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色给药、直肠滴入疗法;中药灌肠疗法临床研究与应用推广

 北方极地 2015-03-14
中药灌肠疗法临床研究与应用推广
                                                      -----郝召林801消化道肛肠病研究所
                                                             
巴彦淖尔临河郝召林801肛肠科
                                     地址:内蒙临河庆丰街  0478-8323058
  
首届河套中医药学术研讨会获二等奖论文


    一、名称定义
   中药灌肠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药方剂,将药液经肛门灌注于肠道内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药物通过肠粘膜吸收及进入血液循环,作用于病灶及全身,达到平衡内环境和阴阳失调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灌肠疗法是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第三种重要给药途径。
   二、起源发展
   东汉末年,张仲景首创灌肠疗法及肛门栓剂,其所著《伤寒论·辩阳明病脉证并治》中记载“阳明病,汗自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耗,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若土瓜根及猪大胆汁,皆可为导。......大猪胆汁一枚,泻汁,和少许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开创了直肠给药的先河。他发明蜜煎导方药栓剂,用食蜜炼后捻作梃,冷后变硬,纳谷道,是治疗便秘最早的肛门栓剂。公元200-300年左右,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土瓜根捣汁,竹筒灌肠治疗便秘”。竹筒是最早记载的灌肠器械。唐朝大医家孙思邈(约580-682年间)治疗疳症,用竹筒将药液“灌入肛内,早一罐,晚一罐”,记载说明唐代已有保留灌肠技术。
   近年来,中药灌肠疗法在内、外、妇、儿、肛肠、消化、男科等各科的二百余种疾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临床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无创伤、绿色安全治疗手段。根据传统医学理论与现代科学实践结合,中药灌肠疗法在药剂和给药器械方面得到前所未有的创新与发展。尤其直肠滴入给药可用于临床上许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疗法,近年来得到医生和社会的认可推崇。
    三、理论根据及临床优点
祖国医学阐明,肺与大肠相表里,直肠吸收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李东垣的《兰室秘藏》说,“夫大肠庚金也,津,本性燥清,清肃杀之气。本位主收,其所司行津液。”《灵枢·经脉篇》有“大肠......津液所生病者”之说。中医认为,大肠的功能是传导糟粕,吸收水分蒸腾津液,使之成为有形之粪便。大肠络脉络肺,肺与大肠相表里,而肺朝百脉,肠道吸收津液、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使气血津液沿经脉散布全身,并经肺气作用注于心脉之中,将药物输送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而达到整体治疗疾病的作用。若病在肠俯,灌肠疗法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充分发挥局部治疗效果。清代医学家吴师机在《理论骈文》中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医理药理无二......”说明中药灌肠遵循辨证施治规律,灌肠疗法虽属外治范畴,但和内服中药具有同样的用药原则,可随证加减,灵活施治。
临床医学研究认为:肠粘膜是具有选择性吸收和排泄功能的半透膜,直肠黏膜下有丰富的静脉丛,血液循环旺盛,吸收能力很强,药物可通过三条途径进入血液循环,一是通过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再循环至全身;二是通过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既防止和减少药物在肝脏中发生代谢变化,又避免了胃和小肠消化液对药物的分解破坏;三是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后,通过乳糜池、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
