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持身体健康的五要素

 昵称19014803 2015-03-12

         保持身体健康的五要素

一、心情愉快,减轻压力。

在当今的社会里,其实压力存在于我们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无法去避免这种压力。压力产生后,会使人的肾上腺激素混乱,然后会造成很多的疾病。我们来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压力的增大对我们人体的伤害。我们最普通的例子就是小老鼠,当我们人在暴跳如雷的时候,把你的血抽出来,注入小老鼠的身上,这个小老鼠马上至于死地。中国市场上有一种安生肉,它比较好吃,什么是安生肉?就是在屠宰猪时,给它洗桑拿,听音乐,安乐死。猪在屠宰的时候,惊吓,拼命的叫,血里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造成毒素,这就说明压力会造成很多的毒素。还有一个例子是美国监狱给犯人执行死刑,不是用枪毙,是用放血,把他的眼睛蒙住,然后绑在床上割脉,滴答滴答,过了2个小时后,这个犯人真的去世了,后来真的给他放血了吗?没有,是滴水的声音把他吓死了。有两个乳腺癌的病人,一个心态很好,得了这个疾病很好的去面对,3年了她还是保持的很好。然而还有一位呢,当她知道得了乳腺癌的时候,一个星期爬不起来,3个月就走向死亡。癌症这么快能把她至于死地吗?不是,是吓死的。我就联想到我们以前小时候,专门去看死刑犯游街,挂着游街的牌子,大卡车游街,就看着这些犯人站都站不起来,眼泪啊,鼻涕啊,甚至拉尿,这是为什么?就是压力给人造成的伤害。

另外有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精神压力可引起血管内膜收缩,后者可能增加心脏猝死的危险。瑞士苏黎士大学医院的noll医师称: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如愤怒、亲人死亡或战争均可触发心脏猝死。

 该研究首次表明,突然的精神压力可能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内皮功能障碍使血管的扩张能力受损。内皮素-a(eta)加重上述异常,最后导致血管不能随血液需求的变化而调整其功能,如调节血管的舒张或收缩。最终增加了心脏事件或脑卒中发生的危险。
    瑞士研究者对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20~30岁左右的人群进行了调查。其中5名受试者在进行3分钟的紧张脑力活动之前及10分钟之后,采用超声检测评价血管的扩张能力。6名受试者在进行脑力活动的同时输注一种引起血管扩张的eta受体阻滞剂,测量其脑力活动前后的血管扩张性。对照组3名受试者输注生理盐水。紧张脑力活动的内容,是要求患者对彩色灯光做出最快的反应,并按相应颜色的按钮。
    结果发现,紧张脑力活动后血管的扩张性显著降低。脑力活动测试使平均动脉血压由83mmhg增加至96mmhg,心率由63次/分增加至81次/分。所以讲精神压力可严重损伤心血管功能。

   在当今的社会上,压力存在方方面面,遇到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老总,老板和白领。现在因工作压力而请假休息的比患感冒请假的还多。人们能承受们压力是有限的,当你不顺心或遇到挫折时,悲伤、愤怒、抑郁、忧愁等损害健康的恶性情绪便会纷至沓来,接着出现口干,手汗,心脏猛跳,感觉紧张,疲倦,头疼,消化问题,失去性欲,睡眠问题,脱皮,易怒,难以集中精神,并难以作出决定的症状时,希望你不要忽视这些症状,因为太多的压力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前面已经举了许多例子。我们要学会如何尽快尽早地积极去化解它,这里我问大家推荐十种方法,您不妨一试。

1、多做跑步、转圈、快走、游泳等体育活动。这些活动是化解不良情绪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2、晒太阳。著名精神病专家缪勒指出,阳光可改善抑郁病人的病情。

