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治冻疮,隔天见效!

 txw40 2015-03-17

九九有话说:冬天来了,南方的同学们你们的手和耳朵还好吗?


记得以前在南方,每一年冬天我都是苦命的绝对长冻疮星人,至今想起来仍是心有戚戚焉。那时候妈妈总爱用白萝卜切块,放水里煮开以后,拿萝卜来热敷冻疮处。一半热敷两三天后冻疮就会完全好了。


我觉得这个办法,刚长冻疮的同学不妨一试。但是如果你的冻疮日久不愈,情况严重,可能就需要下面的“猛药”了!


***********************************************

冻疮好发生于手足和耳部,初起表现为皮肤苍白无感觉,缓解后呈紫红色,微肿微痒,逐渐结成硬块,肌肤坼裂,痒痛难忍,有时亦麻木,也叫“冻瘃”。


气血怫郁久者,瘀久化热,热盛肉腐,表现为创面周围现青紫,高肿刺痛,或流血脓,形成溃疡,也有肌肉色黑,造成肉死形损,骨脱筋连,转化为“坏疽”。


中医学认为,冻疮的发生是由于患者阳气不足,外感风寒湿从“玄府”而入,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而发病。

  

经云“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辛散之,以苦坚之”。


故临证常以当归四逆汤加麻黄、大黄二味,内服、外洗相配合,取得满意的效果。


当归四逆汤系仲景经方,主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之阳虚血弱证,功能温经祛寒、养血通脉。故我常在临床将此方用于治疗手足寒冷、疼痛拘挛以及冻疮。


【冻疮经验方】当归四逆汤:当归15g,桂枝12g,白芍9g,细辛6g,大枣4枚,炙甘草5g。


上为基本方。药的分量多寡,当因病的轻重而定,并非一致。而麻黄、大黄二味的量则根据用法而变之。内服者用麻黄9g、大黄9g(同煎)。首煎服后,药渣夜复煎温服,日1剂。


小孩等不愿服药者可外用,经验方中各药用量加倍,麻黄用15g、大黄20g(同煎)。药煎好后,将药物倒进盆中以热气熏蒸患处,待热度能耐受时将手足放入盆中浸泡并用药渣热敷患处(溃疡部位只用热气熏,不浸泡、热敷),待药凉后重新加热,重复2~3次。

初病未溃者,内服、外用同时用药。久病已溃者,内服方大黄可增至15g(同煎),外用仅用熏蒸。


也可配合民间验法萝卜叶加食盐熏洗患处(亦可入白酒少许以助药力),隔夜见效。


【临床验案】胡某,女,68岁,面色较黯,神疲怯寒。诉每逢入冬后,两小腿以下逆冷,夜间需得热水泡脚方可入眠,往年有冻伤史,经日会自愈。


刻下症,双手背肿胀,色红紫,右手中指、无名指中节增粗,瘙痒疼痛,以中午气温回升为剧,夜间亦然,苦不堪言。触之患处肿硬欠温,有压痛,但尚无溃疡,舌淡红,苔薄润,脉沉弦细。


证属年老营亏,寒凝经脉。治以温经散寒,和营通脉。


处方:当归四逆汤加麻黄9g、大黄9g(同煎),日1剂,日1服,夜复煎,两剂后复诊。并嘱其待药煮沸时,先以热气熏蒸患手十五分钟,再倒出温服。外用萝卜叶加适量食盐同煮连渣熏洗患处。


第三日复诊,患者神清志爽,雀然诉述,病已愈七八。药已见效,祖父再随原方减麻黄5g、大黄5g,一剂而愈。


按语:冻疮的发生多是平素气血不足者,冬季防护不当,感受风寒湿邪以致犯病。久者瘀久化热,热胜肉腐则死形损。所谓“寒伤皮毛则腠理闭密,阳气怫郁不能通畅而为热也”。但根本是人体阳气虚弱,腠理疏松。


当归四逆汤载于《伤寒论》,主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之阳虚血弱证。其中当归、芍药养血和营,甘草、大枣益气养血,补之义;桂枝、细辛温经散寒,通草通行血脉,均取通之意。加入麻黄、大黄者,一走气分而散寒,一入血分而行瘀。


李杲云:“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六淫有余之邪,客于阳分皮毛之间,腠理闭拒,营卫气血不行,故谓之实,二药轻清,故可去之。”


而大黄苦寒,气味俱厚,阴中之阴,寒可去热,苦能泻火燥湿。《本草纲目》阐述:“大黄乃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之药。凡病在五经血分者,宜用之。”《本经》称其“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


故此治冻疮之方,通补合用,寒温并行;温而不燥,补而不滞,悉以运枢机、通经络为妙用,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故治冻疮效如桴鼓。


还要强调的是,正气有虚实,时令有太过不及之异,病情也有差异,不可一见冻疮就下此方,应遵辨证而论治之,此即喻昌所谓“临证之际,要在结合年龄、形气色脉的差别、四时及五方异宜情况、病在气分或血分、标本先后等,判断其病名、治法、方剂、主方加减及配方、预期效果等,一一详明,纤毫不爽”。


================================

喜欢“最美中国方”今天的文章,请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热爱中医、注重健康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微信“最美中国方”。可选用如下两种方法:

① 请在微信“添加好友”→→“搜索公众账号”里查找“最美中国方”

② 或者点击本文右上角按钮后,选择“查看官方账号”→→“关注”


也欢迎告诉我们你的经验和体会,你的思索和疑惑。我们共同探讨,一起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