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晴暖暖 2015-03-22
  1、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紧抓教学环节,达成有效的教学活动

    3、突显学科本色,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4、做好评课,勤于反思,增强教学实效

      要做好“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效果评价”,离不开专业的“课堂观察与评价”,它是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有关“课堂观察与评价”的内容上一门课程已经讲过,此次课程是针对“课堂教学活动如何有效组织实施”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我们知道“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课堂观察必须有一定的目的,有一定的思想,在全面观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有所侧重。选用恰当的观察方法,将收取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和综合处理,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以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课堂观察与评价活动中,我们经常是以“教学是否有效”的作为衡量标准的。纵观现在的课堂,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师教得辛苦,课堂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于是让课堂教学扎实有效起来,就成了每一位教师应该认真实践并努力达到的教育理想。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标准是什么?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有哪些?对此,我想谈谈个人的认识和想法。

(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1、有效教学的概念界定

       有效教学活动,大家应该不生熟,这个词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它也越来越多地被关注、被重视。

专家说:有效教学是人们在特定教学价值观支配下,依据教学研究的成果所描述的一种理想的教学愿望。它既是一整套为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也是一套用以评价教与学效果的标准。

我的理解:所谓“有效教学” 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要有效果,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也就是指能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好”到“好”,从“简单理解”到“深刻领悟”的教学。从教的角度而言,有效教学应该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从学的角度而言,有效教学应该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愉悦地获得最大的进步或发展。

    课堂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熏陶情操的过程,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有以下要求:

      (1)要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交流形式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中的指导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和交流形式,才能成功的驾驭课堂,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2)教师要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注意力

         教师注意力能否合理分配对他的教学组织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作为一个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班里几十个学生,要做的事情很多,讲授、提问、板书、演示、观察,要做到因材施教,还要冷静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教师要想把这些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充分备课,才能游刃有余的分配注意力。

(3)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技能组织教学

        要想上好一节物理课,教师要做的事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掌握各种基本教学技能,只有掌握了各种基本教学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要机智地处理课堂生成问题,恰当评价学生

        教师要想很好地驾驭课堂,那么在课堂上教师要精神集中,要能机智地处理课堂生成问题,恰当给学生做出评价,已达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比如,“你回答得很好”、“你在思考思考这个问题”、“你回答得很幽默”、“我想很多同学都同意你的观点”……

        有 效教学活动主要表现在: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和落实有效、教学内容选择和情境创设要适宜有效、教学过程的学习指导要有效、学生的学习要取得明显的学习效果。

2、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

途径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

途经二、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

     (1)是课前的有效准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制定教学目标是备课环节的灵魂。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

教学目标的制定从大的原则上看是要:教学目标要回应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要体现减负增效;教学目标要落实课程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

   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我们进行听评课活动时,总会在听课前就能拿到授课教师的教案,能看到授课教师对这节制定的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目标,我们对这节课的评价才能有充足的依据。我们在评课时经常会评价某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恰当、是否达成、可操作性是否强……这时我们首先关注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否恰当,而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教学目标的陈述不太恰当。教学目标的陈述要以学生为行为主体,内容陈述要清晰、简明。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因此,陈述教学目标时,要把学生作为主体,即陈述通过教学后学生会做什么或说什么。

         在评课时,还要看教师制定得教学目标是否有全局性观念,是否能对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进行整体思考。具体每堂课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由课堂教学内容来决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型有不同的教学重点,落实的教学目标也会有所不同。同时,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者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既是目标也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学习环节,“情感与态度”是核心的部分。

案例1:《洛伦兹力》——本讲座课例(文字)

(2)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现在大多数的的课堂教学都采取了“互动”式:有如下这些方式。

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互动式教学策略也在不断调整着自己的思路:比如:

一般讲解——学生阅读(领悟能力)

一问一答——多向对话(听说能力)

教师演示——共同演示(观察实践)

独立实验——小组实验(合作探究)

案例1:《洛伦兹力》——本讲座课例(文字)

案例2:《牛顿第三定律》——杨靖华(视频)——备用

(3)内容的有效:

