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体上的哪些迹象表明你正在衰老?

 佛前一杯茶 2015-02-24

上学期刚学完老年心理学,来试答一下~

由于不同的人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所处的生活环境,经历的生活事件也各不相同,所以时间上的年龄对于表征衰老往往不具有很高的效度,与之相对的,个体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或是说社会年龄对于表征衰老则有效得多,这些“年龄”分别对应着个体发展或者说衰老的不同侧面,最为明显的是生理上的衰老,伴随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出现外显或内隐的变化,可以通过观察或医学成像手段予以确切的证明。于此同时,个体在毕生发展过程中,在心理上也会出现老化的过程,虽然不明显,但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而社会年龄则对应于个体作为一个社会人随着年龄的增大,社会角色的变化,也是一个可感的老化标志,也用以指导个体采取策略应对衰老。这里主要述及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社会年龄暂且略过。

首先从生理衰老说起。如果让人用词来形容老年人这个群体,人们往往会首先想到如“满脸皱纹”,“头发花白”,“老眼昏花”这些形容生理变化的词语。的确,生理上的衰老是最为明显的衰老特征。

在外观上,由于皮肤脂肪含量的变化会导致皮肤变薄和皱纹,由于色素的沉积会形成色斑,由于血管壁的变化会导致血管凸起。这些变化使得皮肤其固有的保护功能变弱,个体更容易受到外界诸如强光、温度变化、利器等的物理伤害,同时会使得个体外貌吸引力下降,导致一些社会交往层次上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一方面加强对于皮肤的保养,一方面采取生理和心理上的应对措施,比如少露点,提前积累一些社交关系等等。

在皮肤之外,外观上的老化特征还包括头发变白并可能伴随脱发、身高会普遍地下降3-5cm、体重则会呈现一个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当你发现洗澡的时候哗哗掉头发,单位体检发现体型出现了变化,那么就要抓紧着手应对衰老了!

在机动性上,随着个体的老化,肌张力都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下降,这个降幅到80岁会约为40%;骨骼和关节的老化则往往相比肌肉更让人头疼,对于一般的群体,在30多岁的时候就会出现骨骼的衰老,比较常见的是出现骨质疏松、关节炎、且更容易骨折。当单位体检发现骨密度变成了低于-1的分数,那么就该提高警惕了。针对肌肉和骨骼的老化,最佳的建议是老生常谈的多锻炼,锻炼对于衰老的抵抗作用可以维持到90多岁,需要强调的是锻炼未必去健身房或体育馆,贵在合适与坚持。

在感知觉上,眼花耳聋是显见的。在视觉上,除了视敏度的下降,随着衰老还可能会出现白内障,青光眼,黄斑病变等病理上的变化。另外,一个非常简单地测试视知觉衰老的方法是检测其光适应的能力,当从明亮的地方走进黑暗的地方,或从黑暗的地方走进明亮的地方,眼睛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光线条件,在适应阶段,眼睛的“焦距”和“光圈”的不恰当会导致视敏度维持在较低水平,随着适应过程恢复到正常水平。当你发现你这一适应过程的时间明显变长了,那么就不得不承认已经开始衰老了。对于听觉来说,对于不同频率的声音的知觉难度的增加是不同的,对于高频的声音知觉衰老地更快,当你开始听不清蚊子叫了,那就该采取一些措施了。在视觉和听觉之外,如嗅觉、味觉、温觉、痛觉和平衡觉的变化也非常重要。嗅觉的敏感度下降可能会导致对于煤气泄露的失察,导致危险;味觉敏感度的下降会很大程度上影响饮食摄入,进而影响心血管功能;嗅觉味觉的异常变化可能还是老年痴呆症的前期表现;温觉、痛觉敏感度的下降伴随皮肤功能的退行会招致疾病或伤害;而平衡觉的衰退会导致对于老年人严重的健康危险——摔跟头(认真的)。而这些其他感觉的变化相比于视听觉的变化更难以察觉且易于适应,但带来的隐患却不小于视听觉,因而需要格外注意,提早发现提早应对。

感知觉的衰老同时还会引发心理上和社会交往上的问题,比如老年人眼花耳聋可能就逐渐被人群疏远或斥责,导致心理上的孤独和郁闷,进而引发更为难以解决的问题。因而需要多注意早应对。

心血管上,对于中国的老年人来说,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是威胁健康甚至导致死亡的一个很大隐患。相比于外显的生理特征,心血管的衰老较难察觉,因而定期体检是一个很好的发现衰老的方式~

性!对于女性来说,更年期的来临预示着绝经,一些经典的特征如盗汗,情绪波动无需赘述,很容易发现,也有很多方法来进行应对。而对于男性而言,则没有这一典型而明显的阶段来预示着你生殖系统的退休,不过还是有一些细微的特征,如楼上说的、、、在那些之外,精子产生量的减少和勃起的困难也可以作为在性行为当中判断衰老的一些特征。外显的特征来看,由于睾酮水平的降低,可能胡须长势也不如年轻时迅猛了,一些思维上的女性化也可以预示着男性的衰老。

