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随笔]《通鉴》与人生的智慧--人生读一《通鉴》足矣(连载)

 jinfoyuan 2015-03-23
        +++++++++++++序言: 管理天下的圣经 指导人生的天书
      
       《通鉴》书历代兴衰之道,寻个人得失之源,现事件之磅礴,穷人性之至理,千古文章,万般风采,丝毫不曾过誉!
       读之得一结论曰: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欲望的实现史!蹈心理之幽径,则无往而不胜。
       绝品好书,珍之惜之,一读二读...再读之。即使于现今社会,仍是最伟大的人生教科书,盖人性不变使然。
       人生读一《通鉴》足矣!其如巍巍昆仑,舍我其谁。
      
      
       (本文代表个人意见)
    
    
    
    
    +++++++++++++再序:写在前面的话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大意)
      
     这是我最欣赏的我认为最具完美人格的李世民说的。
      
       历史是人类活动的记录,所以,学习历史不仅可判断社会的兴衰,还可以发现个人成败得失的根源。这就是历史对于我的魅力。当然还有里面人物的种种性格特点,引入入胜。  
       《资治通鉴》是一部非同寻常的书,它带给我的影响无与伦比,以至于我一直以为不会再有更好的书了。这是一部魅力无穷的书,我几乎读到通宵达旦的地步,一度读到眼睛都不能睁开。开始的时候是很枯燥的,后来就提高到了与我最喜欢的美女同等的级别。
       金庸的传记(泠夏版)中提到对他一辈子最具影响的书就是《资治通鉴》,我估计没有《通鉴》可能也就不会有今日的金庸。暂不论此书对他武侠小说人物创作的影响,可能有些朋友不知道金庸的社评的水平,他的社评丝毫不亚于他的武侠,影响力直达英美国家的顶层。然而,你读了《通鉴》,你或许会找到部分原因。当然,不是每个读了本书的人都会成为金庸。  
       见仁见智,因人而异。  
       据说老毛读过十七遍,我有点不相信,哪来的时间。  
       我对于本书最大的感悟已经写在《小鬼夜访水自流---解千古腐败的根源》中(大部分已在天涯论坛)。接下来我有写出细枝末节处点滴感受的想法,但是,还有很多准备要做。写得到位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这就是我想说的。
    
    
    
    
    ++++++++++ 第一篇:智氏的灭亡
      
         
       春秋末年,曾是“五霸”之一的晋国君权下移,被四大家族把持,分别是智氏.赵氏.魏氏.韩氏,他们的当家人各是:智襄子.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其中智氏是他们的老大。
      
       智襄子名瑶,当初他老爸智宣子想立他为继承人时,族人智果坚决反对,他说:“立智瑶不如立智宵。智瑶有五长一短:1.长得帅,有一把漂亮的胡须。2.力大善射。3.精通各种技能。4.能文善辩.5.强毅果敢。(估计是沙特王子都自愧不如的大帅哥啊,放到现在,迷死一大片)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心胸狭小,刻薄寡恩。以他的一短来操纵五长(好比宝刀虽好,却是用来杀人的),没有人能受得了啊!如果一定要立智瑶,我们的家族就完了。”
      
       智宣子不听,于是智果请求太史将自己改姓为辅,与智氏断绝关系。
      
    
    
    作者:老大的眼泪 回复日期:2006-8-28 21:09:35 
       智瑶上台之后,很狂。在酒宴上当众侮辱韩康子及其总管段规。智国听说后,劝智襄子道:“你要是不防备,灾难一定会来的。”智襄子道:“灾难来不来我说了算。我不搞,tnnd谁敢?”对方道:“不是的。有道是:屡犯过失,结下的怨恨不一定会让你看到,不能因为看不见而麻痹大意。君子平时小心谨慎,所以没有大祸。今主人吃一顿饭而侮辱人家君相,又不作防备,以为他们不敢,怎么可以呢?连蚂蚁蜜蜂这样的东西都会害人,何况人家君相呢。”智襄子自以为牛b,不听。
    