由此可见,中西医理论都揭示了灌肠疗法的科学性、实用性。直肠给药有利于药物治疗作用的发挥,也突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
  直肠保留灌肠(直肠滴注、推注给药)法,其优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无创伤、无痛苦绿色疗法,药物先通过粘膜保护屏障再进入血液循环,极大地避免了致病菌及超微颗粒杂质直接进入血液的机会,提高了用药安全度,相对于肌注、静脉给药而言,直肠给药不良反应和突发医疗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极低。
    2、尤其适合于口服和静脉给药困难的患者、患儿。是一种全新观念的绿色疗法,很多常用中西药针剂、汤剂、散剂、片剂,经过临床试验,都可以配成药液保留灌肠,它对患者无痛苦、作用快、疗效高、毒副作用少,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易于掌握,便于推广,患者乐于接受的优点。在不允许中医诊所打针输液的环境下,也为广大中医朋友提供了一条安全高效的给药途径。
3、药物吸收和静脉给药一样快,却避免了静脉给药在肝脏代谢灭活的弊端,又避免了口服药物时消化液对药物的分解破坏;生物利用度高,药效显著,平均约五分钟起效,约30分钟可吸收95%有效成分进入体内循环。
4、减轻肝脏的毒副作用,避免了药物损伤胃黏膜。尤其对于各种结肠炎、直肠炎及痔疮、肛瘘等下消化道患者来说,可以使药物直达病灶,极大地提高了用药效果,缩短了病程,提高了生化循环利用率减少了药量,避免了肝、肾、胃负担及副作用。
    四、灌肠疗法的分类
(一)不保留灌肠
   也叫清洁灌肠,主要用于涮肠通便,清除宿便秘结不通,或术前肠道清洁准备。根据药剂和药量的不同,分为高渗刺激型泄下法和低渗等渗型润下法。
    (二)保留灌肠
     1、点滴给药:也称直肠滴入给药,用一次性肠道冲洗袋或输液器连接特制直肠注药管,将药液输注滴入直肠和大肠内。特点是给药容量大,剂量也大,缓慢连续给药。适用于结肠炎症溃疡的大容量深度保留灌药及肾病的结肠透析疗法,以及成年人消化、呼吸、泌尿、妇科等系统疾病的直肠给药。
     2、推注给药:用注射器和特制直肠注药管,将药液直接推注到直肠内。特点是药的剂量、容量小,给药浓度较高,快速方便。儿科应用最广泛。
    五、保留灌肠疗法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一)适应症
   1.直肠推注:以呼吸道、消化道炎症疾病为主的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轻中度感染患者,特别适用直肠绿色给药。如: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小儿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等。当然成人也完全可以用。是一种全新观念的绿色疗法,它对患者无痛苦、作用快、疗效高、毒副作用少,具有操作方便、费用低廉的优点。
    2.直肠滴入:常用于成人临床上许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如肺炎、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直肠炎、便秘、痔疮等肛肠、消化道疾病,急、慢性盆腔炎、前列腺炎、泌尿系感染、慢性肾炎等妇科男科疾病,疗效好、无痛苦、毒副作用少,尤其适合于口服给药困难和静脉给药困难的患者、患儿。
    (二)注意事项
    1.重症感染、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严重腹泻患者应以静脉输液为主,直肠给药为辅。
    2.疑有肠道梗阻、坏死、穿孔等急腹症,及心功能衰竭或心律失常患者禁用。
    3.不宜灌肠药物:患者过敏的药物、血管活性药物、抗心律失常药、刺激性较大的药物禁用于保留灌肠。经胃与小肠消化吸收的大分子营养物质,如多糖、淀粉、蛋白质、脂肪类和阿胶、人参、鹿茸、首乌等直肠、结肠不能吸收,不宜灌肠给药,以免浪费药物,延误病情。
    4.药液的酸碱、温度、渗透压:正常人肠道PH值为8.3--8.4之间,呈碱性。但肠道有适应和调节功能,如一般酸涩收敛性中药灌肠治疗腹泻,肠道适应性及效果还是很好。偏酸性药液易引起肠痉挛、腹痛等症状,灌肠药液不宜偏酸或过碱性。药液温度应与肠道温度相近,保持在35-40摄氏度为宜,但热证的灌肠温度不宜高,寒证的灌肠温度不宜低。药液渗透压不宜过高,低于血浆渗透压的药液易于吸收。