3、吃香蕉。德国营养心理学家帕德尔教授发现,香蕉含有一种能帮助人脑产生五羟色氨的物质,它可减少不良激素的分泌,使人安静、快活。

4、大声哭喊。找个僻静的所在,尽情地大声哭喊。日本心理专家研究发现,这种哭喊可使压抑心理得到尽情宣泄,同时,由不良情绪产生的毒素,也可“哭喊”出来。

5、睡好觉。睡眠有助于克服恶劣情绪,稳心定神。一觉醒来,心情就会好多了。

6、听音乐。音乐可使大脑产生一种镇静安神的物质,但要注意选择“对路”的音乐。

7、赏花草。花草的颜色和气味,有调解人情绪的作用。

8、观山水。青山绿水,莺歌燕舞,会将你置于美好的情境中,心情便会被“快活化”。

9、打木偶。将木偶贴上让自己不顺心者的名字或事件名称,然后拼命击打。过后,人不再憋闷,心情自然就会好起来。

10、洗淋浴。在浴池中淋浴,能产生一种安神的活性分子,不快时,不妨洗洗淋浴,过后定会一身轻松。

          另外,我们不要遇到了压力再去找化解的办法,不妨我们在工作之余,每星期利用30分钟的时间给自已放松一下,缓解一下工作压力。例如唱唱卡拉ok,去跳跳舞,去练练瑜伽,相信上帝的,给上帝祷告,相信菩萨的,念念菩萨经,每星期只要30分钟,你会远离衰退性疾病的概率是多少?50%。

     心情愉快,减轻压力是身体健康的一要素。所以我们不要忽视精神压力对人体的伤害。希望大家开心每一天,健康常伴身。

 

 

 

二、科学运动,增强体质。

        随着生活水平与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现实中需要人们付出体力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出门有车,爬楼有电梯,写字有电脑,生活确实越来越省劲了。但世上很少有完全有利的事,像这样消耗体力的事越来越少,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的健康因此出了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200多万人因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和缺少运动而死亡。这份报告同时指出,体力活动不足,加上饮食不良及吸烟,导致过早发生心血管病的病人占心血管病患者的84%。换句话说,那些过早发生心血管病的病人中的84%是与饮食不良、缺少运动及吸烟有关。其实所有发生心血管、脑血管病的病人大多也与这些因素有关。这份报告还预测,到2020年,因"长期生活习惯"导致的疾病,即非传染性疾病,将占到全球疾病总数的70%,这其中包括心血管病、2型糖尿病及肥胖症等。世界卫生组织同时指出,即使中等程度地改变生活方式亦足以防止60%的2型糖尿病的发生,其中就包含了适量运动的内容。

            想不到吧,运动不足居然会造成这么大的危害。但仔细一想,确实也是这么一回事,毕竟人也是动物嘛。动物动物,就是要动,不动少动,就会出问题。人们曾做过一系列实验:将兔子、夜莺和乌鸦关在笼子里,不让它们出来活动,只让它们吃和睡,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后,观察把它们放出笼后的反应。结果: 兔子刚奔跑几步就栽倒在地上死去,夜莺没有飞多高就坠地而亡,乌鸦还没飞到树枝上就摔下来一命呜呼了。经尸体解剖发现,它们有的心脏破裂,有的动脉撕裂,原因是长期缺乏运动,内脏器官发育不良,不能适应运动时血压升高的需要。

          经过实验还证实,人和上述动物一样,其寿命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心脏功能的强弱,取决于肺活量的高低(胸腔壁的扩张与收缩的宽舒程度)。爱运动的人心脏功能就强,肺活量就高,就能把身体的老化现象降低到最低程度。反之,心跳快的人由于心脏功能弱,排血量相对减少,老化程度就快。

          运动不足而导致的疾病在我国已非常普遍,即以糖尿病为例,我国现有糖尿病人已达4000多万,据估计,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到2010年,这个数字可能要翻一番。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活动,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政府提倡是一个方面,还需要人们有健康意识才能做得好,才能真正达到强身健体。现代科学证明,生命在于运动,久止不动,病自叩门。

  人体就像机器一样,要不停地运动才能保证不"生锈"。常言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因此,坚持运动不松懈,对保

持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一)、"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提高机体调节功能,运动有如下好处:

1、 增加免疫力,减少疾病,甚至能预防癌症。

人们对运动能增强抵抗力一般都能认同,但要说运动能防癌,可能相信的人就不多了。但事实胜于雄辩,这是有科学数据证明的。国外的运动医学专家在对40岁以上坚持运动的人和从不运动的人各450名跟踪调查8年后发现,长期坚持运动者比从不运动者得癌率少90%,而且坚持运动的患癌者其死亡率也比不运动者小得多。所以说,运动是防癌的最佳方法。

      运动防癌的作用原理是:

