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活动目标设计与达成的有效性

 晴暖暖 2015-03-22
 

   教育活动目标设计与达成的有效性

嘉兴市第一幼儿园    陈琼

目前,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幼教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见仁见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也很多:教学目标的准确性、教学环节的科学性、教与学的和谐性、课件和教具的实用性、提问设计的针对性以及幼儿参与活动的有效度等方面。但作为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必须进行个性化思考,骨干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思考要不同于普通教师的思考,要体现一定的高度。换句话说:要构划出一个“理想的课堂”的愿景,并想方设法地去实现这样的“课堂愿景”。请大家思考:你的 “理想课堂”究竟是怎样的?在达到这样的理想课堂,我们需要关注什么?首先,关注“儿童观”问题。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其次,关注“教学目标”问题。教学目标是研究“教什么”的问题,它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要提高课堂效益,教学目标一定要准确、有效,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第三,关注“教学策略”问题。教学策略就是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达成教学目标,使幼儿获得适宜的发展。

今天活动的主题是:教学目标设计与达成的有效性。从字面来看有一个关键词和两个层面,关键词:有效性;两个层面是:教育活动目标设计和教育活动目标达成。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让幼儿获得发展。有效教学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要求教师能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产生最大化的效益。为了达到这样的“有效性”,下面就从教育活动目标设计与达成这两个层面来谈一谈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黄瑾主编,华师大出版社P30指出:

1.幼儿园目标体系:

幼儿园保教目标(体、智、德、美):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幼儿园各领域目标(五大领域):保教目标具体体现在不同的学科目标、不同的领域目标或不同的学期目标之中。五大领域目标就是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是幼儿园保教并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具体化。

幼儿园各年龄班及学期目标(大、中、小)、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它们是幼儿园各领域目标的下位概念。

互动环节1请每位教师根据所给的材料设计教学活动目标。领域不限、年龄段不限。《乌鸦喝水》

2.新《纲要》中的“目标”解读

一起研读《纲要》中各领域的目标,并进行分析。(发资料)

健康领域旨在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科学领域旨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

社会领域旨在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语言领域旨在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

艺术领域旨在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目标”部分主要表明该领域重点追求什么,它主要的价值取向何在。在目标表述上较多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突出了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解读11页)

目标三维说:

第一维度——情感态度:新《纲要》在五个领域的具体阐述中处处渗透了 “尊重意愿、满足需要、培养兴趣”一类的表达,说明《纲要》是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最重要的方面列在前位的。之所以强调,是因为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当我们的教学激发了幼儿的内在动力时,诸如独立、自制、专注、秩序、合作等终身受益的品质也在不断地潜移默化之中了。

第二维度——发展能力:对幼儿来说,最根本的能力就是自我发展(学习)的能力。《纲要》中五个领域都提炼出了一个关键的能力:健康(自我保护能力)、语言(口语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艺术(创造能力)。而能力是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反过来说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并不一定能发展能力,因此,我们要转变一个教学观:从强调“学会”转化为“会学”,让幼儿主动地去学习,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境中与材料互动,并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发现、表现、表达,从而获得能力的发展。

第三维度——知识技能:在幼儿园的教学目标中,教育者要思考:获取知识时要定位于过程还是结果。从《纲要》各领域内容的表述来看是定位于“幼儿在活动中的一种体验,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获得的一种经验。”

新《纲要》对这样的排序体现了鲜明的教育价值取向:培养让幼儿终身有益的品质。

2教育活动目标:是通过某一次或某几次教育活动所期望幼儿获得的某些发展。它是最为具体的目标,也是各教育领域目标的下位概念。(黄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华师大出版社)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应体现本次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反映教师的教育理念。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设计出什么样的教学活动环节,也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那么怎样设计教育活动目标呢?

互动环节2请教师们观看动漫短片《Walk on by…》,请大家发表各自的观点,最后梳理:对同一材料或事件,每个人由生活背景、价值取向、教育理念不同而会出现不同的解读,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目标定位的几个关注点: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根据幼儿园各个领域的特点将领域总目标具体细化成可操作性的单个活动目标,如何对不同的活动主题的目标进行具体化,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举例说明。大班音乐活动:毛毛虫与蝴蝶

修改前活动目标

修改后活动目标

1. 感受音乐表现的伤心与快乐的不同情绪,能用肢体和道具表现音乐。

2.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1.引导幼儿欣赏歌曲《毛毛虫》,了解AB段的不同音乐性质,体验两段音乐带来的不同感受(伤心与快乐)。

2.鼓励幼儿大胆地运用肢体语言及道具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3.启发幼儿寻找快乐的方法。

以上这个教育活动的目标在修改前后有了很大的变化。

具体细致:教育活动目标要具体细致。目标不能太宽泛、空洞,放之四海皆准,太宽泛的目标设定会淡化教师的目标意识,不明白这个活动的重点究竟是什么,从而降低了活动的有效性。以上案例中修改前的教案目标2就是太宽泛的目标,放到任何一节音乐欣赏活动中都能用,这样缺少针对性,会影响教学有效性。修改后的目标1就明确提出“欣赏歌曲《毛毛虫》,了解AB段的不同音乐性质”,这就对“欣赏能力”有了明确的、具体的指向性。目标2提出“大胆地运用肢体语言及道具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这里对“表现能力”有了具体的要求,这样活动的操作性也就更强。

