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村正博:坐禅指导

 一草在路上 2015-02-18

在佛教上有很多的宗派,对于静坐他们各自有不同入手的方法。我们的修行来源于日本曹洞宗系统,也正如此我告诉你们的只是从这个系统中产生的视角。如果你认为这种的修行不适合你,那么其他形式的静坐方式不一定就不适合你;这个世上存在着很多种不同的静坐,冥想方式,你可以一个个去尝试,当然也包括了我现在展现给你的方式。


在我们的系统中,将静坐称之为坐禅。在日语中za 的含义就是“坐”,禅的含义就是“冥想”。在坐禅的修行中,有三点非常重要。第一协调身体,第二协调呼吸,第三协调心意识。在坐禅的修行中身,息,心是三个非常重要的点。


首先我将解释如何调身的问题。在大多数的佛教传承中在静坐时都是盘腿的姿势。如果你能够在坐禅中保持盘腿姿势这非常好,但是如果你保持这种姿势非常疼痛,这也很好;盘腿坐对于静坐并非必须。半跏趺坐,就是放置一腿在另一条腿的上部,另一只脚放在对位腿的下部贴近地板。不过此处特别要注意的是,此时两个膝盖是否贴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身体的姿势稳固。如果可能将自己的脚趾外沿平行于对位大腿边缘。这就是全跏趺坐,这是最平衡,稳固的姿势,因为整个身体的重量就像一个三足樽茶杯一样,由三点稳固的支撑:两个膝盖,以及臀部。这就是最稳固的坐禅姿势,当然“最稳固”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最舒服”。如果你可以尽量坐全跏趺坐,当然这比半跏趺坐要疼痛的多。


还有一个坐禅姿势叫做散盘:这个姿势中你只需要将双脚放在地板上,不需要盘起来。但是重要的是两个膝盖还是要贴近地板。所以,不论是散盘,半莲花,全莲花,要点都是用双膝,臀部三点形成一个支撑,使上部身体稳固。如果盘腿坐姿对于你来说实在困难,可以考虑正坐这个姿势。这个姿势就是双膝在前跪坐,臀部放在双脚之间的蒲团上。正坐在普通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如果这个姿势也同样不舒服,你可以使用禅椅等其他辅助工具。


当你盘好腿,调整好姿势前,摇振身体从左到右数次,先一个大幅度,然后慢慢缩小幅度。我们做这个是为了放松肌肉。当腿部放置好后,向下弯上身,将躯干回复到中间但是保持腰部姿势不变。这样就可以让你的腰部有了一个自然的弯曲。然后收回下颚以使你的颈部竖直。你应该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头顶和臀部中心在一条直线上。双耳的连线和双肩的连线应该是平行的,鼻头和脐部的连线应该垂直一线。整个姿势的关键就是保持身体的竖直和绝对平衡;不要偏向任何方向,无论是左是右,是前是后。如果你的身体不是竖直,你的背部将会弯曲,如此长时间的情况,脊柱弯曲会导致身体上的某个点疼痛。在坐姿上找到自己自然的位置极为重要。身体应该完全的竖直,而肌肉则应该放松,不紧张。最后,当你的姿势真正竖直了,保持如此,用鼻子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用嘴完全的吐出来,这样帮助你真正进入到这个姿势里去。应用这个姿势就是怎样彻底的和谐我们的身体。


当坐禅时眼需半睁。很多其他宗派静坐时眼是闭上的,若在我们这眼是保持半睁的。视线落在身体前三英尺钱,你的眼睛自然地半睁,休歇在那个位置。在禅堂坐禅时,我们是面壁的。不要去注视任何东西;只是保持眼睛半睁不需要关注任何特定的目标。


以下我要阐述坐禅时手的安放。左手掌放在右手掌之上,手指相叠。将大拇指相触,整个手印成椭圆形放置对应的肚脐高度。这被称之为法界定印。这样的姿势让左手和右手两边合而为一——这就是手印的真正含义,它超越了凡人的两元概念,在坐禅时整个身体成为了一个整体。如果你的手放得太高或则太低,你的肩膀或则颈部就会感到肌肉的紧张。对于每一个特殊的身体结构,找到合适的手印高度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方便起见,你可以放一块手巾在腿上,将手放置其上,同样的道理,一些修行者将穿着的长袍的袖管折叠放在腿上,作为手印的支撑。坐禅时,观察手印的摆放就可以了解坐禅者心意识的状况。如果你的心意识在其他什么所在,手印的形状自然就会扭曲。为了能够正念相继,必须保持手印的稳固。


下面重新检视一下现在的坐姿,要点就是自己身体的下部在整个坐禅中有着稳固的支撑。同时,保持脊柱的竖直,目光落在身体前三英尺处,手结法界定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坐禅的姿势。