    
    作者:老大的眼泪 回复日期:2006-8-28 21:52:53 
       人猖狂到一定程度,便会忘乎所以。
       智襄子出手了,他向韩康子要地,韩当然不肯。段规道:“智伯是个贪婪而刚愎自用的人,不给的话,一定会打我们。不如给他,他尝到了甜头,必然还会向别人要,别人要是不给,必然会用兵打击对方,这样我们就度过难关可以坐以待变。”韩康子道:“好主意。”于是献万户之地,智伯(即智襄子)非常高兴。就向魏桓子要地,魏桓子一样不肯,他的大臣任章道:“为什么不给?”桓子道:“无缘无故,怎么可以给!?”任章道:
    
    
    作者:老大的眼泪 回复日期:2006-8-29 18:34:34 
       "正因为这样,我们和其他几家会因为恐惧而团结,智伯会因为骄傲而轻敌。以我们怀惧之兵对付他轻敌之人,我看智家就要死到临头了,有道是:欲先取之,必先与之。主公不如先给他地皮,再慢慢结交好朋友一起来对付他。不要让咱们先成了被打击的目标。”魏桓子道:“你小子说得好啊,就听你的。”于是也给了万户之地。(城府深啊,处处有高人)。
       智伯占了便宜很开心,又问赵襄子要地。哪知小赵是个愤青,不给就是打死也不给。老大的权威怎么可以受损呢,何况正拿不着灭你小子的理由呢。于是智伯强拉上魏.韩两家要从地图上抹了赵家。
      
    
    
    作者:老大的眼泪 回复日期:2006-8-30 19:57:51 
       赵襄子连智伯一家的实力都不够,何况三家联手,只好逃往老巢晋阳。三家把晋阳团团围住,引来汾河水灌城,只差三块砖的距离水就要进来,很是凶险。水越来越多,直至灶塌蛙跳,但是晋阳的军民团结一心(老百姓支持的力量),坚持抵抗。智伯见到洪水滚滚下的孤城危在旦夕,满心欢喜:“老子今天算是开了眼界,原来水都可以灭掉一个国家啊,哈哈。”这时,陪同在侧的魏桓子用手肘轻轻碰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也用脚轻轻碰了一下魏桓子,汾水可以灭赵,当然也可以灭韩.魏啊。
    
    
    作者:老大的眼泪 回复日期:2006-8-30 20:25:23 
       智伯的谋士絺某人告诫智伯道:“韩.魏一定会叛变。”智伯道:“你怎么知道?”絺某人道:“想想也就知道了。把小赵给灭了,接下来不就轮到他们了。你看现在晋阳灭亡就在眼前,他们两个不喜反忧,明摆着地球人都知道他们两个在想什么?”第二天,这个没出息的智大白菜把这话告诉了韩.魏两当家的。他们一听,慌了,急忙辩解:“老大,这不明摆着赵家指使嘛,让我们自相怀疑,破坏咱们的团结。赵家的地马上就可到手了,为什么要去做那不可能实现的事。”
    
    
    作者:老大的眼泪 回复日期:2006-8-30 21:01:30 
       等魏家.韩家两小子一出门,絺同志又进来了,埋怨道:“主公,你怎么把我的话说出去了?”智大白菜道:“你怎么知道的?(你小子偷听啊)”絺道:“俺看见他们两个出去时看见我很紧张,走得特别急,所以就明白了。”(高!做人要学会察言观色)智伯听了心虚。絺知道孺子不可教也,请求出使于齐,溜了。(聪明)
       赵襄子派出说客,“以唇亡齿寒”之理说服魏韩倒戈。然后派精锐乘夜杀掉守堤的士兵,决水倒灌智伯。智军大乱,赵军居前,韩.魏从两翼击之。智军崩溃。于是杀智伯,灭其族。
       悲剧啊。
      
       老大曰:凡事有果必有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活中我们轻易不要抱怨。
       老大曰:敌人有时候是自己制造出来的,先要想想自己,再想别人。
       老大曰:做人要低调。水处于低位才有海之无边。智伯自以为老大,结果一滴不剩。
      
       注:本人的老大是徒伤悲之意,所以眼泪哗哗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