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否卦第十二泰卦第十一

 洗心人图书室 2015-03-01

     (下坤地 上乾天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1 . 否卦象徵天地閉塞,人道不通,世局否閉。當否閉之世,醜正惡直,非人道交通之時,小人嫉害君子,不利於君子之守正。而下坤地陰氣居內,猶如陰之來;上乾天陽氣居外,猶如陽之往,陽稱大,陰稱小,故云大往小來。

2 . 高亨曰:「否」字當重,上否字乃卦名,下否字乃卦辭,此全書之通例也。

3 . 王宗傳曰:匪人,所謂非君子人也,同乎己者則利之,異乎己者則不利也。

4 . 喬中和曰:君子以正自居,隱見隨時,何不利之有?亦小人不利君子之貞耳。由是而君子往、小人來,而天下否矣。由否之泰,天也;由泰之否,人也。

5 . 羅澤南曰:否,七月卦,陽消而陰長,故曰大往小來。

6 . 序卦傳: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

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1 . 彖傳曰:上乾天、下坤地而成天地否卦,卦辭三句說明:天氣上升,地氣沉降,陰陽兩相違而不相交,天道否閉,故萬物生養不得暢通。證之於人事,則君臣上下志不同、道不合,天下人心離散而不成邦國,即所謂天地閉、賢人隱之時也。  ◎無邦,謂人志不同,君臣離散而邦國亂。

2 . 劉沅曰:此彖辭太息人道失而天運亦非也,不交不通,不成造化也;不交無邦,不成世宙也。

3 . 李士鉁曰:天氣上升而不下降,地氣沉降而不上升,所謂天地閉,賢人隱也。陽來陰去於時為春,則萬物生,故泰;陽去陰來於時為秋,萬物不生,故否。陽生者,生人之本也;賢才者,國家之陽氣也。陽氣外越則身死,賢才遠去則國亡。

4 . 而卦象內坤陰柔、外乾陽剛,說明否閉之世,小人塞於內,君子遠於外,即所謂小人在位,君子在野也。當此之時,小人之道漸長,而君子之道漸消。

5 . 劉向曰:讒邪進則眾賢退,群枉盛則正士消。小人道長,君子道消,則政日亂,故為否。否者,閉而亂也。

6 . 馬振彪曰:君子道消,蓋處否之時,道不得行,不若小人之盛長也。其實君子之道自在,並未嘗消。使其道果消,則否運何由而泰?此不過對小人道長而言也。

7 . 劉沅曰:小人道長,君子道消,非理之正也。陰陽交際為功,先儒抑陰扶陽,謂陽為君子,陰為小人,不知陰陽和平,乃成功化。夫子於泰、否二卦,發明陰陽不可偏廢之義,又推論其得失如此。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1 . 大象傳曰:否卦下坤地、上乾天,天在上而陽氣上升,地在下而陰氣沉降,陰陽二氣不相交接,猶如否閉之世,君臣不睦,生民不養,萬物生長不暢之象。

2 . 君子者當此否閉之世,當知節儉樸素,以養其德,以避其難,切不可高居祿位而享其榮華。

3 . 孔穎達曰:君子於此否時,以節儉為德,辟其危難,不可榮華其身以居祿位。若據諸侯公卿言之,辟其群小之難,不可重受官爵。若據王者言之,謂節儉為德,辟陰陽厄運之難,不可自重榮貴而驕逸也。

4 . 楊萬里曰:非忍天下不可忍之窮,不能辟天下不可辟之難。窮之不忍,誘之者至矣,誘之所投,禍之所隨,惟不可榮以祿則免矣。

5 . 劉沅曰:儉德,约其德無外華也;辟難,辟小人之禍也。  朱熹曰:收斂其德不見於外,以辟小人之難。

3 . 馬振彪曰:否之世重祿不重德,人皆以祿為榮,不知難之將至,君子則居德辭祿。祿也者,難之媒也,小人貪之,是以可羞。儉也者,辟之券也,君子守之,所以長亨。

 

初六,拔茅茹,以其彙;貞吉,亨。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

1 . 初六居否之初,與上二陰同質相連而進,亦猶如拔取茅草,因同類其根相連而起。然其與上三陽本有應而不應,故戒其應改變志向,趨守正道,方能獲吉,而可萬事亨通。

2 . 楊加洙曰:初六居卦初,其志尚可轉移。陽者陰之君,初能變而從君,貞也,何吉如之?