(4)课堂的有效组织。

(5)课后的有效练习。

途经三、提升三种教学能力。

(1)课堂调控能力。

(2)信息反馈能力

(3)评价指引能力

这三种教学能力在本次课程中不做详细分析。

(二)、紧抓教学环节,达成有效的教学活动

1、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有效教学活动的达成

很多教学理论中谈到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引发学习兴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在学生已有知识上进行加工,让其和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在已有知识上进行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是要以问题情境来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创设的情境下,通过观察、分析,产生学习新知的心理取向,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师生合作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能力。

创设问题情景在新课的导入中更能够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本节课的有效教学活动的达成。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一半”。一课堂的开场白——引入部分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成功地引入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把学生迅速引入学习情境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导入时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把学生迅速引入学习状态的一种方式方法。其实一节课的开头没有固定的方法,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开头有不同的效果,即便是相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师处理时开头的方式也会不同。新课导入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恰当的方式。总的来说,常用的导入方法有以下几种(32种):想必在我们的教学中或多或少地运用过,在用过之后,我们有没有思考过它的效果如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体验物理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学生对新知识的需要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意识地营造"问题"的氛围,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新课导入的有它的基本原则: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从课型需要入手新颖、趣味;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导语要短小精炼具有简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有启发性;精心设计形式多样而灵活运用。

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研究的问题往往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物理学形成和发展是在实践中进行的,物理学理论用于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因此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理论并不是一些抽象的符号或者抽象的逻辑关系的组合,而是与人类生活、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紧密联系的。

(1)物理教学的实践性,要求物理教学要坚持以创设问题情景为切入点。

创设问题情景可以为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奠定基础。问题情景能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感性认识,能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能够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能使学生形成有价值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期待,能为学生进行猜想、假设提供依据,能够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搭建平台,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变压器》——(图片)

(2)物理学概念的抽象性,要求物理教学要坚持以创设问题情景作为切入点。

作为认识的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只有感觉到了的事物,才能真正理解它;反之理解的事物,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基础。

例如《波的干涉》——石磊(视频)

(3)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求物理教学要坚持以创设问题情景作为切入点。

创设的问题情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认知心理 。问题情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有利于学生建立物理模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有利于有效教学活动的达成。

案例1:《电容、电容器》——董明智(文字)

案例2:《洛伦兹力》——本讲座课例(视频)

  

2、课堂文化建设,有助于有效教学活动的达成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里明确提出: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大家众所周知:人文素养是我们的立身之本;科学素养是我们的强身之道。

自从课程标准中制定了“三维教学目标”,课堂文化建设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逐步提升,教师也逐渐认可“课堂文化”对有效教学活动的达成起到了促进作用,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有人文性。“课堂文化”能让我们的物理课更具有人文魅力,物理教师更具有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节初中语文课引发的思考。

那么我们的物理课堂能不能利用课堂文化的假设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课堂文化的建设,对学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勇于探索的献身精神。

(2)有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分单元讲解、分析发展史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各概念、定理、定律的来龙去脉和科学知识的运动过程,而且有助于学生按规有的形式和体系来理解和把握物理知识,从而逐步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

(3)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下面就“课堂文化”的建设问题谈谈对有效教学活动达成的作用。

高中物理教师基本功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应掌握物理学基础知识、物理学基本研究方法和物理学史的基本内容等。“课堂文化”很大成分与物理学史有关。物理学史集中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任何一个具体的物理知识和理论体系都是汇集许多人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常常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才能迈出有意义的一步,它包含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因素,包含着探索者的艰辛与悲欢,又体现着认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继承与突破、理性与非理性的辨证统一,因而也包含着丰富的"教书育人"的教育因素,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堂文化”的建设并不完全依靠故事、游戏或生动的情景来创设。教师形象生动、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问题……都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形成技能,也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

例如,一位物理教师,课上向学生介绍开普勒的时候,重整了一下自己的衣服,说道:“开普勒一生贫困,虽说身为宫廷天文学家,但薪水常常被拖欠。1630年11月15日,在他去索要拖欠了二十余年的欠薪时,染上伤寒死于途中。伟大的‘天空立法者’就这样离开了人间,享年59岁。”他庄重的态度,语调中流露出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深深地感染了学生。

例如,一位物理教师,课上平静而庄重的说道:“法拉第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科学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科学家法拉第躺在了黑暗中,却给全人类带来了光明,我们永远纪念他。”

例如,一位物理教师,在实验课上 发现学生做的实验很马虎很潦草,实验数据记得很粗糙。他平静地说道:“今天你们在课堂上的实验数据很粗糙,我能理解也能接受,但是你们想一想,若是一个医生在给病人开刀时,他们能这样马虎潦草吗?”

