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王柏 堂堂乎浩浩乎

 王氏名人堂 2015-03-26
王氏后人呼吁保护王柏墓 “金华四先生”之一的王柏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寻找王柏 堂堂乎浩浩乎

许健楠
(转)寻找王柏 <wbr>堂堂乎 <wbr>浩浩乎 <wbr>金华日报 <wbr>2012年1月11日

 
 

   上月底,王柏墓遗址重见天日,本报6版浙中特刊于上月28日以《王氏后人称:这就是“北山四先生”之一王柏墓》为题作了报道。1月8日,王柏后人在已发现的王柏墓两根望柱附近,举行了一次隆重的祭祖仪式。

  王氏后裔呼吁,保护王柏墓。王志根说:“王柏是金华四先生之一,曾是丽泽书院院长,是宋代著名学者。这是文化遗产,不仅是王氏子孙的,更是金华的,不应任其被破坏。”就在发现王柏墓遗址的这片土地上,一个新楼盘即将拔地而起。

  王柏生活在南宋时期,金华人。不过,现在大部分金华人对他并不了解。

  王柏究竟何许人也?有过一段怎样的传奇?记者带你寻找王柏。

  清代开始王柏从祀孔庙(西庑第59位)

  王柏少年时曾是诸葛亮的“粉丝”,因仰慕孔明为人,自号长啸。过了30岁,他改号“鲁斋”,并拜何基为师学习儒学。

  根据史料记载,王柏的祖父王师愈为杨时弟子,父王翰为吕祖谦弟子,而王柏则从学于何基,故其学问兼得朱、吕两家之传。

  何基是王柏的同乡,他是朱熹的弟子。自朱熹去世后,宋代正宗朱学在浙江一脉,便由何基继承。

  之后,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四位儒学大家,被并称为“金华四先生”,也称“北山四先生”。他们所传之学,被朝廷视为朱学的嫡传。

  作为正宗儒学传人,清代皇帝下诏,全国县级以上孔庙都要从祀王柏,他的墓也被列为保护名录单位;他的画像,收藏于如今的国家博物馆;有关他的事迹,《宋史》中有专传。

  同时,王柏出自名门望族。他是金华“四世一品”宋代名相王淮的堂侄辈,而且,今天的王柏墓遗址西侧“丽泽花园”,就是慕丽泽书院得名的。他曾受聘主讲金华丽泽书院、台州上蔡书院。王柏去世时,“文宪”的谥号,是当时宋朝皇帝所赐。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龚剑锋认为,对于王柏的评价,主要是两个方面:他是朱熹的传人,是金华朱学的代表人物,是婺学中坚,宋代著名的理学家;他曾是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丽泽书院的“山长”,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校长,而丽泽书院是当时婺学的“人才培养基地”。

  “他的专著有40余种,如果都能流传至今,应该比吕祖谦的著作还多。现存的有《鲁斋集》等著作。”龚剑锋说。

  有学者分析说,王柏关心国家安危,痛陈时弊,提出“富国强兵,必以理财为本”。比一般的富国强兵说法多了一个以理财为本的理念。他承袭程(颐)朱(熹)理学的“理一分殊”论,重“分殊”甚于言“理一”,认为“统体一太极者”,即谓“理一”。就是现在的全息理论。

  他还从“理一分殊”的观点出发,主张不得无故毁坏草木虫鱼等生物,应“立法定制,品节禁戒”,“著书立言,开导劝止”。其实就是现在的生态学。

  王柏有侠骨柔情,为人谦恭

  在婺文化研究会的程峤志看来,王柏颇有侠客的做派,很有英雄气概。“范祖干曾为王柏题赞,有这样一句话:'堂堂乎,雄伟之姿;浩浩乎,刚大之气。’”

  “这一种气概,或许与他的家族背景有关。”程峤志说,王柏的父亲王翰曾做过官,喜欢研读兵法。在家教中,王柏想必从中受益匪浅。

  程峤志觉得,王柏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不但有侠骨,还有柔情。”在他的诗文中,不但有大气的风格,还有婉约的一面。“他有一些词,写得很柔美多情,十分细腻。比如《念奴娇》中有这样的词句:'今岁腊前,苦无多寒色,梅花先白。可惜横斜清浅处,谁妨孤山仙客。玉勒寻芳,金尊护冷,定与心期隔。夜阑人悄,可无一段春月。怕它香已飘零,罗浮梦断,不与东君接……’”

  龚剑锋研读过《王氏宗谱》上王柏的圹志,也就是墓志铭。这篇圹志记录了王柏生平事迹,洋洋数千言。

  根据圹志记载,王柏心境淡泊、为人谦恭。他对于自己的寿命能超过祖父,感到很知足。临死前,王柏告诉家人,自己“无德可记”,不必写墓志铭。

  王柏的儿子王付还是去找了父亲的学生、义乌人叶由庚,他跟随王柏有40个年头,由他起草圹志。光绪年间的《金华县志》中的《宅墓》有记载:“先儒谥文宪王柏墓,县西北婺女乡金村之怀原,叶由庚撰圹志。”

  龚剑锋注意到一个神秘的细节:墓在荷花塘角望山岭金村,也就是如今发现望柱的地方。这一墓址,竟是王柏自己选择的,风水是他自己看的。“几乎所有风水师都反对这一选址,他还是执意如此,他觉得山形如荷花,高雅、圣洁,墓的位置正好在'荷花心’上,他很喜欢这样的环境。”程峤志说(前面一段话是龚剑锋自己说的,不是程峤志——三焦)。

  龚剑锋说,王柏学识渊博,修养很高。教育学生能身体力行,他会在穿戴齐整之后,才与学生见面,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天。

  “金华四先生”受到关注不多

  王柏墓被发现后,龚剑锋兴奋不已,而有人却不以为然地对他说:“王柏又不是很有名。”这让龚剑锋感到很是痛心。他认为,王柏逐渐被人遗忘,学术界对王柏研究较重视,但舆论和公众对王柏的关注不多。

  龚剑锋发现,包括王柏在内的“金华四先生”,师承相递,硕儒辈出,绵延数世,对元明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宋明理学发展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对“金华四先生”的研究,今虽逐渐深入,但仍属于起步阶段。

  龚剑锋和学生金晓刚曾写过一篇论文《金华北山四先生研究状况述评》,文中指出:“相对朱熹、王阳明等享誉中外的大儒而言,学界对北山四先生的研究起步较晚。”

  “有不少港台的学者正在研究王柏,还有许多国外的专家。”龚剑锋认为,有关“金华四先生”的研究论文数量十分有限,专著寥若晨星,研究力度还需加强(中午联系过龚剑锋老师,他说这段文字不是他的原意,他的原意是研究王柏的论文、专著数量已经很多,只是媒体对这些宣传得不多——三焦注)。朱熹本人思想的研究,早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学界对其他朱子后学如对黄震、陈淳、吴澄等的研究,已产生多部著作。但对“金华四先生”的研究,多在有关专著中涉及,黄宗羲的《宋元学案》中对于“北山四先生”就有专门的学案。

  龚剑锋希望,舆论和公众能对“北山四先生”进一步关注,让其理学思想重放光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