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还是“来”?

 云中上人 2015-03-19

《也说语言“癌”》(见《咬文嚼字》2015年第三期)一文批评了那种不好好说话,嗦累赘,通俗的话晦涩着说,简单的道理复杂着讲的语言现象,说这是一种“语言癌”。说得深刻透彻,切中时弊。

但白璧微瑕。作者在举例时说:“我去拜访过一位学界前辈。他说曾有一位年轻学者,拿着一篇论文去‘请教’。”

我对这个“去”字就很是疑惑。

关于“去”的用法,《现代汉语词典》要求特别注意:“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去’”。可见“去”这个行为的发出者是“前往者”。如果前面所引引文是那位年轻学者自述其拿着文章去请教学界前辈,行为的发出者当然就是这位年轻学者。对那位年轻学者来说,他是“前往者”,的确是“去”。

但别忘了,这话不是那位年轻学者说的,而是那位学界前辈说,文中有“他(按:指学界前辈)说”二字就是明证。这说明“曾有一位年轻学者,拿着一篇论文去‘请教’”一语是引述学界前辈的话,说话人自然是那位学界前辈。《现代汉语词典》又要求特别注意:“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事时用‘来’”。那么那位年轻学者到学界前辈这里请教,应该是“到说话人所在地”,自然应该用“来”。

如此看来,说话的人变了,叙述角度自然也得变。所以前文所引那句话应该说成:“他(按:指‘学界前辈’)说曾有一位年轻学者,拿着一篇论文来‘请教’”。

这似乎有点吹毛求疵。不过既是“咬文嚼字”,我还忍不住是斗胆“咬”一口,以求教于方家。况且这种错误在日常语言运用中,特别是口语中时有出现,有予以厘清之必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