下面我们再看几个案例:

案例1:《牛顿第一定律》——南京一中(文字)

在课堂外,我们在物理课堂上的文化建设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例如:我们在过年或过节时发的一些短信

施大宁的《物理与艺术》一书中,非常详细地介绍了中外物理学家与艺术的融合的典例。课堂文化的建设,让我们的物理课更具有吸引力、更具有影响力、更具有生命力。

(三)、突显学科本色,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1、物理实验是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础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师必须有能力组织学生有效观察实验现象,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分析、解释实验现象,正确表述实验结论,对实验结论做出分析。启发和鼓励学生发现、讨论新问题。这是有效组织实验教学的要求,要求教师会做实验,会讲实验,同时要会组织学生的实验活动。高中新课程标准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验是认识物理知识的基础,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实验是使学生形成科学态度的重要过程,实验是培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验是培养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的重要实践,实验是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实验是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础。在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中,物理实验常见形式可以分为学生实验、演示实验、课外实验等。

下面针对教师的演示实验和组织学生的分组实验来分析物理实验是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础。

案例1:《牛顿第一定律》——王运淼(视频)与《牛顿第一定律》——南京一中(叙述)

案例2:《弹力》——(视频)

案例3:《楞次定律》——郭训盛与《楞次定律》——韩宁(视频)

在做演示实验时,也要注意实验的可视性。(见图片)

在指导学生实验时,不要只注重结果,而忽略学生学习的过程。(见图片)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核心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人的智力应包括五种基本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判断力和思维能力。物理学习能力的核心应该是思维能力。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掌握了学科的基本原理,并学会如何独立思考的时候,他将找到属于他自己的道路。” 科学家劳厄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

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有很多途径,例如物理实验、问题串……

(1)使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前提。

案例1:《楞次定律》——郭训盛(视频)——二极管发光

案例2:《力的分解》——八十中(视频)

(2)教师的有效启发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

案例1:《多用电表的原理》——朱秉峰(文字)

案例2:《洛伦兹力》——本讲座课例(文字)

全国“十大车德士”杭州的哥师傅推荐十条车规:

    在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方面,我们教师能够给自己制定自己的“学科教学底线”?

最近读了一本史蒂芬柯维的书——《高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即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和综效、不断更新。我深有感触。后来又读了他的另一本书——《高效能人士的第八个习惯》:找到你自己的心声并激励他人去寻找他们的心声。这第八个习惯,好像是教师说的,我们不仅要给自己制定奋斗目标、找到自己的生长点,更重要的是要去激励学生进步。这是我们教师的作用,也是我们教师的价值。

(四)、做好评课,勤于反思,增强教学实效性

1、做好评课,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评课是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工作都要遇到的事情,也是每位教师在教学研究或实际教学中所要做的事情。正如唐太宗称魏征之言:“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被别人评课等于照镜子,通过别人对自己课的评判,我们可以知道自己教学中哪些方面做得好的,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应该如何改进。同时,我们在听课时,评判别人的课,更是对自己课堂教学水平与能力的考量,通过观看别人的,抓住别人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优点,做得出理性地分析和恰如其分评价,对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也是一个比照。因此,评课,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经常性的被别人评课或者评别人的课,对于教师加深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增强课堂教学的悟性,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的。

