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裘沛然:对付咳嗽,就用这个方剂!(无与伦比)

 txw40 2015-03-23

? 提示点击上方'悦读中医'免费订阅


小编导读

如今,虽已是阳春三月,但乍暖还寒之际,春寒料峭,却是许多疾病高发的时节。比如咳嗽,可称得上是家常便饭了,给许多人的生活带来困扰,那咳嗽声就像打快板儿一样,没个消停的时候,怎么办?看看国医大师裘沛然在治疗咳嗽时有何良方妙计吧!


先生治咳常用方前胡15g,细辛10g,麻黄10g,黄芩24g,龙胆草10g,干姜15g,诃子肉15g,川贝母4.5g,生甘草15g,光杏仁15g,紫菀12g,牛蒡子12g

辛散与酸收合用:对久咳、剧咳者,以辛散宣肺祛寒邪以酸收,敛肺气以止咳。《伤寒论》小青龙汤中既用麻、桂发散外邪,宣达肺气,伍用五味子、白芍敛肺止咳,即使有痰亦不忌用。先生辛散用麻黄、细辛、桂枝等,酸收用诃子、五味子、白芍等。裘老认为白芍对哮喘有解痉作用。

清肺与温化痰饮并投:清肺常用黄芩、龙胆草、生石膏等;温化痰饮,常用干姜、附子、茯苓、半夏、南星等。痰多者,非温不化,痰郁不可化热,故与清肺药相伍,寒温并用,相伍相成。

宣肺与肃肺兼施:肺失宣肃,为咳嗽的总病机,尤以外感所致者为然。临床上咳声不畅,咳痰不爽,为肺气失宣的表现,而气逆喘促,为肺气上逆,失于肃降的表现。两者每每并存,故宣肺与肃肺之品兼施,自在情理之中。宣散肺气,用麻黄、桔梗、牛蒡子、薄荷等,肃肺则用紫菀、杏仁、川朴、枳壳、枇杷叶等。

治咳用药小析:

细辛:既用于宣肺解表,常于外感咳嗽、哮喘病中使用。又用于温肺化饮,对痰饮盛、气逆喘促者,可化饮平喘。故细辛为治痰妙药,能散能化,能平喘。

黄芩:为治咳必用之品,黄芩入肺经,清肺热,常以较大剂量(15~30g)投用。如防其苦寒流弊,可与干姜相伍,两相伍用,寒温并用,有卓效。

龙胆草:方书载其入肝经,常用于清肝胆湿热,先生用于清肺热,即使是外感初期咳嗽,只要有热象即用之,常与黄芩相伍,剂量用至10~15g,有时达30g。古代方书未见记载,另《医学衷中参西录》载:龙胆草,味苦微酸,为胃家正药,其苦也,能降胃气,坚胃质;其酸也,能补胃中酸汁,消化食物。龙胆草苦寒,可降肺胃之气,又可清热,热平,气降则咳喘平。此乃先生用药非同一般之处。

麻黄:先生治咳必用麻黄,此品可解表邪,无表邪而肺气不宣者,气逆喘促者可平喘,故为治咳要药。《本草正义》云: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是为治外感第一要药。虽曰解表,实为开肺,虽曰散寒,实为泄邪,风寒固得之而外散,即温热亦无不赖之以宣通。此说真乃麻黄之要义,《本草通玄》载惟当冬令在表真有寒邪者,始为相宜……脉不浮紧者,不可用也。一药之用,不可单从性味定论,实与配伍有关,神明之妙即在于此。麻黄与桂枝相伍为解表要方,麻黄与杏仁相合止咳平喘,麻黄与地龙相配,解痉平喘,麻黄与石膏、黄芩相伍宣清肺热,麻黄与甘草相兼,可治各种咳嗽。先生常用剂量9~30g



新媒体编辑:王丹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