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寒邪郁遏厥阴相火证

 学中医书馆 2015-03-01
五、寒邪郁遏厥阴相火证:
原文331、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提要:辩厥热与下利的关系。
分析:厥阴病厥热胜复证,阴盛则厥逆,阳复则发热。
        先厥(厥逆下利)——阴寒内盛,阳气衰微。
        后发热——阳气来复。
        下利必自止——阳复则阴退,脾运亦健,故利自止。
        见厥复利——阳气初复,再见厥冷,为阴寒又盛,故复利。
原文334、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
解词:其喉为痹——指咽喉肿胀,吞咽不利。
提要:先厥后热,阳复太过的两种变证。
分析:厥热:厥多-阳复不及,阴寒太盛,病转寒-下利厥冷,持久不愈。
        热多-阳复太过,转为热邪-火热上炎,熏咽喉-喉痹。
        火热伤络,血液下出-便脓血。
原文336、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
提要:厥热相等,其病自愈。
分析:阴盛则厥冷,阳复则发热。若厥热时间相等,为阴阳已趋平衡,故知“自愈”。
341、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
提要:据厥热的时间诊断阳复太过的辩证。
分析:一般而言,厥热平衡,其病当愈。但若热稍多于厥,虽不能自愈,然治疗亦较易。但热过多者,则会损伤肠络而致便血。
342、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
提要:厥多热少,其病为进。
分析:厥为阴盛,热是阳复。今厥冷时间多于发热时间,知阳虚不能胜邪,病势向严重方向发展,故其病为进。
原文332、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解词:(1)除中——久病胃败,反而突然能食的现象,叫“除中”。
        (2)索饼——即面条。
        (3)暴热——指发热突然出现。
        (4)脉之——指诊断。
        (5)旦日——指明天。
提要:辩利厥能食,疑似除中证。
分析:此条说明以下问题:
1、在厥热胜复过程中,厥与热日数相等,能自愈。
2、厥利而又能食者,要辩清是除中证,还是厥阴证?
A、        食面条后不发热或微热——胃气尚存,易治。
B、食后陡然发热,发热后突然衰竭而不发热——胃气垂绝的“除中”证。
3、厥热过程中,热多于厥者,必致气血雍滞,发生痈脓。
小结:
以上条文说明以下问题:
1、厥热相等,是阳气来复,阴阳趋于平衡,病自愈。
2、热多厥少,是正胜邪却,病势好转。
3、厥多热少,为正不胜邪,其病为进。
4、热而复厥,为阳复不及,病又发作。
5、但厥不热,是阴盛阳衰,病情危重。
6、厥退而热不止,为阳复太过,病从热化——向上,伤咽喉—喉痹
        ———向下,伤阴络—便脓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