫脱出。

  虚证,略贫血、易倦、腹部软弱、寒证之妇女用当归芍药散(215);后屈症时,有下腹部痛、腰痛,寒证时有月经异常、下腹痛、腰痛、口舌干燥、手掌烦热时用温经汤(8)或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213)。肥瘦、身高中等之妇女,腹部紧、比之当归芍药散证偏实者用加味逍遥散(35)加地黄、香附子。实证,瘀血多、下腹部有抵抗感与压痛时用桂枝茯苓丸料(75);若便秘、左侧腹部有瘀血块时用桃核承气汤(209),右侧有瘀血块则用大黄牡丹皮汤(184)。

  不孕症:有先天性不妊症与后天性不妊症之分。若原因在于女方,主要有卵巢功能不全与输卵管闭塞,此外也有子宫发育不全、子宫诸疾病的原因。服用中药治疗的是不需要外科手术的那些患者,主要着眼于体质的改善。

  诊断为子宫发育不全、卵巢机能发育不全的妇女,血色差、虚弱、寒证之时用当归芍药散(215),或作汤剂的当归芍药散料。病因为子宫内膜炎、卵巢炎等时,下腹部有瘀血而抵抗压痛、上火之人用桂枝茯苓丸料(75);若比之桂枝茯苓丸料证更实,兼有便秘倾向者用桃核承气汤(209);若证之虚实介于当归芍药散证和桂枝茯苓丸料证之间,下腹部压痛敏感者用折冲饮(174);若炎症、充血比桃核承气汤证更重,又有带下恶臭者用大黄牡丹皮汤(184)。虚弱体质的妇女,经常腰足发冷、肤色晦黯、月经紊乱、掌心发烧时用温经汤(8)。体质虚弱易倦、腹直肌挛急者用小建中汤(140)或当归建中汤(211);有贫血倾向者用十全大补汤(132),或加味逍遥散(35)加地黄、香附子。

  妊娠恶阻:也即所谓的“妊娠反应(つわり)”,恶阻即因恶心而阻隔饮食之意。

  轻症而不衰弱、心下部有不快感、心悸亢进、轻度目眩、胃内停水时用小半夏加茯苓汤(150),若更有热症、粘痰时用二陈汤(228)加黄连、缩砂、连翘;若有神经症状、歇斯底里倾向者,咽喉似有物而瘙痒、发汗、小便频数、咳嗽时用半夏厚朴汤(242),若症状明显而前处方无效时用伏龙肝汤(251)。咽干饮水后即欲吐时用五苓散(98)。体质虚弱,寒证,易下痢、虽无严重呕吐但口中任何时候都似有唾液潴留、腹部软弱者用人参汤(231);长期恶心、呕吐,全身渐衰弱者用干姜人参半夏丸料(40)。重症,进食即吐、头痛、目眩、失眠等,心下痞满、腹部无力、四肢发冷者用吴茱萸汤(95)。

  乳汁不足:乳汁分泌不足,曾经是婴儿哺育中的一大难题,但近年来几乎都用牛奶加工而成的奶粉。另外,为保持容颜美丽而不给婴儿哺乳的母亲也很多。母乳不足虽然已不再是婴儿哺育中的什么大问题,但却是一种令人担心的社会现象。

  产后体力未恢复时,乳房发育不完善者用蒲公英汤:蒲公英8,当归6,香附子、牡丹皮各3,薯蓣4);产后乳汁不出者,不管属什么证均可用乳泉散[栝楼根(天花粉)成粉末,单味多量服用]。此外,为使产后体力恢复,用十全大补汤(132)或芎归调血饮(54)等也宜。

儿科疾病

  麻疹:系由滤过性病原体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俗称“はしか”或“あかもがさ”。由于在其潜伏期和前驱期都会出现特有的炎症,所以一旦疑心为麻疹时,应立即给予升麻葛根汤(153),以促进其发疹。本方味苦,若小儿拒服,也可用葛根汤(29)。此外,单用犀角也行。自汗者用桂枝加葛根汤(64)。伴有高烧、咳嗽、下痢时用葛根黄连黄芩汤(27)。发疹后仍高烧、口渴、谵语时用竹叶石膏汤(193)。发疹期间并发支气管炎等,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等时合用小青龙汤(145)和麻杏甘石汤(274)。

  百日咳:系由百日咳菌引起的感染症,主要征候是痉挛性咳嗽,发作时咯出粘稠的半透明的痰。

  在炎症期与痉挛咳嗽期之后,出现喘咳、呕吐、结膜充血、脸面浮肿等症状时用小青龙汤(145)、麻杏甘石汤(274)加桑白皮,或合用两方。屡屡发生痉挛性干咳、脸面潮红、呕吐、气逆之症用麦门冬汤(237)加竹茹。若上述处方无效,身体衰弱时用橘皮竹茹汤(49);若皮肤干燥、持续痉挛性咳嗽、症状急迫者用甘麦大枣汤(44)。

  流行性耳下腺炎:也即所谓腮腺炎(おたくかぜ),中医学称其为“疱腮”、“虾蟆瘟”等。

  发病初期有恶寒、发热、脉浮时用葛根汤(29)。耳下腺肿大、持续发热、苔白时用小柴胡汤(142)加桔梗、石膏。若并发有睾丸炎时用龙胆泻肝汤(290)或腾龙汤(222)。

  体质虚弱(腺病质):一般表现为不活泼,易疲倦,神经质,肤色白,皮肤、粘膜等的抵抗力弱。

  体质虚弱的小儿一般用小柴胡汤(142)、柴胡桂枝干姜汤(101)。虚证,肌肉松弛、易倦、腹直肌薄而紧张的儿童用建中汤(140)。肠胃虚弱、脸色不佳、贫血而无食欲的小儿可用六君子汤(288)。发热、腹胀满、进食很好但羸瘦小儿用净腑汤(152)或鸡肝丸(62)。若证比净腑汤证更虚,有贫血者用消疳饮(137)或抑肝扶脾汤(286)。

  扁桃腺肥大:系慢性咽炎的伴随症状,多见于周岁以上的小儿。中医学所说的“喉痹”似乎是指急性扁桃腺炎。

  轻症,平常易感冒、胸胁苦满者用小柴胡汤(142)加桔梗、石膏。若皮肤浅黑、扁桃腺长年肿大、颈淋巴腺也肿大如豆、腹直肌紧张者用柴胡清肝汤(104)。并发慢性鼻炎或蓄脓症等时用荆芥连翘汤(61)。体质虚弱易倦、食欲不稳定、腹直肌表面紧张者用小建中汤(140)。