神经系统,人脑的体积会随着衰老而渐渐萎缩,当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或受过脑外伤的话这一萎缩速度则会大幅加快,但是这一萎缩过程对于一般的人来说不借助成像手段往往是难以察觉的,一些刻板印象如老年人思考速度慢,容量小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并不是非常能站住脚,也可能是由于一些其他的原因导致的。神经系统衰老的一个比较显见的特征是睡眠节律的变化,如楼上说的,熬夜变得更加困难是一方面,早上起床变早,不赖床了则是另一方面。另一个特征则是健忘,并非所有健忘都是老年痴呆,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多多少少都会出现健忘的症状,如楼上引用的名言“当你开始回忆时,你便开始衰老”,我的理解是当神经系统衰老,对于一些短期记忆的保持能力下降,同时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使得个体有更多空闲,成就动机水平出现了下降和改变,那么相对保持较为牢固的长时记忆、自传体记忆则凸显出来,更多地萦绕在个体的脑海当中。于是,当发现记不住东西了,那就说一句“哎呀,老了啊!”吧~

一些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结构性衰老难以通过肉眼察觉,而会反映在个体的记忆、情绪、动机、人格等心理的方面。同时,一些生活上的诱因也会导致相应的心理变化。这些心理上的变化会影响到个体看待生活事件的态度,进而会影响到个体对于生活的满意度,甚至会影响到个体的生理健康,因而心理上的变化和衰老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接下来就来稍微小结一下。

先说上面没有说完的记忆,记忆可以粗略地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前者可以大致看做是对于世界知识、经历的记忆,后者则可以看做是一种动作的记忆、习惯的记忆。当个体衰老,外显记忆受到的影响更大,而内隐记忆则很少受到影响,体现就是当你老了,可能一时想不起《诗经》是谁收集编纂的,但依然能熟练地骑车游泳,即使已经10多年20多年没骑车和游泳。另外一个需要强调的点则是老年人的源记忆会变得很差,简单来说就是记不住一个事情从何而起,或者一条消息从何而来,但又倾向给记忆中零星的线索一个合理的解释,并确信之。这一点可以看做是中老年人相比年轻人更容易上当受骗,迷信电视购物的原因,他们可能一转头就忘记了虚假消息的来源,接着将它错误匹配到一个亲密的人身上,或迷信的专家身上,接着死死地相信它。当我们发现我们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忽然变得更加迷信如鸡汤文,广告或一些宣传时,没准就已经开始步入这一阶段了。

再说情绪,和很多其他的特征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很多机能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退行,造成了不方便,但对于情绪调节和控制而言,现有的很多证据都证明其实衰老带来的是积极的变化,至少表面上看来是这样的。对于老年人来说,为了避免冲突和负性体验,更多的老年人会有意识无意识地避免对于负性情绪的接触而会去更多地关注能带来正性情绪反馈的事件,这称之为“积极效应”。表现为更多地避免人际冲突,对于负性情绪事件的记忆更差而对于正性情绪事件复述更多记忆更强,等等。因而当你发现自己在一天结束睡觉前感觉现在的一天远没有之前糟糕了,对于生活郁闷的牢骚也更少的时候,没准并不是生活真的变好了,而是你更“成熟”了。

动机方面,很多答案都有提及个体随着衰老会变得更加无欲无求,其实并不尽然,只是个体追求的东西发生了变化——我们不再追求未来,而是更多地追求现在。社会情境选择理论(SST)认为,在个体的毕生发展过程中,会有两种动机支撑个体去完成某个事件,其一是积累知识和资本,去搏一个未来,其二是对于情感上的满足的追求。对于年轻人来说,由于死亡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事情,因而会更多地被第一种动机所驱使,去认真读书、努力工作、积累人脉、博取上位,为未来积累资源,而当个体衰老,当死亡迫近,人们会自主不自主地由第一种动机转化到第二种动机,追求当下的情感满足,我们愈发希望家人的陪伴,希望有倾诉的对象,希望儿孙绕膝尽享天伦,我们也更加关注家庭琐事,而不是职场心得。对于这些方面的动机和欲望可能并不比年轻时对于资本的追求弱,但在一般年轻人看来,就是变得淡薄了。于是,当你发现自己在一天中谈论的话题明显更多地转向家庭和情感指向的东西,没准就已经可以准备退隐,享受老年时光了~

最后简单说一下人格,人格被认为是稳定的行为特质,不会随着个体的生活经历发生太大的改变,且被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和先天的基因相关。但随着老化的过程,同样会发生些许变化,以广为认同的大五人格为效标,人格被分为开放性、尽责性、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性五个维度,研究发现随着个体的衰老,在尽责性和宜人性两个维度上的得分会上升,而在另外三个维度的得分则会下降,表现为个体变得更加负责任、认真、随和、易于接近,但会更少地追求新鲜事物,更加内向,更少偏执富于敌意。当你发现自己在这些方面上发生了可以被察觉的变化,那么就已经开始变老了~

写在最后,每个人都会对老年人产生负面的刻板印象,就像对于种族和性别的刻板印象一样,认为老年人更加地贫弱,但与其他的刻板印象不同,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不断变老的过程当中,我们的父母会变老,自己也会变老,当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们自己逐渐变成我们讨厌的那一类人,在唏嘘之余,我们其实可以了解一些知识,采取一些措施,让老化的过程慢一点或者不那么痛苦,我认为这是我当时选修老年心理学的原因,也可能是这个问题的价值,很高兴与大家分享~

是为砖,求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