    首先,运动可消耗掉体内多余的脂肪,脂肪是形成前列腺素、雌性激素的基地,而结肠癌、乳腺癌与这些物质关系密切。运动消耗了脂肪,减少了雌性激素的生成,降低了雌性激素代谢产物

的致癌作用,因而能防癌抗癌。

其次,人体运动时,吸氧量要比安静时多几倍甚至十几倍。美国医学专家发现,人体吸氧量增多,呼吸频率加快,通过体内细胞的气体交换,可将一些致癌物质排出体外。而且,运动时体内血液循环增快,排汗增多,也有助于把人体内锶、铅、铍等致癌物质带出体表。德国运动学博士爱因斯坦·阿肯说:"一个人每天获得氧气比平时多八倍,就可以预防肿瘤或者延长肿瘤患者生命。

   第三,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实验表明,机体处在运动状态时,每小时分泌的干扰素量较之平时要增加一倍以

上,而干扰素的抗病毒抗癌的作用早已被证实。德国的免疫学家发现,人体免疫细胞数量可随运动量的增大而上升,甚至骑自行车、跑步、上下楼梯以及家务劳动均可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从而有可能在癌细胞形成之初就将其消灭。相反,久坐不动者由于缺乏足够的免疫细胞,容易患癌。行为学家的有关研究证实了这种说法。

第四,运动可以调节情绪。众所周知,精神压抑或情绪过度忧虑的人易患癌症,而体育运动恰恰会给人们带来身心愉快和欢畅,这对预防癌症大有裨益。正如美国癌症专家奥·卡尔·西蒙顿所指出的那样:"精神抑郁是影响癌肿瘤生长的最重要的情绪因素之一,而体育锻炼是消除抑郁情绪的有效方法之一。"

2、 加快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运动能够促进新陈代谢;适量运动可以增强呼吸系统功能;还能够增加肺活量,给身体细胞输送更多的氧气。运动能够锻炼心脏、肌肉和骨骼;运动能够提高大脑的反应性;运动能够消耗身体内多余的脂肪。

3、 帮助减轻压力及平衡心态。

4、 提高学习及工作效率。

5、维持适当的体重、保持良好的体形。

"生命在于运动"是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名言。它不仅道出了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同时也为人们指明了预防疾病、消除疲劳、获取健康长寿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人生理念,生命在于运动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但在指导人们具体实践时就失之笼统。因为运动本身是非常有讲究的,至少有程度强度的不同。也因为实践已充分证明,过度运动不仅对健康无益,而且还会给机体带来伤病,甚至严重的灾难,如运动性猝死。所以,现在给"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名言加上了一些限制,称之为"生命在于科学的运动",这样才能成为新世纪国人要遵循的健身基本原则。

(二)、运动的四个基本要素:

1、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太小达不到锻炼目的,太大容易造成伤害,而不同的人对不同运动项目的适应强度也不一样。如以慢跑来说,跑速就是运动强度,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所能承受的运动强度也就不同,所以,在跑速的选择上就要量力而行。选择最佳运动强度的方法很多,人们必须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体力状况、健康水平、体育基础、生活环境和锻炼目标来综合决定。

其中一种简单确定运动强度的方法--"靶心率"判定法。

  一般我们把达到最大运动强度时的心率称为"最大心率",此时,心脏功能的发挥已经达到了极限。而当人体完成最大做功的60%~80%时的心率,则被称为"靶心率"或"运动中适宜心率"。研究认为,当人体在靶心率范围内进行运动时,一般都能收到最佳的锻炼效果,并保证锻炼的安全性,这一点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尤为重要。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办法是采用公式来推算靶心

率。具体办法如下:

对于大多数没有明显疾病的人来说,可以把最大心率的60%~80%确定为靶心率范围,即靶心率=(220-年龄)×60%(或80%)。如年龄为40岁的健康成人,其最大运动心率为: 220-40=180次/分。适宜运动心率,下限: 180×60%=108次/分,上限: 180×85%=144次/分。即该成年人日常锻炼时的靶心率范围为108~144次/分。但是,对于年龄在50岁以上并伴有不同程度慢性病的老年人来说,靶心率可以为170-年龄,甚至更低一些。也就是说要降低运动强度,避免锻炼对心脏造成过重的负担,以防出现危险。