     5.要求皮试的药物,必须先做皮试,孕妇及过敏体质者慎用。
     6.过敏或不良反应抢救流程:首先脱离过敏原;方法是用生理盐水200--500毫升清洁灌肠;或者肥皂水500毫升加2-3片果导片粉,灌肠导泻。迅速采集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抗过敏治疗。
   六、保留灌肠技术的操作规范
   1.给药体位
   1.)侧卧位2.)截石位3.)俯卧位
灌药完毕,保持体位五分钟后可自由活动。
   2.药液温度
   水浴药液,明显寒热证除外,一般情况宜均匀加温至39摄氏度。
   3.容量剂量
   直肠推注给药是根据儿童直肠容量不同而合理设计给药容量。
两岁以下幼儿:4---6ml
3岁到5岁儿童:5---10ml
6岁到9岁儿童:9---20ml
10岁到14岁儿童:20---30ml
成人:30---50ml
   直肠滴入给药,用药剂量与口服、注射用量一样,可根据病情酌情加减,用生理盐水或灭菌水稀释后保留灌肠,100毫升药液可到乙状结肠,300毫升药液可达降结肠,如给结肠充气500毫升,用气动助推结合手法按摩,体位滚动,药液可达回盲部,达到高位全结肠保留灌肠目的。
   4.插管深度
两岁以内幼童插管深度为3---5厘米
三到七岁儿童插管深度为4---7厘米
七岁到十五岁插管深度为5---8厘米
成年人     插管深度为5---10厘米
   5.操作程序
   1.)给药前20--30分钟前需排空粪便,以增加药液与肠粘膜充分接触面积,以免患者灌药后随即排泄。
    2.)直肠推注给药:先将药液水浴加温到39度后,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排气时留少许空气,接上一次性直肠给药管,头端润滑石蜡油或凡士林膏。
    3.)直肠保留灌肠:用注射器吸取药液,加到灌肠袋或瓶中,将药液水浴加温到36-39度后,输液管排尽空气,接上一次性直肠给药管,头端润滑石蜡油或凡士林膏。
    4.)将患者带到有窗帘的直肠给药室,并有家属陪护,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如是儿童患者,需哄逗患儿,以取得合作,打消隐私等顾虑。
    5.)患者取侧卧或俯卧位,用碘伏消毒肛门。
    6.)医生或护士用戴手套的右手或镊子将一次性直肠给药管送入肛门5厘米左右,再调节好深度。操作轻柔,如遇不畅,需调节方向,切忌粗暴插管。
    7.)缓慢推注或滴入药液。
    8.)给药完毕,拔出给药管,患者静卧5分钟;大容量保留灌肠者,需结合体位翻滚或气动助推,药液到位后,静卧至少30分钟以上。
   七、保留灌肠技术临床应用
   一、消化系统疾病
   1.慢性结肠炎
   全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与自身免疫及过敏因子有关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症。多在饮食不当、受凉、劳累或生气时发作,病情轻重的个体差异较大,临床多有腹痛及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的表现。该病病机复杂,病情缠绵,愈后复发,治疗颇为棘手。我研究所按证分型以求总结出适应灌肠疗法的组方。近年来801消化道肛肠病研究所经过对大量的临床病例对照治疗表明,使用中药灌肠疗法治疗该病效果较好。我所多年来探索、研究直肠、结肠炎保留灌肠组方,药量和充盈程度,灌肠深度,保留时间等因素对各型肠炎灌肠的治疗效果,总结出充气助导、手法按摩、体位调节的保留灌肠法,可将200毫升左右药液灌至回盲部。这种高位保留灌肠法,增加了药物治疗吸收范围,提高了药物利用度,临床治愈率高。
    云南白药3克、锡类散3克加入以下各型中药汤剂保留灌肠。
   (1)脾虚湿热、寒热交错型:黄连、黄柏、柯子10g,黄芪、白术、防风各15g,金银花、白及、生薏仁、甘草8 g,珍珠粉6g冲入。
   (2)寒湿困脾、脾肾阳虚型:吴萸、肉蔻、五味子、五倍子10g,柯子、木香、粟壳、炙甘草5g,枯矾5g冲入 
   (3)气阴两虚、正虚邪恋型:黄芪、白术、木香、桔梗、葛根、薤白、乌梅、防风炭、银花炭、大黄炭、地榆炭、三七粉各6g,雷公藤6g或加康复新液5毫升。
    较重的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一日十几次脓血粘液便,可应用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    
    西药组方可随证加减:
    0.9%生理盐水120毫升
   氢化可的松100毫克或地塞米松5毫克
   痛剧可加645-2针1mg(无禁忌时)
   2%的利多卡因液10毫升
   有感染对症可加奥硝唑液0.5g和庆大霉素针适量。
   柳氮磺吡啶片1g研末入药液(或便后放柳氮磺栓剂)