  夜啼、夜惊症:系小儿肾病的一种,因神经兴奋所致。

  神经过敏的小儿一般用甘麦大枣汤(44)。腹直肌紧张的疳症用抑肝散(284)。因腹痛而夜啼者用小建中汤(140)。神经质小儿,半夜突然坐起哭闹、受惊时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70);若症更实,心下部有抵抗感与压痛者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00)。

  肠胃炎:与成人的肠胃炎同样随证使用柴胡桂枝汤(102)、黄连汤(17)、不换金正气散(249)、五苓散(98)、人参桂枝汤(74)、人参汤(231)等。特别是虚证,有贫血倾向、水泻性下痢的儿童使用钱氏白术散(177)、参苓白术散(162)或启脾汤(78)。

  小儿急癎:中医称之为“惊风”,系婴儿与幼儿期发作的痉挛。

  体质虚弱、神经质小儿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70),证偏实,心下部有抵抗感,腹部动悸者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00)。痉挛反复发作,腹部紧硬,食欲虽好但消瘦者用净腑汤(152)或抑肝扶脾汤(286)。另,也可用妙功十一丸(278)作镇静剂,本方系富山县的反魂丹的原方。

  夜尿症:常见于寒证而神经质儿童。

  体质虚弱易倦、血色不佳、好甜食之儿童用小建中汤(140)。神经质、腹直肌胀、脐周围动悸的儿童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70)。乍见似乎很有精神,但腹部发冷者用六味丸(300)。证较实,易出汗、咽干喜饮水者用白虎加人参汤(247)。

  支气管炎、小儿哮喘:易发生于对季节变化或台风等气温、气压变化敏感的过敏性体质的儿童。

  哮喘发作前出现打喷嚏、流鼻涕、有尿意、咳出泡状痰、腹直肌胀、胃内停水之儿童用小青龙汤(145)。若证比小青龙汤证虚,血色恶、腹部无力、寒证、无力者用苓甘姜味辛夏仁汤(292)。乍见似乎精神很好,但胸胁苦满、呼吸急促、便秘等儿童哮喘合用大柴胡汤(186)与半夏厚朴汤(242)。若证虚无便秘时则用小柴胡汤(142)合半夏厚朴汤(242)。此外,还可对症使用麻杏甘石汤(274)、甘草麻黄汤(43)。

外科疾病

  跌打症(打扑症):跌打引起的皮下出血,中医学认为属瘀血证之一而使用驱瘀血剂。

  一般的跌打用桂枝茯苓丸料(75)。跌打后肿痛剧烈,又有便秘倾向者用桃核承气汤(209)或鸡鸣散(81)。因跌打引起的突发的精神惊慌失措可用三黄泻心汤(108)。

  痈疽:毛囊或皮脂腺因化脓菌(主要是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而引起的疮疔集聚一群形成大的硬结。俗称“疔子 (おでき) ”。平时食肉多或糖尿病患者易患此病。

  初期患部红肿发痛、恶寒发热者先用葛根汤(29)发散,之后用十味败毒汤(133)。

  病灶发展即将化脓时用内托散(226)或排脓散(233),化脓严重时用托里消毒饮(191)。

  化脓开始后可用伯州散(236)以促进炎症部位脓疡形成。实证之人,易患痈疽者可用防风通圣散(263)以改善体质。作为外用药可并用左突膏(沥青800,黄蜡220,猪油58,胡麻油1000)或紫云膏(114)。痈疽治疗后有盗汗等时,可用归芪建中汤(45)以恢复体力。

  淋巴结炎:系致炎性微生物及其毒素,主要到达淋巴结而引起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急性症可分为增生性淋巴结炎与化脓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易发生结核,发生于颈淋巴结者称结核性颈淋巴结炎,中医学称其为瘰疬。

  初期有恶寒、发热时用葛根汤(29),继之用十味败毒汤(133)。淋巴结肿胀疼痛、胸胁苦满、口渴时用小柴胡汤(142)加石膏,有化脓时用内托散(266)或托里消毒饮(191)。体质虚弱、结核性患者用归芪建中汤(45)。若结核症状较轻、有微热者用小柴胡汤(142)加石膏。症状与前类似,皮肤浅黑、腹直肌硬者用柴胡清肝汤(104)。病情缠绵难愈、衰弱、贫血者用益气养荣汤(11)、十全大补汤(132)或归脾汤(51)。

  骨疽(骨结核):又称“骨疡 (かりえす) ”。主要系结核性慢性疾病,骨因营养障碍而出现坏疽,可分为骨髓性和骨膜性两种。

  体质虚弱,肌肉营养不足、发育不佳,腹肌拘急无弹力时用归芪建中汤(45)。病情恶化、极度衰弱、贫血时用十全大补汤(132),或归脾汤(51)。出现瘘管流脓不止者用瓜子仁汤(24)加桔梗。脊椎骨疽,下半身麻痹者用龟板汤(50)。

  关节炎:系关节部位的炎症,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关节炎进一步分为①浆液性关节炎,②浆液纤维素性关节炎(急性关节风湿、急性多发性关节炎),③化脓性关节炎;慢性关节炎又分为①结核性、梅毒性或尿酸沉着(痛风)等特殊性炎症,②慢性多发性(慢性关节风湿、粘连性关节炎)。部分可参考关节疾病一项。

  急性浆液性关节炎系由关节扭伤、疲劳等引起,初期关节肿痛时用麻杏薏甘汤(275)或方中再加白术。疼痛轻微但肿胀严重时用越婢加术汤(12)。脚关节肿痛时用防己黄芪汤(261)。化脓性关节炎可随证不同选用与淋巴节炎相同的处方。结核性关节炎古时称之为鹤膝风,虚证无热时可用大防风汤(190)。

  疝气 (へルエア) :系腹部的某内脏被腹膜包被着从先天性或后天性(病理性)形成的孔洞中脱出的一种疾病。大致分为还纳性疝气、不还纳性疝气、嵌顿性疝气三种。中医学称之为“阴狐疝”、“肠瘕”等。

