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样的老师更受学生喜爱?

 许愿真 2015-03-17

  学校教育说到底,就是教师和学生的交往,教师在交往中开展教育,学生在交往中接受教育。因此,那些真诚与学生对话、善于谈心的老师更受学生喜爱。

  谈心是一门艺术,谈得好让人“笑”,谈不好让人“跳”。方法对头,可以增进学生对教师的理解、信任,消除顾虑,敞开心扉,使教师讲的道理入耳、入心,促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谈心这门艺术,运用好这门艺术。

  拉近距离互吐心声

  谈心是心与心的交谈。因此,谈心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学生最爱向知心人说知心话,所以谈心事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将心比心,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以一个亲密无间的朋友身份和学生交流,以自己宽厚的爱去赢得学生的信服。

  尊重学生是教育的开始。尊重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教师要注意满足学生的这种内在需要,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权利、爱好及隐私。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同时,要信任学生。信任是爱的具体体现,师生之间只有相互信任,才能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打开学生心扉、进行思想沟通。教师还要关爱学生,要有“妈妈心”、“兄长情”,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在工作上指导学生,用温情去沟通感情,用真诚去换取信任,用道理去启发觉悟,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交流不等于说教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谈心常常是教师找学生谈,这势必造成一种误解:教师是谈话中的控制者和主导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和聆听者。这种不平等的地位和心态,常在师生之间构成一道无形的障碍。如果这时教师再摆起“官架”、打起“官腔”,师生之间就更难交流了。

  谈心时,教师要转变“我咋说,你咋听”的心理,不能以势压人、以罚代教,而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到换位思考。师生之间要形成双向交流。教师不能说个不停,而要做个倾听者,要给学生申辩或解释的机会。因为,单纯的说教不但不能解开学生心头之结,反而让学生感到教师强词夺理,口服心不服,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方法得当 易于接受

  “谈心谈心,攻心为上。”谈心绝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方法,而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是因人而异法。教师要在掌握学生性格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区别对象,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与性格内向的学生谈心,就要多给其思考的时间,不能操之过急,要善于从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内心的所思所想。性格外向的学生则恰恰相反,他们性格开朗直爽,行动果断,乐于交际,但有时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急躁。与他们谈心时,要开门见山,以耐心对急性,以冷静对浮躁,以说理对争吵。

  二是时机优选法。在掌握学生的思想问题和性格特点后,选好一个谈心的时机尤为重要。根据学生管理的经验,选择如下时机,效果较好:问题未形成,矛盾初露时;初次犯错误,心生悔恨时;个人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火气”已冷却,心平气和时;生活有喜事,心情舒畅时。

  三是法、情、理、利相融法。在与学生谈心时,教师会有这样的感受:面对个别学生,以法“制”人,往往“制”不了人;以情“感”人,往往“感”不了人;以理“明”人,往往“明”不了人;以利“导”人,往往“导”不了人。而只有坚持法、情、理、利四合一,做到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刚柔相济,才能达到成功沟通的目的。

  文/魏晓凤 心理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