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很多老人到了七十岁,过不了几年就去世了?原因主要有3点

 谢耳朵馆长 2022-03-21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年人到了70岁之后,身体健康状况就会呈直线下降,过不了几年便会与世长辞?子曰:“五十岁知天命,六十岁而顺耳,七十岁而随心所欲。”那么,为什么现实生活与典故中说的差别如此之大呢?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部分机能会随之下降,年龄越大招致疾病的几率也就越大。
另一方面,实际上,老年人也有着非常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并且这些压力通常都是没有人能够理解,也没有人能够帮忙排解的。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5.6-1939.9.23),开创了心理学当中一个全新流派——精神分析流派,也就是人格发展理论学派。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是伴随终生的,从个体一出生开始直到死亡,中间从未间断过。而弗洛伊德又将人格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机体成熟期、自我成长期与社会关系构建期。
那么这三个阶段具体指的是什么呢?首先,机体成熟期指的是个体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的动态变化时期。其次,自我成长期指的是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自己有了更加明确的认知。最后,社会关系构建期指的是个体家庭地位的确立及变化。

集体成熟的必经阶段:严重的心理衰老

在人格发展的这三个过程当中,一方面能够促使个体人格发展逐渐健全,另一方面能够维持个体的内心平衡。对于那些年龄超过70岁的老人来说,他们将会经历人类机体成熟的必然阶段,那就是心理衰老阶段。
在一定程度上来讲,生理的衰老并不能真正的代表肉体的衰老而心理的衰老,这个意味着个体是真的老了。心理学家甚至认为心理衰老,对于人类而言就是死亡的“催化剂”。
心理学家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当人们进入70岁以上的年龄阶段后,心理衰老将极为明显。因为到了这个年龄阶段,人们在主观意识层面也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在衰老,并产生一种真实的“衰老感”,而衰老感对于个体而言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 个体也会逐渐感知到自己身体机能的下降,视听功能退化,行为迟钝。
2. 逐渐丧失对生活的追求,逐渐丧失对理想的追求,对任何事物都失去好奇心,思维能力逐渐减退,无法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学习能力明显下降。
3. 情绪起伏越来越大,十分容易意气用事,遇到困难和问题难以保持理智的态度。
4. 失去探索精神,意志力逐渐衰退,接物待人仍旧保持着过去的老旧观念。
5. 反应能力明显下降,动作迟钝。
6. 性情逐渐变得暴躁、忧郁、孤僻甚至有些不近人情。
衰老感是一种不可逆的心理过程。像生老病死一样,是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而正因为这种越来越明显的衰老感,会给老人一种自己越来越不中用的感觉。

个体心理差异感觉被时代所抛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事物的不断出现,老年人心理的差异感就会被逐渐放大,他们会觉得自己已经被时代抛弃。内心显现出一种孤独感,久而久之,便会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导致患病几率的增加。
人到暮年对于新鲜事物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都会明显下降,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个体心理始终存在着差异。
个体心理特点是在不断地社会实践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于青年人来讲,老年人显得更加个性化,例如,坚定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十分固执,无法接受他人的意见或者建议。

家庭关系出现变化

人到暮年,复杂的社会角色会逐渐回归单一。加之身体健康会不断出现问题,导致自我效能感不断降低,老化心态也随之出现。
通常来讲,人到了,70岁以后在家庭中的地位会不断边缘化,从被家人依赖的顶梁柱,变成需要依靠他人的角色,这种反差感会让老年人内心承受巨大的压力。心理学家认为,只有个体被需要的时候,才能够实现自我的价值。
因此你这种不断边缘化的感觉就会加重老人心中的焦虑感,迅速击垮老人的心理防线,随之而来的就是死亡的降临。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