3 . 劉沅曰:三陰連類而進,亦象拔茅連茹以彙。然小人之初進,未必便欲害君子,特勢盛欲興,乃害正誤國,聖人戒而誘之,言能守正福國利民而吉,則天下蒙福,己亦受賜而亨也。此導小人以正之意。

4 . 馬其昶曰:泰時君子道長,所拔皆正,曰征吉而不曰貞吉,速其進也。否時不利君子貞,曰貞吉亨,歆之也。  ◎歆,音心,羨也,悦服也。

5 . 象傳曰:初六能與上二陰同質相連而進,並能趨守正道而獲吉祥者,乃因其有志於改變心意,從君而守正。

6 . 馬其昶曰:陽者陰之君,志在君者,志在陽也。否何嘗不可轉?亦視乎所拔之人貞不貞耳。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1 . 六二柔順中正,上應九五剛健中正,能為九五所包容並順承之。故以六二陰柔小人言之,可獲吉祥;而以九五陽剛大人言之,則雖處否之時,亦可亨通。

   ◎包承,包謂九五包容六二。承謂六二順承九五。

2 . 馬其昶曰:泰之包言於乾,象天包地;否之包言於地,象地為天所包。大人、小人皆以位言,當否之時,九五包於上,六二承於下,而中正不變,九五乃有應,此大人之否所由亨也。

3 . 李士鉁曰:六二居地之中,包天之氣,地承天而受其氣。小人事君子而能順其心,得陰之道,故小人吉。

4 . 象傳曰:九五陽剛大人雖處否之時,亦可亨通者,以其僅與陽剛中正之六二相應,不與其他小人為群,而淆亂正道。

5 . 劉沅曰:群謂三陰,六二上承九五,不與小人為群,故否而亨。易為君子謀,故專美大人。

6 . 馬其昶曰:不亂群者,見中正之能濟否也。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1 . 六三陰柔不中不正,以陰柔之質,居多兇不安之位,乃小人之極求上進者,故其懷諂奉承,妄作非為,終致羞辱。

2 . 馬振彪曰:包羞二字,括盡小人情狀,六三不中不正,當否之世,竊位茍祿,備員全身,不自知其可羞。

3 . 劉沅曰:六三居群陰之上,包二與初,為小人之歸。陰柔而不中正,羞之所由來也。

4 . 馬其昶曰:當小人道長之時,六三之所為或無凶咎,然而君子恥之。

5 . 象傳曰:六三乃小人之極求上進者,懷諂奉承,妄作非為,終致羞辱者,乃因其履非其位,處否而進,非知恥者也。

6 . 馬振彪曰:曰位不當,勉其履當其位,勿以無恥小人自居也。

 

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象曰:有命無咎,志行也。

 

1 . 九四處否卦上卦之初,有否道轉泰之勢,其以陽居陰,剛健之質而有柔順之德,奉有天命或君命以濟否,能扭轉局勢,為天下造福,可免於咎害。而當否道轉泰之時,下卦之陰柔小人,亦紛紛引導同類依附於九四之濟否君子,以同獲福分。

   ◎疇,音仇,同「儔」,類也。指下卦群陰。 ◎離,附麗也。  ◎祉,福也。

2 . 項安世曰:泰三於無咎下言有福,否四於無咎下言疇離祉者,二爻當天命之變,正君子補過之時也。當否之時,茍無天命,四雖有志,可若何哉?泰以命亂成蠱,否以有命成益。命者,天之所命,君子之所造也,道之廢興,豈非天耶?世之治亂,豈非君耶?