  体质虚弱儿童的疝气可长期饮小建中汤(140)。神经质患者,腹肌紧张、心下有抵抗感者可用小柴胡汤(142)或柴胡清肝汤(104)。并发有急性肠炎的疝气患者,腹部紧张、疼痛、恶寒、呕吐者用行气香苏散(83)。若便秘、下腹部胀而引起疝气者用大黄牡丹皮汤(184)。肠胃弱、腹部软弱、脉迟弱、四肢及腹部冷,自诉剧烈疼痛者用大建中汤(185)。瘦型老人或小儿的还纳性疝气,腹腔肿瘤反复出现又消失,自诉时常腹胀疼痛者用桂枝加芍药汤(68)。

  痔漏:系肛门附近出现慢性瘘管,起因于急性肛周脓疡及结核性脓疡的自溃。根据瘘管开口的部位可分为外痔漏、内痔漏和完全痔漏。

  体质差、肤色浅黑无光泽患者可长期服用当归连翘汤(220)。瘘管出脓、渐衰弱之人用托里消毒饮(191);慢性症,出脓不止招致贫血者合用归芪建中汤(45)与伯州散(236);衰弱显著时用十全大补汤(132)或归脾汤(51)。有体力及便秘倾向,排便时疼痛者用秦艽防风汤(158)或防风通圣散(263)。

  痔核:因肛门及直肠静脉丛的静脉瘀血,导致静脉瘤状扩张的疾病。习惯性便秘、妊娠、久坐、饮食、循环障碍、子宫位置异常等产生的瘀血,嗜烟酒、肉食引起的实性充血等都可能成为痔核的病因。根据其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外痔核、内痔核、中间痔核、高位痔核等。

  痔核引起的疼痛、出血、肛裂等可用乙字汤(20)。症状严重时可用桃核承气汤(209)、大黄牡丹皮汤(184)、驱瘀血丸(58)。大量出血但尚未贫血、还有体力者用清肺汤(172、173),若引起贫血、体力衰弱时用芎归胶艾汤(53)。子宫或卵巢障碍引发的痔核用桂枝茯苓丸料(75)。

  脱肛(直肠脱、肛门脱):因排便或其他腹部加压时使直肠脱出于肛门之外,且不能自然缩还的疾病,即所谓直肠脱、肛门脱。

  脱肛疼痛剧烈时用当归建中汤(211),或甘草煎(忘忧汤) (42)洗患部。寒证有贫血倾向之人的脱肛用当归芍药散料(215)。体质虚弱、皮肤胀紧而无光泽者用赤石脂汤(127)或提肛散(207)。

皮肤科疾病

  湿疹:系最常见的皮肤病,俗称“あせも(痱子)”、“ただれ(糜烂)”、“くさ(湿疹)”。大体分为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中医学认为湿疹是由内脏器官的变化引起的,治疗方法多着眼于驱除瘀血、水毒,改善体质。

  实证肥胖型之人,胸胁苦满、有便秘倾向、患部湿润渐出现疮痂者用大柴胡汤(186),或与茵陈蒿汤(6)或桂枝茯苓丸料(75)合用。腹部软弱、患部渐红肿者用防风通圣散(263)。实证,下腹部有抵抗和压痛感、患部分泌物多而极痒者用桃核承气汤(209)、大黄牡丹皮汤(184);若证略虚,无便秘时用桂枝茯苓丸料(75)。胖瘦、身高中等的患者,患部红、有分泌物成疮痂、极痒时可用葛根汤(29);小便不利且有口渴时用越婢加术汤(12);若瘙痒难耐、口渴甚者用白虎汤(248)。有体力,分泌物稀湿成污浊疮痂、极痒时用消风散(151)。发疹少、带红色、剧烈瘙痒但分泌物少者用十味败毒汤(133)。患部干燥极痒、皮肤粗糙、从上腹部至两胁下腹部有抵抗感者用温清饮(9)。头面部湿疹,肤色浅黑者用清上防风汤(167)。小儿头部湿疹用马明汤[马明退(山茧)、大黄、甘草、红花、忍冬各1,郁金、石膏、连翘各2]。水疱疮、小儿苔癣用桂枝加黄芪汤(63)。虚证之妇女,有贫血、患部不结疮痂、干燥而痒时用加味逍遥散合四物汤(36)或当归饮子(210)。

  荨麻疹:是一种突然感觉皮肤瘙痒且发斑、几分钟或数小时后又完全消失的疾病。根据发斑的颜色可分为红色荨麻疹、白色荨麻疹、陶色荨麻疹,根据其形状又可分为图画状荨麻疹、蛇行状荨麻疹、环状荨麻疹。有急性症与慢性症。俗称为“かさぅるし”、“かさばろせ”,中医学称其为隐疹。与皮肤瘙痒症的区别在于后者无发斑。

  作为调整新陈代谢机能、改善过敏体质的处方可参照湿疹样随证选用大柴胡汤(186)、小柴胡汤(142)、葛根汤(29)加大黄石膏、防风通圣散(263)、桃核承气汤(209)、十味败毒汤(133)、荆防败毒散(79)、加味逍遥散(35)、茵陈蒿汤(6)、柴胡清肝汤(104)等。此外,急性荨麻疹,症见发热、极痒时用桂麻各半汤(80)。食物中毒引发的发疹、腹部胀满用大承气汤(187)或调胃承气汤(197)。食鱼中毒的荨麻疹用香苏散(88);若尿少浮肿时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273);多次反复转为慢性时用消风散(151)。

  多汗症:系汗腺分泌机能亢进引起的疾病,大体分为泛发性多汗症与局部性多汗症。

  狐臭(わきが)也是一种多汗症。

  体质虚弱者,泛发性特殊体质者用桂枝加黄芪汤(63)。颈部以上汗多微热时用柴胡桂枝干姜汤(101);盗汗多者用当归六黄汤(219)。手足多汗症,自诉腰痛、胃障碍者用补阴汤(人参、芍药、干地黄、熟地黄、陈皮、牛膝、破故纸、杜仲各2,当归、茯苓各3,茴香、知母、黄柏、甘草各1)。肤色白、肥满型的妇女之多汗症用补中益气汤(266)、十全大补汤(132)。

  痤疮(面疱,にきび):系因青春期发育旺盛、皮脂分泌过多而引起的毛囊部位的丘疹、脓疱。痤疮因起因不同而有很多种类,但最常见的是作为青春的标志的“粉刺(にきび)”,属寻常性痤疮。

