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老师老前辈诊余随谈(1)

 春满庭苑 2015-03-03

我老师老前辈诊余随谈(1)

 

编辑先生:我的文章都是有感而发,并不是为了晋升而写作,几年来,我在全国各地的中医杂志上已经发表了60余篇论文。此文充满我对我老师的无限崇拜和无限爱戴之情,也许编辑先生看了,觉得这是一篇散文,是不是把我老师看成神了,不错,我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是一个临床大家。我家的书很多,中医学界出版的好书我随时购买阅读,包括张文康主编的《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丛书》100多册,我都买了看过,写的好的我看了好几遍还要看,通过书和老前辈交流。这套丛书我佩服并向编辑先生推荐的是:胡天雄、胡希恕、郭士魁、蒲辅周、岳美中、潘澄濂、刘炳凡这7本。我不敢说这套丛书中有的大夫比我老师的水平差远了,可能还没有我写的好。临证多年,病人多了,经验多了,便有几分自信,便能看出书的好坏,有所选择。该文内容如果适合在贵刊发表,我可再做删改,这只是初稿,发表时许多带有感情或者与医无关的话肯定要去掉。如果一期发不完,是否分两期发。请编辑先生赐教。

   郝现军        2007512

201310 12 日又记:因我老师十分低调,不愿意因自己的某些见解引起不必要的争论,所以我发表于博客时隐去了我老师的真实名字。

 

 1、老师老前辈简介:

我老师,男,1931年出生,中医主任医师,河南人,1961年毕业于正骨学院,出身于中医世家,从事骨科外科50余年,致力于骨关节软组织运动系统疾病研究,运用仲景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多发性肌炎等结缔组织病和血管神经炎、急慢性神经痛等血管神经疾病及外伤性骨折延迟愈合、脑震荡、外伤后遗症等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经验。所创制苏木合剂,活血消肿膏对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的肿胀疼痛有良好的疗效。

2、对我老师的认识

笔者1984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1999年在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进修1年,抱着寻找中医真谛的理念,向该院的老前辈们学习求教,努力领会这些老中医精髓。有些老中医摸索了一辈子就那么一点东西,但他们都会毫不保留地教给我,可能有的老中医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经验的宝贵,但我却能发现他的特殊,他的神奇。在我向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我老师前辈学习时,我仅去跟他一上午,我便发现我老师才是我苦苦寻觅的真人。我老师涵养高,医术精湛,善用仲景方,独具匠心,融合己见,灵活化裁,是为善用仲景方者。不知有多少人才能认识到我老师的神奇。而用我老师思想指导临床实践,确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我老师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谦和的人,他说他的经验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下乡在给农民看病及在一附院大科室时逐渐积累起来,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那个时候他什么病都看,不懂了回家翻书学习,仔细领悟。我老师喜欢文史哲学,这方面的书籍看的多,很有见解。年龄大了,眼睛也不好使,每周还让他的学生、家人念书或放医学方面的录音给他听。遇到学生不懂的,他都会耐心解释,丝毫没有保留,像个慈祥的父亲。我老师低调做人,非常谦虚,把自己看成一个最普通的老百姓,一个渺小的人,宽容待人,视病人如亲人,任何人(自然包括病人)和他初次接触,便感到他无穷的魅力,感到他对中医事业执着追求的崇高境界。病人见到他,好象见到了救星,情不自禁地想把心里的话全部掏出来说给他听。笔者每次到郑州向他求教,他都说:“现军,我们共同研究,共同学习提高。”我老师七八十岁的人了,还说这样的话,我很感动,深深地感到他人格的伟大。他的医术医德堪称河南中医学界泰斗,这是我发自肺腑之言。