3 . 劉沅曰:九四陽剛,居近君位,有濟否之才,而在高位者也。當否之時,不與下三陰為緣,而以九五為依,是凡事出於君命,可以濟否而麗祉。

4 . 胡炳文曰:泰變否易,故內卦即言之;否變泰難,故外卦始言之。

5 . 象傳曰:九四奉有天命或君命以濟否,能扭轉局勢,而無咎害者,乃謂其為天下造福之志,得遂其行。

6 . 馬振彪曰:否之世小人得志,然君子之志未嘗不各行其是,不與小人為緣。此志常行,即轉否為泰之基也。此即天命所寄,為天下造福利,小人亦引其同類而附離焉。九四之志,扶危濟傾,固不疑其所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1 . 九五陽剛中正,尊居君位,當轉否為泰之時,以休止天下之否閉為己任,有大人之風,可獲吉祥。惟其當隨時存有戒懼危亡之心,始能永保國家之興盛,猶如鳥之築巢,能繫結於叢生之桑樹上,必能堅固無虞。  ◎休,休止也。

   ◎其亡,謂將要滅亡,指有戒懼危亡之心。  ◎苞桑,謂叢生的桑樹。

2 . 劉沅曰:五,君位。九,陽德。當否之時,為有德而居君位者,乃可以休否。大人有休否之理,常作其亡其亡之想,維持若繫物然。

3 . 李士鉁曰:撥亂反正,君之任也,惟大人為能已亂。孔子不能治春秋之亂,有其德、無其位也;桀、纣不能救夏商之亡,有其位、無其德也。當此爻者其湯、武乎?有大人之德,當否之時,體乾之惕,深慮其亡,而所以不亡者即在此也。

4 . 王符曰:易曰,其亡其亡,繫於苞桑。是故養壽之士,先病服藥;養世之君,先亂任賢,是以身常安而國脈永也。老子亦曰: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5 . 繫辭傳下: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身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繫於苞桑。故居安思危,懼危則安,為本爻辭所諄諄提示之旨要。

6 . 象傳曰:九五以休止天下之否閉為己任,有大人之風,可獲吉祥者,乃因其居位中正,處事穩當。

7 . 馬振彪曰:否九五包六二,六二承九五,是陰陽相應而相交也。否之世本上下不交,而二、五則隱寓維繫天地民物之基,此否之所以不終否也。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1 . 上九居否道窮極之時,積乾至盛,剛健勇猛,有陽剛之才,故能一舉而傾覆否閉之世局,雖過程中有傾覆否閉之混亂情形,惟最後徹底傾覆,則天下即可通泰欣喜。

2 . 侯果曰:傾為覆也,否窮則傾矣。傾猶否,故先否也,傾畢則通,故後喜也。

3 . 象傳曰:凡事物極必反,否閉終極,必致傾覆,此乃說明上九豈可長久淪於否閉之世局呢?

4 . 程頤曰:否終則必傾,豈有長否之理?極而必反,理之常也,然反危為安,易亂為治,必有剛陽之才而後能也。故否之上九則能傾否,屯之上六則不能變屯也。

5 . 劉沅曰:言否無長否之理,惟賴傾否者之有德有才而已。因人事之不修,泰轉為否,遂諉於天道之常,自來誤解,不知陰陽不可偏廢之義。聖人以扶衰濟世望人,故於否卦不重天道。

 

     (下乾天、上坤地  地天泰卦)

 (2010-04-01 18:01:02)

转载

标签: 

文化

 

  

       

泰,小往大來,吉亨。

 

1 . 泰卦象徵陰陽交合,萬物生養,萬事亨通之意。陽者盛而來,陰者衰而往,即彖傳所謂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之時。故獲吉祥而通泰。 

◎泰,通泰也。  ◎小往大來,謂陰爻往居外卦,陽爻來居內卦。

2 . 劉沅曰:陽謂大,陰謂小。由內之外曰往,由外之內曰來。以氣化言,陰陽交而萬物通,天地之泰也。以人事言,陽為君,陰為臣,上下志通,朝廷之泰也。大居內,小居外,各得其所,由陰陽之和平,天下之泰也。