  虚证、寒证、有贫血之妇女,腹部柔软伴有月经障碍者用当归芍药散(215)加薏苡仁;神经质有贫血症之人用加味逍遥散(35)加地黄、川芎,或合用加味逍遥散与四物汤(36)。胖瘦、身高中等之人,下腹部有抵抗与压痛感时用桂枝茯苓丸料加苡仁(76);有便秘者用桃核承气汤(209)。实证。颜面潮红、痤疮有发展趋势时用清上防风汤(167)。

  肤色浅黑而有光泽、手足多油汗者用荆芥连翘汤(61)。

  老人斑、雀斑(肝斑、夏日斑):老人斑即“肝斑”,又称“ しみ ”,系在面部、特别是眼部附近两侧对称性的界限清楚的色素沉着斑,女性月经来潮时多见。雀斑又称为“夏日斑”、“そばかす”,主要在面部、指甲等处形成的针头至豌豆大小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茶褐色至暗褐色的色素斑,在冬末、夏季时特别明显。

  中医学认为是瘀血所致,随证使用当归芍药散(215)、桂枝茯苓丸料(75)、桃核承气汤(209)、加味逍遥散(35)加地黄、川芎等驱瘀血方剂。

  疣(疣赘,いぼ):系皮肤表皮局部出现的良性组织增殖,可分为寻常性疣赘、青年性扁平疣赘、尖锐湿疣(尖圭コンジロ-ム)。此外也有老人性疣赘。

  一般取疣药用薏苡仁煎(281),有时也用麻杏薏甘汤(275)。有贫血倾向的寒证女性的疣用当归芍药散(215)或加味逍遥散(35)加薏苡仁。胃部虚弱者心下部痞满、腹鸣、无食欲时用半夏泻心汤(243)加薏苡仁;若有食欲但胃部有食物停滞感者用藿香正气散(26)加苡仁。

眼科疾病

  麦粒肿:眼睑红肿,近眼缘处生小硬结,数日后变为脓点,俗称“针眼(ものもらい)”。中医学称为偷针眼、眼丹等。麦粒肿多见起因于肠性自身中毒。

  实证,便秘者用调胃承气汤(197)或防风通圣散(263)。初期红肿疼痛时用葛根汤(29)或芎黄散(52)。对因胎毒而多发生麦粒肿的小儿用消毒丸(滑石、连翘、木通、黄芩、瞿麦子各1.5,大黄、甘草、蝉蜕各1)。若一次出现数个硬结可合用十味败毒汤(133)与明眼一方(防风、车前子、滑石、桔梗各3。菊花1.5)。妇女的麦粒肿多起因于瘀血,可随证选用桂枝茯苓丸料(75)、桃核承气汤(209)、大黄牡丹皮汤(184)。

  眼睑缘炎:系结膜炎菌、药物、体质等引起的眼睑缘部炎症,俗称“烂眼边儿 (ただれ眼 )”,中医学称其为“烂弦风”。

  易被化脓菌感染的体质主要是有瘀血所致,可用十味败毒汤(133)、荆防败毒散(79),妇女则用桂枝茯苓丸料(75)、桃核承气汤(209)。若仅有炎症、瘙痒、轻微疼痛时用葛根汤(29)加川芎、大黄、黄芩、石膏。小儿的烂眼边儿多是因胎毒引起的,可用马明汤[马明退(山茧)、大黄、甘草、红花、忍冬各1,郁金、石膏、连翘各2]。

  泪囊炎、结膜炎:泪囊炎即泪囊的炎症,可分为急性、慢性、结核性、梅毒性等几种。系细菌感染所致,自诉症状为自觉的流泪。中医学称之为“大眦漏”。慢性泪囊炎多伴有结膜炎。结膜炎系结膜的炎症,分急性与慢性两种。自诉有或大或小的眼屎、异物感、眼疲倦等症状。

  初期充血、肿胀、疼痛时用葛根汤(29)加川芎、大黄。体质虚弱、流泪不止系起因于水毒者用五苓散(98)、苓桂术甘汤(296);寒证之人用麻黄附子细辛汤(272)、当归芍药散(215)。虚证老人,眼糜烂、受冷则流泪不止时可用止泪补肝汤(四物汤+木贼、蒺藜、夏枯草、防风各2)。流泪、充血、疼痛之人一般用小青龙汤(145)。眼糜烂、肿、分泌物多者用越婢加术汤(12)。皮肤浅黑、痤疮多、面部充血上火者用清上防风汤(167)。

  沙眼(トラコ-マ):是一种在未开发地区常见的结膜疾病,属肉芽性炎症。现一般认为其病原体与Prowarzeck-Halberstadter包入小体有关。

  轻症时用葛根汤(29)加川芎、大黄。急性炎症严重时用小青龙汤(145);若分泌物多、炎症已延及角膜者用越婢加术汤(12);颜面潮红、有便秘者用三黄泻心汤(108)。

  实证,病程转为慢性,有便秘倾向之人用防风通圣散(263)。虚证,慢性、脉沉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272)。

  水疱性结膜炎:角膜缘出现小水疱状细胞浸润,产生结膜充血、流泪、眼疲劳等。习称“翳子(めぼし)”,中医学称其为“睑生风粟”。易发生于体质虚弱、渗出性体质之人,可选用与结膜疾病相同的方药。

  白内障:系水晶体混浊的疾病,有多种病因。俗称“しろぞこひ”、“ぅみぞこひ”,中医学称其为“白内障”、“白内翳”。糖尿病性、老人性、继发性的白内障采用中医治疗效果较好。

  疾病初期可选用与其他眼部疾病相类似的处方如葛根汤(29)加川芎、大黄、黄芩、石膏等。出现视力障碍者用苓桂术甘汤(296)加车前子。体质虚弱,眼中或冒金星、或视物成双影者用补肝汤(264)。实证,面部充血之人用三黄泻心汤(108);腹部胀满者用防风通圣散(263)。糖尿病性、老人性白内障,因身心疲惫、贫血而视力减退者用滋肾明目汤(122)、八味丸(138)、六味丸(300)。

  青光眼(绿内障):系由眼内压升高而引起的疾病,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炎性青光眼、单性青光眼)与继发性青光眼两大类。俗称“あおぞこひ”,中医学称其为“绿盲”、“绿风”、“雷头风”等。

