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少阴寒化证辩证要点: (一)、少阴真阳衰微辩证要点: 原文282、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解词:(1)欲吐不吐——即泛泛恶心,想吐而无物吐出。 (2)小便色白——即小便清长。 (3)下焦——此指肾脏而言 语译:少阴病,见恶心欲吐却无物吐出,心烦,精神萎糜,神志恍惚。五六日后出现下利,口渴者,为病入少阴。本症是因少阴阳衰、阴寒内盛,不能蒸津化气上润口舌,故口渴欲饮水自救;若小便色白的,说明少阴病的指征已具备。小便色白,是下焦阳虚有寒不能制水所致,此项是辩少阴病的主要依据。 提要:少阴真阳衰微证病机及辩证要点。 分析:本证由肾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致。见: 欲吐不吐——肾阳虚衰,脾胃虚寒,胃气上逆。 心烦但欲寐——阴盛于下,虚阳上扰故心烦,阳虚已甚,精神失常,故虽心烦而仍但欲寐。 自利(下利清谷,完谷不化)而渴(喜热饮而不能多饮)——肾阳虚衰,不温脾土,脾失运化,水湿下渗则下利;肾阳虚不能蒸腾气化,水不化津上承,且下利较甚,水液下趋而不能上润,故渴。 自利而渴为少阴下利的特征。 小便色白——肾阳虚不能蒸腾气化,故小便清长——少阴阳虚寒盛的特征。 少阴寒化证辩证要点:心烦伴精神恍惚,极度疲乏,欲吐不吐,自利而渴,小便清长,脉微细。 病机:下焦(肾阳)虚(衰)寒,不能(蒸腾气化)制水。 鉴别:太阴虚寒下利—腹满而吐,自利不渴 少阴虚寒下利—欲吐不吐,自利而渴。 少阴寒化——心烦但欲寐。 少阴热化——心烦不得卧。 少阴寒利——自利而渴,下利清谷,渴欲热饮,小便色白。 厥阴热利——里急后重,大便脓血,渴欲饮水,小便短赤。 (二)、少阴寒盛伤阳证: 原文283、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提要:少阴病寒盛伤阳的脉证。 分析:脉阴阳俱紧,反汗出——少阴病脉应微细,反“阴阳俱紧”;里虚寒甚,不应有汗,今反汗出。乃寒盛伤阳,阳不摄阴,从而提示此非少阴表寒,而属少阴里寒。 本证————阴阳俱紧——沉而紧,兼汗出——少阴阳虚。 太阳伤寒——阴阳俱紧——浮而紧,兼无汗——表实伤寒。 咽痛——少阴脉循喉咙,阴寒内盛,虚阳上浮,扰于咽部,故咽痛。 特点:虽咽干痛而不欲饮水或喜饮热水。 吐利——寒盛伤阳,阴寒内盛,升降紊乱。 病机:少阴病阴盛伤阳。 治疗当以回阳救逆,用四逆汤或通脉四逆汤。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余泽运的伤寒论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