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效能实证研究的前沿方法进展及启示

 petersccd 2015-03-06

彭湃引言教育效能研究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关于教育机会均等的“科尔曼报告”,其主要目的是识别并探究不同教育层次中(学校、班级等)哪些因素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学生成就。教育效能研究从最开始就有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多个学科参与其中,从现象、经验事实和证据出发,经过归纳成抽象的理论和假说,形成了鲜明的实证特色和主流研究范式。在过去40余年里,来源于直接经验的实证研究在教育效能研究领域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尽管在国际文献中也存在少数来自于思辨性质的纯理论构建,但研究者一般都会给出相应的、哪怕是有限的实证研究结论来支持其构建的理论。在教育效能研究中,实证研究的质量、研究结论的信度、效度与可推广程度,与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有很大关系。一些学者已经注意到,我国教育效能研究中,研究者还没有掌握国际效能研究的主流技术和方法;[1]研究偏重于理论思辨,实证研究比较薄弱,存在着“重学理、轻实证”的研究倾向。[2]因此,本文主要关注实证研究的前沿方法进展,并据此提出若干对我国教育效能研究的启示。一、研究的主要议题研究问题决定着研究方法。克里莫斯(Creem-ers)等人根据研究主题的变化(本文共计6页)......[继续阅读本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