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面文章 | TCL:将产品的“定制权”交给用户(下)

 亲爱马哥 2015-03-04

接上页

互联网能力向海外转移


李东生表示,在智能+互联网技术方面,TCL不会落后。目前互联网技术最大的威胁来自于美国,在大量互联网应用的技术、软件技术领域,美国做得非常领先,全球最盈利的的十家企业中,美国互联网公司就有两家,苹果和微软。但是由于中国有庞大的市场,这让中国在互联网技术方面,不会落后于其他国家。


TCL多媒体CEO郝义也告诉记者,“TCL作为正在向互联网转型的传统厂商,以前产品永远只是产品,我们把产品卖给客户就OK了,真正和用户交集并不多。现在的转换就是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为核心搭建我们产品能力和生态圈,无论是垂直整合一体化,强调硬件的能力,还是横向生态圈的搭建,强调产品+服务,在国内我们是领先的。”


“正是国内互联网大潮,让企业能力上了一个台阶。未来我们要把这种能力快速程度复制到海外市场,真的使我们有机会弯道超车。”郝义说。


在郝义看来,如果还是硬碰硬跟日韩巨头拼会很辛苦,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没有政策优势,面对不同玩法,面对全新的用户群,怎么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建立企业的能力始终是个有难度的课题。而现在正是机会,就是可以把国内积累的互联网运营的模式和能量在第一时间传递到海外。


众所周知,2014年正好是TCL国际化运营的第十年,在这十年中,TCL并购了世界两家科技巨头,同时也经历了巨大的磨难,交了学费,但也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化运作的经验。到今天,TCL销售额超过1000亿,海外销售收入占比达48%,以TCL通讯为例,现在超过85%的销售收入都来自于海外,销售区域遍及170个国家。


对于TCL来说,它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国际化运作的组织架构,而其下一步,就是如何将国内的经验进一步输出海外,如何真正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起来,包括技术架构和本身能力的输出,这也将是TCL国际化的进步。


“粉丝是TCL用户的一部分,以前在这方面相对落后,但现在互联网缩短了大家的距离。我们也更直接面对用户的体验。TCL第一时间建立了粉丝的机制,同时把这个机制往海外转移。”郝义说。


“在此之前,中国企业转移到海外没有一个抓手,现在粉丝经济可以扮演这个角色,TCL在海外建立的众多分支机构中,迅速复制国内的玩法。”


TCL的粉丝叫铁粉,目前粉丝有100多万,日活跃粉丝1万多。TCL通讯CEO郭爱平表示,“作为国际化的企业,我们一定会把国内互联网好的模式带到海外。”


“举例来说,TCL在2014年9月28日举办了第一届粉丝节,有大量的粉丝过来。虽然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玩法,各有各的风格,但你的粉丝一定是跟企业的文化、产品融合起来,喜欢你的文化,喜欢你的产品,愿意和你一起发展,所以,我们非常希望并愿意通过粉丝的互动,将用户的需求融入到我们产品的改善当中,参与到我们的产品设计、生产以及整个企业文化建造里面,这是最有价值的。”在郝义看来,除了粉丝经济的国际化复制,“未来TCL在国际化互联网模式探索中,大屏加小屏的合作,也将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大屏做大屏,小屏做小屏,尤其是在国内,两者之间的合作并不多,这一定程度上源自国内政策管理体制上的惯性,但在国外,这种割裂式的管理模式并不存在,这时候我们就有可能探索在运营商的定制手机中加入原来大屏才有的内容合作,同时实现大屏与小屏的互动累加效应,大屏也可能实现运营商定制。总之,这种合作模式的探索很多,也将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李东生直接表示,未来TCL的海外收入占比将超过公司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透视空调定制化模式


应该说,不管TCL在互联网化战略转型的盘子做到多大,战略布局到底会如何复杂,如何丰满,其最终都得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模式中,而定制化模式则是制造业企业在互联网时代无法绕行的模式,而TCL也就成为了这一模式在大家电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为实现外观和功能的多样化以及用户的个性化选择,TCL空调在强化自身研发能力及品质保障能力的同时,更与全球知名零部件供应商建立品质联盟,集成顶尖的资源,缔造出超出消费者预期的空调产品。


举例来说,此次定制化空调的核心配件,荟萃了全球各领域龙头制造商,比如压缩机采用了美芝压缩机,安装使用十年之内压缩机出现故障,即可免费更换全新美芝压缩机;空调电机则由电机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大洋电机提供,其他的还有龙丰、盾安、顺威、高盛达、雪圣等。特别是空调的蒸发器和冷凝器的翅片则选用了TCL空调独家专利的钛金技术。


负责该项目的TCL内部人士表示:“此模式实现了线上定制,然后工厂直接到家庭的全新生产销售模式,完全跳过了终端销售环节。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仅是自家空调性能的‘设计者’,也是生产过程的‘监督者’,更是产品体验享受的‘受益者’,多重身份的切身关联,让消费者真切享受到TCL网络空调‘高端定制’的潮流生活方式。”


显然,TCL通过这种模式,一方面满足了用户更为个性化的需求,同时将品牌真正实现互联网化的内涵,重新打造了互联网时代用户的忠诚度,而另一方面,TCL借助与京东的跨界合作,可以通过收集后台用户数据,精准分析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最终反馈并指导接下来的产品生产,真正体现“用户驱动”时代产品的生产制造流程。


除了在空调这一项产品上的定制化突破,TCL还拟效法小米、乐视等互联网企业建立一个TCL的用户群,准备建立一个TCL用户社区,如TCL铁粉群之类的用户社交圈,让用户有兴趣在社区内互动交流,通过这种社区建立,也让用户参与到产品设计、研发测试、评价等环节。


李东生表示,“TCL将建立用户深度参与的、开放互动的流程体系,通过开放、互动、平等的用户社区,引导和激励用户参与产品设计、研发、测试、评价全流程,并迅速与用户互动,迭代优化。”


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用户参与设计和研发,通过互动不断促进产品的迭代是很多制造企业开始意识到的命题,在这方面,有的企业会激进些,有的企业会保守些,但解决这一命题无法逾越,同时更需要大量经验的积累,目前外界尚无法看到TCL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方面在大规模定制的“成本控制”上的水平,不过显而易见的是,在这方面用户数据的积累与试验已经开始。


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企业也将面临巨大的考验。


(来源:《商学院》杂志2015年2-3月合刊 文/屈丽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