3 . 李士鉁曰:泰,乾天在上而來居下,坤地在下而往居上。

4 . 羅澤南曰:泰,正月之卦,陰消陽長,故曰小往大來。

5 . 序卦傳: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謂人必履禮而後上下各得其和,故泰繼履也。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1 . 彖傳曰:泰卦下乾天、上坤地而成地天泰卦,地氣受熱而上蒸為雲,雲氣受冷而下降為雨,此古人心目中所謂天地交之理。而天地陰陽交合,萬物生養因而暢通。喻於人事,則上為君,下為臣,君臣交相感應,志意相合,乃可以濟養萬民也。

2 . 李士鉁曰:坤氣上升,所以成天道,乾氣下降,所以成地道,二氣相交,則陰陽通,萬物生也。

3 . 邵雍曰:天本居上,地本居下,而泰則乾下坤上,此天地之用也。亦猶火本炎上,水本趨下,而既濟水上火下,則水火之用也。

4 . 曹丕曰:夫陰陽交,萬物成;君臣交,邦國治;士庶交,德行光。同憂樂,共富貴,而友道備矣,易曰,上下交而其志同。由是觀之,物交而泰,交乃人倫之本務,王道之大義,非特士友之志也。

5 . 泰卦下乾健、上坤順,乾陽為君子在內而健於行事,坤陰為小人在外而順以聽命,此泰卦所以小往大來、吉而亨之義也。

6 . 李士鉁曰:內陽,生物之原,外陰,所以成物也。內健,幹事之本,外順,所以成事也。內君子,起化之人,外小人,所以順化也。故吉而亨。

7 . 通泰之時,陽息而升,陰消而降,利於君子,不利於小人,正是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吉而亨之時也。

8 . 馬振彪曰:以達道言,道為人所共由,君子率性而行,是之謂道,小人背道而馳,則無是道也。以道術言,道乃君子小人之分途,君子有君子之道,小人有小人之道,猶言德有吉、有凶也。道之盛衰,彼此相為消長,此泰、否之所由生也。

9 . 項安世曰:彖具三義:首於陰陽二氣,無所抑揚,取其交而已。次以內外為義,重內輕外,已有抑揚。末以消長為義,全是好陽而惡陰。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1 . 大象傳曰:泰卦下乾天、上坤地,天氣下降,地氣上蒸,天地二氣相交,陰陽相合,萬物生養,萬事亨通,故為通泰。

2 . 荀爽曰:坤氣上升以成天道,乾氣下降以成地道,天地二氣若時不交,則為閉塞。今既相交,乃通泰。

3 . 君王觀察泰卦天地二氣相交,萬物生養,萬事通泰之象,故不敢安逸,積極裁節調理萬事萬物,成就天地交泰之道,並加輔佐襄助之,促成天地化生萬物之事宜,而佑國安民,長保通泰。  ◎后,君王也。  ◎財成,謂裁節調理。  財,通「裁」。  ◎天地之道,謂天地交泰之道。  ◎輔相,謂輔佐襄助。 相,音向,助也。  ◎天地之宜,謂天地化生萬物之事宜。  ◎左右,通「佐佑」,謂輔佐保佑。

4 . 張洪之曰:氣化流行相續,聖人裁制之以分四時,地形經緯交錯,聖人裁制之以分四方。春宜耕,秋宜歛,高宜黍,下宜稻,聖人因自然為輔助,泰象呈矣。

5 . 邱富國曰:天地之形不可交而以氣交,氣交而物通者,天地之泰也;上下之分不可交而以心交,心交而志同者,人事之泰也。惟當遵循大象傳所謂「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之義,始不致於轉泰成否。

 

初九,拔茅茹,以其彙,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1 . 初九陽剛處下,與九二、九三俱有上應,當泰之時,志在上行,故一陽動而三陽並動,有如拔茅草,而其根相牽引而起之象,故其有伴同行,欲有所作為,必獲吉祥。 ◎茹,根相牽引之狀。 ◎彙,類聚也,即同質彙聚。