3、郑州行之感悟

200753日我再次到郑州拜望老师,我老师放弃了第二天去外地看望老母亲的计划,在家等待我这个晚辈的来访。我老师用自家的黄酒招待了我这个远方来的后生,我当时还不能理解喝黄酒的意义,要了白酒喝,现在终于领悟到黄酒是保健延寿良方,对最尊贵的客人最好的酒应该是黄酒,而不是有损健康的白酒,我老师对亲人对朋友的关心爱护,都是一种不经意的自然流露,没有丝毫的造作和刻意追求。他为了我学习的进一步提高,又介绍我与《中医研究》的主编某先生认识,我们一同畅谈中医学术等问题,笔者收益匪浅。

老师为了提携后学,从不空谈理论,他对笔者说:“虽然是五一长假,但为了你的到来,专门在下午安排一个班,到诊室里见到具体的病人,一同讨论比空说效果好。”这便是我老师一向务实的作风。整个一下午(2点半~6点)一共看了3个病人,平均一个病人看了一小时。当时我就有点坐不住了,感到累了,但再看看我老师,详细地询问病情,任何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丝毫也不放过,仔细地进行检查,明确地进行诊断(中西医双重诊断),然后确定治则,处方用药。你看我老师的处方,非常简练,每张处方十三四味药,最多不超过十五味,带有仲景遗风,每张小小的处方,便是我老师的精心雕刻的一个作品,浓缩了我老师对任何复杂疾病果断处置,体现了老师渊博的学识。看完每个病人,又都详细地交代有关注意事项,包括煎药的方法,对患者的询问不厌其烦,耐心解答,患者感动地说:“真是遇到了一个好大夫,我是一个老病号,今天五一长假,想不到能见到如此一个医术这么好,又这么和蔼可亲的老大夫,我的病有救了。”此时我才明白,老师对我的言传身教不是有意做出来的。而是他自然的流露和表现。我老师无意中又给我上了一堂如何诊病,怎样做人的课。我会立即身体力行,像我老师那样去工作去为人。我要把我老师处世做人的理念传达给我所有的朋友。同时也包括贵编辑部的每个编辑老师。

下班回到老师的寒舍,继续聆听老师的教诲,忘记了还要吃饭,总觉得有说不完的话。努力将我老师的一言一行记在心上,以后去慢慢领悟。一直谈到深夜快10点,怕耽误老人家的休息,才恋恋不舍地向老师告别。临走时,老师向我推荐并送给我一本《新编中医入门》,还为我题了字:“送给中医事业传承后起之秀郝现军”,这是一个中医老前辈对一个中医后生的殷切期望。这一点和我的启蒙老师郭书升送给我一册郭老师自己编写的《中医基本理论歌诀》如出一辙,几乎所有的大家都是这样认为,他们学习研究了中医一辈子,也不过刚刚入了门而已,学然后知不足,然后知困,学无止境。

454日老师诊余随谈

老师的见解朴素中蕴涵着艰深的道理,很多话是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去说。由于笔者才学有限,对他的很多见解一时还不能领悟,为保持原貌,照录如下,不敢妄加改动。笔者可以肯定的是,这篇文章应该是我见到(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除了经典著作以外最为出色的文章,毫无疑问,对贵刊杂志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会有所帮助。这篇文章还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做学问的目的。

中医如相,西医如将。

西医急功近利,不能从长远考虑。

中医学注重阴阳辨证,阴阳反映了人的体质。有阴虚体质,有阳虚体质,而以阳虚体质多见(笔者注:临床发现,阳虚血瘀情况多见)。善诊者,按脉察色,先别阴阳。

调理身体,治疗疾病以“阴平阳秘”为目的。

谈到怎样治病,具体到每个病人如何去操作,用什么药,中西医理念不同。西医是建立在近代工业化的基础上,中医的背景是以农业立国,对象是具体到每个人。西医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中医是量体裁衣,如果学好了,领会深刻了,裁的衣服会更合适。

西医未能摆脱机械唯物论,如切除身体某处患病的肿瘤,某个器官坏了,失去了功能,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西医是改造自然,西医是微观的,中医是顺应自然,中医是宏观的,是整体性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和精髓。

