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懂劲1

 白猿五行通背拳 2015-02-20
懂劲為太极拳术语,在早期文献中,言及懂劲者:
先為王宗岳太极拳论〈经〉:由着熟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非用〈功〉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次為杨氏班侯传手抄本,太极法说:
八门五步用功法:「'''必先明知觉运动四字之本,由知觉运动得之后,而后方能懂劲,由懂劲后自能接及神明,'''
固有分明法:「盖人降生之初,目能视、耳能听、口能食、顏色声音香臭五味,皆天然知觉,固有之良能,其手舞足蹈於四肢之能,皆天然之良能,思及此,是人孰无,因人,性近习远,失迷固有,要想还我固有,非乃武无以寻运动之根由,非乃文无以得知觉之本原,是乃运动而知觉也,夫运而后知〈觉〉,动而后知〈觉〉,不运不觉〈知〉,不动不知〈觉〉,运极则為动,觉盛则為知,动知者易,运觉者难,先求自己知觉运动,得知於身,自能知人,要先求知人,恐失於自己,不可不知此理也,夫而后懂劲然也。」
对待无病:「'''所谓对待者,不以顶匾丢抗相对於人也,要以粘黏连随等待於人也,能如是,不但无对待之病,知觉运动自然得矣,可以进於懂劲之功矣。」
太极懂劲解:「自己懂劲,接及神明,為之文成,而后採战身中之阴,七十有二,无时不然,阳得其阴,水火既济,乾坤交泰,性命葆真矣。於人懂劲视听之际,遇而变化,自得曲诚之妙,行著明,於〈可〉不劳运动觉知也,功至此,可以攸往咸宜,无须有心之运用耳。」
太极下乘武事解:「'''要非粘黏连随已成,自得运动知觉,方為懂劲,而后神而明之,化境极矣!夫四两拨千斤之妙,功不及化境,将何以能,是谓懂粘连,得其视听轻灵之巧耳。」
懂劲先后论:「夫未懂劲之先,长出顶匾丢抗之病,既懂劲之后,恐出断接俯仰之病,然未懂劲,故然病,亦出劲,既懂,何以出病乎?缘劲似懂非懂之际,正在两可,断接无準矣,故出病,神明及犹不及,俯仰无著矣,亦出病,若不出断接俯仰之病,非真懂劲,弗能不出也,胡為真懂,因视听无由,未得其确也,知胆眇顾盼之视,觉起落缓急之听,知闪还撩了之运,觉转换进退之动,则為真懂劲,则能接及神明,及神明自攸往有由矣,有由者,由於懂劲,自得屈伸动静之妙,开合升降,又有由矣,由屈伸动静,见入则开,遇出则合,著来详〈降〉,就去则升,夫而后才為真及神明也,明以,岂可日后不慎行坐卧走饮食溺滷之功,是所為及中成大成也哉。」
尺寸分毫在懂劲后论:「在懂劲先求尺寸分毫,為之小成,不过末技武事而已,所谓能尺於人者,先非懂劲也,如懂劲后神而明之,自然能量尺寸,尺寸能量,才能节拿抓闭矣。」
迨至民国十年辛酉秋,杨氏健侯弟子许宠厚禹生编著出版之太极拳图说:有太极拳经〈论〉详註: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此言习太极拳者,进功自有一定程序,而不可躐等躁进也,太极拳之妙,全在用劲。〈此劲字係灵明活泼由功深练出之劲,不可作力量解〉然劲為无形,必附丽於有形之著,始能显著,言太极拳者,每恃善於运劲,而轻视用著,以致习者无从捉摸,有望洋兴嘆之慨,虚度光阴,难期进益,较循序渐进者,反事倍功半,不遵守自然之程序故也,昔孔子讲学,常因材施教,故诸门弟子,各得其益,拳虽属小技,然执涂人而语以升堂入室之奥,未有能豁然者,故习此拳者,应先模仿师之姿势,姿势正确矣,须求姿势互相联贯之精神,拳路熟习矣,须求各姿势着数之用法,着熟矣,其用是否能适当,用均得其当矣,其劲是否不落空,劲不落空,是真為着熟,再由推手以求懂劲,研求对手动作之轻重迟速,及劲行之趋向方位,久之自由微懂而略懂,进至无微不觉,无处不懂,方得称為懂劲,懂劲后,不求用着而着自合,进至无劲非着,无着非劲,渐至不须用着,祇须用劲,再至不求用劲,而劲自合,洵至以意代气,精神所触,莫之能御,则阶及神明矣,是非数十年纯功,曷克臻此。
「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為懂劲。」:知彼己之刚柔虚实,则阴阳互為消长,以虚济盈,而不失其机,斯真懂劲。
「懂劲后,愈练愈精。」反衬不懂劲,则愈练愈不精也。
「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懂劲后,能自揣摩。默而识之,有餘师矣。
嗣於民国十八年己巳杨氏澄甫弟子,上海致柔拳社创始人陈氏微明编著之太极拳问答;有〈二〉关於推手者:
问:推手听劲〈知觉对方之方向长短,谓之听劲〉,祇用两臂,他处亦须听劲否?
答:听劲功夫,先练习两臂,久而久之,全身皆须练习听劲,黏在何处,其处皆有知觉,皆能懂劲,敌掌或拳,挨进吾身,皆能化去其力,使之落空,方能谓之真懂劲也。
问:不黏亦可听劲否?
答:亦或有此理,内家拳不外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三种境界,若能练精化气,则体魄坚刚,外力不入,若能练气化神,则飞腾变化,意动形随,若能练神还虚,则人我两忘,形神俱遣,至此境界,虽不黏亦能制人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