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麻栗坡:清明时节祭英烈

 秋天枫叶正变黄 2015-03-14
原文地址:麻栗坡:清明时节祭英烈作者:陆军121npx

麻栗坡:清明时节祭英烈


记者唐丽萍

2014-03-28

来源于:映象★老山的博客


[转载]麻栗坡:清明时节祭英烈

烈士刘明的妈妈抚摸着儿子的照片说不尽心中的思念。


26日上午,沉痛、庄严、哀伤、低沉的乐曲在麻栗坡烈士陵园萦绕、回荡,来自山东、河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烈士亲属、戍边英雄指导员王学文、硬骨头民兵英雄陆兴平、一等功臣伤残军人王家华等英雄功臣代表,曾与烈士们并肩战斗过的战友以及驻守边关的边防某部官兵;云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何志光少将,云南三益文化国防基金理事长、原文山军分区政委刘志和,常务副理事长何德文(曾任文山军分区司令)以及基金会的全体成员和志愿者;来自文山州、县部分单位领导及员工,麻栗坡八一小学的学生等,怀着沉痛的心情手执一枝黄菊站在高高的烈士纪念碑前,参加由云南三益文化国防基金会主办、昆明军乐艺术学校协办的清明“忠魂祭”烈士活动。


[转载]麻栗坡:清明时节祭英烈庄严肃穆的“忠魂祭”现场

传承精神安忠魂


上午10点,身着军装、年轻而又英姿勃勃的昆明军乐艺术学校军乐号手在现场演奏《忠魂颂》乐曲,拉开了纪念活动的序幕。6名礼兵抬着3个花篮,迈着整齐划一的正步,在深情的《献花曲》乐曲的伴奏下缓缓走向纪念碑,郑重地将花篮安放在纪念碑前。


祭扫仪式上,首先由主持人石林(昆明声乐学校教师)念祭文:“清明时节,阴阳聚首,祭拜忠烈,铸魂之由;忠烈亲属,曾经战友,英雄传人,齐聚如故;点上中华烟,斟满国魂酒,聊聊心里话,好好叙叙旧……你走了,白白清风拂两袖;你永生,永远活在我们心头……”他用铿锵有力的语调,声泪俱下、充满深情地念完了祭文,现场的人无不受到感染,不少人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转载]麻栗坡:清明时节祭英烈主持人石林在念祭文时声泪俱下

随后,云南三益文化国防基金会理事长刘志和作了《永久的纪念》讲话。他说:在我们挺直腰杆做一个中国人的时候,当我们面对繁荣富强昂首向前的今天,不能忘记国家的屈辱史、民族的翻身史、富强的奋斗史。没有无数先烈的牺牲就没有中华民族今日的和平安宁与繁荣富强。传承烈士精神是时代的需要,是国家走向富强、民族走向振兴的需要,也是实现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需要。


刘志和说,对烈士的纪念要体现“安忠魂”,要真正让忠魂得到安慰。烈士牺牲时最为牵挂的是他们的父母,安忠魂就是要理解和关爱烈士的亲属。烈士牺牲的是生命,我们要把烈士的父母当作我们的父母,替烈士们尽一份孝心、尽一份爱心,尽一份责任,并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让烈士家属真正感觉到光荣和社会温暖。没有别的原因,因为我们还活着……


刘志和的讲话精辟地阐明了举办“忠魂祭”的目的和意义。据了解,云南三益文化国防基金会是经云南省民政厅批准成立并主管的非公募基金会,其宗旨是“安忠魂、唤民魂、铸国魂”,主要围绕国防建设开展国善公益活动。


[转载]麻栗坡:清明时节祭英烈前来参加活动的老首长们向烈士敬酒

千里迢迢看亲人


当天上午,记者在烈士陵园内看到了很多身着迷彩服的工作人员,只见他们一个个忙前忙后,与前来祭奠的人一道摆放花圈,为他们提供音响设备、敬酒的杯子等等。经了解得知,他们是麻栗坡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专门抽调过来接待前来扫墓祭奠的烈士家属和社会各界人士。


据民政工作人员介绍,每年的34月份,县民政局都要抽出工作人员负责接待工作,并设立开水供应点、医疗服务点、祭祀点(提供花圈,收取少量费用,祭祀用的音箱话筒等),为烈士家属提供免费食宿等,每年麻栗坡县政府都要拨出60万作为这一项的开支。


从今年310日开始,就开始有烈士亲属、战友先后从全国各地陆续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烈士。为接待好远道而来的烈士家属,局里又如同往年一样,抽调人员并统一着装,每天接待前来烈士陵园的亲属和社会各界人士。


前来祭奠的人群中,不仅有烈士的亲属、战友,还有不少单位和组织。当天,就有省交通厅、州国土资源局、富宁县归国华侨联合会等单位组织员工前来祭奠,向烈士敬献花圈。


忠魂祭仪式结束后,只见几个烈士生前的战友整整齐齐地站成一排,他们特地为长眠在这里的战友准备了当年他们最爱唱的一首歌,可是当他们拿起麦克风只唱了开头一句,就一个个泣不成声,最终无法唱下去。