要求医生要扩大知识面,及时吸取西医诊断检查手段为我所用,不断充实自己,要相信科学。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如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成果就可以很好地借鉴。

为扩大知识面,推荐《实用内科学》、《黄家驷外科学》,认为这是很好的参考书书籍,以后接诊的病人多了,有些疾病的原理不清楚,可以查阅。要知道西医学关于某病的病理,了解西医认识到哪一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关于哲学思想的探讨:中医思想是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思想是很普通的或者说是很普遍的,西医把事物看成是静止不动的,而中医则把事物看成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着的。一定阶段出现一定的证,如出现了阳明腑实证可用承气汤攻下实热结实,如果腑实证解除了,便不再用承气汤。正所谓“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西医看重病毒、细菌、癌细胞等,制造针对性的药物以杀灭为目的,重视对抗敌人,消灭敌人。西医不重视人体的抗病能力。比如一个例子:家里有一个老人生病了(无其他人),贼闯入他家偷东西,老人体弱多病,拄着拐杖,只能打110报警,借助他人的力量驱贼,这是西医的方法论。如果把老人的身体调理壮实,那么老人便有力量拿者棍子把贼打跑,这是中医的方法论。中医以人为本,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中医重视七情六欲,强调精神因素对疾病如癌症的发病有一定的影响。古代的“祝由”一科对病人的精神有支持作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治疗方法,现代西医说这是暗示作用。

中医执简驭繁。中医是机能病理学,以改变病人的主观感觉,调理人体的机能达到平衡为目的。西医以解解剖学为基础,以诊断治疗为目的。所以西医在医疗诊断仪器方面发展较快,从化验、X光,到CT、磁共振,治疗如Y刀、X刀等,然而西医对引起生理等其他方面的变化不予重视或者说不管不问。但谁又能说中医学几千年来积累起来的诊断治疗方法不如西医呢?绝对不是。

如老师治疗一个结膜炎,经过中医辨证属阳明腑实证(里实热证),用承气汤通腑泻热而愈,这在西医眼科医生看来是不可理解的,怎么眼科的病用治疗胃肠的方法治好了呢?中医从根本上处理,如果不解决了里实热证,身体还可能出现别的什么问题。

一个好的中医大夫要认药。要懂药物真假的鉴别,这样才能提高疗效。而且中药的鉴别十分重要,如当归和独活相似,一般很难从外观上区分出来,近来当归价格大幅度上涨,许多唯利是图的药商以便宜的独活冒充当归销售,如果是妇科病,该用当归而取成了独活,那就南辕北辙了。市场上杏仁去皮的便宜,带皮的贵,因为去皮的杏仁早已提取过有效成分了,而带皮的是正品。又如射干,品种不一,正品的茬子是黄的,而元尾才3元一斤,效果自然不好。杭菊压成片状的是蒸馏过的,药效已经丧失,故用菊花要看看菊花的质量如何。

笔者想老师反映一种现象:对目前有些大医院知名专家挂号费动辄上百元,几百元一个号,这不是把患了重病的穷人拒之门外没吗?老师采取一种非常宽容的态度说:“义务人员也要穿衣吃饭,也要养家糊口,挂号费太贵,有人家的想法,也可能是医院的平衡策略,我们不能去苛求别人。”然后又说,医院是一种公益事业,国家应该出资供养医务人员,医院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这样一方面造成了物资上的浪费,一方面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如果以病人为主,不取利润,这样国家反而会节省更多的钱。

