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痛中医诊疗方案

 博书润雅 2015-03-16

头痛

【概念】

头痛即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也是一个常见症状,可以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

【诊断依据】

1、以头痛为主症,或前额、额颞、巅顶、顶枕部或全头疼痛,头痛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等。有突然而作,其痛如破而无休止者,也有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时痛时止者;头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或数周不等。

2、因外感、内伤等因素,突然而病或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3、应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做脑脊液、脑电图检查,有条件时做经颅多普勒、颅脑CT和MRI检查,有助于排除器质性疾病,明确诊断。

【一般治疗】

① 头痛发作时,应使患者保持安静、避光,给予镇静剂或催眠药,同时给予阿斯匹林或去痛片,加服头痛宁胶囊5片,一日三次口服,一般轻、中度的发作就可缓解。

② 头痛严重者服用麦角胺咖啡因,于头痛发作早期服用1片,如头痛仍不止,隔半小时可再服用,每次发作服用不能超过3片。

③ 若头痛发作强烈、持久,应紧急处理。灭吐灵10mg缓慢静注,继之缓慢静注双氢麦角胺0.5mg,每8小时重复1次,连续3天。如有颅内压增高症状者,用20%甘露醇150ml,一日1~2次,静脉滴注。

④ 预防发作:头痛宁胶囊5粒,每日3次口服,尼莫地平20mg,每日3次口服。

【分证论治】

外感头痛

1、风寒证

症状:头痛起病较急,其痛如破,连及项痛,恶内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多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川芎茶调散。

该方具有祛风止痛之功,川芎散少阳之风,与荆芥皆能内行肝胆,外散风邪,辛香走窜,为治上要药;薄荷辛香,能清利头目;羌活、防风散太阳风,白芷散阳明风,以病在巅顶,惟风可到;又防风升阳,细辛宜邪达窍,甘草和药缓急,细茶能清上降下。此常为临床治疗外感头痛之主方。

若寒犯厥阴,则引起巅顶头痛,干呕,吐涎,甚则四肢厥冷,苔白,脉弦,治当温散厥阴寒邪,方用吴茱萸汤加半夏、藁本、川芎之类,以温散降逆。本方用吴茱萸温散降逆,为入厥阴肝经主药;人参、姜枣助阳补土,使阴寒不得上干,温经而兼温中。

2、风热证

症状: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口渴欲饮,面红目赤,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服散。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芎芷石膏汤

方以川芎、白芷、菊花、羌活、生石膏疏风清热止痛;藁本偏于辛温,热盛者不宜,可改用黄芩、薄荷、山栀子辛凉清解。若热盛伤津,症见舌红少津,可加知母、石斛、天花粉清热生津;若大便秘结,口鼻生疮,腑气不通者,可合用黄连上清丸,苦寒降火,通腑泄热。

4、风湿证

症状: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祛风胜湿。

方药:羌活胜湿汤。

该方治湿气在表,头痛头重证。因湿邪在表,当用辛温发散,故用羌活、独活、防风、藁本、川芎、蔓荆子等辛散之晶以解表,可使湿从汗解或以风胜湿使湿邪消散;甘草助诸药辛甘发散为阳,气甘而缓,散中有补。所以本方是用风药胜湿,解除表邪,使气化调和,阳气能升,里湿也能自然下降。若湿浊中阻,症见胸闷纳呆、便溏,可加苍术、厚朴、陈皮等燥湿宽中;若恶心呕吐者,可加生姜、半夏、藿香等芳香化浊,降逆止呕;若见身热汗出不扬,胸闷口渴者,为署湿所致,宜清暑化湿,用黄连香薷饮加藿香、佩兰等。

内伤头痛

5、肝阳证

症状:头胀痛而眩,心烦易怒,胁痛,夜眠不宁,口苦,舌红苔薄黄,脉沉弦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

本方重在平肝潜阳熄风,对肝阳上亢之头痛,甚至对肝风内动所致眩晕、中风先兆之头痛均可获效。方用天麻、钩藤、石决明以平肝潜阳,黄芩、山栀以清肝火,牛膝、杜仲、桑寄生补肝肾,夜交藤、茯神养心安神。可加生龙牡以加强重镇潜阳之力。若见肝肾阴虚而头痛朝轻暮重,或遇劳而剧,脉弦细,舌红苔薄少津者,酌加生地、何首乌、女贞子、枸杞子、旱莲草滋养肝肾。

6、肾虚证

症状:头痛而空,每兼眩晕,腰痛酸软,神疲乏力,遗精、带下、耳鸣少寐,舌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肾养阴

方药:大补元煎。

本方重在滋补肾阴。以熟地、山茱萸、山药、枸杞子滋补肝肾之阴,人参、当归气血双补,杜仲健腰补肾。待病情好转,可常服杞菊地黄丸或六味地黄丸补肾阴潜肝阳以巩固疗效。若肾阳不足者,可用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补血。若兼见外感寒邪者,可投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

7、气血虚证

症状:头痛而晕,心悸不宁,遇劳则重,自汗,气短,畏风,神疲乏力,面色  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治法:气血双补。

方药:八珍汤。

方中以四君健脾补中而益气,又以四物补肾而养血。当归、菊花、蔓荆子入肝经,清头明目以增细疗效,全方合之能气血双补。

8、痰浊证

症状:头痛昏蒙,胸腕满闷,呕恶痰涎,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沉弦或沉滑。

治法:健脾化痰,降逆止痛。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该方具有健脾化痰,降逆止呕,平肝熄风之功。以半夏、生白术、茯苓、陈皮、生姜健脾化痰,降逆止呕,令痰浊减则疼痛轻;天麻平肝熄内,为治头痛、眩晕之要药。若痰郁化热显著者可加竹茹、枳实、黄芩清热燥湿。

9、瘀血证

症状:头痛经久不愈,其痛如刺,固定不移,或头部有外伤史者,舌紫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

治法:通窍活络化瘀。

方药:通窍活血汤。

方以麝香、生姜、葱白温通窍络,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当加四君子健脾益气,当归养血,以助活络化瘀之力;也可加入全蝎、蜈蚣等虫类药搜逐风邪,活络止痛。待病缓,据临床见证易方再治或善后调理之。

上述治疗各证之方药,应选用不同的引经药,对发挥药效有实际意义,如太阳头痛选羌活、防风;阳明头痛选白芷、葛根,少阳头痛选用川芎、柴胡;太阳头痛选用苍术;少阴头痛选用细辛;厥阴头痛选用吴茱萸、藁本等。

此外,临床可见头痛如雷鸣,头面起核或憎寒壮热,名曰“雷头风”,多为湿热挟痰所致,可用清震汤加味以清宣升散、除湿化痰治之。还有偏头风,又称偏头痛,其病暴发,痛势甚剧,或左或右,或连及眼、齿,痛止如常人,此多肝经风火所致,治宜平肝熄风为主,可用天麻钩藤饮或羚角钩藤汤治之。

【特色疗法】

口服头痛宁胶囊。

【疗效评定】

1、治愈:头痛消失,一年内无复发。

2、好转:头痛发作强度、频度均减轻。

3、未愈:头痛发作的强度、频度改善不明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