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教师《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3.2小学生记忆的发展

 情系故乡 2015-03-02

第二节 小学生记忆的发展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在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人经验积累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前提。儿童入学以后,教师经常会对学生提出一系列的记忆要求,如识记字词、记住运算规则等,所有这些促使小学生的记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记忆的一般概述
  1.记忆的概念。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是心理过程在时间上的延续,它联结着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使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的、统一的过程。儿童经验的积累和心理的发展是以记忆为重要前提的。没有记忆,儿童的心理活动在时间上就不能得以延续,过去的经验就不能对当前的心理活动产生影响,心理发展也将失去基础,儿童的心理能力可能将永远停留在最初始的水平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记忆的联系尤其紧密,大量知识的接受、保存和提取正是以这一心理活动为基础的。
  2.记忆的分类。记忆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记忆者对记忆的内容有无明确的意识可以把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是指自动的、不需要意识参与的记忆,也叫无意记忆。外显记忆是指主动的、有意识参与的记忆,也叫有意记忆。
  根据记忆的理解性可以把记忆分为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机械记忆是指在不理解材料意义的情况下,采用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的记忆。意义记忆是指在理解材料意义的基础上,根据材料内在联系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而进行的记忆。从记忆效果来看,意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抽象记忆是对概念、公式、定理等抽象材料的记忆。
  根据记忆编码方式和储存时间,可以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是指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头脑中仍能保持瞬间映象的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初始阶段,它使得大量感觉信息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被存储。如果这些信息进一步受到注意,就会转入短时记忆,否则将会很快衰退、消失。短时记忆是指信息保持一分钟之内的记忆,其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对记忆材料进行组块可以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一个组块可以是一个数字、字母,也可以是一个词组、短语。长时记忆是指信息保持一分钟以上,甚至数年乃至终身的记忆。
  3.记忆的基本过程及其规律。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识记是信息的输人和编码过程,保持是信息的储存过程,回忆和再认是提取信息的过程。
  (1)识记及其规律。识记是人们获得和巩固个体经验的过程,也是对信息的输入和编码过程,是记忆的开始阶段。按照不同的标准可把识记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可将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没有经过任何意志努力的记忆。有意识记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并经过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根据识记的方法,可以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是指在不理解材料意义的情况下,采用多次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是指在理解材料意义的基础上,依靠材料本身的内在联系而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的先决条件是理解,这种理解是通过思维进行的。
  识记是记忆的第一步,是记忆的基础。要提高记忆效果,首先必须有良好的识记。因此,弄清哪些因素影响识记非常重要。
  第一,识记的目的和任务对识记效果的影响。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直接影响识记的效果。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有利于调动一个人的识记积极性和针对性。由于有了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那么,全部的识记活动就会集中在所识记的对象上,且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识记,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意识记通常要比无意识记的效果好得多。
  第二,活动任务的性质对识记效果的影响。人对事物的识记是在活动中进行的,因此,无论是无意识记还是有意识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活动任务的性质。当识记的材料成为人的活动的直接对象时,识记的效果就好。可见,让学生直接操作识记对象,可以有效提高识记的效果。
  第三,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对识记效果的影响。一般来说,要达到同样的识记水平,材料越多,识记所用的平均时间和次数就越多,即识记材料的数量与识记效果成负相关;直观形象材料要比抽象材料的识记效果好;视觉材料要比听觉材料的识记效果好。
  第四,识记方法对识记效果的影响。一般来说,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要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得多。意义识记在全面性、精确性和巩固性等方面,都要比机械识记优越得多。这是因为,有意义的材料本身具有逻辑联系,通过理解,个体找到它与自己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有意义的新材料就被纳入到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系统中。因而其识记效果就好,而且也易于回忆。
  第五,适当“过度学习”的识记效果好。就学习的程度而言,对材料的识记尚未达到成诵程度时就中止了的学习是低度学习;对材料的识记刚好达到成诵程度时就中止了的学习是适度学习;对材料的识记达到成诵后还继续进行的学习是过度学习。研究表明,过度学习比低度学习和适度学习的识记效果好,一般学习程度达到150%时为适当,在精力耗费上也较为经济。
  第六,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对识记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回忆系列材料时,材料的顺序对记忆效果有重要影响。多个材料连续呈现的情况下,最先呈现的材料,即排在序列首位的内容最容易记住,这被称作“首因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也最容易记住,这被称作“近因效应”。而排在序列中间的材料内容相对最难记。
  (2)保持及其规律。保持是指已经识记过的信息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是实现回忆和再认的必要前提。
  识记的材料在头脑中的保持并不是一成不变、消极被动的贮存过程,而是一个富于变化的动态过程,会发生量上和质上的变化,从而体现了人脑对识记材料的主动加工的特点。
  在量上的变化,呈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识记的保持量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日趋减少,有一部分回忆不起来。另一种是记忆的回涨(恢复)现象。记忆回涨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在质上的变化,因人而异,大致呈现三种改变形式:一是内容比原来识记的材料更简略、概括,不重要的细节逐渐趋于消失;二是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义;三是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原来材料中的某些特点更加突出和夸张。
  (3)再认和回忆及其规律。再认和回忆是在不同条件下重现过去经验的过程,也是从记忆加工中提取信息的过程,是检验记忆好坏的指标。再认是人们对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的过程。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由于有关信息的作用,使这些事物的形象和内容重新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过程。
  再认和回忆是有规律的,概括起来主要有:
  第一,再认和回忆的速度和准确性主要取决于对原识记材料的巩固程度和精确程度。一般来说,原识记材料巩固程度和精确程度高,就能迅速而准确地进行再认和回忆;反之,则再认和回忆有困难、速度慢,甚至有错误。
  第二,信息储存的组织水平影响回忆的效果。一般来说,信息储存的组织状况越好,越是按一定的规则有序排列,也就越容易回忆,其效果也就越好。
  第三,正确利用联想规律回忆效果好。所谓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活动。联想之所以有助于回忆,是因为当具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在大脑皮层建立较稳定的神经联系以后,只要一个事物出现,自然会联想到另一事物。联想具有以下规律:①接近律,由某一事物容易想到在时空上与之接近的另一种事物,形成接近联想;②相似律,由某一事物想到形式或性质与之相似的另一事物,形成相似联想;③对比律,由某一事物想到在性质或特点上与之相反或排斥的另一种事物,形成对比联想;④因果律,由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因果关系的另一种事物,或者由原因想到结果,或者由结果想到原因,形成因果联想。
  此外,主体的情绪状态对回忆效果也有影响。一般来说,良好的情绪状态如轻松、愉快、平静等有助于回忆,而不良的情绪状态,特别是过分紧张和焦虑则会降低回忆效果。
  4.遗忘及其规律。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再认或回忆。从
  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遗忘就是记忆信息提取不出来或者是提取错误。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先用实验法对人类遗忘的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发现的遗忘规律绘制了一条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图3—1所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的基本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速度是先快后慢,随后渐渐趋于平缓。
  