科学理论的标准:一是圆满地解释现象,二是有效地指导实践,三是准确地预测未来,这三点中医都能做得到,这便是中医学的科学性。

谈到医治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问题,我老师讲无论任何疾病,都要注重它的并发症(笔者理解为兼证,是与主证相对而说,这与西医说的并发症不是一个概念)的处理,需要根据病情辨证论治。西医是静止不变的,此类病用激素要用好几个月,甚至好多年,把症状控制住了,但疾病的根本并没有得到逆转,反而出现了许多副作用,引起体内激素代谢失衡,如满月脸、闭经、股骨头坏死等更为严重的不良后果。为什么要强调治疗他的并发症,因为并发症是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疾病最本质的东西(证),或者说是疾病本质的反映。一个病人尿频、尿急,是湿热为患,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控制了局部对全身有好转。口腔炎症反复发作不易治愈,如果通过有效的治疗,溃疡不复发,病情便好转。所以说治疗某一病关键在于治疗它的并发症。并发症没有了,那么方子就要改变。如出现腹痛腹泻,那么寒热虚实首先要分清,根据病情辨证论治,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可能有人认为凡是炎症便是热,但具体到慢性肠炎是寒而不是热。舌质紫暗、舌苔黄厚腻干燥属热,舌质淡舌苔滑白是寒。寒者热之,用附子、干姜,热者寒之,用承气汤类。

中西医方法论不同。中医是根据某些证进行治疗,中医是以证为治疗目标。而西医是以病为治疗目标。证是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最为本质的反映,而西医说的病包括了一个疾病的全过程。

红斑狼疮中医表现千差万别,西医要求一方治某病,西医注重动物实验,然而动物实验的疗效不确切。

内科教材某病分型论治太简单化了,不能包括每一种具体情况,这叫刻舟求剑。我老师重视民间单验方方的应用,如治疗淋巴结核用薄荷4两,煮鸡蛋,待鸡蛋半熟,敲破,再煮,一天两个。又如鸡蛋清纱布浸后敷患处治疗局部的红肿热痛发热者有效。子宫脱垂重用黄芪、枳壳,使韧带收缩上提。

对药物应用的见解:咽喉肿痛属上焦热,用清上焦热的药物如栀子、连翘、黄芩、板兰根等,下焦湿热采用清热利湿的药物如黄柏、车前子、扁蓄、瞿麦、滑石等。黄涕加祛风药如白芷、辛夷,咳嗽加鱼腥草、大贝母、栝楼。舌苔黄厚腻干燥用大黄,如舌苔已退,即去大黄,正如张仲景所说:“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肺阴不足,口干渴,内热盛可用西洋参养阴清热。气虚用红参。对癌症常用夏枯草、生牡蛎、三棱、莪术、蜂房、蜈蚣、壁虎、炮山甲等。癌症骨转移属阳虚者可用补骨脂、五加皮,五加皮补骨脂合用对癌症骨转移具有良好的疗效,这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摸索出来的有效治疗方法。这类疾病,如果大便不溏,不畏寒,病情相对稳定。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二者有抗癌作用。癌症骨转移对骶髂关节的破坏较大。水蛭用量过大有出血现象(笔者认为可配合三七,增强活血作用而消除这种副作用)

谈到社会上一种现象很多人为了减肥盲目购买减肥药,这类减肥药大多有副作用,肥胖到是减下来了,但身体却受到了损害,出现了病态,这不是顺应自然的方法,叫偷鸡不成反失了把米,我老师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的疗法,如肥胖,是人体收入多,支出少,可以通过饮食疗法,不吃肥肉,多吃鸡蛋,蔬菜、水果、鱼类,提供足够的能量,加上适当的体育锻炼,再不损害健康的前提下,体重自然下降。这就是中医所追求的自然法则。 

     老师也非常重视西医检查结果,如血象白细胞中性升高是慢性炎症,白细胞总数升高是急性炎症,红细胞、白细胞下降是人体造血系统出了问题。

      学中医最重要的是要把中药学好,注重中药的药性,现代中药的药理研究成果为我所用,就会有很大提高。有些对肝肾有损害的药物尽量少用或不用。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保护意识普遍提高,如果在中药的应用方面与药典发生了冲突,治好了病病人感谢,如果治不好,出了问题,那大夫就要坐在被告席上了。所以说患者的安全是第一位的。中医大夫的处方要谨慎开出。古代有些用法通过现代药理研究已证明是错误的,我们作为现代中医一定要改正,不能盲从古人。平常与中药有关的知识要注意多了解,掌握的方药多了,招数也多,特别是药性要摸透,。临床对疾病的治疗要具体化,什么情况下用什么药,什么方,自己会,心里有数,也能让别人能学会。