以下要说明的就是坐禅中呼吸的问题:呼吸对于各种不同的静坐修行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当你的姿势稳固时,首先用嘴巴完全的呼出,让空气从体内完全的释放出来。当你如此之后,闭上嘴,将你的舌轻抵上颚,用鼻子呼吸。如此就会感受到新鲜的空气由鼻腔进入体内。这样当你坐禅时,整个就是腹式呼吸了。保持舌抵上腭,呼吸自然,轻松,空气通过鼻腔进入直达腹部,当你这样呼吸的时候,你的腹部就会随着呼入,呼出,自然起伏。保持呼吸深长,顺滑,平和。在坐禅时呼气比吸气长就非常好。这里不需要有特殊的方法或则努力去调整呼吸;只是这样保持自然的鼻腔呼吸,以至于后来自然地忘却呼吸。在某些传承下,有时在禅的体系中也有一些老师教授静坐时数息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静坐者从1到10数呼吸,如此不断的重复1到10的周期。也有一些老师教授关注呼吸——也就是特别注意空气的出或则入。我们的宗门下,不数息或则观息,只是自然地呼吸,深沉,安稳。


当然即便我们在这个姿势下平稳的呼吸,也同样会有很多的念头涌现起来。在坐禅中我们只是简单的接受各种念头,感觉或则情绪的出现,随之只是简单的让他们自然地离开;真正的无事可为。在坐中,各种念头和心绪的波动只是如天空中的浮云一样。莫名的云出现在空中,停留着不断改变形状然后消失。我已经如此坐禅超过35年了,就个人经验而言,没有任何念头能够永远的停留。所有一切不断地来来去去,我们只是让他自由的来,自由的去,不需要去抵抗任何的念头或则思想状况,当然也不去试图迎合它们。我们并不需要抓取任何意识念头,我们只是如此,让当下的事发生,无所作为而已。当然当你警觉到自己正在迎合某些正在产生的念头等等,马上停止,回归到坐禅的姿势上,让眼睛睁着,平稳的呼吸。这就意味着你让一切的思绪自然地来去,但又并没有入睡。这就是我们坐禅修行的要点。


如此你努力照这个方式坐个十分钟,就会发现这有多么困难。哪怕是十分钟的保持脊柱竖直,眼睛半睁而不注视任何物体,对于升起的念头不迎不拒都是如此困难。人们真正去不做什么是极其困难的,坐禅本质上其实就是不做什么只是坐。日本曹洞宗的创始人,永平道元禅师将这种修行称之为 只管打坐。只管打坐的含义就是只是坐没有其他任何的事要为。这实在是非常简单的修行,我们不为什么只是如此的坐,轻松地呼吸,眼睛半睁,保持清醒,一切让它去。这就是坐禅我们所做的一切,没有其他。但是事实上你用这个方式努力5分钟都是那么的困难。


修行是如此简单,但是简单并不就意味着容易。因此无论何时我们发现自己脊柱不再竖直,呼吸变得粗重,眼睛不再半睁,让它去不再做到,马上回归过去。任何情况发现自己偏离轨道,都马上回归到正确的姿势上去,呼吸,觉醒,让它去。这就是我们所做的修行。当我们开始和结束坐禅时都合掌问询。问询是双手合掌,在胸口高度,弯腰。这个标识尊重,友善,感恩。


当坐禅结束的最后阶段,松开双腿,注意腿部是否恢复正常。如果仍然感觉麻木,站立一段时间知道感觉舒适为止。


一坐之后,在下一坐开始之前,我们会做经行(曹洞宗,一呼一吸,半步,缓步慢行的一种方式)



在坐禅指导中所征询的问题:


你通常坐多长时间?


在我们禅堂,早晨坐两坐,每坐50分钟,之间10分钟的经行。一个星期坐6天,每天早晨5点到7点。每年5次禅修。禅修期间一天14坐,每坐50分钟,从早晨4点到晚上9点,共5天。三餐之后都有一个短暂的休息,其他时间每天我们只是不断的重复14次坐禅和经行。这期间非常安静,对于人们来说这非常乏味。



在修行之后,你注意到在自己的人生上有哪些改变?



我19岁开始这样的修行,所以我实在不知道修行前后到底有什么分别。我从十几岁到现在成年,人生各方面都已经改变。我改变了很多,但是我不知道这些改变源自于禅坐的修行还是其他什么,所以我无法准确地回答你。我告诉你我的老师的老师,泽木兴道禅师说过得著名的话。他说坐禅无益于任何什么。我希望你认同这个表述。



当我们从事这种修行,自我的觉察有何改变?



觉察?对于我们这种坐禅修行中,此时此刻正是关键。经常的情况,虽然我们保持着坐禅的姿势,但是此时此刻的心却在其他什么地方。正念的真正含义就是身与心都在当下的此时,此地。我们的修行就是身,心都在这个当下,此时,此地。觉察的深入和进步在我们这种修行中并不重要。依据着每个人的年龄,坐禅的时间,当然心理方面会有不同,但是同样对于这种修行也并不重要。这种修行最重要的是完全的在当下,此时,此地。这就是全部。我们的目标只是在此时,此地,这个当下。



在这种静坐方式下,我们的心意识是否需要关注什么特殊的地方?比如通过你的静坐冥想,会看到什么超越于我们心念的什么东西?