   疗程不宜过长,注意激素递减,防止反跳,防止血钾低及电解质平衡及耳肾不良反应。
    中药水煎后用双层纱布过滤去渣,再回锅浓缩至200ml,以药液保留灌肠,结合气动助推,倒立体位和侧滚,每晚1次,连续7~10天为1个疗程。数年不愈的患者需治疗三个疗程。
   早晨或每晚睡前进行,灌肠前排空大便,药液温度以36℃~39℃为宜。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慢性结肠炎,能使药物直接到达病变部位,同时还能起到局部冲洗清洁的作用,以达到止泻消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肠道免疫功能,促进溃疡愈合的目的。利多卡因和654-2针可解痉止痛,充分舒展肠壁腺体和血管,利于药物吸收和治疗。    

  1. 急性肠炎
中药组方:可参考以上湿热型组方灌肠。发烧,白细胞较高,细菌粪培养阳性者,可间隔6小时加针剂直肠推注给药。
   针剂组方可随证加减:
  黄连素针0.1g/5ml,
 桑姜注射液4毫升(四川好医生药业)
 甲氰米胍针0.15g,
 庆大针8万。
 高热加地米针2mg,
 直肠推注,每日1--2次。

  1. 慢性菌痢
   痢疾迁延难愈,有时达2 个月以上。临厕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赤白黏液,无腹泻时,细菌粪培养阳性。
下列灌肠方药可酌选:
金银花煎:金银花、马尾连、黄芩、黄柏、杭菊、地榆、小蓟各15克,煅牡蛎 40克,加水煎成200毫升左右,于每晚睡前作保留灌肠,7天为1个疗程。
糖炭茶煎:绿茶50 克,红糖或白糖炭适量。先把绿茶放入锅中,加清水250 毫升,煎至100毫升,白糖50克放素油中煎炸成炭,沸水煮去油,烘干研末备用。茶汁加红糖或糖炭搅匀,保留灌肠,日 1次。
   黄连素液:云南白药2克,黄连素0.2 克,加入生理盐水100 中,保留灌肠,每天2 次,3天为1个疗程。
   4.肠系膜淋巴结炎
   直肠给药组方可随证加减:
   黄连素针0.1g/5ml,
   桑姜注射液4毫升(四川好医生药业)
  西咪替丁针0.15g,
  654-2针1mg,
  左氧氟沙星液0.1g。
  直肠推注,每日1--2次。
   5.肛肠病
   肛窦炎、直肠炎
   三黄煎:黄柏、黄连、黄芩各25克,白术30克,加水煎至200 毫升左右。加入小苏打水几滴调酸碱度,以滴入法保留灌肠。
    肛瘘、肛周脓肿
   早晨便后三黄煎滴入直肠,如果瘘管内口通畅,冲洗消毒瘘管后,可从瘘管外口直接灌药入直肠。每日一次。七天一疗程。
   奥硝唑液100毫升/500毫克  
   左氧氟沙星液100毫升/200毫克
   晚上睡前,直肠滴注。每晚一次。七天一疗程。
     痔疮便血
    用广东一方免煎颗粒配方(每包相当于常用饮片的一日剂量)
槐花、地榆、生地、黄芩、麦冬、元参、黄柏、鱼腥草、荆芥各半包
加水200ml煎煮三分钟,直肠滴注,每日两次
    针剂配方
 消痔灵注射液10ml,云南白药粉4克/瓶,直肠推注,每晚一次。
 九华痔疮栓一枚,九华痔疮膏适量,纳直肠,早晨便后,每天一次。
   初起痔疮便血五天即愈。
二、呼吸系统疾病
1.上呼吸道感染
     风寒型,用广东一方免煎颗粒配方(每包相当于常用饮片的一日剂量)
荆芥、防风、羌活、白芷、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甘草各半包
加水200ml煎煮三分钟,直肠滴注,每日两次。
     风热型,用广东一方免煎颗粒配方
金银花、板蓝根、菊花、连翘、桑叶、薄荷、牛蒡子、甘草各半包
加水200ml煎煮三分钟,直肠滴注,每日两次  
      针剂配方对高烧发热疗效很好可随证加减
穿琥宁注射液6ml或桑姜感冒注射液4ml
清开灵或柴胡注射液4ml或安痛定2ml(发热时加)
扑尔敏3mg或地米针2mg或氯雷他定5mg
利巴韦林注射液200mg
直肠推注给药,每日2--3次。
2.下呼吸道感染
   广东一方免煎颗粒配方
金银花、鱼腥草、金荞麦、败酱草、薏苡仁、桑白皮、桔梗、甘草 各半包
 加水200ml煎煮三分钟,直肠滴注,每日两次
  针剂配方可随证加减
复方蛤青注射液4ml
沐舒坦4ml或喘定0.01mg
安痛定2ml或布洛芬0.1g
配合抗生素联合给药
直肠推注给药,每日2--3次。
3.慢性气管炎、哮喘
 广东一方免煎颗粒配方
麻黄、蛤蚧、蜜紫菀、葶苈子、马兜铃、苏子、黄连、黄芩、苦杏仁、瓜蒌仁、麦冬、百合川贝母、甘草各半包
加水200ml煎煮三分钟,直肠滴注,每日两次
  针剂配方可随证加减
复方蛤青注射液4ml
沐舒坦4ml或喘定0.01mg
曲安内德注射液40mg
(配核酪注射液肺腧穴位注射)
直肠推注给药,每日2--3次
三、泌尿系统疾病
     1.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与直肠紧邻,应用中药灌肠方法并加到一定的温度(39℃ ~41℃),可通过温热效应直接作用于前列腺,促进前列腺的血液循环,起到理疗作用,加速前列腺局部新陈代谢产物和毒素的排出,促进炎症的吸收和增生组织的软化。
