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初探

 lmzxxwhua226 2015-03-27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反映形式,是人们在长期实践活动中智慧的结晶,也是整个教学过程所积累的主要知识点,是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起点。它的运用又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和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

一、适当引入,加深感知

学习新数学概念时,先唤起学生的一切有关的知识经验,进行新旧知识联系,从而让学生很自然地过渡到新概念的学习。如:有理数乘方的教学,先复习小学学过的平方运算和立方运算:边长是5的正方形面积是5×5可记作52,棱长是5的立方体的体积是5×5×5可记作53。然后提出新问题:5×5×5×5可记作什么?学生自然会回答:54。再把数字5换成字母a,得到a·a·a·a= a4,最后把因式的个数推广到一般的自然数n,就得出了乘方的定义:“a·a···a=an,这种求相同因数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二、紧扣教材,分析概念

每个概念都有其基本要素。如:平行四边形这个概念基本要素是: ①图形是四边形;②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又如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概念的基本要素是:①在数轴上表示这两个数的点一定在原点的两旁;②这两个点与原点的距离相等。只有正确分析概念的基本要素,才能全面深刻地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才能正确运用概念。

三、注意小结,善于比较

及时小结有助于概念的系统化,减轻学生记忆负担。许多不同的概念具有相似性。如数轴与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合并同类项与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的概念,相似三角形与相似多边形的概念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与“点到平面的距离”,“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与“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等。在讲解后一个概念时,若能从前一个概念引伸出,同时把它们串起来,记忆效果与更佳。突出知识结构的讲解,在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及内在联系。

四、注重符号,加深理解

“a≥b”应读作“a大于或等于b”即“或”字前后两个关系中只要有一个关系成立,该命题就是一个真命题。这样就能理解像“5≥5”这样的命题是一个真命题。

五、应用变式,优化思维

对于学生形成的新概念,及时进行质疑变式,可使学生认识概念的合理化、必要性。如学了“垂直”概念后,学生往往认为只有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才是垂直。而其他方向的“⊥”就不是垂直,这样教师可适当出一些不同位置的垂直关系,通过变式练习,学生对“垂直”概念的理解自然会深刻得多、全面而系统得多。

总之,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必须首先强化概念教学。特别是数学学科逻辑思维很强,更要根据数学概念的特点,让学生牢固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激发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增强灵活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