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已经成为我们情绪的道具

 3gzylon 2015-03-02

离开的,就再也回不去,所有事物都如此,不仅仅是故乡。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回去,你真的愿意回到当初的故乡和状态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个春节前后,网络被各种“乡愁”充斥:没回去的人,对家乡景致无限遐想追忆,回去的人,则感慨家乡情致的流失和变味,人们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社会对“故乡”陷入了患得患失的情绪中。一篇“博士春节返乡手记”更是将这种情绪推向了高潮,给对“故乡”的哀悼和叹息增添了新的佐证。  

  故乡应该什么样?有没有想过,是不是你我对故乡要求得太多:既盼着它发展,又想让它原样地在那里等你回去凭吊,做一番思古感怀,物是人非的孤寂感很容易让人在情绪上瞬间达到伟岸状态。故乡有义务和能力原汁原味的等你吗?你希望的故乡无非是你一厢情愿的想象。

  乡愁,从古至今,都只是人们情绪上的点缀,是一种情感幻象,不具备实体支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封建农耕文明背景下,社会变化的速度远远慢于今日,人们尚且感慨于离家后的物是人非,互联网为背景的现代商业社会,我们又能期待多少一成不变?每个人的家乡已经无死角地被时代裹挟前进,它不向前变好就向后衰落,对于希望故乡永远和记忆中一样的人来说,两个方向的变化,可能都非所愿。

  故乡不变,你也会变,故乡在你心眼里终究会不一样,假使诗意田园未改,“人非”也必生,这样的变化同样会造成情感上的不适。无论故乡变化与否,人们自身的改变才是影响自己对故乡和远方的认知的主要因素。

  乡愁的魅力,就在于可以“想象”,距离产生美,让远离它的人们看不到真实的情景,符合自己心理需求的想象便应运而生,这就是为何回了故乡的人反而倍加怅惘和失落。故乡的缺点在距离中被缩小,优点在距离中被放大,故乡在想象中一次次被变得充满诗意、诱惑,人们在远方、在心里定期向其致敬。

  故乡的改变,是历史的必然,它的升级、停滞、坠落,都是时代的映射,无论是乡土秩序的瓦解、人情的疏远淡薄、经济上的欠发达,还是繁荣、进步、世俗化……一切企图挽留、复原、恨铁不成钢的意愿表达,都是远离家乡的现代人不切实际的执念。

  这是个转型的时代,城市在转型,你我的故乡也在。有的人的家乡也许在阵痛中涅槃,有的人的家乡也许在阵痛中被死亡,不给出出路的、一味怀旧的感伤,更多是廉价的乡愁,它将一代一代永远存在下去,有游子的地方和时代就有这样的情绪,将往复地为人们提供精神慰藉、宣泄口和情感共鸣。

  离开的,就再也回不去,所有事物都如此,不仅仅是故乡。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回去,你真的愿意回到当初的故乡和状态吗?

  故乡,已经成为我们情绪的道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