突出重点:一般教师们在设定教育活动目标时已会从“情感态度、发展能力和知识技能”三维角度来考虑了,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的目标设定中必须有所侧重。如何侧重呢?我个人认为目标定位必须根据领域特点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两方面来聚焦活动重点。

首先,从领域特点来看,语言领域重语言表达能力,侧重于技术层面;而社会领域重体验、感知,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艺术领域重感受与创造性地表现表达,侧生于情感态度;科学领域重思维方法及训练,侧重于知识技能。因此,教师在设定教育活动目标时先考虑学科领域特点。即使是综合活动也要有所偏重,不能面面俱到。

例:大班活动《森林畅想曲》的目标:

1.倾听音乐,想象出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动物的形象;

2.学习用语言、画面和身体动作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选用与动、植物相应的色彩作画,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创作。

这个活动目标综合了语言、绘画和音乐三个领域的内容,目标层次多,在短短的30分钟内对目标进行有效达成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选择,明确领域、突出重点目标,促进活动有效性的提高。

其次,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来定重点。例如:这个音乐活动《毛毛虫与蝴蝶》是否能放到中班去上呢?(讨论)如果放到中班去上的话应该也是可以的。理由:歌曲只有两段,对比鲜明;但如果在中班上的话,教师也要分析:中班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及表现表达能力都没大班幼儿强,特别是表现表达能力。中班幼儿能感受音乐的性质,但用肢体来表现就困难了。因此,这个活动如放在中班进行,活动重点应侧重“感受音乐”,如在大班进行,活动重点应侧重“表现表达”。

总之,教师在设定目标时一定要深入分析与思考,根据领域特点及幼儿年龄特点来明确、突出重点目标。要清晰某一具体的知识点或技能点,避免目标落点过高、过难或过多、过杂,造成目标定位不准确或目标主次不清晰。

体现层次: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学习特点,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努力能达到的目标才是有效的目标。因此,设计活动目标时,教师首先要准确判断大部分幼儿可能达到的某一水平,其次要考虑高于或低于基础水平的幼儿的需要,并由此提出具有梯度的发展目标。具有层次性的目标能使教师更具有“面向全体、兼顾个别”的指导意识,更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上述案例中,目标2:鼓励幼儿大胆地运用肢体语言及道具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这里就有一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幼儿能大胆运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这个目标大部分幼儿都能达到;第二层次是运用道具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这时目标有一定的提升,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及时发现、帮助、引导幼儿去完成这一目标。这样对幼儿来说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正确表述:关于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教育心理学家比较一致的观点是重点应说明学习者行为或能力的变化。对某一具体的教育活动来说,目标的表述要注意文本上的正确和准确。第一,目标文本表述的角度要前后一致。例:案例中修改前的目标1和目标2的主体不同,目标1是从幼儿的角度来提的;目标2却是从教师的角度来提的。修改后的目标就统一从教师的角度来表述了。第二,目标的文字表达要准确、简明扼要、用词恰当。第三,目标的文字表述不要前后有重复或冲突。

二、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

影响教育活动目标达成的因素很多,下面就三个比较重要的方面来谈谈活动目标的达成。通过实例大班社会活动《礼物》进行阐述。

1.简单实用的教具准备是活动目标达成的前提

教学准备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花哨而不实用,繁杂无序的教具不仅会给教师增加不必要的劳动量,浪费了时间与精力,还无助于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具(器材),选用时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它所蕴含的对本教学活动的价值。即能有助于幼儿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和发展能力等。其次,选教具要与本次活动的内容及幼儿的年龄相贴切;最后,要以简单实用为原则来选用教具,尽可能就地取材、一物多用。(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来展开)

2.合理科学的环节设计是活动目标达成的关键

教学环节设置就是教学流程,是教师在单位时间内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通过师幼互动来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活动环节设置应服务于教学目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最重要的是要有清晰的目标意识,思考:为什么要设计这个环节?为达成哪一个目标而设计的?幼儿从中获得发展了吗?获得了怎样的发展?各个环节间的关系是否有递进?

3.巧妙有效的指导策略是活动目标达成的保障

“教学之功,贵在引导,引导的核心是学习方式和思维方法的启示和点拨。教师的引导能够保证学生在有意义的思考路线上进行有意义的探索,从而避免学生盲目的瞎猜和无效的活动。这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的关键。”(余文森,2007)由此可见,巧妙运用指导策略不仅能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更是提高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如;教师语言指导:语意指向不明,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不明白要做些什么?怎么做?(老师问:试试你能发现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作为每一环节幼儿探究操作的活动要求,认为这样才是启发式、开放式的教学。)而实际上,操作要求指向不明确,将会导致幼儿思维因找不到思维活动的生长点而无法展开,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能。另外,幼儿教师要做到“目标在心中,眼中有孩子”,这样,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不能只关注自己在课堂中的“教”而忽视孩子的“学”,也就是说要注重师幼间的互动。

要提高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度,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拎起教学线索,教学思路逐步展开。只有教学设计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线索分明、教学过程流畅,教师才能胸有成竹地“教”,幼儿明明白白地“学”,教学才能有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