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和万事兴 孝悌仁义不可缺

 简易乾坤 2015-02-26

家和万事兴 孝悌仁义不可缺

道学苑腾讯道学万景元2015-01-29 15:57


我国自古就重视夫妇之伦、孝悌之德

中国人是非常注重“家 ”的,《诗经》开篇就是《关雎》。“《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家和万事兴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关雎,是讲夫妇之德的,夫妇则是组成家庭的基本。《周易》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我国自古就很重视夫妇之伦,也非常重视家庭。认为家庭之道,可以推之于邦国天下。《大学》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有人问孔子为什么不出仕,孔子说:“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孔子认为,孝顺父母,处理好兄弟之间的关系,关乎风化名教,也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国人又非常强调“孝悌之道”。

孔子的高足,有子就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之德,都上升到仁之本的高度了,足见古之圣贤对于孝悌之德的重视。孝,是子女对于父母的;悌,是弟弟对于兄长的,也可以引申至于其他,比如晚辈对于长辈,下属对于上级等。

人们对家的依赖程度降低 引发一系列问题

在小农经济社会的时候,百姓重死而不远徙,人们很少出去闯荡。所以大部分的工作和生活都在家庭里完成,出生是父母养育,耕作也是在方圆数里之地,长大了结婚,也是父母操办,然后生儿育女。疾病老死,也由妻儿服侍。临终之后,埋葬的地方也在家里的坟地。在以前,人们对于家的依赖程度是很高的,离开了家基本无法生存。在九十年代的时候,乡下还有很多妇女自杀,有的是因为遇人不淑,良人不良,有的是因为婆媳关系等。现在好了,女性可以走出家门去上班,城市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她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家和万事兴

家和万事兴 资料图

但是很多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还有就是原来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和村落,日益疏远,人们和自己亲人在一起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虽然近年来国家立法,要求在外打拼的子女,经常回家看看。新闻上也报道一些相关的事情,但是“孝”之为德,关乎儿女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是教育和风化的问题,并非法律可以解决的。所以古人非常重视“风化”,要形成一种社会风气,使人人皆为孝子贤孙。这里还有一个现实的原因,就是现在的生产方式,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小作坊和小农经济了。人们出去工厂、公司上班,不再是一家人经营一个小店,或者是耕种几亩地的时代了。这样一来,能够陪伴自己家人的时间自然就越来越少了。这是一个时代的困惑,或许以后会有解决的方法。

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

佛教和道教全真派是主张出家修行的,认为恩爱牵缠是修行之累,但是却不能理解亲人那种,“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的心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所以出家人也说以庙为家,也有法眷。所谓“法眷”,就是以法脉传承,代替血缘传承的一种类似于亲属的关系。有师父、师兄弟、师叔、师伯、师爷等。其关系之亲密,也和亲属无二。

呼吁家道精神的回归

今天的人们多疏远了血缘之家庭,融入了公司、工厂或者其他企业,组成一个“新的大家庭”。古人说“移孝作忠”,虽然说没有了血缘了父母兄弟在身边,但是领导与下属,同事之间,是否也可以有那种田园牧歌式的脉脉温情呢?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张横渠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我们今天呼吁家道精神的回归,不应该局限于家庭,而应该将孝悌仁义之德,推之于企业、社会,乃至于天下国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