  一般确诊为青光眼时先用羚羊角散(298)。初期症见头痛、角膜混浊、充血、发热等,刺激症状较轻时用越婢加术汤(12);若刺激强则用大青龙汤(188)。慢性症,有失眠、动悸、精神不安等神经症状时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00)、沉香天麻汤(205)、沉香降气汤(204)。妇女非月经期间发生之青光眼用桃核承气汤(209)。

  夜盲症:系因网膜杆状体机能障碍引起的对光觉、暗适应机能减退之症,俗称“とりめ”,中医学称其为“雀盲”。

  角膜干燥,睁眼即流泪者,胃部停水有声、脉沉时合用苓桂术甘汤(296)与鸡肝丸(62)。口干、体倦怠、小便不利、脉浮时合用五苓散(94)与鸡肝丸(62)。

耳鼻喉科疾病

  中耳炎:系中耳,也即鼓膜部分发炎之疾病,大体分为急性单纯性中耳炎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穿孔性中耳炎)。

  初期症见耳鸣、恶寒、发热、头痛、肩凝等时用葛根汤(29),化脓时用该方加桔梗、石膏;有呕吐时再加半夏。发病后二、三日,有热、口渴、口苦、苔白、食欲不振、胸胁苦满时用小柴胡汤(142),耳部流脓不止时则合用该方与香苏散(88)。证似小柴胡汤证,实证者用大柴胡汤(186)。耳鸣甚重、分泌物多时用荆芥连翘汤(61)。症转为慢性、耳背、耳鸣、流脓者用蔓荆子散(277)。虚证耳部流脓不止者用桂枝加黄芪汤(63),或用内托散(266)、托里消毒饮(191)、伯州散(236)以排脓。

  外耳道炎(外听道炎):系因感染化脓菌(主要为葡萄球菌)而引起的外耳道皮脂腺、耳垢腺的炎症。

  初期可用葛根汤(29)、十味败毒汤(133)或再加连翘。病情发展,出现化脓、肿胀时用荆芥连翘汤(61)、排脓散(233)。若开始排脓则改用内托散(266)或托里消毒饮(191)。

  梅尼埃氏综合征:系由法国的耳鼻喉科医生P.Meniere(1799~1862)发现的一种内耳性疾病,具有类似于三半规管障碍的美尼儿氏病症状,发作时有眩晕、呕气、耳鸣等症状。

  胃内停水、脉洪大、腹部壮实有力者用苓桂术甘汤(296);反之,若属寒证,有腹部软弱、脉沉弱、水样性下痢等症状者用真武汤(161)。平时肠胃弱、足冷、手足倦怠无力、目眩、恶心、头痛、食后欲睡者用半夏白术天麻汤(244)。若见于有高血压症或动脉硬化症之人,自诉头痛、眩晕、肩凝、上火者用钩藤散(200);体格多少有些神经质,自诉有动悸、眩晕、耳鸣、失眠等症者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00)。妇女更年期障碍时的美尼尔氏综合征起因于瘀血,用桂枝茯苓丸(75)。色白虚胖之人,平时眩晕、贫血时用清痰除眩汤(天南星、半夏、天麻、苍术、川芎、陈皮、茯苓、桔梗、枳壳、羌活各2,甘草、生姜各1)。受精神性因素支配较强的人用清心温胆汤(169)、安神复元汤(黄芪、人参、当归、酸枣仁、枸杞子、黄芩、知母、防风、麦门冬、茯苓、远志、蔓荆子、龙眼各2,黄柏、甘草各1)。

  耳鸣:耳垢堵塞、外耳道与中耳的炎症、迷走神经症、高血压、动脉硬化、肾炎、贫血、自律神经失调、更年期障碍等都可引起耳鸣。中医云:“耳为肾之窍”,认为耳鸣系水毒所致,多用改善水分代谢的处方。

  神经质之人,胃内停水、动悸、目眩等时用苓桂术甘汤(296)。有胃弛缓、胃下垂等胃部症状时用茯苓饮(252)。由妇女生殖器官疾病、更年期障碍等血脉之症引起的耳鸣用当归芍药散(215)。虚证极度贫血引起的耳鸣用十全大补汤(132)。身体壮实但神经质者,自诉有失眠、目眩、心悸亢进、腹部动悸、胸胁苦满等症状,血压高者的耳鸣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00),若体虚则用柴胡桂枝干姜汤(101)。动脉硬化症之耳鸣,有头痛、肩凝、健忘之人用钩藤散(200)。阳实证,颜面潮红、目眩者用三黄泻心汤(108)。肥满型腹部充实胀满者用防风通圣散(263)。慢性肾炎或老年性耳鸣,有腰痛、口渴、腰足冷之人用八味丸(238);若更虚,极感倦怠时用滋肾通耳汤(121)。

  鼻炎:分急性症与慢性症两大类。急性鼻炎因气候变化、感冒等诱发,称为鼻粘膜炎、鼻感冒或“はなかぜ(伤风)”。慢性鼻炎由急性鼻炎转化而来,也有起因于咽扁桃体肥大症、副鼻腔炎等的,可再分为肥厚性鼻炎与萎缩性鼻炎。后者有特异性恶臭时称为真性臭鼻炎。

  乳幼儿的急性、慢性鼻炎.鼻塞引起哺乳困难、睡眠障碍时用麻黄汤(271)。初期鼻炎有发热、头痛、鼻塞、鼻涕等时用葛根汤(29)。急性症,鼻涕多、打喷嚏时用小青龙汤(145);若粘液、脓性分泌物多时用十味败毒汤(133)加连翘或荆芥连翘汤(61)。

  蓄脓症(慢性副鼻腔炎):系上颌窦、前头窦、软骨窦、蝶形窦等副鼻腔出现化脓性炎症,脓汁蓄留之疾病。狭义的蓄脓症是指上颌窦蓄脓症(ハイモ-ル蓄脓症),上颌窦急性或慢性炎症而积蓄脓。慢性症起因于反复患病、致炎菌毒素、体质性因素,可引起嗅觉散乱、工作能力下降、中耳炎、习惯性扁桃腺炎等。症状表现有中鼻道息肉样肥厚,并时常可见息肉产生。