   灌肠中药成分能否通过直肠壁直接进入前列腺而发挥药物作用?前列腺和直肠间有一层狄氏筋膜相隔,此筋膜组织结构致密,血运差,人们认为药物很难通过此筋膜而透入前列腺。灌入直肠的药物仍需通过肠壁的吸收,进入大小循环后再作用于前列腺而发挥作用。但近来,有研究机构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用同位素标记的药物成分可通过直肠直接作用于前列腺组织,这对中药灌肠疗法治疗前列腺炎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有力依据。
   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药多为活血软坚、解毒清热之品,而前列腺炎服药疗程长,长期口服极易损伤脾胃。因此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近年来801研究所采用中药灌肠方法治疗了大量的病人,取得了较好效果。
    广东一方免煎颗粒配方
败酱草、蒲公英、王不留行、山萸肉、白茅根、知母、丹参、川牛膝、土茯苓、红藤、元胡、黄柏各一包
加水200ml煎煮三分钟,直肠滴注,每日两次
    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到,用41℃中药煎剂灌肠后,病人的症状缓解迅速,有时即刻有舒适感,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前列腺液白细胞也有明显减少,显示了中药灌肠方法的明显效果。
    2.慢性肾炎
中药灌肠又被称为结肠透析,基本原理是用特制中药液高位全结肠保留灌肠,然后通过结肠粘膜淋巴和毛细血管网及肠腺的吸收和排泄功能,清除机体内的有毒物质,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目前使用的中草药灌肠能够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补肾益气健脾、祛邪扶正、澄源固本。适用于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
   众所周知体内的毒素大多数是通过肾脏分泌尿液排出体外的,当人体肾功能下降的时候,肾功能排毒的作用就减弱了,所以可通过肠道排毒。  
    广东一方免煎颗粒配方
黄芪、白术、白芍、菟丝子、益母草、当归、丹参、桃仁、红花、茯苓、猪苓、泽泻、玉米须、甘草、生大黄、煅牡蛎、蒲公英、煅龙骨、红藤、制附子、冬瓜皮各半包
加水500ml煎煮五分钟, 药液保留灌肠,结合气动助推,倒立体位和侧滚,每天2次。保留3-4小时
       八、小结

   要想常青,必须“肠清”。中药灌肠将现代医学与祖国医学相结合,中药灌肠可以将肠道壁上的宿便、肠源性内毒素等有害物质清除出体外,从而使肠道内保持清洁。然后再通过中药灌肠的方法来主动排出身体中的内毒素,则可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从而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又可较好地调整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能抑制肾小管细胞的高代谢状态,对肾衰竭期及氮质血症期病人尤惟有益。
     灌肠疗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无创伤、绿色安全的给药方法,和内服中药具有同样的用药原则,可随证加减,灵活施治,但必须严格遵循注意事项,不可滥用药物。801消化道肛肠病研究所,近几年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试图对此疗法归纳出科学、系统的使用流程和操作规范,以便进一步在中医界推广应用。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缺点与错误在所难免,期望广大同仁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及时修改、充实、完善。
参考文献
王立新·【中药直肠滴注临床应用概况】中医药性息杂志
陈爱民·【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儿科疾病体会】儿科药学杂志
林秀珍·【灌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
王国民·【儿童直肠给药绿色疗法】讲座
                                        2013年1月1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