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教育”若烹小鲜

 乔乃强阅览 2015-03-24
                                李迪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老子的名言。
   老子的意思是:管理一个国家,就如同煎炸小鱼,不能乱炒乱翻、过于干涉,否则小鱼身上的刺被搅乱,你不仅仅吃不到鱼肉,还有可能被鱼刺扎得满嘴流血……
其实,不仅仅“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班级、治学校、治教育、甚至主持一个班主任高峰论坛……岂不都若烹小鲜?
   2014年11月21日,我在参加《班主任之友》创刊三十周年活动之际,接到了这样一个求助的手机短信,估计是以前听过我上课的老师发来的。
她说:李老师,我的班级出大事了!学生把我从讲台上撵下来了。这是我从教20年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原因是学生上课手机响,我停了这个学生的课,当时班长竟然说没有听见声响。我为了扭转班风,写了一封辞班主任的信给学生,结果全班一致同意了……现在学生和我较劲,说没班主任比有班主任还好。我给学生道了歉,但是旷课人数还是很多……我想死的心都有了……这次调查清楚是有学生组织的,分四拨。有看热闹的,有捣乱的,有坚持的,现在支持我的人不到半数。学生主要是觉得我的方法太强硬,不想让我管……我以前教的都是成绩好的学生。现在这个班是分过班筛下来的,还有没有考上我们学校交钱来借读的……我刚刚调到这个学校,遇到这样的事,真是丢死人了……
   求助老师的焦虑、烦恼跃然手机屏幕上,我唏嘘之余不禁感叹:她是不是没有做到“治班级,若烹小鲜”?!
   首先,学生手机响了,但他自己不承认,班长也包庇他。审时度势,老师追究不出来什么,那就不必再追究了。给学生一个台阶,也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何必要生那么大的气呢?很多时候,我们赢了争论,却伤了感情,这是何苦。班级管理讲究“难得糊涂”,班主任切不可过于较真、也不必过于明察秋毫。我们都知道学生身上有刺,但学生不让别人碰那根刺,我们又何必非要去碰?
   其次,她说自己为了扭转班风,写了辞职信。但她没有分析当时班级的情况。倘若师生没有一定的感情基础,甚至学生正在反感班主任,最好的做法是冷处理,静等教育契机。当然,如果确信自己平时做得非常好,而学生又确实犯了很大的错误,写封信矫情一下,也是可以的。但这个班级显然不适合老师如此矫情。
   第三,这个老师虽然向学生道了歉,但她还在私下里调查是谁在坚决反对自己。这同样属于“烹小鲜”时的乱搅乱翻。老师既然道歉,就不要再追究了,否则会显得没诚意,更令学生反感,甚至担心老师事后“报复”自己。这是导致她“骑虎难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这个老师反复强调“丢人”,她显然很在意领导同事对自己的评价。这就难免让学生抓到她的弱点——你不是怕丢人吗?我就让你丢人给别人看。所谓“无欲则刚”,我在设想,倘若是我写了辞职信,学生竟然同意我辞职,我肯定会伤心欲绝,同时顺着学生,流泪辞别,只真诚地说:“同学们,我写辞职信本来是吓唬你们的,没想到大家如此反感我。好吧!只要你们能有一个好的前程,老师愿意辞退班主任职务……我会和你们新的班主任交接好所有工作,同时,无论同学们将来有什么困惑、麻烦需要我的帮助,我都会不遗余力……”这样以退为进,说不定效果更好。
   在11月21日上午的班主任高峰论坛里,主持人于洁老师问魏书生老师:“在和学生交往的时候,当学生故意和您较劲儿冒犯您,您怎么办?”魏老师淡淡回答:“我一直在帮助学生,他们为什么要和我较劲、冒犯我?”轻轻一个反问,竟有乾坤大转移的技巧,充分论证了老子的“夫唯不争,故无忧”——我根本不和你争,何来失败、忧愁?
此次活动中,我最感兴趣的是魏智源老师的一席话。作为学校管理人员,魏老师说:在他们学校,他会悉心培训、耐心指导新入职教师。但老师一旦走上工作岗位,他会尊重、信任每一位老师,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去展示自己的才华。魏老师主张学校管理人员不要轻易去干涉班主任的工作。只有在老师向领导求助的时候,领导才会真诚帮忙……他说,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尽量不开会,即使开会,时间也不要太长……
   一席话,让台上台下多数老师——包括我在内——神往无限。我曾询问魏老师,他管理学校信奉的是否是老子的“我无为,而民自化”,或“治学校,若烹小鲜”。
魏老师点头补充说:是道法自然。
   有的领导听此言可能会惊叹:不对老师进行量化考核?教师们岂不是要违纪?学校岂不是要乱套?