  急性症初期用葛根汤(29),转为肥厚性鼻炎、鼻息肉之慢性症时用该方再加川芎、大黄、桔梗、石膏、辛夷。平时肠胃虚弱,有胃部停水时用半夏白术天麻汤(244)。脓性鼻涕多者用辛夷清肺汤(155)。肌肉发达、皮肤浅黑、足手心湿润、腹直肌紧者用荆芥连翘汤(61)加辛夷。肥胖之人有便秘倾向的用防风通圣散(263)加辛夷;若体质虚弱、贫血、手足冷者用补中益气汤(266)加辛夷、藿香。

  衄血(鼻出血、鼻血):其病因有两类,一类是鼻炎、肿疡、外伤、手术、异物等局部性因素,另一类是出血性因子、月经代偿等全身性因素。

  时常反复出血、贫血而颜面和嘴唇苍白者用六君子汤(288)、归脾汤(51)。阳盛,面色潮红、情绪激亢之人的衄血用三黄泻心汤(108);若病势更重则用三黄知母汤(109)。体质虚弱者的鼻血用小建中汤(140)。妇女月经障碍所致代偿性鼻出血一般用桂枝茯苓丸料(75);若证更偏实,有便秘倾向者用桃核承气汤(209);若为虚寒之症,有贫血时用芎归胶艾汤(53)。肥厚性鼻炎或蓄脓症引起的衄血用荆芥连翘汤(61)加升麻、牡丹皮。

  增殖腺肥大症(腺样增殖症,アデノイド):系咽头圆盖处淋巴组织增生的疾病,多见于小学儿童。主要症状有鼻闭塞,自诉有注意力散漫、记忆力与思考能力衰退、头痛等症状。

  身体较健康的儿童,自诉有鼻塞、头重、头痛症状时用葛根汤(29)加川芎、桔梗、石膏。胸胁苦满、颈淋巴腺肿胀、神经过敏者用小柴胡汤(142)加桔梗、石膏。体质虚弱,易患感冒、易疲倦、腹肌薄而胀者用小建中汤(140)。

  失声症(枯声,嘎声):枯声即所谓沙哑(しわがれ声),声音混浊不清,失去原有音调。其主要病因有喉头炎、结核、梅毒等特殊炎症、肿疡、外伤、出血、声带麻痹等,失音症即严重的发声障碍,有歇斯底里失音症等。

  剧咳、喉部有灼烧感、干燥、嘶哑、失音等用麦门冬汤(237);喉头结核、咽部剧痛者用半夏苦酒汤(241)。歇斯底里、神经衰弱引起的失音症用半夏厚朴汤(242)。肠胃弱、神经质者,自诉心下部痞硬、精神不安时用甘草泻心汤(41)。因过度讲话而使咽喉受到损伤、以致失音者用响声破笛丸(56)。

牙 科 疾 病

  龋齿(龋蚀症,むしば):系碳水化合物经口腔中的细菌的发酵作用而生成乳酸、侵蚀牙齿硬组织的疾病。

  习惯性牙痛者用桂枝五物汤(72)。实证,胃弱、有口臭者的牙痛用清胃泻火汤(163)。便秘、左下腹拘挛者的牙痛、牙龈炎用桃核承气汤(209)。牙龈炎并发,红肿厉害、口渴者用白虎汤(248)。

  牙槽脓漏:主要症状为牙周组织炎症及齿槽消失,还有牙龈盲囊形成、脓积蓄,从牙龈、牙槽不断排出脓,进一步则引起牙松动。其病因有牙垢沉着、化脓菌刺激、假牙不完全吻合等局部性病因与动物性食物摄取过量、自身中毒引起的酸过多症等全身性病因。

  轻症者用葛根汤(29)加川芎、大黄。炎症疼痛时用桂枝五物汤(72);口渴甚者用白虎汤加人参(247)。肥胖体质有便秘倾向、炎症明显者用防风通圣散(263);体质虚弱、贫血、易倦者用补中益气汤(266),或再加熟地黄、牡丹皮、芍药各2。若更虚弱时用十全大补汤(132)。气逆、脚部厥冷,有心脏疾病者用苏子降气汤(181);化脓严重、牙龈肿痛呈紫色并出脓时用排脓散(233)。

眼科疾病

  麦粒肿:眼睑红肿,近眼缘处生小硬结,数日后变为脓点,俗称“针眼(ものもらい)”。中医学称为偷针眼、眼丹等。麦粒肿多见起因于肠性自身中毒。

  实证,便秘者用调胃承气汤(197)或防风通圣散(263)。初期红肿疼痛时用葛根汤(29)或芎黄散(52)。对因胎毒而多发生麦粒肿的小儿用消毒丸(滑石、连翘、木通、黄芩、瞿麦子各1.5,大黄、甘草、蝉蜕各1)。若一次出现数个硬结可合用十味败毒汤(133)与明眼一方(防风、车前子、滑石、桔梗各3。菊花1.5)。妇女的麦粒肿多起因于瘀血,可随证选用桂枝茯苓丸料(75)、桃核承气汤(209)、大黄牡丹皮汤(184)。

  眼睑缘炎:系结膜炎菌、药物、体质等引起的眼睑缘部炎症,俗称“烂眼边儿 (ただれ眼 )”,中医学称其为“烂弦风”。

  易被化脓菌感染的体质主要是有瘀血所致,可用十味败毒汤(133)、荆防败毒散(79),妇女则用桂枝茯苓丸料(75)、桃核承气汤(209)。若仅有炎症、瘙痒、轻微疼痛时用葛根汤(29)加川芎、大黄、黄芩、石膏。小儿的烂眼边儿多是因胎毒引起的,可用马明汤[马明退(山茧)、大黄、甘草、红花、忍冬各1,郁金、石膏、连翘各2]。

  泪囊炎、结膜炎:泪囊炎即泪囊的炎症,可分为急性、慢性、结核性、梅毒性等几种。系细菌感染所致,自诉症状为自觉的流泪。中医学称之为“大眦漏”。慢性泪囊炎多伴有结膜炎。结膜炎系结膜的炎症,分急性与慢性两种。自诉有或大或小的眼屎、异物感、眼疲倦等症状。

