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蒲辅周:治外感内伤,尤重胃气

 qlxzwx 2015-03-04

导读“留得一分胃气在,就留得一分命”,老百姓知道,有胃口能吃能拉,得病的人就有治,本文讲述名医蒲辅周老先生,治病尤重胃气的经验,微言大义,值得医者诚心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

【蒲辅周小传】

蒲辅周(1888-1975),四川梓潼人。三世精医,祖父尤知名。十五岁始继承家学,三年后独立应诊于乡,后悬壶于成都,声誉日隆。解放后,于一九五五年调中医研究院工作。倾心中医事业凡七十余年,医理精深,经验宏富,长于内,妇、儿科,尤擅治温病,在中医学术的许多领域内皆有独到见解,为当代杰出的中医学家和临床家。一生忙于诊务,未暇从事著作,晚年由其门生整理出版了《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等。

《内经》曰:“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

蒲氏认为,凡病之发生转归莫不与脾胃有关。故察病者,必先察脾胃强弱,治病者,必先顾脾胃盛衰。

防治外感病须助胃气

蒲氏认为胃为卫之本,卫气来源于中焦。胃气强者卫气始固。《金匮要略》“四季脾旺不受邪。”玉屏风散用白术,即本于此。若惑于炎症之说,滥用苦寒解毒之品,则有伤脾胃之弊。因此蒲氏谆谆告诫说:

“凡用苦寒攻下之法,必须谨慎。要辨证准确,中病即止。”

他认为调理脾胃为外感病恢复期的治疗关健。

伤寒后期脾虚气滞

伤寒后期脾虚气滞,法宜甘温调脾,可选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异功散之类,补脾当先醒胃,可加砂仁、藿香、木香。

温病后期胃津耗伤

温病后期胃津耗伤,法宜甘寒养胃,可选麦门冬汤,益胃汤之类,益胃当先柔肝,可加白芍、石斛,甘草。其效更宏。

凡治内伤杂病尤应重视胃气

五脏虚损,多从脾胃立法

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蒲氏认为胃气受戕,则内伤难复。故上损及胃,下损及中。皆在难治之倒。五脏无论何脏之虚关乎胃者,必以胃治,不关乎胃者亦当时刻不忘胃气这个根本。俾后天资生有源,中气斡旋得复,顽疾始有转机。故历代医家,对不少病症,多从脾胃立法。如

“补土生金”、“见肝之病,当先实脾”。“治瘘独取阳明”“补肾不如补脾”,“治痰不治脾胃,非其治也”等等,

药量宜轻,中虚不任重剂

可见胃气在临床的实际意义。蒲氏进一步认为,脾胃虚弱之病,药量宜轻,宁可再剂,不可重剂。重则欲速不达,反致虚弱更甚。曾治一久治不愈中阳虚弱之低烧患者,投升阳益胃汤,每日煮取l5克,而获效甚速。蒲氏常云:

“东垣创补中益气汤,黄芪一味,劳役热甚者方用一钱,余药量皆为数分,即因中虚不任重剂之故,医者不可不察”。

法东垣叶氏,升降润燥通补

蒲氏调补脾胃,讲究升降润燥通补,权宜而施,多取法于东垣。但认为东垣详于治脾,略于治胃,详于升脾,略于降胃;详于温补,略于清润。叶天士倡养胃阴一法论述

“脾喜刚燥,胃喜柔润,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之理,实补东垣之所未备,相得益彰。故调治脾胃,当升降润燥,权宜而施。其融合二家之长,取法于东垣而不失于保胃阴,效法于天士而又不过于补滞,又无香砂枳术丸之燥消。

本于仲景,“六腑以通为补”

蒲氏又指出“六腑以通为补”,通则健运,化生气血,壅滞则害。疏通之法则本仲景。

如蒲氏治胃痛偏实者,喜用四逆散合左金丸;

治刚伤郁疮,善用四逆散合越鞠丸,

治小儿食积发热,喜用四逆散合调胃承气汤,

治小儿疳积,喜用四逆散合消疳理脾汤,随症加减,

治胃虚有滞,善用四逆散合半夏厚朴生姜甘草人参汤。

认为四逆散是疏肝和胃,升清降浊,宣通郁滞,以通为补的效方,足资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