当你坐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当然会体验各种各样的心理状况。有时,会体验到一些相当奇妙的超自然的事,或则会感觉自己就像在做白日梦。有时,特别是刚开始坐禅的那段时间,你会和疼痛搏斗。有时你极度困顿,在坐禅的姿势中睡去(当然这不同于躺在床上)。这是因为当坐禅中睡去,虽然身体想要睡去,我们仍然尽力要让自己保持清醒。这是身与心之间的战斗。睡与醒之间的变化很多。有时是完全在坐禅中睡;有时是半梦半醒;有时有非常清醒。伴随着睡,体验着各种各样的心理状况。也正如此将某些特殊的心理状况当做开悟是相当危险的。有时整个世界都变得光明,有时一个人甚至感觉明白了一切。在那个时候,就好像对于任何事物都没有疑惑和问题;所有一切都是理当如此。但是其实这一切只是你人生中身,心,温度,湿度等等的各种条件促成的某些状况的升起而已。这些状况对于我们的修行毫不重要。我们的修行只是在任何状况下都正身端坐;我们只是这样的经过各种状况。正如我之前所说的一样,坐禅中心理上的各种状况只是如天空中的浮云一样。有时在碧空中万里无云,天朗气清。更多的时候我们经历着各种各样的云朵来了又去。还有些时候天空中只是露出一些碧蓝,有时甚至是愁云密布,惊雷阵阵。在坐禅中,各种各样的状况都会出现,但是我们修行的目的并不是控制天气的变化。关键是无论何种状况都保持正身端坐。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深具信念。我们必须生活在乌云之下,但是这些乌云之上太阳永远照耀着,天空永远湛蓝。我们无法生活在天空中;我们必须经历那种种的天气变化。关键就是在这种种的状况下仍然正身端坐。



如何去除在生活中的各种挂累?你是否生活的尽量简单或则说坐禅是如何影响你的日常生活?



对于任何事物洒脱,毫无挂碍是佛陀教育的关键。当我们坐禅时,各种各样的念头自然涌现。也许你会认为这些念头如此真实,的确是好的想法,但是在坐禅中必须就只是这样让它去;我们放舍把捉思想之手。在坐禅中,无论你如何喜爱,或则反感各种想法,事物,你都要尽力的只是这样让它去。我认为这只是让它去就是让你真正解脱所有自己的喜好,价值观,个人行为思想方式等等挂碍的方式。坐禅本身就是彻底的解脱自在。


对于修行首要的就是对于此有着某种绝对理性的洞察。(人的生活,决策,公司运营,项目的规划在实施之前同样必须要有绝对理性的观察,这是来自于没有自我立场的也是乔布斯特别推崇的初心者的思维,而凡人往往在这个上面却开始即错,如此以后所有的努力都成镜中像,水中月,雾中花)但是当坐在蒲团上时,就应该彻底忘却这些理解,洞察,只是坐。(当以上洞察得到切实的方向时,你所要做的就是认真于当下,去做,这个做上没有你想要,你能,你担心,等等莫名其妙自“我”立场而来的种种谬误。日本以前有个茶人,路上遇到一个武士,武士要与他决斗,其恐惧万分,便说等他和朋友泡完最后一壶茶,就回来。他去了好朋友剑道的道场。与朋友泡了他认为人生最后一壶茶。朋友问他今天怎么泡茶如此好,他说我把这作为我人生最后的一次,所以只是泡茶而已。朋友问他为什么是最后一次,他告知如何,朋友说你去武士那,拿起刀就像你泡茶一样认真即可。茶人回去那个武士那,武士看到他拿起刀,立马落荒而逃!我们往往自己有60分的能力,但在真正工作中只能做出10,20分,为什么因为不认真于当下之故!人生除了认真于当下的事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当你驾驶汽车或则学习驾驶汽车时,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首先应该学习汽车的各个部分组成,然后了解怎样驾驭它。但是当我们真的去驾驶汽车时,就应该把这些知识全抛到脑后,只是驾驶。对于坐禅的修行同样如此。首先你必须了解它,但是当真正坐禅时,又要彻底抛开它,只是坐。彻底理性的分析对于这种修行时非常重要的,但是当我们坐禅时,继续这种思考,那就不是在坐禅,是在思想了。的确我们应该思考,但是这是在坐禅前,或则后。(当工作时,只是工作,而工作后则必须有正确的反馈,而这个时候,用禅宗的话就是门里门外,那就是你既是在工作的人,又是完全超脱的人,如此才能有真正有益的反馈)泽木兴道禅师说:“坐禅不是在思想;不是在睡觉。坐禅是将整个生命瞄准在保持这个正确的坐禅姿势。”(同样工作不是思想,不是睡觉,工作就是将整个生命瞄准正确的态度,行为上)思索和瞌睡,或则如道元禅师的表达,掉举和昏沉,是坐禅的两大问题。(普通人的平时完全就是在三心二意和糊里糊涂之间游走,如何摆脱,自己看着办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