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妇科胞宫病证辨证方法】

 石门易卜 2019-07-15

胞宫病证的辨证,是指胞宫受到伤损而发生经、带、胎、产方面病证的辨证方法。

胞宫又名胞脏、子脏、子处、血脏。《神农本草经·紫石英》条始称:“子宫”。《内经》将其列为奇恒之府,因其一方面形态似腑而功能似脏,另一方面因其对月经、妊娠有特定的藏泻作用,故与其他脏腑无表里匹配关系。

胞宫内有胞脉、胞络。冲、任、督三脉起于胞中,尤其与冲任二脉更为密切。经过经络的作用,胞宫直接受心、肝、脾、肾诸脏的影响,故对胞宫病证的辨证,大多情况下以冲任辨证,心、肝、脾、肾(尤以肝肾)辨证,以及气血辨证为基础。此处仅论及以胞宫独立命名的辨证方法,所涉及的病证主要是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和产后杂病。

一、辨胞宫寒凝证

辨胞宫寒凝证指对寒邪乘虚袭扰胞宫,血为寒凝,致使血道滞涩,运行失常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胞宫寒凝证又称风寒袭胞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小腹冷痛,拒按喜温,得热痛减,月经或恶露行涩不爽,恶露不行,色紫黯,有血块,甚则凝滞不行,或产后胎衣过时不下,或产后腹痛,或带下量多,色白清稀如水,或阴冷,或不孕。次症表现为面青唇黯,肢冷畏寒,大便不实。舌苔薄白而润,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沉紧或沉迟。辨证要点:具备两项主症加典型舌脉。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的特点,多发于妇女初潮至绝经期以前,其伤于生冷者以夏季为多,风寒直客者以冬春为多。

本法常用于对痛经、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胎衣不下、产后腹痛、恶露不尽、带下、阴冷、不孕等病的辨证。应与胞宫虚寒证相鉴别。

二、辨胞宫虚寒证

辨胞宫虚寒证指对素体阳虚,或久病伤阳,或房劳过度,耗伤肾阳,致阴寒内盛,胞宫失于温养,气血生化不足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胞宫虚寒又称胞失温煦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小腹不温,喜热喜按,绵绵作痛,经色浅淡,质稀薄,月经延后或经行量少,痛经或闭经不行,或带下量多,或堕胎,或不孕,或胎漏,或妊娠腹痛,或胎动不安,或恶露不下。次症表现为腰膝疲软,形寒肢冷,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或沉迟无力。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两项次症及典型舌脉。常见于中青年妇女。

三、辨痰湿阻胞证

辨痰湿阻胞证指对素体阳虚,脾失健运,湿聚生痰,下注冲任,壅滞于胞宫胞脉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痰湿阻胞证又称胞宫痰阻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胸闷泛恶,月经后期,经量或多或少,或经闭不行,或带下量多,色白稠黏,或不孕,或伪胎,或癓瘕。次症表现为口淡纳少,头晕目眩,身体困重,倦怠嗜卧,便溏,面色胱白。舌淡苔白腻,脉滑或弦滑。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一项主症和两项次症加典型舌脉。多见于素体肥胖,禀受甚厚及恣食肥甘之妇女。本法常用于对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月经过多、带下、不孕、伪胎、癥瘕等病的辨证。应与胞宫虚寒证等相鉴别。

四、辨湿热内蕴胞宫证

辨湿热内蕴胞宫证指对宿有湿热,注流胞宫;或产后(包括堕胎、小产)感受湿热,湿热蕴结胞宫所致证候的辨证方法。

湿热内蕴胞宫证,又叫湿热下注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行经小腹灼痛,经行发热,月经早期量多质稠,月经量多,带下色黄质稠腥臭,外阴瘙痒。次症表现为口甜黏腻,胸脘痞闷,呕恶,纳差,便溏不爽,或身热不扬,或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一项主症和两项次症及脉舌。

本法常用于对痛经、经早、月经量多、经行发热,黄带,阴痒等病的辨证。

五、辨胞宫阴虚血燥证

辨胞宫阴虚血燥证是指对素体阴虚,或失血伤阴,或久病耗血,或过食辛辣灼伤津血,以致胞宫燥涩干涸所表现证候的辨证方法。

胞宫阴虚血燥证,又称为胞宫阴虚证、胞宫血燥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闭经,或月经量少而质稠,或阴道干涩。次症表现为五心烦热,午后低热,骨蒸劳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少津,脉细数。辨证要点:一项主症兼见两项次症及脉舌。

