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15 黄芩10 半夏15 党参10 生姜15 大枣10 炙甘草10 白芍20 干姜15 五味子10 细辛10 桂枝10(单位:克)三剂。 患者觉得药有效果再三剂后于12.5.来二诊,说药有效果,但来得慢,六剂药好了六成,请再疏方,上方去黄芩,加旋覆花10克(包煎),麻黄10克,五味子改为15克,余药不变,三剂。 共九剂痊愈。 土枪按:这个止咳方就是小柴胡汤和小青龙汤的合方加减化裁。小青龙汤治疗外寒内饮咳嗽自不必说,而用小柴胡汤治疗咳嗽方书谈到,但临床少有人运用,原因何在?通常认为小柴胡汤是少阳主方,枢转少阳枢机达邪外出,或者说是和解少阳以达治病目的。可知这更是一首疏肝利胆和胃的良方。小柴胡汤主症中除了“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外,尚有“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的主症,这是关乎“胃”的临床症状,至于用小柴胡汤治疗的咳嗽必有小柴胡汤的一些症状,必有一些关乎“胃”的临床症状,这类咳嗽或者说叫“肺胃型咳嗽”,这类“肺胃型咳嗽”临床不少,只是我们很少留意罢了,以致造成临床很少有人用小柴胡汤治疗咳嗽。 唐容川,陈飞霞,李翰卿,江尔逊,余国俊等人非常重视小柴胡汤治疗咳嗽,而今人少用,难道是临床没有遇到这类咳嗽吗?显然不是,关键是遇到了不会用,原因是不理解小柴胡汤治疗咳嗽的机理。《黄帝内经 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又说:“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饮食。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由此可见五脏六腑之久咳最终演变成“聚于胃关于肺”的“肺胃型咳嗽”。久咳之症《黄帝内经》并没有出方,两千多年后,唐容川说:“兹有一方,可以统治肺胃者,则莫如小柴胡汤”。陈飞霞说:“此方辛平升散,为咳门第一神方,举世少有知者.......凡胸紧气急,咽痛口苦,痰不相应,即用本方升散之”。二氏所说可知小柴胡汤是治疗“肺胃型咳嗽”之方,是治疗久咳之方,临床这类咳嗽很多,用之即效。 从歧伯到唐容川,陈飞霞,历代医家历时两千多年探索,久咳之病机明也,久咳之良方显也,而今人不用,致使明珠土里埋,千古秘密显而复隐,光芒转瞬即逝,痛哉!惜哉!!奈何哉!!! 综观本例咳嗽有“肺胃型咳嗽”的小柴胡汤证,有外寒内饮的小青龙汤证,就用小柴胡汤和小青龙汤合方加减,黄芩于外寒内饮不宜,故二诊时去之,加麻黄,旋覆花以增强宣散肃降之功,止咳效果显著。今立春已过,严冬将尽,随访两个月未见复发。 2014.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