2、运动时间

一般情况下,每次锻炼持续时间以15~60分钟为宜,其中保持或维持靶心率(上限)的锻炼时间为15分钟左右,其余时间都可以采用适当低于靶心率上限的强度进行。中老年人通常不宜进行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而应选择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在运动开始的第一周,应先进行低、中等强度活动20~30分钟,2~4周后如果没有不适,运动时间可以逐渐增加到45分钟。对于健康情况较差的人,即使每天只运动3~5分钟也是有益的。

3、运动频率

一般观点认为,每周锻炼3~5次,锻炼的效果最好,但最低的运动频率不要少于每周2次。

4、运动进度

应该循序渐进,全面锻炼。运动量应由小到大,运动项目由少到多,动作技巧由易到难,运动时间由短到长。注重全面锻炼,促进身体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三)、有氧运动。

         近年来有关有氧运动受到广泛推介,但大多数人还是没有理解到底什么叫有氧运动?为什么要有氧运动?有氧运动的真实含义并不是指运动者所处大环境氧气量如何,而是指运动当时支持运动的细胞内的能量是通过什么方式产生的,是"有氧代谢"还是"无氧酵解"?也就是说,必须从细胞系列化反应的实质加以区别,您才能分清什么是有氧运动,什么是"无氧运动"?有氧运动则是通过一定量的全身运动增加氧的吸入量,全面提高人体功能,进而改善人的身体素质。

有氧运动的全名是有氧代谢运动,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 运动所需的能量主要通过氧化体内的脂肪或糖等物质来提供;② 全身大多数的肌肉群(2/3)都参与运动;③ 运动强度在低中等之间,持续时间为15~40分钟或更长。由于具有强度低、不间断、有节奏、持续时间长,而且方便易行的特点,有氧运动是容易坚持的运动。而且方便易行的特点,有氧运动是容易坚持的运动。与有氧运动相对的是无氧运动,其所需的能量由糖酵解系统供能,供能过程中不需要氧的参加,强度大,持续时间短,运动时心率一般在170~180次/分以上。如100~200米短跑等较激烈的运动都属于无氧运动。

  有氧运动的形式很多,如: 快走、慢跑、做健身操、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更适合于全民健身。在有氧运动时,人体吸入的氧是安静状态下的8倍。长期坚持有氧运动能增加体内血红蛋白的数量,提高机体抵抗力,抗衰老,增强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增加脂肪消耗,防止动脉硬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为什么提倡有氧运动,因为其运动能量来自细胞代谢。汽车、火车都是靠烧煤或烧油飞驰,人体运动也需要一定的能量。那么这个动力来自哪里呢?生物化学告诉我们,动物的能量产生在细胞内。如果把组织细胞看做是一个个家庭,那么,人或动物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把能产生能量的原料(营养和氧气)输送给每个细胞,分配到户,这一家一户的细胞,就各起炉灶,加工生产它们所需要的各种能量,包括维持体温的热量、腺体分泌的能量、肌肉收缩运动的能量等。细胞产生能量基本上有两种方式:通常是把营养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和氧放在特殊的细胞器--线粒体内进行生物氧化(不冒烟的燃烧),结果产生水、二氧化碳和大量能量,叫做有氧代谢;有时在急需能量的情况下,比如激烈运动,来不及充分氧化,营养物质只能在细胞浆内被酵解,产生中间代谢产物(丙酮酸、乳酸等),放出的能量较少,所以叫无氧酵解。打个比喻说,前一种方式就相当于木柴充分燃烧,化为灰烬,放出大量热能;后一种方式则等于把木柴炭化成木炭,只放出较少的能量。就以葡萄糖代谢为例,无氧酵解所产生的能量只是有氧代谢的1/19。细胞进行哪种方式产生能量的关键,主要取决于运动强度和细胞代谢潜力。如果运动强度低或中等强度,而机体细胞的代谢旺盛,所需能量全由有氧代谢提供,便叫有氧运动;反之,如果运动激烈(举重、球类等竞赛),消耗能量较快,供能物质来不及完全氧化,细胞也就只好以无氧酵解来应付一时急需的能量,这种运动就叫做"无氧运动"。对于短时间的爆发式运动(像百米赛跑、跳高、跳远、举重等等),称为无氧运动。对于较长时间的运动(长跑、马拉松、划船、有氧操等等),称为有氧运动。我们要多有氧运动,少做或不做无氧运动。尤其是中老年人。适宜项目包括游泳、

