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训阴阳为表里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5-03-03
阴阳的基础概念,有必要再次重复。古人将阴阳概念引入医学,有几种划分方式,上下、内外、左右。左右的问题与人体无关。上下图式也是指太阳模式,昼夜图式。剩下的唯一标准是内外,也就是阳气或者说津血的输布状态,这在各种论述包括五十营、四时气、调经论等等篇章,都是一个意思,即是津血输布的表里时态,是状态问题,昼夜、四时的状态是一个规律,也就是内敛和外散,实际是表里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古人的阴阳,实际是表里的代名词,这在伤寒论,同样成立。比如:

 

昼精夜暝,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内外表里的耗散问题)

日行于阳、夜行于阴;(表里分布时序)

阳予之正、阴为之主:生长收藏;(四维相代的四时收发表里状态)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阴阳概指表里内外)

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阳为外、为表)

乃至依照“内次五藏、外别六府”而构建的经脉理论,依托三阴三阳而构建,依然是表里关系

夫病发热而恶寒者发于阳;无热而恶寒者发于阴。发于阳者可攻其外;发于阴者宜温其内。发表以桂枝;温里宜四逆。(阴阳直指表里)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脉之阴阳,阴阳指寸尺脉,寸尺脉代表表里。 

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讲的是脉之寸尺,可以反映表里病机之理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表里)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23]

此阴阳俱虚,指代表里。表虚不可汗,里虚不可吐下。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表津液)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十四。 [27]

此无阳也,指表卫津液不足,不可发汗过度。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方十六。[29]

里津虚温煦不足而恶寒肢厥,补津液以充实达表而厥愈是谓复其阳,温里补津液以复其表之津液,而后厥愈,所以复其阳,指的厥愈之表津液恢复而附子温经亡阳故也,指的漏汗亡阳亡失表津。格阳于外是表位的表现。附子之温阳是由内而外。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表津液)重故也。麻黄汤主之。十六。用前第五方。[46]

阳气重即表热重,卫津聚表不散热壅而衄。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48]

阳气怫郁不得越,即表束。凡此种种,不一一而论。

而可称为伤寒总纲类条文者有: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7]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11]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58]

7条,参照外台、高继冲本文句,可知原文应为: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表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里也;发于表者宜攻其外,发于里者宜温其内;攻表宜桂枝;温里宜四逆。而所谓阴阳奇偶之数,以及阳数七阴数六,已经违背五藏六府的定义。这是术数渗透的典型例子。统计伤寒条文之发病天数,并不存在一定规律,而以症状与脉之表现为先决,如呕、渴、脉之静躁、是否能食、饮水、汗出、二便以及里结等以别表里(寒热虚实)。

11条,所谓皮肤、骨髓,并非指的皮肤与骨髓,而实际是表、里的代名词,以寒热表现的不同来确定病位表里。

58条概言津血损失(无论治疗用药与否)以后,若能表里自和,病必然自愈,此自和必指表里津血之自和,无论表里津血皆和而无病。由此可知,论病必以表里之津血(及其虚实寒热)为首要,而以表里二字简括之,以指代表里之津血输布、虚实寒热之表现。因此,表里寒热虚实的主语,乃是津血,而非阴阳。此亦将表里训为阴阳之确证。

从而可知表里问题贯穿于整部伤寒,统以津液(广义指津血)之表里分布、寒热虚实之表现,一言以蔽之,以津液输布盈亏论表里治法,乃伤寒之总纲。

在伤寒论中,或言阴阳,或寸尺、或津血、或营卫、或内外、或皮肤骨髓等,俱分别指代表里。

综上,无论是所谓的《内经》还是《伤寒》,阴阳俱训为表里,而这一点,宋金元时期如朱肱、刘河间等,均有说明。八纲的虚假史由此可见一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