许多年前,记者曾听过战斗英雄李海欣的故事,也到他墓前朗诵过诗歌,敬献过花圈。当天,他年迈的父母和战友们也从千里之外的河南赶来为他扫墓。只见他的父母手执一支黄色的菊花,神情悲戚地默默静立在儿子的墓前,似在用心与儿子对话。


李海欣出生于1962年,家住河南临颖县,19847月在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中壮烈牺牲,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由于地处遥远,家庭贫困,每年的清明节,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都不能来为儿子扫墓。从儿子牺牲至今30年过去了,他们来的次数屈指可数。


今年,在深圳特区报记者张国防的资助下,两位老人第一次乘飞机到云南为儿子扫墓。当天,张国防也来了。记者见到了这位戴着眼睛、身材瘦高单薄的同行。


[转载]麻栗坡:清明时节祭英烈战斗英雄李海欣烈士的父母(左二、左三)

记者十分好奇地问张国防,烈士李海欣的父母远在河南,他在深圳,双方是如何认识的?他说,他曾经当过兵,自己的家人中也有几人当过兵,对当兵的人有一种特别的亲近。许多年前,他就看过李海欣的事迹报道,深被他英勇无畏的精神所打动,后来又陪同一位老将军到过烈士李海欣家里看望过他的父母,得知他们家十分贫困,日子过得很艰难,回来后即给两位老人寄去1000元钱,今年春节又为他们家买了一台电视机。


得知两位老人今年想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看望儿子的心愿后,想到他们年纪大经不住长途旅途的颠簸和辛苦,便为两位老人买了两张飞机票,让平生没有坐过飞机的老人第一次坐上了飞机。


3年不到痛失两个儿子的烈士母亲


当天的“祭忠魂”仪式上,一位头发全白却神态安详、精神矍铄的老人引起了记者注意,仪式结束后,只见一位中年妇女搀扶着她往墓园走去。于是记者也随同她们一起来到一座墓碑前。


站在墓前,老人立即失去了刚才的安静平和,禁不住老泪纵横,她边哭边抚摸着墓碑上的照片说:“明明,妈妈来看你了,妈妈真的好想你啊!你一定要照顾好爸爸和哥哥。明明,妈妈老了,说不定明年就不能来看你了,不论妈妈能不能来看你,妈妈永远想念你……”说完,老人俯下身去,边哭边亲吻儿子的照片,喃喃地说:“明明,妈妈的明明,妈妈真的很想你啊……”


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悲痛欲绝的表情,站在旁边的人都泣不成声,两个拍照的解放军战士忍不住泪流满面,掩面而去。


等她祭扫完儿子的坟墓来到树阴下休息时,记者采访了她。她告诉记者,她名叫王昌群,家住昆明,今年80岁了,她生育了两男两女四个孩子,两个儿子都牺牲了,大儿子刘光(生于1959年)埋在文山烈士陵园,小儿子刘明(生于1963年)埋葬在麻栗坡烈士陵园。


虽然时间过去了30多年,可老人仍清楚地记得大儿子刘光是在1981125日牺牲的,小儿子刘明是1984713日壮烈牺牲,被追记二等功。从1981年到1984年,仅仅间隔短短的3年时间,老人就痛失大儿子和最小的儿子,作为母亲,她是如何承受得了这份悲痛?


她说,当年两个儿子都参军入伍,刘光牺牲时,正值小儿子刘明服役期满,部队已宣布他退伍。得知哥哥牺牲的消息后,刘明决定不退伍了。他写信回来告诉父母,他决定继续留在部队,并写下了请战书,要求奔赴前线。


作为刚失去一个儿子、悲伤的心还没平复的母亲,王昌群当然不同意小儿子上前线,可时任保山军分区司令员的丈夫刘兵却支持儿子,他对老伴说,部队作战前就需要这种嗷嗷叫的士兵鼓舞士气,最怕家属拉后腿,儿子要上前线,我们就让他去吧。想不到当年7月,就传来儿子牺牲的消息。


记者问王昌群老人,你们现在为当年的决定后悔吗?


她的回答是:从来不后悔!


她说:我的两个儿子都是党员,我也是党员,作为党员,他们为保卫祖国边疆献出了生命,这是他们应尽的义务,死得其所;但是作为母亲,我非常痛苦,我永远想念他们!


说到这里她的声音顿时变得颤抖、哽咽:3年不到我失去了两个儿子,我真的很痛苦,两个儿子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成了我人生中永远的思念”


随后她又欣慰地说:“儿子牺牲后,党和政府、各级民政部门、社会各界对我十分关心,好多媒体都报道了儿子的事迹,最多的时候我一天收到78封信,我为我的两个儿子骄傲和自豪!我的老伴在4年前去世了,没有党和政府及社会的关心,我活不到今天”。随后,她向记者念了她写下的四句诗:


我献双子党关心,

党是我的好母亲。

母亲需儿作贡献,

无怨无悔表忠心。


这是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伟大母亲,国家忘不了她,人民也忘不了她,衷心祝愿她健康长寿!


[转载]麻栗坡:清明时节祭英烈
[转载]麻栗坡:清明时节祭英烈
[转载]麻栗坡:清明时节祭英烈
[转载]麻栗坡:清明时节祭英烈
[转载]麻栗坡:清明时节祭英烈



(七都晚刊首席记者唐丽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