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茶则:茶则可作臂搁 臂搁非全可作茶则视之

 梦半醒 2015-02-25

茶叶中国9月9日讯 苏轼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成了当时文人爱竹的写照。今天浅谈一下日本茶文化中的茶合(茶则,茶量)与中国文房中的臂搁(腕枕、秘阁)。

臂搁的称谓是从古代的藏书之所——“秘阁”转化而来。在古代,“秘阁”指的是内府的一个图书档案机构,汉代以后都由秘书监掌管。“秘阁”一名后来又成为尚书省的别称,尚书省在汉魏时是皇帝的秘书机关。大概在纸张发明以前皇家所藏的图书秘笈大都只是一些刻写有文字的竹木片,而这种藏在秘阁中的竹木片后来也被代称为“秘阁”。 故明代时用来枕臂的臂搁也沿用了“秘阁”一名。臂搁的出现与古人的书写用具和书写方式有密切关系。过去,人们用的是毛笔,书写格式自右向左,稍不留意衣袖就会沾到字迹。于是,聪明的明代文人们发明了用来搁放手臂的文案用具——臂搁。除了能够防止墨迹沾在衣袖上外,垫着臂搁书写的时候,也会使腕部感到非常舒服,特别是抄写小字体时。

据闻,古代大考——科举考试时,为防舞弊,都是由相关人员誊写考生试卷,十几份试卷抄写下来手臂累得不行,而有了臂搁的帮助就轻松多了。因此,臂搁也称腕枕。另外,文人墨客们在烈日炎炎的夏日挥毫泼墨时,将臂搁枕于臂下,一来可防止臂上汗水洇纸,二来由于竹子性凉,有祛暑功效,可得一时清爽,因而也有人管竹臂搁叫“竹夫人”。 当然,长短与镇纸相近的臂搁,也可充当镇纸,压在上面,防止纸轻易被风掀起。

日本煎茶道道具的茶合 = 茶则 = 茶量 = 仙媒,是用于量取茶叶置入急须中的工具。材质及尺寸多有不同,通常长度为12至15厘米,可大可小。然而比较之下日本的茶合既然从中国臂搁变化而來,则茶合的样子像臂搁就不奇怪。由于茶合在茶道上的特殊作用与功能,不是所有的臂搁都可以作茶合。中国的臂搁,其书法上的作用功能,在型制上可以更丰富。比如雕刻时可以阴刻也可以阳刻,长短可控。但作为茶合或茶则,无论怎么跟臂搁相似,都不宜在凹面雕刻、过短或做成一夸张形状,所以说所有的竹茶合一般都可作臂搁,而不是所有的臂搁都能拿來作茶合。

总之,決定一片竹器是否茶合或能否作茶合使用,,只能根据其是否能完成茶道的用途, 就是将茶叶量取和投放。中国臂搁于日本茶合竹刻器常常以特有的清雅脱俗之气洗心涤尘。钟情于竹刻的收藏者认为竹雕古朴无华的工艺特色,耐得寂寞,也是竹之本性使然。竹刻器使如火如荼的拍卖市场流动着其它门类所不具有的清新淡雅。摩挲着一件明代的竹刻精品,在感怀先人的奇思精巧与文人艺术的精深奥妙时,也正是对古代文化最精妙的侧写。如果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就是茶则可以成为臂搁,但由于臂搁的长度、雕刻上于茶则有限制,臂搁不一定可以成为茶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