  初期充血、肿胀、疼痛时用葛根汤(29)加川芎、大黄。体质虚弱、流泪不止系起因于水毒者用五苓散(98)、苓桂术甘汤(296);寒证之人用麻黄附子细辛汤(272)、当归芍药散(215)。虚证老人,眼糜烂、受冷则流泪不止时可用止泪补肝汤(四物汤+木贼、蒺藜、夏枯草、防风各2)。流泪、充血、疼痛之人一般用小青龙汤(145)。眼糜烂、肿、分泌物多者用越婢加术汤(12)。皮肤浅黑、痤疮多、面部充血上火者用清上防风汤(167)。

  沙眼(トラコ-マ):是一种在未开发地区常见的结膜疾病,属肉芽性炎症。现一般认为其病原体与Prowarzeck-Halberstadter包入小体有关。

  轻症时用葛根汤(29)加川芎、大黄。急性炎症严重时用小青龙汤(145);若分泌物多、炎症已延及角膜者用越婢加术汤(12);颜面潮红、有便秘者用三黄泻心汤(108)。

  实证,病程转为慢性,有便秘倾向之人用防风通圣散(263)。虚证,慢性、脉沉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272)。

  水疱性结膜炎:角膜缘出现小水疱状细胞浸润,产生结膜充血、流泪、眼疲劳等。习称“翳子(めぼし)”,中医学称其为“睑生风粟”。易发生于体质虚弱、渗出性体质之人,可选用与结膜疾病相同的方药。

  白内障:系水晶体混浊的疾病,有多种病因。俗称“しろぞこひ”、“ぅみぞこひ”,中医学称其为“白内障”、“白内翳”。糖尿病性、老人性、继发性的白内障采用中医治疗效果较好。

  疾病初期可选用与其他眼部疾病相类似的处方如葛根汤(29)加川芎、大黄、黄芩、石膏等。出现视力障碍者用苓桂术甘汤(296)加车前子。体质虚弱,眼中或冒金星、或视物成双影者用补肝汤(264)。实证,面部充血之人用三黄泻心汤(108);腹部胀满者用防风通圣散(263)。糖尿病性、老人性白内障,因身心疲惫、贫血而视力减退者用滋肾明目汤(122)、八味丸(138)、六味丸(300)。

  青光眼(绿内障):系由眼内压升高而引起的疾病,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炎性青光眼、单性青光眼)与继发性青光眼两大类。俗称“あおぞこひ”,中医学称其为“绿盲”、“绿风”、“雷头风”等。

  一般确诊为青光眼时先用羚羊角散(298)。初期症见头痛、角膜混浊、充血、发热等,刺激症状较轻时用越婢加术汤(12);若刺激强则用大青龙汤(188)。慢性症,有失眠、动悸、精神不安等神经症状时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00)、沉香天麻汤(205)、沉香降气汤(204)。妇女非月经期间发生之青光眼用桃核承气汤(209)。

  夜盲症:系因网膜杆状体机能障碍引起的对光觉、暗适应机能减退之症,俗称“とりめ”,中医学称其为“雀盲”。

  角膜干燥,睁眼即流泪者,胃部停水有声、脉沉时合用苓桂术甘汤(296)与鸡肝丸(62)。口干、体倦怠、小便不利、脉浮时合用五苓散(94)与鸡肝丸(62)。

耳鼻喉科疾病

  中耳炎:系中耳,也即鼓膜部分发炎之疾病,大体分为急性单纯性中耳炎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穿孔性中耳炎)。

  初期症见耳鸣、恶寒、发热、头痛、肩凝等时用葛根汤(29),化脓时用该方加桔梗、石膏;有呕吐时再加半夏。发病后二、三日,有热、口渴、口苦、苔白、食欲不振、胸胁苦满时用小柴胡汤(142),耳部流脓不止时则合用该方与香苏散(88)。证似小柴胡汤证,实证者用大柴胡汤(186)。耳鸣甚重、分泌物多时用荆芥连翘汤(61)。症转为慢性、耳背、耳鸣、流脓者用蔓荆子散(277)。虚证耳部流脓不止者用桂枝加黄芪汤(63),或用内托散(266)、托里消毒饮(191)、伯州散(236)以排脓。

  外耳道炎(外听道炎):系因感染化脓菌(主要为葡萄球菌)而引起的外耳道皮脂腺、耳垢腺的炎症。

  初期可用葛根汤(29)、十味败毒汤(133)或再加连翘。病情发展,出现化脓、肿胀时用荆芥连翘汤(61)、排脓散(233)。若开始排脓则改用内托散(266)或托里消毒饮(191)。

  梅尼埃氏综合征:系由法国的耳鼻喉科医生P.Meniere(1799~1862)发现的一种内耳性疾病,具有类似于三半规管障碍的美尼儿氏病症状,发作时有眩晕、呕气、耳鸣等症状。

  胃内停水、脉洪大、腹部壮实有力者用苓桂术甘汤(296);反之,若属寒证,有腹部软弱、脉沉弱、水样性下痢等症状者用真武汤(161)。平时肠胃弱、足冷、手足倦怠无力、目眩、恶心、头痛、食后欲睡者用半夏白术天麻汤(244)。若见于有高血压症或动脉硬化症之人,自诉头痛、眩晕、肩凝、上火者用钩藤散(200);体格多少有些神经质,自诉有动悸、眩晕、耳鸣、失眠等症者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00)。妇女更年期障碍时的美尼尔氏综合征起因于瘀血,用桂枝茯苓丸(75)。色白虚胖之人,平时眩晕、贫血时用清痰除眩汤(天南星、半夏、天麻、苍术、川芎、陈皮、茯苓、桔梗、枳壳、羌活各2,甘草、生姜各1)。受精神性因素支配较强的人用清心温胆汤(169)、安神复元汤(黄芪、人参、当归、酸枣仁、枸杞子、黄芩、知母、防风、麦门冬、茯苓、远志、蔓荆子、龙眼各2,黄柏、甘草各1)。

  耳鸣:耳垢堵塞、外耳道与中耳的炎症、迷走神经症、高血压、动脉硬化、肾炎、贫血、自律神经失调、更年期障碍等都可引起耳鸣。中医云:“耳为肾之窍”,认为耳鸣系水毒所致,多用改善水分代谢的处方。

