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症

 学中医书馆 2015-02-22
  严某,男,46岁。初诊(1958年7月23日):4年前因情绪怫郁起病,渐致心慌失眠,恐惧多疑,忧郁苦闷,幻觉妄想,神情呆滞,两目直视,胸闷气窒,频频叹气。舌质红,脉滑数。心气不足,痰浊蒙闭心窍,治拟养心安神、化痰开窍。方药:炙甘草9 g,淮小麦30 g,大枣5枚,丹参30 g,菖蒲9 g,蝎蜈片(吞服)1.2 g。服药5剂,情绪稍见好转,叹气、心慌略减,仍有幻觉、恐惧感,脉滑数,舌红。原方又服7剂,病情日见好转,诸症改善,口干,舌苔光剥,脉象滑数。原方加南沙参12 g,再服7剂。叹气消失,心慌已除,心惊恐惧均减,舌红脉数。以后均用原方加减,至10月恢复工作,至12月全部症状消失而停止服药。(《医案选编》1977,90)

【按语】本案精神**症,病机为心气不足,痰浊蒙闭心窍。本病是“精神**症”,祖国医学属“癫证”范畴。患者由于情绪怫郁,耗伤心气,以致出现心慌、恐惧、幻觉、妄想等一系列精神症状。方用甘麦大枣汤(甘草、淮小麦、大枣)为主,补养心气。此方出自《金匮要略》,原文云“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临床应用本方于见到悲伤哭泣、忧郁多疑等精神症状的患者,效果较好。本例患者胸闷气窒,但不见腻苔,甘草、大枣虽甘腻,仍然可用,不必有所顾忌。配入丹参生新血以助心气,菖蒲化痰开窍,蝎蜈片(自制成药,由全蝎、蜈蚣各等分组成)镇惊安神。因见口干、舌红苔剥等阴虚症候,故加入沙参以养阴生津。对于精神系统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还必须针对患者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以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