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奴化:当下教师的隐形悲剧

 梓若晴萌喵喵 2015-03-06

奴化:当下教师的隐形悲剧
  
  安徽省霍邱中学 陈士同
  
  “奴”,被人役使,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化”,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悲剧”,把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用这样的词语来描绘当下教师的生存境遇,似乎有点言过其实,但是静心审视,在物欲泛滥、功利至上的大背景下,这种现状是存在的,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纵观这些年教育发展的脉络,其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普惠性教育的转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所有与教育有关联的内在和外在的因素都在悄然地发生着改变。而趋利避害思想的作用,让每一个与教育有关的人都希望在经济高速发展、文明快速进步的现在,教育及其相关的领域都能够借着这股东风向利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很残酷。“国家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可我们静心审视这项“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宏伟事业,尽管大江南北轰轰烈烈,长城内外红红火火,但一旦走进城堡之中,不难发现,这座原本坚不可摧且神圣的事业之塔正在日渐向沙聚之邦衍化,其中教育希望的寄托者----教师在强大外力的挤压和物质诱惑之下,有正在被逐步奴化的趋势,具体表现为思想的无我化,行动的机械化和目标的功利化,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作简要的分析。
  
  一、思想的无我化
  
  “人是会思想的苇草”,一个简单的命题却揭示出人类区别于一般生物群体的本质特征;“我思故我在”尽管平实直白,但已经深刻地说明了“思考”对于我们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还思想于思想者”则形象地说明“思想”这一人类专属的活动所面临的境地及其回归的紧迫性。可是,回归到现实,当我们用平和的心态去审视广大一线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时,作为教学工作的执行者,他们除了拿着教本在讲台上口干舌燥地进行自我陶醉似的表演外,真正能够以一个教师思考者的角色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技术之思、实践之思和解放之思,即根据自身所持有的标准衡量整个教育及所处的环境提出批判性的意见,并对教育生活对学生的价值进行思考的寥寥无几。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原因是复杂的,一则对于他们来说自人类有教育这项活动到现在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复杂的精神传播活动的流程中,无数个教育的先行者和实践者以忘我的情怀进行教育的探索和改革,所有的与教育有关的理论已成型成熟,所有与教育有关的制度已经完备、完善,不再需要进行思考;二则是因为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所有与教育及其改革创新的实践与理论已经成为经典,甚至是真理,他们只需要把前人发展得十分精致、完备的思想及理论体系照搬照抄为我所用即可,这样的结果导致的就是他们说的只能是唐宋时代的声音,韩愈苏轼的声音,叶圣陶陶行知的声音,唯独没有自己的声音;三则作为体制内之人,无法逃脱制度和长官意志的束缚。所以他们偶有思想火花的迸发,也只能在已经成形的大框架之下进行,不宜越雷池一步,否则就会被判作异类。正是这样,站在一线的斗士们只能用现成的金科玉律作为指导自己行动的指针,在教育的征程上蠕动。同样,也正是以上原因的禁锢,造成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失语,而这种失语不是沉默,而是没有自我存在的表达。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话语方式分成公众话语和私人话语两种。所谓公众话语就是人在白天日下,戴着“人造面具”,穿着精心设计的衣裳而说的话;或者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写在耀眼的白纸上的超然、混然、恍然、勃然的文章;而私人的话语则是指在深夜独处时,脱下了面具和衣裳,面对赤条条的自我自己跟自己的对话。而上面所说的失语就是在现实中为了避免“祸从口出”事情的发生,大多选择的是以公众话语的方式在人际网中穿梭,要么是宣讲式、布道式的,把自以为被公认的“真理”拼命地进行听觉的挤塞;要么是以“和事老”的角色和口吻进行闲话式的漫谈,你好、我好、大家好,其乐融融;要么是因为与权力有密切关系,甚至成为权力的代言人,所以所讲之话只能是含糊其辞,或者是反抗权势,但又怕反抗长官的意志被关进笼子,丢了饭碗,失去自由,所以只能发朦胧模糊之语。至于那些能够反映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警策之语难以企及。随之也就出现了“虽然这么想,却是那么说;在后台这么说,在前台又那么说;明说要做,其实不做;明说不做,其实要做;其实自己要这么做,而非要说别人要这么做”的尴尬局面,现实版的“皇帝的新装”随处可见。
  
  二、行动的机械化
  
  思想决定行动,因为在思想上失去自我,精神上失去自由,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动作的机械性。当然,这种机械性不是死机器的运转,而是一种程式化的循环往复的劳作:为了应付业务的检查,所以全神贯注、一字不落地用工整而清秀的文字抄写着现成的所谓优秀的教案;为了课堂上有话说,或者为了把课上得有深度,集各种教参于一身,然后像复印机一样原滋原味地奉送给学生;为了增加课堂的生气和新鲜感,各种声光电器具齐上阵,可快乐和热闹之后又回到起点。除了这些,一天的工作也形成不变的范式:朝读课看到学生各自为政使课堂不能整齐划一,所以做出统一的布置和要求,然后进行领读、范读,再要求学生齐读;正常上课为了充分利用时间,预备铃刚响,老师就开始动情地在讲台上开讲、在黑板上书写着,下课铃响过,由于投入太深,难以从美丽的“桃花源”抽身,所以仍然用沙哑的声音讲解着、分析着,并吃力地在黑板上写着;晚自习,本应该属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可是由于该讲的没有讲完,该要求的没有要求到位,该强调的程度不够,放心不下,所以从第一节到最后一节,节节不落地戴着扩音器在昏黄的白炽灯下不厌其烦地进行着“传道受业解惑”:三个时段,三种状态,但是唯一不变的是像永动机一样不停地运转。
  