   这就说到了我们一些领导的责任心——他们对学生、对学校高度负责,他们总担心没有自己的监督、约束,一线教师会误人子弟,会消极怠工。毋宁说,他们干涉、监督班主任工作的背后,是对老师、对学生极度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最容易导致逆反心,于学校管理有害无益。作为一个长期在一线工作的班主任,我知道多数人都是渴望享受到来自工作的幸福的。而职业幸福的源泉。只能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学生、热爱讲台。学校领导越是出台各种考评、监督制度,越容易消磨老师们的职业幸福感。
   比如,假设我是一个初为人师的教师,我从来不知道上级部门规定的优秀教师的标准,更不明白被学校、教育局评上优秀教师能带来多少名利。我只是出于内心深处对自己的爱、对生活的爱、对学生的爱……而认真备课、努力工作。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激扬文字、侃侃而谈,学生回报给我认真倾听的状态,这本身就使我沉醉,让我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被实现的满足感;课余时间我带学生春游、包饺子、谈心、嬉闹……这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双赢的生活。在我陪伴学生的同时,学生也给我带来了快乐。但是,现在学校——或者说整个教育系统为了激发教师对学生、对教育的爱,出台了种种评优评先的条件、制度和诱人的结果,于是大家争抢评优。慢慢的,我可能就把对认真备课、讲课、组织班级活动的兴趣,转移到了评优评先的兴趣上,进而会失去工作的主动性。评优评先需要什么条件,我就创造什么。一旦荣誉没有得到,我就会抑郁、不平、愤世嫉俗……
   如此,我的职业幸福感哪里去了?
   被学校管理层的监督、考核、评优、评先干涉没了。
   老子说:“我好静,而民自正”,我爱好清净,老百姓就自我端正。对评优评先的追求,属于器物层面的欢乐;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才是精神层面永恒的快乐。老子的主张不是愚民政策,而是真正的为我们每个人的幸福考虑。
   我出生在太行山区,前年冬天我去看望一个初中同学。聪明灵秀的她因为当年考上了中师,现在依然在大山深处执教。隆冬的太行山寒风刺骨,我走进同学的屋子,扑面而来一阵暖流,却混着一股尿臊味——同学正在火炉上腾一条尿湿的棉裤。在她的床上,光屁股坐着一个七岁的小男孩。现在山里学校少,学生六岁半就开始住校了。这个男生下课的时候嫌冷,没上厕所,上课却尿裤子了。在我为同学的敬业感叹时,她只淡淡一句话:“天这么冷,总不能让孩子穿着尿湿的裤子上课吧……”
   我的同学从来没有得过任何荣誉称号,没有人考核她、要求她必须为孩子腾尿裤,她就这么自然而然地做了。她的心是宁静的,她的人生是幸福的。
   但是,最让一线老师感觉头疼的,还不是学校管理部门评优评先等量化考核的干涉——毕竟有部分老师是需要物质刺激、外界认可的。最让我们烦恼的,是所谓的“上级部门”动辄跑到学校检查老师们的工作。而我们的“上级部门”又何其多!
   比如,本学期为了迎接上级部门的“教学评估”(据说高校已经评估结束,现在开始对中职评估了)等各项检查,全校老师都在忙碌着准备各种材料。似乎是造假,其实又不是造假。因为教材上密密麻麻的批注是老师们认真备课的痕迹,一本本手写教案诠释着老师们治学的严谨(虽然每学期都更换新本子,但这些教案因多次翻阅、补充而破破烂烂),教学反思对我这样的一线教师来说已成习惯,几乎每节课都有……但是,如同我那鲜活生动的班级成长日记不可能在论文评比中获奖一样,这些充满灵性又很方便实用的教学反思、备课记录……一律不符合检查的格式。为了达标,我们需要按照检查的格式重新书写,然后填表、然后审核,然后打回来重新填……因此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在赶写材料的间隙,我常常看着日渐沉落的夕阳哀叹:这些时间本来是可以用来读书、备课、和同学们谈心、组织活动的,现在却为了迎接检查,制造这名目繁琐、生硬晦涩、无人愿读的材料,简直是浪费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无限疲惫的,从来都不是教学工作,而是无需动脑的无聊、是应付一重又一重的检查。实乃头上婆婆一大群,媳妇太难做。
   一线教师为了准备材料忙得焦头烂额、忽略了学生,负责检查我们工作的上级部门老师呢?他们就很开心吗?不!他们也是疲惫不堪、一肚子怨气。因为他们的上级部门也会来检查他们的工作,而他们的工作就是检查我们的工作。我们一线教师纳闷的是:为什么要耗费这么大的人力来干扰正常的教学呢?为什么不能让我们守一颗宁静的心去思索课堂的一些事?为什么不能听听老子的建议:治大国若烹小鲜?我们的任务是要陪伴学生成长,总是来检查,总是问我们要材料,我们哪里有时间和学生谈心、玩耍啊!
   王国维曾有过治校之论述:“一校之中实行教授之人多,而名为管理之人少,则一校之成绩可观矣!”王国维也赞成老子的话,认为“治教育若烹小鲜”。
   此次活动,我有幸做了下午班主任高峰论坛的主持人。因为没有主持人经验,编辑部的王皓老师对我有一百个不放心,临上场前反复强调:你一定要保持中立啊……你不能突出自己啊……你说的话越少越好啊……只有其他老师的辩论精彩了,才能显示你的能力啊……
   可见,不仅仅治班级、治学校、治教育……若烹小鲜,连主持一个教育论坛,也如烹小鲜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