学习伤寒论不能照本搬,用伤寒论处理问题方便,可以根据病情好几个方子综合在一起使用,这叫法无定法,药无定药。

老师教导我有机会到郑州发展,说有机会不放过,但要顺其自然,不能强求。还关心我说,“你的病人多了,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还赞赏我对中医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不但鹤壁市少有,甚至在全国都是少见的。鼓励我努力进取,前途无量,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老师还说笔者对某些问题很有见解,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他,这是老师一向谦逊的作风,我感叹,这一生,只能望我老师的项背了,跟老师学一点是一点吧。

51999年侍诊老师的片言只语

扎扎挖挖痛是血瘀。

躺着重,活动后减轻,是风湿

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是劳损。

一片痛是风湿,一点痛外伤。气串痛,血不移。

扭伤一侧痛,风湿双侧痛。

神经痛是麻木串痛。

受寒致痛,无汗用麻黄加术汤,有汗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苏木愈伤洗剂:

组成:苏木30g、当归30g、川芎30g、桃仁30g、红花15g 、二花30g、连翘30g、栀子20g、黄芩20g、刘寄奴30g、羌活20g、独活20g、大黄30g、芒硝60g、醋半斤、白酒半两

主治:闭合性外伤急性期,局部红肿疼痛者。

用法:每次加1500毫升冷水,上火煎沸15分钟,连煎三次,药汁合在一起,温洗患处,每次洗30分钟,一日2次。

风寒湿外洗合剂:当归30g、川芎15g、红花15g、桂枝30g、白芷30g、羌活15g、独活15g、艾叶30g、干姜15g、川草乌各15g、乌药30g、桂枝30g、木瓜15g、莪术30g、樟脑20g、醋半斤、白酒半两。

主治:久病风湿腰腿疼痛、关节疼痛。

用法:每次加水1500毫升,浸泡1小时后上火煎15分钟,连煎3次,三次药汁合在一起,趁热熏洗患处,12次。

外伤急性期红肿热痛不消用冷敷,急性渗出期过后(1周后)用热敷。

马钱子是脊髓神经兴奋药,对虚寒证发凉麻木萎软无力者有效。

腹部触诊,腹部硬紧张拒按痛者属实证,柔软喜按不痛者属虚证。

痹症急性期多实证、热证,慢性期多虚证、寒证。虚证中以虚寒证为多,虚热证少;实证中以实热证多,寒实证少。

风寒湿痹,风偏盛者,所谓“半身以上,风先受之”,用九味羌活汤化裁。湿偏盛者,所谓“半身以下,湿先受之”,用麻黄加术汤化裁。外寒盛用大乌头汤化裁,内寒明显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化裁。

风湿热痹,身热明显而有表邪。风热盛者用白虎加桂枝汤或桂枝芍药知母汤合大黄黄连泻心汤化裁。风热与湿相搏用越婢加术汤化裁。湿热痹阻用加减木防己汤。湿热在下取四妙丸化裁。

痹症寒热错杂,宜温清并用,寒初化热,应温中有清,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化裁,寒湿已趋热化,可予白虎加术汤化裁。

痹症虚寒证多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加乌头汤化裁。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益气固表,养血祛风之功。表虚自汗,脉浮身重,防己黄芪汤主之。

 

20131013日后记:8年过去了,重读此文,我仍然认为这篇文章是我所有文章中最好最动情的文章,这篇文章曾深深打动过《上海中医药杂志》社一位我所尊重并佩服的编辑。此文经编辑费心缩减后在《中医文化杂志》上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