社交舞、太极拳、慢跑、步行、走跑交替等。

    运动时间多数人习惯于闻鸡起舞式的晨练,这种方式并不科学。现认为,晚餐后1小时为运动的最佳时间。这是因为: ① 中国人习惯晚餐时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食量相对增加,油脂食物

   亦可为全天之最。饭后看电视,吃零食易形成脂肪积。此时进行有氧运动可促进代谢,减轻机体组织器官负担,防止自由基在体内蓄积;② 晚饭后空气氧含量较清晨高,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四)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步行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关于21世纪的健康箴言: 最好的医

生是自己,最好的运动是步行。你们知道郭林气功吗?他就是利用步行来治疗癌症,效果不错。

现在医学专家也在不断地大声疾呼"最好的运动是步行"这个口号,其实这并不是个新的理念。在上世纪20年代初,心脏病学之父--美国人怀特已第一个提出步行对健康有特殊益处,主张健康成人应把每天步行锻炼作为一种规律性的终身运动方式。他还身体力行,每天步行运动。来中国访问时,怀特已是耄耋老人,住在12层楼,上下楼都是自己走,不乘电梯。上世纪70年代后,他的论点得到了科学验证。1993年,有科学家针对62例劳力性心绞痛病人进行研究,其中运动干预组每周耗能 1876 千卡(7842千焦),相当于每周运动5天,每次步行或慢跑2.6千米,一年后冠脉斑块消退者为28%,而对照组仅为6%;冠脉狭窄加重者在运动干预组为0,而在对照组为45%。在运动干预组中,每次运动量在4.2千米以上的人,几乎都出现了冠脉斑块消退。

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最好的运动是步行。1997年,有学者对1645名65岁以上老人的前瞻性研究发现:与每周步行少于1小时的老人相比,每周步行4小时以上者的心血管病住院率减少69%,死亡率减少73%。所以,步行应该成为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良好的保健运动,它是心血管病的有效预防措施。目前仅北美洲每天就有8000万人参加步行运动,在欧洲,步行运动、徒步旅行日益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时尚。

      专家认为:"步行是一种投入少,收效大的运动项目,应该成为老人良好的保健运动方式。"怀特博士说:"步行就是我的保健

医生。"

科学步行的"一三五七" ,其具体做法是:

一、最好每天运动1次。

三、指每次步行3千米,30分钟以上,一次走完最好。最新研究表明,即使分为2、3次走完,效果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如果一次走完有困难,不妨分解为2~3次,每次10~15分钟。

五、每周至少运动5次。若每周只运动一次就没有什么效果了。

如能每天都运动,那就最理想。

七、运动量大小应由运动中心率增快的程度来确定。运动量因年龄不同而不同,年龄越大,运动量越小。

如果进行步行运动,应该在自然行走的基础上,躯干伸直,收腹,抬头挺胸,目视前方,精神放松,两手臂自然均匀前后配合摆臂,同时配合深而均匀的呼吸。步行速度通常因人而异分为慢步走(每分钟70~90步)、中速走(每分钟90~120步)和快速走(每分钟120~140步)。

(1) 普(普通步行法): 行走的速度每分钟60~90步,每次20~40分钟。适合高血压、冠心病、脑出血后遗症或者呼吸系

统疾病。

2) 快(快速步行法): 步行速度每分钟90~120步,每次30~60分钟。适合身体健壮的老年人和有慢性关节炎、胃肠病等疾

病及处在高血压病恢复期的患者。

(3) 反(反臂背向步行法):行走时把两手的手背放在后腰的命门穴,缓步背向行走50步,然后再向前行走100步。这样一倒一前,反复走5~10次。适合患有轻微老年痴呆症的人。应注意患严重高血压等心血管病者禁用。

(4) 摆(摆臂步行法):步行的时候,两臂前后做较大幅度的摆动,每分钟行走60~90步。这种方法适合有肩周炎、上下肢关节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的老年人。

(5) 摩(摩腹步行法):步行的时候,两手旋转按摩腹部,每分钟30~60步,每走一步按腹一周。正转和反转交替进行,每

次3-5分钟,这种方法适合有胃肠疾患的老人。

前面讲的是健康第二个要素,科学运动,增强体质。希望大

家重视,尤其是科学运动,健康每一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