  神经质之人,胃内停水、动悸、目眩等时用苓桂术甘汤(296)。有胃弛缓、胃下垂等胃部症状时用茯苓饮(252)。由妇女生殖器官疾病、更年期障碍等血脉之症引起的耳鸣用当归芍药散(215)。虚证极度贫血引起的耳鸣用十全大补汤(132)。身体壮实但神经质者,自诉有失眠、目眩、心悸亢进、腹部动悸、胸胁苦满等症状,血压高者的耳鸣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00),若体虚则用柴胡桂枝干姜汤(101)。动脉硬化症之耳鸣,有头痛、肩凝、健忘之人用钩藤散(200)。阳实证,颜面潮红、目眩者用三黄泻心汤(108)。肥满型腹部充实胀满者用防风通圣散(263)。慢性肾炎或老年性耳鸣,有腰痛、口渴、腰足冷之人用八味丸(238);若更虚,极感倦怠时用滋肾通耳汤(121)。

  鼻炎:分急性症与慢性症两大类。急性鼻炎因气候变化、感冒等诱发,称为鼻粘膜炎、鼻感冒或“はなかぜ(伤风)”。慢性鼻炎由急性鼻炎转化而来,也有起因于咽扁桃体肥大症、副鼻腔炎等的,可再分为肥厚性鼻炎与萎缩性鼻炎。后者有特异性恶臭时称为真性臭鼻炎。

  乳幼儿的急性、慢性鼻炎.鼻塞引起哺乳困难、睡眠障碍时用麻黄汤(271)。初期鼻炎有发热、头痛、鼻塞、鼻涕等时用葛根汤(29)。急性症,鼻涕多、打喷嚏时用小青龙汤(145);若粘液、脓性分泌物多时用十味败毒汤(133)加连翘或荆芥连翘汤(61)。

  蓄脓症(慢性副鼻腔炎):系上颌窦、前头窦、软骨窦、蝶形窦等副鼻腔出现化脓性炎症,脓汁蓄留之疾病。狭义的蓄脓症是指上颌窦蓄脓症(ハイモ-ル蓄脓症),上颌窦急性或慢性炎症而积蓄脓。慢性症起因于反复患病、致炎菌毒素、体质性因素,可引起嗅觉散乱、工作能力下降、中耳炎、习惯性扁桃腺炎等。症状表现有中鼻道息肉样肥厚,并时常可见息肉产生。

  急性症初期用葛根汤(29),转为肥厚性鼻炎、鼻息肉之慢性症时用该方再加川芎、大黄、桔梗、石膏、辛夷。平时肠胃虚弱,有胃部停水时用半夏白术天麻汤(244)。脓性鼻涕多者用辛夷清肺汤(155)。肌肉发达、皮肤浅黑、足手心湿润、腹直肌紧者用荆芥连翘汤(61)加辛夷。肥胖之人有便秘倾向的用防风通圣散(263)加辛夷;若体质虚弱、贫血、手足冷者用补中益气汤(266)加辛夷、藿香。

  衄血(鼻出血、鼻血):其病因有两类,一类是鼻炎、肿疡、外伤、手术、异物等局部性因素,另一类是出血性因子、月经代偿等全身性因素。

  时常反复出血、贫血而颜面和嘴唇苍白者用六君子汤(288)、归脾汤(51)。阳盛,面色潮红、情绪激亢之人的衄血用三黄泻心汤(108);若病势更重则用三黄知母汤(109)。体质虚弱者的鼻血用小建中汤(140)。妇女月经障碍所致代偿性鼻出血一般用桂枝茯苓丸料(75);若证更偏实,有便秘倾向者用桃核承气汤(209);若为虚寒之症,有贫血时用芎归胶艾汤(53)。肥厚性鼻炎或蓄脓症引起的衄血用荆芥连翘汤(61)加升麻、牡丹皮。

  增殖腺肥大症(腺样增殖症,アデノイド):系咽头圆盖处淋巴组织增生的疾病,多见于小学儿童。主要症状有鼻闭塞,自诉有注意力散漫、记忆力与思考能力衰退、头痛等症状。

  身体较健康的儿童,自诉有鼻塞、头重、头痛症状时用葛根汤(29)加川芎、桔梗、石膏。胸胁苦满、颈淋巴腺肿胀、神经过敏者用小柴胡汤(142)加桔梗、石膏。体质虚弱,易患感冒、易疲倦、腹肌薄而胀者用小建中汤(140)。

  失声症(枯声,嘎声):枯声即所谓沙哑(しわがれ声),声音混浊不清,失去原有音调。其主要病因有喉头炎、结核、梅毒等特殊炎症、肿疡、外伤、出血、声带麻痹等,失音症即严重的发声障碍,有歇斯底里失音症等。

  剧咳、喉部有灼烧感、干燥、嘶哑、失音等用麦门冬汤(237);喉头结核、咽部剧痛者用半夏苦酒汤(241)。歇斯底里、神经衰弱引起的失音症用半夏厚朴汤(242)。肠胃弱、神经质者,自诉心下部痞硬、精神不安时用甘草泻心汤(41)。因过度讲话而使咽喉受到损伤、以致失音者用响声破笛丸(56)。

牙 科 疾 病

  龋齿:系碳水化合物经口腔中的细菌的发酵作用而生成乳酸、侵蚀牙齿硬组织的疾病。

  习惯性牙痛者用桂枝五物汤(72)。实证,胃弱、有口臭者的牙痛用清胃泻火汤(163)。便秘、左下腹拘挛者的牙痛、牙龈炎用桃核承气汤(209)。牙龈炎并发,红肿厉害、口渴者用白虎汤(248)。

  牙槽脓漏:主要症状为牙周组织炎症及齿槽消失,还有牙龈盲囊形成、脓积蓄,从牙龈、牙槽不断排出脓,进一步则引起牙松动。其病因有牙垢沉着、化脓菌刺激、假牙不完全吻合等局部性病因与动物性食物摄取过量、自身中毒引起的酸过多症等全身性病因。

  轻症者用葛根汤(29)加川芎、大黄。炎症疼痛时用桂枝五物汤(72);口渴甚者用白虎汤加人参(247)。肥胖体质有便秘倾向、炎症明显者用防风通圣散(263);体质虚弱、贫血、易倦者用补中益气汤(266),或再加熟地黄、牡丹皮、芍药各2。若更虚弱时用十全大补汤(132)。气逆、脚部厥冷,有心脏疾病者用苏子降气汤(181);化脓严重、牙龈肿痛呈紫色并出脓时用排脓散(23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