  二、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一)有意识记稳步发展并逐步取代无意识记的主导地位

  小学生的有意识记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刚入学的小学儿童,记忆仍保持着学前儿童的主要特点,无意识记仍占重要地位。到小学二年级表现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效果相当。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的有意识记逐渐取代无意识记并占主导地位。小学生记忆发展的这特点,对其日后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记忆同一材料,有意识记的效果要比无意识记的效果好。但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两种识记都是不可缺少的,有意识记的发展并不否定无意识记的作用。事实上,小学生很多知识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通过无意识记起作用,就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来说,往往也是通过无意识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意义识记不断发展并逐步取代机械识记的主导地位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机械识记为主,这是因为他们抽象思维水平还不高,内部言语发展还不完善,知识较贫乏,缺乏良好的记忆方法和技巧,还不善于对记忆材料进行思维加工。随着年龄的增长、言语和思维的发展、知识经验的丰富以及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掌握,小学生意义识记不断增加而机械识记相对减少。到了三、四年级,从机械识记占主导地位向意义识记占主导地位发展。在小学阶段,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效果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材料性质不同,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都是需要的。小学教学中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机械识记的作用而不重视意义识记;二是不重视或反对机械识记的作用。实际上,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各有特点,相互补充。但从长远来看,意义识记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尽量使小学生缩短从机械识记为主到意义识记为主的过渡阶段。
  (三)抽象记忆不断发展并逐步取代形象记忆的主导地位
  学前儿童的具体形象记忆优于词的抽象记忆,他们长于记忆具体的事物、事实、形象,还不善于记忆关于事实的一般解释、公式、法则、规律等等。小学低年级儿童也具有这一特点。儿童入学后,不但要记住一些具体的事物、事实和形象,而且要记住一些概念、公式、原理,这样就使小学儿童的词的抽象记忆迅速地发展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从具体形象记忆为主过渡到以抽象记忆为主。但小学生在记忆抽象的材料时,主要还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基础,即形象记忆仍起着重要作用。需要指出的是,不能认为抽象记忆出现以后,具体形象记忆就没有意义了。实际上,在学习过程中,具体形象记忆和词的抽象记忆都是必要的,因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不可分的,教师的任务在于:使儿童掌握充分的具体的实际材料,并且从这些具体的实际材料出发,不断发展儿童的词的抽象记忆,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小学生有意识记的能力

