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如何有效防治流感

 云天953 2015-03-17

                         古人如何有效防治流感

 

春季是流感高发季节,流感疫苗适用于任何可能感染流感病毒的健康人,每年在流行季节前接种一次,免疫力可持续一年。对于体弱的、易感的老人、幼儿,接种流感疫苗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流感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古人得了流感怎么办?或者说古代是如何防治流感的呢?虽然古时不像今天发达到可以接种疫苗,但也有他们的办法,其中之一,就是香药防流感。很多地方每到端午节时,都有在大门口插艾叶与菖蒲的习惯,或者做一个小香囊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其实就是利用艾叶与菖蒲,以及香囊里的草药具有祛秽防腐,杀菌消毒的功用,来避秽驱邪防病。甚至当发生流感而又没有药物治疗时,人们甚至采用焚烧艾叶、煮醋熏蒸的方法来治疗流感。


感冒

古人用香药防治流感并非毫无科学的依据。汉代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记载了许多香药,譬如辛夷、佩兰、蕙兰、桂、花椒、吴茱萸等,这些香药像艾叶与菖蒲一样,具有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所以,古人不但拿来防病治病,还拿来陪葬,也是利用香药的防腐杀菌、消毒的功用。

如果说这种粗犷的办法还有所存疑的话,那么医圣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开出的治疗流感药方就更为靠谱了。所谓的伤寒就是现在的发热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包括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流感。张仲景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他为什么要写《伤寒杂病论》呢?事情的起因他在自序里讲得很清楚:“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公元196年)以来,犹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原来是因为他的宗族十年时间死了三分之二,其中主要死于伤寒。

这刻骨的伤痛让他发愤研究医学,“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他掌控了一套治疗伤寒病的方法,经常给人看病,以至于做官期间,大堂变成诊所,开“中医坐堂”之先河。

此后,张仲景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写成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记载了大量的方剂,成为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近代医家常说“治外感崇仲景,治内伤法东垣”,就是说治疗外感发热性疾病,应该学习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治疗内伤性疾病应当学习补土派创始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

像轻微流感,张仲景的治疗方法很简单,用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12枚,加水煎煮,趁热服用,令其发汗,很快就好。所谓“求人不如求己”,要是家里放一本《伤寒杂病论》,闲时研究一番,掌握一些方剂,像流感这样的小病小痛,自可药到病除,不必样样跑医院。

(墨旋 综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