2 . 王弼曰:茅之為物,拔其根而相牽引者也。茹,相牽引之貌也。三陽同志,俱志在外,初為類首,己舉則從,若茅茹也。上順而應,不為違拒,進皆得志,故以其類征吉。

3 . 李士鉁曰:茅為人所用,用則登於宗廟,不用則老於山林。茅不自達,必俟人拔之。拔,擢也,用賢者首舉一大賢,則群賢從之。陽主進故征,得時有應故吉。

4 . 劉向曰:賢人在上位,則引其類而聚之於朝。在下位則思與其類俱進。

5 . 象傳曰:初九與其上二陽同志而進,而獲吉祥者,以其陽剛上進,有君子之志,不為己身,志在天下。

6 . 楊萬里曰:君子之志在天下,不在一身,故曰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1 . 九二陽剛居中,心胸廣闊足以包容天下,有涉越長河之勇氣,並能廣納遠方賢者,亦不結黨營私,而其上應六五柔中之尊者,能佑助六五持中以治世,使國泰民安。  ◎包荒,謂心胸廣闊足以包容天下。  ◎馮河,謂無舟而能涉越長河。馮,音平。  ◎遐遺,謂遺棄遠方之人。  ◎朋亡,謂不會私結朋黨。亡,音無,否定之詞。  ◎尚,佑助也。  ◎中行,謂行為持中不偏。

2 . 劉沅曰:二與五為泰交之主,三陽同體,乾健之體有包荒之實,勇智不遺於遠,無朋黨之見,合中行也。

3 . 王弼曰:用心弘大,無所遐棄,故曰不遐遺也;無私無偏,存乎光大,故曰朋亡也。

4 . 李士鉁曰:五為建中之君,而五柔二剛,所以成天地之化,弼五以行中者,二之力也,故得尚于中行。  又曰:量容一國者,始足以治一國,量容天下者,始足以治天下,包荒,致泰之本也。四海一家,何所謂遐,故不遐遺。大道為公,何所謂朋,故朋亡。

5 . 象傳曰:九二心胸廣闊足以包容天下,能佑助六五持中以治世,使國泰民安者,乃因其陽剛中正,光明正大,無偏無私。

 

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無往不復,天地際也。

 

1 . 九三處內卦之終,為上下卦之轉進點,當防通泰轉為否閉。平坦之地延伸至遠處,無不轉化為險陂,過往之時機,無不會重復又回來,故當通泰之時,戒其不可鬆懈安逸,常居安思危,謹守正道,則不但可以無咎,而且可以取信於人,而常保俸祿,獲有福慶。  ◎陂,音疲,謂山邊或水涯傾陡之處。        ◎恤,憂也。  ◎孚,信也,或謂取信於人。  ◎食,謂食享俸祿。

2 . 劉沅曰:平陂以上卦地形險夷言,往復以下卦天氣往來言。九三居泰之中,在諸陽上,泰極將否之象,故戒以平陂往復。天地之理循環,盛極必衰,全賴人心補救。當此極盛之時,惟以艱貞處之則無咎。

3 . 李士鉁曰:九三過中,陽已極而陰將至,下卦終而上卦來。莫謂世已平,固無平而不陂也;莫謂時已往,固無往而不復也。治極則防其亂,必艱難不敢康逸,正固不敢紛更,乃可無咎。  又曰:九三在泰中,守成之象。艱貞者,守成之良法也。書曰,君子使其無逸,艱之謂也。詩曰,不愆不忘,率由舊章,貞之謂也。勿恤者,宜卹也,以實德感之,其思有以孚之。九三公卿之位,得食封邑,時在泰中,故于時有福。  又曰:九三以天之高而下於地,以陽之上而下乎陰。滿而不溢,所以常保福也;高而不危,所以常保貴也。是以處泰而獲福也。 ◎愆,音謙,過失也。

4 . 象傳曰:所謂過往之時機,無不又重復回來者,說明九三正位於天地交接之時際,當知處泰而憂否,趨吉以避凶。

5 . 宋衷曰:九三位在乾極,應在坤極,為天地交接之時際,有泰極否來之寓意。

6 . 馬振彪曰:九三處天人相交之際,持盈保泰,艱以圖之,貞以守之,此自可以福天下,雖一身勞瘁,亦弗所恤。舜之風雷不迷,禹之胼手胝足,文王不遑暇食,周公握髮吐哺,各盡其職,只是為天地裁成輔相以左右民耳,何嘗計及身家乎?功在天下而不敢居,但求無咎而已,此皆一誠之所孚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願也。