本证可以用于闭经、经少、老年性阴道炎等病的辨证。

六、辨胞宫气滞血瘀证

辨胞宫气滞血瘀证指对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或因经、产之时,胞宫正开,感受风冷寒邪,或内伤寒凉生冷;或因热邪煎熬成瘀。气滞则血瘀,血瘀必气滞,二者瘀阻胞宫之证的辨证方法。

胞宫气滞血瘀证,又叫气滞血瘀胞宫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痛经、闭经、经迟、癓瘕,不孕等。次症表现为月经数月不行,精神抑郁,胸胁胀满,少腹胀痛,或刺痛拒按,或产后腹痛,恶露不绝;或产后发热,舌质黯或有瘀斑。舌苔白润,脉弦或涩。辨证要点:一项主症兼见二、三项次症及脉舌。

本证常用于对痛经、闭经、经迟、癓瘕、不孕症、产后发热等病的辨证。

七、辨胞热内盛证

辨胞热内盛证指对素体阳盛,或嗜食辛辣,或肝郁化火,热伏冲任,滞留于胞宫所表现证候的辨证方法。

胞热内盛证又叫胞宫热盛证、热壅胞宫证、热阻胞宫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经行发热,月经先期,或月经过多,经量多色红质稠,或经间期出血;或崩漏,或经行吐衄等。次症状表现为面红目赤,口苦口于思饮,或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要点:一项主症及二、三项兼症和典型脉舌。

本法常用于对经行发热、经早、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经行吐衄、崩漏等病的辨证。 

八、辨胎热证

胎热证指对孕妇素体阴虚阳盛,或孕后脏腑经络之血下注冲任以养胎元,致使母体阴虚阳盛,热伏冲任,胎气有热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胎热证又称热损胎元证,临证以胎动不安,胎漏下血为特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妊娠后阴道不时下血,或为胎漏,或为躁动不安,或为滑胎,或为堕胎,心烦不安,口干舌燥。次症表现为淋漓下血,血色鲜红,腰腹坠胀作痛,便结溲赤,手足心发热,喜冷饮。舌红苔少或苔黄而干,脉滑数。辨证要点:具备主症加典型舌脉。多有素体阳盛,嗜食辛辣,过服助阳之品或性情急躁易怒病史,常见于妊娠早期。

本法常用于胎动不安、滑胎、胎漏、半产等病的辨证。应与胎寒证、肾气不固证、外伤扰动胎气等证明鉴别。

九、辨胎寒

辨胎寒证指对孕妇素体阳虚或感受寒邪,阴寒内盛,胎失温养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胎寒证又称胎失温养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妊娠胎动不安或胎痿不长,或堕胎,或为小产,或为半产,或为滑胎,腰腹冷痛。次症表现为吞酸吐酸,或恶心呕吐,腹胀,泄泻。舌苔薄白,脉象沉迟。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两项次症加典型舌脉。常见于素体阳虚之妇女。 

本法常用于对胎动不安、妊娠胎痿、堕胎、小产、半产、滑胎等病的辨证。应与肾气虚证、妊娠寒中少阴证等相鉴别。

十、辨产后败血上冲证

辨产后败血上冲证指对产后恶血当下不下,反逆而上冲脏腑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产后败血上冲证根据恶血上冲部位的不同,通常又分为冲心、冲肺、冲胃,合称产后三冲证,为妇人新产最险证候。诊断要点:主症表现为产后恶露停滞不下,或下之甚少,胸闷烦躁,或神志错乱,谵语,癫狂,或发昏晕,或面赤气急,或咳逆鼻出血,或闷绝呕逆,腹满胀痛,或呕恶不食。次症表现为产后恶露下之不爽,色黯紫,小腹疼痛拒按,或神昏口噤,两手握拳,牙关紧闭,面色紫黯。舌质紫黯,脉弦细或细涩。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加典型舌脉。

本法常用于对产后败血冲心、产后妄言妄见、产后狂言谵语、产后血晕、产后心痛、产后恶血冲肺、产后败血冲胃、产后败血入脾、产后呕吐、产后腹胀、产后发哕、产后呕逆不食等病的辨证。应与产后气血暴虚证、产后胃寒证、产后血虚气极证相鉴别。

子宫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月经、带下、胎孕,产后所产生的各种病证皆与子宫失常有关。以上根据子宫常出现的病理变化进行理性分析,将其易生成的相关病证从10个方面的病理予以阐述,以提高人们对子宫病理的理性认识,从而为进一步进行妇科诸记的辨证奠定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