  1.要使小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大量事实证明,识记的效果对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有很大的依存性。有意识记比无意识记的效果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意识记目的明确、任务具体。一般来说,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记忆动机,有助于提高学生记忆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记忆的效果。
  小学低年级学生不了解识记的目的和任务,不善于辨别教材的主次,不能分清该记的和不该记的内容,因而他们的记忆多半比较被动。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向他们提出明确、具体的识记目的、任务和要求,帮助他们明确记什么和记多久,哪些课文的段落要背熟,哪些公式、定律要记牢,以及哪些内容要终身记住等。教师应经常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小学生知道记住某些知识的重要性,逐渐学会向自己提出记忆的目的和任务,从而使识记由被动转为主动。
  2.要让小学生学会检查自己识记的效果。低年级小学生还不会检查自己的识记效果,甚至不明白什么叫学会,怎样算记住。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帮助他们学会检查自己的记忆效果,这样学生会给自己提出长远的识记任务,从而提高识记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他们的有意识记也就会逐渐地发展起来。
  3.要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特点。无意识记记起来轻松、不易疲劳,往往在自然状态下不知不觉地进行,但无意识记的产生往往与识记材料的生动性、形象性、新颖性和活动性以及识记主体的兴趣、情绪等有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具体形象材料,激发学生的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地变换教学方法,调动一切有利于产生无意识记的因素,帮助学生提高有意识记的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意义识记的能力
  1.帮助学生加深对记忆材料的理解。理解是记忆的必要前提,理解了的东西记忆起来效果要好得多。意义识记的效果之所以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就在于它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的,学习者头脑中建立了材料内部、材料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理解的过程也就是对材料的组织加工过程。通过理解而识记的材料,不仅易于保持,而且提取时也可获得更多的线索,从而有助于回忆。因此,在记忆和复习时,一定要加深对学习材料的理解,避免不求甚解、生吞活剥地死读硬记。要理解材料,先要弄清楚它究竟说明了什么问题和规律,它是怎样说明的,它有哪些论点和依据,各论点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等等;然后,要将它和过去学习过或经历过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等;最后,把它进行归类或者系统化整理,这是理解的重要标志。信息编码与贮存的效果关键在于对信息的组织与归类。
  2.教给学生意义识记的有效方法。进行意义识记离不开一系列的方法和技巧,如对照、比较、分类、概括、利用提要等。教师在教给学生这些方法、技巧的同时,要做好示范,与学生共同操作,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操作。
  3.适当训练学生机械识记的能力。由于学习材料的性质不同,学生学习需要意义识记的同时,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机械识记作为辅助。在对材料意义识记的基础上进行积极合理的背诵,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材料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知识链接
  中国儿童注意力和记忆力训练题
  训练目的:提高孩子短时记忆力和注意力
  训练方法:让孩子在2秒钟观看一组数字(如47826),然后让孩子再重复说一遍
  训练题目:
  第一关:五位数:47826 73147 88477 68588 77513 32264
  第二关:六位数:984432 973921 904856 703875 879650
  第三关:七位数:7363924 7489593 7762649 9506070 8789437
  第四关:八位数:47829404 3898751176334456 89125463
  第五关:九位数:389875198 971405128 887314255
  (资料来源:知识老师教育研究中心:http://www.zgxxnl.corn)
  (三)指导小学生科学地进行复习
  科学的复习是防止小学生遗忘的最好方法,也是达到长时记忆的有效途径。
  1.把握复习的时间。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对新学习的材料及时复习。刚开始复习时次数宜多,时间宜长,间隔宜短,以后可逐渐减少复习的次数与时间,扩大复习的时间间隔。
  2.把握复习的量。一方面,复习的内容要适量。学生记忆的效果和记忆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过多地布置家庭作业或进行大量的课堂练习,盲目增多复习量,不仅不会促进记忆,还会使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甚至影响学生的健康。另一方面,复习的程度要适中。
  研究表明,学习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好,在精力耗费上也较为经济。
  3.把握复习的形式。单一的复习形式容易引起学生疲劳和厌倦,从而影响记忆效果,多种复习的形式,交替进行,避免单一。一方面,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分散复习是每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或几次,集中复习是集中一段时间复习许多次。对枯燥、难度大、技能性强的材料宜采用分散复习,而对趣味性强、难度适中的材料则宜采用集中复习。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复习材料,将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结合起来进行,效果会好些。另一方面,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把眼看、耳听、口读、手写等结合起来,从而使同一内容在大脑皮层上建立多种联系,增强记忆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