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年说年画 这些老月份牌广告画你都看过吗?

 泽潝先生 2015-02-23
        年俗|新年说年画 这些老月份牌广告画你都看过吗

网易新媒体(东方网) 2015-02-22 15:50 跟贴 0

东东从小就特别喜欢过年,穿新衣,放鞭炮,吃年货,贴年画,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尤其是贴年画,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印象和记忆。而后,在上海还出现了影响全国的新型年画,它们被统称为“老月份牌广告画”。现在就跟着东东一起,看看年画的由来吧!

年画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一个画种。它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根据史书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画勇士成庆(一说荆轲)的习俗,唐代有吴道子画钟馗捉鬼以辟邪崇之说,这是年画的最初形式。到了北宋时期,木刻年画开始在民间印制和买卖,称作“纸画”。明代称年画为“画帖”。

清初,北京称年画为“卫画”。《东京梦华录》里在记述开封市民的生活风俗中曾说道:“二十四日交年,贴灶马于灶上。”又提到:“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神、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由此可见贴年画、饮春酒、贺新年已经成为民间春节活动的一种风貌。

按照我国人民的习俗,过春节有庆贺一年丰收和预祝来年春景美好的意思。因此,过年贴画多以“庄稼忙”、“五谷丰登”、“吉庆有余”等吉利题材为主,反映劳动人民憧憬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在旧年画中,娃娃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样子也最多。据史料统计,各地刻印的以娃娃为内容的年画不下千百种,压倒了年画中所有的画样。这种娃娃画始于宋代,如宋刘宗道作照盆孩儿,每作一扇(屏)必数百本,然后出货,以防别人传摹复制。这就是人们称作的一稿复制百余张的“过稿”娃娃画。

娃娃画所以数量大,受欢迎,一是由于这种体裁省工节料,作坊有利可图;二是这种娃娃画迎合了群众中重男轻女,喜欢胖小子的心理。旧年画中除了娃娃画外,还有“琴瑟合好”、“莲年有余”和“白蛇传”、“天河配”、“昭君出塞”一类的仕女画。当然,也有大量与迷信思想有关的“门神”、“灶王爷”、“及第登科”、“五福堂”等题材的年画。

清代是我国年画最发达兴盛的时期,不仅题材广泛,而且形式多样。这个时期的年画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一)以小说戏曲为题材的年画日益增多。如,乾隆年间苏州印的《西厢记》、《龙图公案》,四川印的《今古奇观》,山东潍坊印的《双凤奇缘》、《红楼梦》等全出故事。光绪末年,画师根据北京义顺和班崔灵芝在广和楼演出时速写的一幅《女子爱国》年画,内容是借古喻今,提倡女子读书,放足,走向社会,共御外侮,具有反帝爱国的意义。这幅年画是反映戏曲改良的珍品。

鸦片战争以后,年画中出现了一大批反映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优秀作品,更产生了一批新的题材,反映下层人民群众反盘剥,反封建,提倡妇女参加社会劳动,如《北京百姓抢当铺》、《妇女工作,当聚一处》(纺织图)一类的年画。辛亥革命前,年画渐趋衰落,濒临绝版。造成年画这种境地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于当时广大人民生活贫困,购买能力下降,而在上海风行的彩印版月份牌广告画又大大影响了各地年画的销路。

在上海出现并影响全国的新型年画现在统称为“老月份牌广告画”。据考,月份牌广告画问世于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五口通商之时,洋商受利润的驱使,从国外运来大量西方画片,随销售商品一同赠送给顾客。岂知中国百姓反应非常冷漠,后来,洋商从中国商号的宣传品上悟到了入乡随俗的真谛,开始以中国民间的神话传说、成语故事等为题材,大量创作发行。

中国商家也不示弱,同洋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1914年,郑曼陀从杭州到上海谋生,并以他独创的擦笔淡彩仕女画得到了大商人黄楚九的青睐,不久又得到了岭南派大画家高剑父的提携。高剑父在郑画的《晚妆图》上题了跋:“曼陀君十年来得意之作,秘置箧中不以示人。”此画便成了郑的成名之作,并于1914年在上海美术馆印行,不久这种广告宣传画便成了一种时尚。这种画的四周常配有精心设计的边框,在适当的位置标以商品和商号的名称,两边或下方再配上中西年历,而美女靓景则居画面正当中,这便是月份牌广告画的由来。

那么

你现在还贴年画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