评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更为重要的能力和基本功,教师之间经堂互相听课和评课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的本质既然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评价课堂教学就应该从观察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进行。观察的重点是活动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活动过程,这些组织工作的惟一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所以,教师的组织活动不是观察、考评的重点。只有在教师的活动引发了学生的活动以后,只有把教师的活动与学生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情况下,测量评价教师的活动才对评价课堂质量有意义;否则,不论教学讲解的如何生动,不论教师展示了多少教育资源,只要它们没有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都是不必要甚至无价值的。在度量、评价课堂教学时,把观察重点从教师的作为转到学生的作为上,把教师的作为联系到学生的活动评价上来加以评价,反映了我们对课堂教学本质的新认识。当然,在这样分析评价课堂教学以后,并不是否认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因为学生有效学习活动表现就是教师劳动的成果,反映了教师的组织与计划的水平,所以,我们仍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依据课堂上学生的实际表现来评价教师,来认识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敬业精神。

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不是简单地评价教师的讲授水平,也不一味追求学校教育资源的丰富多样化对实现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作用,而是因为讲解也罢,多媒体课件或教学仪器设备也罢,都仅仅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形成条件,而能否实现有效学习,而是要看能否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

评课基本内容:评教学目标、评教材处理、评学生参与度、评课堂结构、评教法运用、评教学基本功、评学法指导、评学法指导、评教学实效性、评教学思想、评教学素养、评多媒体运用等。

案例1:《洛伦兹力》——本讲座课例(叙述)

案例2:《单摆》——王红娥(图片)

2、反思教学,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每一名教师都想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学艺术和教学质量。但是有的教师执教多年却长进不快有的教师虽然刚涉教坛却能后来居上。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课后教学活动是否善于思考、探索和总结。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可见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在实践中的历练,不断地总结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实践后的反思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实效性。

现代的教育体系提倡“教师要专业化发展”,而我们的教师也给自己制定了近期的发展目标,就是要成为“名师”。

在通往“名师”的道路上,我们要不断地经历“模仿”——“创新”的过程。在“模仿”中我们要不断地听别人的课,找到自己要模仿的教学模式或是教学风格;评别人的课,就是要发现别人的亮点、寻找自己的不足,思考自己的改进的地方或是创新自己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将来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认为课后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延续的时间可能很长或者较短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1)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的批改与讲评。要特别提出的是作业的批改和讲评。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三个“不及时”即不及时收作业、不及时批作业、不及时讲评作业。

那么完善课后作业要做到四个环节:

作业设计——引导探究、适当开放、反映实践

作业布置——总量控制、把握难度、允许选择

作业批改——分析思维过程、寻找问题关键

作业讲评——全面了解、客观分析、个性指导

完善课后作业还要注意:

时间有效性:及时收齐作业(一般当日或隔日交收);及时批改作业(一般应在收到作业就批改);及时反馈作业(一般在单元结束或后一节前反馈)

批改有效性:关注共性的错误问题(记录错误案例);关注个性的独创见解(写下恰当的激励评语);关注困难学生的作业(有必要时应实施面批)

讲评有效性:分层要求,分类指导(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讲解清晰、切合逻辑(尽可能简明,让学生易懂);分析问题也反思自己(体现和谐民主的教学关系)

(2)课后辅导。可以通过到班级、电子邮件、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课后辅导应该不紧紧是在课后还可能体现在学生以后的整个人生当中。

(3)课后教学小结也成为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思考向纵深发展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促成教师的教学经验积累和提升。

课后反思的原则是及时性、自主性、实效性、持续性(有人说过持之以恒地做3年,就会让你的成长时间缩短10年)。

教学反思的方式自我诊断、交流评议、借鉴比较、归纳总结(。

写好反思日记,即反思“学生的”内容、“自己的”内容、“别人的”内容。

教学反思的内容要反思成功点、反思失误点、反思灵感点、反思创新点。

下面就“课后教学反思”谈谈“教学反思”对增强教学实效的帮助。

案例1:《洛伦兹力》——本讲座课例(文字)

有想法就要有行动:看别人的课,挖掘别人的亮点,看别人的课,改进自己的课堂,展示自己的课,评说自己的课。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在“有效教学”理念指引下,探索、实践、反思,让有效课堂成为每一个教师永恒的教育追求!

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你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这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相信只要我们不懈的努力认真研究和解决好以上问题教学业务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教学活动也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