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史书里读人生——书籍推荐第五季

 susan1997 2015-02-26

说过的,这个系列不会断。每一次整理书籍推荐内容,都有极大的喜悦。都有点觉得做早了,若是明天就能开始以书为伴的长假,应该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有几个号里的朋友回复说过,希望一个接一个朝代看看曾经有过的人和事。这样的好奇应该不少朋友都有,这一期,就试着来说说。


《史记》,作者: 司马迁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出版年份:2006-6

很多史书是需要找多个作者的不同版本来看的,因为如果只选单一作者,难免会有作者主观定性的判断,而这种主观判断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看法和理解。若再加上后世很多影视作品的定向性渲染,我们就更难在自己心中定位对应的人物形象和事件本貌。《史记》是难得的,在它收录的时期,看它一本就够的史书。尽管它是文学作品,却有科学证伪的态度,在有疑处存疑,纳入矛盾的不同说法,又以极其简练的文字尽力摒弃主观臆断去还原真相。

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中国哲学简史》里说到过“曾见郭象注庄子,却是庄子注郭象”。说的是原著和注解的区别,再好的注解者,注解的内容多少含有自己的主观理解,诠释的表达里,不自觉会是自己理解意思的传递,而输出自己的理解却是以原著作为背书的。所以,尽量读原著。

也一直在琢磨为何一本好书能常读常新,慢慢明白很多知识在我们有经验和阅历去理解它们之前,跟我们是有距离的,不能成为我们能够体会和运用的能力。好比,“开车最重要就是控制好行车的安全距离”,就是个知识,有几十万公里行车经验的人不会否认它的正确性;从没有摸过方向盘的人,也都会认可就这道理。两者的区别是,前者知道怎么操作实现,后者摸到方向盘后,一般都会手足无措。这时候,前者如果再多做一个注解“当时速是100公里时,最好与前车保持100米的距离”,后者就有了具象可操作的点。这个就是好的注解的意义,也许它的内涵没有原著丰富,却能让与原著有很大理解距离的人,从一些点和面去慢慢懂它。在无法对《史书》里面超精炼的字句产生理解时,也不妨找找自己能接受的注解。之说以在标题里说,从史书读人生,其实读的就是自己能够吸收的理解。


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

推荐版本:岳麓书社;出版年份:2009-1

它记录的时期,有它一本也就够了。两个司马,两部书,是两座至今都还无法超越的史书巅峰。16朝1362年的史事和人物,尽在其中。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共36册)

推荐版本: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年份:2007-3

像《资治通鉴》这样史书里的人生启示,是几乎没法通过其它渠道获取的。文言原著确实对我们很多人有比较大距离,那就选择这部吧。不过,需要提醒的是,里面很多是柏杨先生的主观表达。


《黎东方讲史之宋朝》,作者:虞云国

推荐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年份:2007-4

《二十四史》有《宋史》,总共有小500卷,差不多500万字吧。不搞历史研究,看个人物和事件大概,咱们没必要选《二十四史》。在宋史相关的书里,这一本可以说是通俗性和学术性兼具的。


元史暂时找不出比较合适的,97年的历史,都在说还不错的《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有900多页之巨,想想应该是冗长累赘的。


《明史讲义》,作者:孟森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出版年份:2006-4


明史选择特别丰富,名气响的关联书籍不少。跟《明朝那些事儿》一样,这本说的是整个明朝的人和事,不同在于,它属于较容易看懂的文言文,所以简练扼要,里面没有太多作者的情感代入抒发。他的《清史讲义》评价也不低,可以一并考虑。


清史里,《剑桥中国晚清史》应该算是接受度比较广的一本。还是期待,以后能出来一本大家公允的。祖辈的历史原本离的很近,而我们却记忆太少了。


通史类的,之前介绍过《国史大纲》,这次再补充一本:

《白话本国史》,作者:吕思勉

推荐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年份:2005-07


这是知道的比较晚的一部有份量的史书,尽管它首版时间是1923年。时间跨度之长,可能至今还算特例。“通贯各时代,周赡各领域”,是对吕思勉的评价,其实也适用于对本书的描述。


关于世界史,通史方面,《全球通史》和《历史研究》之前都介绍了。再推一部:

《西洋史》,作者:陈衡哲

推荐版本:岳麓书社;出版年份:2010-1


对历史的书面叙述,总是男性偏多。这是中国第一位女教授,她用鲜活的文字流淌出了一部西方历史的浓缩版,里面希腊、罗马等等各个文明的关联脉络十分清晰。整体文字不多,却不失深刻与系统。在欧洲历史的书籍中,同样是女性的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也很精彩,有15册之多。


《欧洲中世纪史》,作者:朱迪斯.本内特等

推荐版本: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年份:2007-11

尽管里面有不少作者和译者的幽默,读这本书还是有些吃力的,对不少人来说,应该是用“啃”更为合适。地域与文化传承差异尤其是宗教信仰造成的知识距离显而易见。但若对于欧洲中世纪有系统了解,这是一部错不过的书。


《文艺复兴简史》,作者:Jerry Brotton

推荐版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年份:2007年7月

这是一本很短小的书,虽然总共是200多页,但分别看英文或中文,其实只有100多页的内容。尽管字数和篇幅不多,却清晰梳理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脉络,至少可以作为进一步了解那段时期历史的指引书。


《旧制度和大革命》已经推荐过了,对英法革命时期的了解缺不了对英国的历史的探究。

《牛津英国史》,作者: Kenneth O.Morgan

推荐版本: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07-8

语言也是很大的知识差距,这个对很多人来说是有语言障碍的。如果抛开这方面不说,就像第一次知道日本面积比英国大时的惊讶一样,看完这本书,对不少人来说,前后留在脑子里的英国印象应该会有很多不一样。


《论美国的民主》,作者: 托克维尔

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出版年份:1989-1

搬出这本来压轴,对这一期推荐书籍的趣味性也许会打上大的折扣。但基于上面大多都是相对严肃的正史内容,把它放在这里,它对应的位置是匹配的。看书名就知道这本书的意义不用展开说了。如果这本太严谨枯燥,之前推荐过的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也不失为了解美国历史的一种方式。


这期书的推荐推荐就到这里了。说起来,至今已陆陆续续见了小50位号里的朋友,大多都是很有生活态度,有专业所长又特别有味道的人,这样的每一次见面都很有趣。为了能有机会认识更多号里的朋友多做交流,在这里公布一下个人微信号:bupaowner。想必会有很多朋友添加,没做申请验证的限制,大家直接就能加,照微信的规则,最多能加5000人,这是专开的号,按说应该是够加的。不过提前说一声,未见得能每个都回复,请见谅。


-------------------------------
集知,识儒,节时,享生活!
请关注微信公号:bupa4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