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的开与阖

 白猿五行通背拳 2015-03-02

  文/沈行佐 沈行佑 甲午年秋

继昨天夜里一样,一到凌晨3点就难以入眠了,因此成就了一篇《太极感悟》,今夜失眠又如期而至,反复思虑太极的开与阖,在拳架上,在器械上,在推手上,在活步推手,大履上,在散手上。

从陈家沟带出来的太极拳,其架子越打越小,杨式比陈式小,吴式比杨式小,孙式不比吴式大,武式又小于吴,孙,为何?

曾请教于各位武术同道,答案各异。有从风格上讲,有从发劲角度讲,有从大圈小圈上讲,有从技击角度上讲,还有从训练角度讲,亦有从更适应老年人,体弱者的适应性上讲,林林总总。

二天前和弟同参加上海市武术专业辅导员学习班,中饭际,谈及各自的感悟,弟的一席话,使我豁然开朗。他的原话已拢不上来了。意思却清楚,拳越打越小,架子越练越阖,太极无手。几十年的共同习拳经历己使我们谈太极拳感悟,到一点即透,一语就的的境界。我十分重视他的感悟,能接受他的顿悟,是啊,我们俩兄弟的切磋,已到意境相连,心领神会的程度。

我们俩兄弟,较之其他兄弟又是不同,一母同胞,一奶同哺,一师同投,一脉相承,不分仲伯。

表面看起来,俩人拳架极似,神韵彼此,然而内里许多不同。一般人看不出来,我们相互清楚,但这种清楚,不俱有常有的比试性,竞赛型的,而是互补型的。更为可贵的是具有反证性,能把太极上的矛盾显现出来,反证出去,真正体现出了太极拳的奇妙。

比如前段时间,关于拳架子起伏问题,我认为拳架子应该有适当的起伏,体现圆润饱滿,千年鼓荡。弟则认为拳架不应起伏,体现平展,舒缓,内劲蔼含。

又比如,在推手中,我主张,主动喂劲,然后引劲落空。弟则认为,静待对方进攻,引化而后击。

弟喜长劲,我擅短劲。

这里不仅体现了俩兄弟的性格,秉性,习拳理念,技击风格,惯劲方向,更体现的是开——阖。

中國武术讲究开——阖,不仅在于拳架上,风格上,技击理念上,更在于心灵上。

这里面沒有优,劣,沒有上,下,沒有前,后,只有左,右,诚如我俩兄弟名字一样,仅有方向,方位上的差异而已。这就使我们通达了,并验证出彼此方向没有错。

太极拳有越打越小的理由,

理由1,短小精悍,不事张杨。

理由2,小圈別大圈,小园制大园。

理由3,以逸待劳,短距反击。

理由4,防守反击,制胜法宝。

理由5,便于发挥,人不动,已不动,人若动,己先动的优势。

有小的理由,就有大的理由。

理由1,开合有度,舒展大方。

理由2,大圈带小圈,大园套小圆。

理由3,舍己从人,不畏艰险。

理由4,攻中有守,守中带攻。

理由5,提高综合能力,掌握致胜法宝。

粗粗写了以上内容,突出一个观点:

练拳在身手,开合由心灵。

谨此奉献给各位太极爱好者,一管之见,多提宝贵意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