  爱岗敬业是职业的操守,无私奉献是高尚的品质,可是如果有时间去问我们服务的对象,他们是以膜拜之感激你呢,还是其他的,不得而知。由此,一个伟大的生物学家和他得意门生的对话浮现在脑际:“早晨忙什么了?做实验。上午干什么?做实验。中午呢?在实验室做实验。下午忙什么?做实验。晚上打算做什么?到实验室做实验。”老师说:“你可以毕业了,现在能够做实验的机器很多,而且比人做得更精确。”想想,大多数一线的教师不正是在扮演着这位勤奋学生的角色吗?我们知道,机器的运转需要燃料的补给,为了延长使用的寿命,还得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机器加工制造的是无生命的产品,其关注的合格与不合格。而作为人,每一个生命的个体都只有有限的生命和精力,如果一味地透支,我们将无法体会“幸福”的快乐;再者,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是有鲜明个性和丰富情感的生命个体,我们一味地填鸭,试图用我们的行动把他们拉近书本和课堂,往往会适得其反,他们需要独立的思考,因为他们渴望自己有自由的精神。“唐吉诃德式的专制”表现的是热情澎湃的理想主义,而“独裁的唐吉诃德”表现的是独裁。老师们,当我们自己怀揣着美好地教育理想一厢情愿地占领教学的制高点,不知疲倦地进行着布道、授业时,我们也应该平视自己服务的对象,看看他们是否向着自己希望的艺术品的方向发展。如果能够这样,也许我们就不会那么累了。
  
  三、目标的功利化
  
  教书育人是教师神圣的职责,这和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也就是说,身为教师,其职业目标就是传授知识,引导教育学生,让他们除了有健康的体魄,更应该拥有健全的人格。可是现实的教育状况并非如此,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体制内生活的教师也无法做到“独善其身”,而无法实现自我的“逃离”的结果就是趋同于大环境、大气候,并在大染缸中进行挣扎。但审视当下教育的现状,尽管全国各地遍吹素质教育之风,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育的第一要义,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可以打素质教育的大旗,可以喊素质教育的口号,但是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办学理念不可丢。而这里的质量不是以“素质”的高低来衡量,更多的就是拿单一的分数和成绩作为硬性的指标:小学上初中有多少学生进入快班或重点班,初中升高中有多少考入省市重点学校和学校的重点班,高中考大学的则是以考名牌、重点,一本、二本数进行评价;至于校内的考评更是五花八门、花样迭出,这样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不是作为静态的数量参照,而是以它们为动态的系数,把它们与学校的生源和生源的质量、教师的评优评先、职称的评定挂钩。
  
  正因为头上悬着利剑、套着紧箍,一切原本泛化的目标开始向一个点汇集,进而行成一个强大的磁场,并向外放射出强大的吸引力。“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玩命的教,早中晚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时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临近各种统一的考试,非考试科目必须为考试科目让道,第三天考试的科目需得给第二天考试的科目让行。之所以这样,就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希望在考前突击中能够遇到所考的题目,从而不丢分;疯狂地考,周考、月考,章节考、单元考,机械性地强化,进行条件反射式地训练,以培养学生考试的本能意识,从而可以从容地应考,拿到高分,从而立于不败之地。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样长时间的强化,自然可以收到好的效果,而好的效果也同样成就了许多的名校、名师,黄冈神话,衡水传奇,毛坦厂怪象等。看着这些频繁占据着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的新闻,欣赏着人们津津乐道的场景,这些学校及其学校的老师自然倍感荣耀,成就感十足,同样也为接下来忘我地工作注入了强心剂,然后可以对一块块璞玉进行整齐划一的雕琢。
  
  鲁迅先生说:“中国人向来没有争到过做‘人’的价格,中国的历史不过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欲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用先生的话来反照生活在当下的教师,可以看到因为难以褪去体制内的身份,我们也试图进行自我的突围,结果换来的要么成为“官家的帮忙、帮闲”,要么成为“商家的帮忙、帮闲”,最低则成为“大众的帮忙、帮闲”,除此而外,再也听不到一点属于自己的声音。这种失去自我带来的只有在功利性强大的吸引力作用下进行无任何主体意识的机械性的劳作。试想,我们的教育如果长时间在这样的境况下发展,会把我们的下一代引向何方。拯救自己,拯救我们无辜的孩子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