 

1 . 六四當上下卦交泰之時,與其相鄰之六五、上六兩陰,相約下降而求應於陽。以上卦三陰皆欲求陽,故不待教戒,即能謙虛的連翩向下取信於陽。

   ◎翩翩,往來飛動貌,指上三陰相從下降之狀。  ◎不富,易以陰虛無陽為不富,上三陰皆虛而不富。  ◎以,前以字,與也;後以字,而也。

2 . 劉沅曰:三陰同類 虛而不實,不以其鄰為富,而一心交泰於陽,不約而同與三陽相孚也。

3 . 俞琰曰:易以陰虛為不富,六四陰爻,故曰不富。以六四能虛懷下應初陽,故有上以謙虛接乎下之意。

4 . 象傳曰:上三陰能謙虛的連翩向下應於陽者,乃因其皆陰虛不富,欲求陽以資富實。而上三陰能不待教戒,相偕取信於陽者,乃說明陰陽交泰之時,上下相孚,乃岀於自己誠信的心懷。

5 . 俞琰曰:願者,上下交而其志同也。泰之時,上下不相疑忌,蓋岀自本心,故曰中心願也。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願也。

 

1 . 六五陰居尊位,下應九二,上下交通,猶如古帝王商湯,下嫁其妹以配賢者,有上下交泰而成至美之象,因獲福澤而至為吉祥。  ◎帝乙,商代帝王,或謂商湯。  ◎歸,女子出嫁曰歸。  ◎祉,福也,動詞,謂獲得福澤。

2 . 劉沅曰:湯嫁妹之詞曰,無以天子之富而驕諸侯。陰之從陽,女之順夫,天下之義也。六五以柔中,下應九二之剛中,以尊降卑,虛己下賢,如王姬下嫁而獲吉。

3 . 象傳曰:六五下嫁其妹以配賢者,因獲福澤而至為吉祥者。乃因其居尊得中,處事不偏,得遂行其歸妹而得賢之心願。

4 . 劉沅曰:二、五皆中正,為泰之主,以中交中,行其所願而成泰,蓋陰陽之正,天地之義也。

5 . 程頤曰:元吉,大吉而盡善者也,謂成治泰之功也。

 

上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

象曰:城復于隍,其命亂也。

 

1 . 上六居泰之極,已屆泰極否來、物極而反之時,猶如高大的城牆已覆入城溝。當此之時,居高位者,切不可興師妄動,當接受邑人之告誡,修明政令,改革時弊,謹守正道,度過危機,則或可避免災吝。  ◎城復于隍,謂高大的城牆已覆入城溝,喻泰極而否來。復,通「覆」。 隍,城下溝也,無水曰隍,有水曰池。

2 . 王弼曰:居泰上極,各反所應,泰道將滅,上下不交,卑不上承,尊不下施,是故城復于隍,卑道崩也。

3 . 劉沅曰:泰極盛久而衰,如城傾圮,非用武可振,故勿用師。泰之衰也有漸,命令悖亂乃至此。易之諄諄教人,皆兢兢于保盛持泰,勿恃其泰也。

4 . 李士鉁曰:城雖堅,久不治則壞;政雖美,久不修則弊,此泰極否來之象。然城已壞,無可以守,安可以戰?內政未修,安可攘外?況權柄下移,內憂方大,若更貪功黷武,徼福境外,愈促其亡,故勿用師也。 又曰:世將治則命自上而下,將亂則命自下反上。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泰將成否,故邑人來告其命而議之。

5 . 象傳曰:高大的城牆已覆入城溝者,乃說明上六居卦終,已屆泰極否來、物極必反之時,其命運之發展,已轉化而趨於敗亂。

6 . 朱熹曰:上居卦終,泰極必反,此亦事勢之必然,治久必亂,亂久必治,天下無久而不變之理。

7 . 黃壽棋曰:三、六兩爻所體現之泰極否來之哲理,深具誡意。九三示以無平不陂,無往不復之警言,上六則示以城復于隍之教訓。詩曰: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孟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可為處泰慮否之鑑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