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肠梗阻妙方(方5首) 1复方大承气汤 【来源】 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歌诀】 大承气汤用复方,川朴赤芍生大黄,枳实桃仁莱菔子,芒硝冲服通结肠。 【组成】 川厚朴15~30克,莱菔子15~30克,枳实15克,桃仁9克,赤芍15克,生大 黄15克(后下),芒硝10~15克(冲服)。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泻热攻下,行气活血。 【方解】 方中川厚朴、枳实、莱菔子宽肠下气,针对气胀而设;大黄、芒硝软坚润燥、泻热 荡积;赤芍、桃仁活血行瘀,有利于推陈致新,恢复胃肠功能。诸药合用,急下邪热积滞,承顺胃 气下行,使闭塞畅通,一鼓荡平。 【主治】 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阻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气胀较重者。亦可用于胆囊 炎、急性阑尾炎以及某些热病过程中出现的高热、昏迷、惊厥、谵语等见有阳明腑实证者。 【加减】 若见血热瘀结者,加丹皮、红藤;气胀甚者,加槟榔、木香;热盛者,加黄芩、黄 连、蒲公英;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 【附记】 对于绞窄性肠梗阻、外疝嵌顿性肠梗阻先天畸形及肿瘤所致之肠梗阻,以及病程久, 一般情况不良的单纯性肠梗阻均无效,应及时转手术治疗。 2甘遂通结汤 【来源】 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歌诀】 甘遂通结川朴襄,桃仁赤芍生大黄,木香再配生牛膝,攻水逐饮化瘀良。 【组成】 甘遂末06 ~09 克(冲服),桃仁9克,赤芍15克,生牛膝9克,川朴15~ 30克,生大黄9~24克(后下),木香9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或经胃管注入。
【功效】 攻水逐饮,活血化瘀。 【方解】 方用甘遂、大黄攻水逐实,使邪结从二便分消;配以川朴、木香行气导滞而止痛, 以助大黄通便逐实之力;桃仁、赤芍、牛膝活血化热,且牛膝又能导热下行。诸药合用,攻逐之力 甚强,共奏攻水逐实,活血化瘀之功。 【主治】 粘连性、动力性、蛔虫性、粪便阻塞性等病情较重的肠梗阻,症见便秘、呕吐、腹 痛、腹胀、脉实有力等症。 【附记】 在治疗中,应密切观察病人全身状态。如经治疗,病情发展或症状不见显著缓解, 出现手术指征者,应及时转手术治疗,切不可延误病情。 3万应丸 【来源】 明·虞搏《医学正传》 【歌诀】 万应丸中用槟榔,大黄配入黑牵牛,苦楝根皮与皂角,驱虫攻积力专宏。 【组成】 槟榔150克,大黄250克,黑牵牛子120克,皂角10枚,苦楝根皮500克。 【用法】 上药前3味共研细末,后2味水煎熬膏,拌和制丸,再用沉香、木香、雷丸各30 克,分别研末为衣。每服3克,清晨空腹用砂糖汤送服。今多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 规剂量酌减。 【功效】 驱虫攻积。 【方解】 方用槟榔、苦楝根皮杀虫;佐以大黄、牵牛通便;皂角活血。综观全方,既可杀虫, 又能驱虫,并及时将虫体排出体外,其效甚著。 【主治】 虫积内阻、腹痛拒按、大便秘结。可用于蛔虫性肠梗阻以及囊虫病等。 【加减】 改作汤剂,可去皂角、雷丸,改为研末冲服,并加鹤虱、芜荑;若见体虚乏力,加 党参、白术;食欲不振,加山楂、神曲;腹痛较甚,加枳壳、厚朴。 【附记】 方中诸药性较猛峻,虫积日久,体虚羸弱者慎用;大便泄泻者及孕妇忌用。 4导滞承气汤 【来源】 《治验百病良方》(罗时来方) 【歌诀】 导滞承气川厚朴,大黄枳实广木香,槟榔橘皮沉黄连,保留灌肠此方优。 【组成】 厚朴7克,大黄7克,枳实5克,黄连5克,沉香5克,广木香5克,槟榔6克, 橘皮3克(此为小儿剂量)。 【用法】 保留灌肠。上药加水100毫升,煎取60毫升,分2次灌,每次30毫升,每6小 时1次,每日2次。 【功效】 理气导滞,清热通下。 【方解】 本方系小承气汤加槟榔、沉香、广木香、橘皮、黄连而成。方中大黄苦寒清热,导 滞通便;黄连助清热之力;厚朴、枳实、广木香、沉香理气导滞,消痞除满,以助大黄导滞通便之 功;橘皮和胃宽中,行气而不损正气。合而成方,共奏理气导滞,清热通下之功。 【主治】 麻痹性肠梗阻。 【附记】 本方【用法】另辟一途,既可解决小儿服药难的困难,又可使汤药直达病所而迅速 发挥作用。但应注意的是:①剂量适宜;②灌速应慢。否则可因肠腔胀气又突然加大肠管张力而致 肠穿孔。 5大黄木香汤 【来源】 《治验百病良方》(彭必富方) 【歌诀】 大黄木香汤桃仁,当归乌药广陈皮,栀子陈皮玄胡索,以通为用是良方。 【组成】 大黄10~50克,全当归6克,桃仁6克,玄胡索9克,乌药6克,木香6克,栀 子12克,陈皮6克。 【用法】 胃管注入。每日1剂,水煎分2次或3次。从胃管注入后,夹闭胃管半小时至1 小时,每4至6小时1次,至肠功能恢复,腹胀减轻后,停止胃肠减压,改为口服。
【功效】 清热通下,理气止痛,活血化瘀。 【方解】 中医认为,六腑泻而不藏,以通为用。故方中重用大黄配木香、乌药、青陈皮以通 腑顺气泻热;佐以当归、桃仁、玄胡索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栀子配大黄加强了清热消肿止痛之效。 合而用之,共奏清热通下,理气止痛,活血化瘀之功。 【主治】 粘连性肠梗阻。 【加减】 若发热,腹部有压痛,但无肌紧张,加黄芩12克,麦冬9克,滑石9克;大便泻 下频繁,小便少者,去大黄,桃仁去尖,加木通9克,金银花9克。 【附记】 在治疗过程中,如发现体温持续升高,腹穿有血性混浊液体,应立即转手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