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智度论 白话译(第二册34)

 办公用品专卖店 2015-03-27
         大智度论 白话译(第二册34)
                        第二册卷21-卷40 
           卷第三十二 释初品中  四缘义  
  

    问道人

2014年03月30日 - 云中老歌 - 云中老歌的博客
 

【经】欲知诸法如、法性、实际,当学般若波罗蜜!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应如是住般若波罗蜜!    

【论】诸法如,有二种:一者、各各相,二者、实相。各各相者,如地坚相、水湿相、火热相、风动相,如是等分别诸法,各自有相。实相者,于各各相中分别,求实不可得,不可破,无诸过失。

(【论】一切法如,有二种:一、各各相,二、实相。各各相指,如地坚相、水湿相、火热相、风动相,象这样等分别一切法,各自有相。实相指,在各各相中分别,求实不可得,不可破,无一切过失。)

如自相空中说:地若实是坚相者,何以故胶、蜡等与火会时,舍其自性?有神通人,入地如水。又分散木石,则失坚相。又破地以为微尘,以方破尘,终归于空,亦失坚相。如是推求地相则不可得,若不可得,其实皆空,空则是地之实相。  

(如自相空中说:地如果实是坚相,为什么胶、蜡等与火会时,舍去他们的自性?有神通的人,入地如水。又分散木石,就失坚相。又破地成为微尘,用这个方法破尘,终归于空,也失坚相。象这样推求地相就不可得,如果不可得,他们的真实面目都是空,空就是地的真实相状。)

一切别相,皆亦如是。是名为如。法性者,如前说各各法空,空有差品,是为如;同为一空,是为法性。是法性亦有二种:一者、用无著心分别诸法,各自有性;二者、名无量法,所谓诸法实相。

一切别相,也都是这样。这称为如。法性的意思是,如前面说的各各法空,空有不同,这是如;同是一空,这是法性。这法性也有二种:一、用无著心分别一切法,各自有性;二、名无量法,所谓一切法实相。) 

如持心经说:法性无量,声闻人虽得法性,以智有量故,不能无量说。如人虽到大海,以器小故,不能取无量水,是为法性。  

(如持心经说的:法性无量,声闻人虽得法性,因为智有量,不能说无量。如人虽到大海,因为器小,不能取无量的水,这是法性。)

实际者,以法性为实证,故为际。又如阿罗汉,名为住于实际。 

(实际的意思是,把法性作为实证,所以称为际。又如阿罗汉,称为住于实际。)

问曰:如、法性、实际,是三事为一、为异?若一,云何说三?若三,今应当分别说!  

(问:如、法性、实际,这三事是同、是不同?如果相同,为何说三个名字?如果是三件事,现在应当分别说!)

答曰:是三皆是诸法实相异名。所以者何?凡夫无智,于一切法作邪观,所谓常、乐、净、实、我等。佛弟子如法本相观,是时不见常,是名无常;不见乐,是名苦;不见净,是名不净;不见实,是名空;不见我,是名无我。

(答:这三种都是一切法实相的异名。为什么?凡夫没有智慧,对于一切法作邪观,所谓常、乐、净、实、我等。佛弟子如法的本相去观察,这时不见常,这时名无常;不见乐,这名为苦;不见净,这名不净;不见实,这名空;不见我,这名无我。)

若不见常而见无常者,是则妄见,见苦、空、无我、不净亦如是,是名为如。如者,如本,无能败坏。以是故,佛说三法为法印,所谓一切有为法无常印、一切法无我印、涅槃寂灭印。  

(如果不见常而见无常的人,这就是妄见,见苦、空、无我、不净也是这样,这称为如。如的意思是,如本,没有能败坏的。所以,佛说三法为法印,所谓一切有为法无常印、一切法无我印、涅槃寂灭印。

问曰:是三法印,般若波罗蜜中,悉皆破坏。如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观色常,不行般若波罗蜜;观色无常,不行般若波罗蜜。苦、乐,我、无我,寂灭、非寂灭,亦如是。如是云何名法印?  

(问:这三法印,在般若波罗蜜中,全部都破坏。如佛告须菩提:如果菩萨摩诃萨观色常,不行般若波罗蜜;观色无常,不行般若波罗蜜。苦、乐,我、无我,寂灭、非寂灭,也是这样。象这样如何名法印?)

答曰:二经皆是佛说,如般若波罗蜜经中,了了说诸法实相。有人著常颠倒,故舍常见,不著无常相,是名法印;非谓舍常著无常者,以为法印。我乃至寂灭亦如是。般若波罗蜜中,破著无常等见,非谓破不受不著。

(答:二经都是佛说,如般若波罗蜜经中,清清楚楚的说一切法实相。有人著常颠倒,所以舍常见,不著无常相,这名法印;不是说舍常著无常的情况,把这作为法印。我乃至寂灭也是这样。般若波罗蜜中,破著无常等见,不是说破不受不著。)

得是诸法如已,则入法性中,灭诸观,不生异信,性自尔故。譬如小儿见水中月,入水求之,不得便愁。智者语言:性自尔,莫生忧恼!善入法性,是为实际。  

(得这些法已后,就入法性中,灭各种观,不生异信,因为性自然是那样。譬如小儿见水中月,入水求月,得不到月便愁。智慧的人告诉他说:(水中的月)性自然是那样,不要生忧恼!善入法性,这样是实际。)

问曰:声闻法中,何以不说是如、法性、实际,而摩诃衍法中处处说?  

(问:声闻法中,为什么不说此如、法性、实际,而大乘法中处处说?)

答曰:声闻法中亦有说处,但少耳!如杂阿含中说,有一比丘问佛:十二因缘法,为是佛作,为是余人作?

(答:声闻法中也有说的地方,只是少罢啦!如杂阿含中说,有一比丘问佛:十二因缘法,为是佛作,为是其他的人作?”)

佛告比丘:我不作十二因缘,亦非余人作。有佛无佛,诸法如、法相、法位常有,所谓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生故是事生。如无明因缘故诸行,诸行因缘故识,乃至老死因缘故有忧悲苦恼。

佛告诉比丘:我不作十二因缘,也不是其他的人作的。有佛无佛,一切法如、法相、法位常有,所说的因为此事有所以这事才有,此事生所以这事才生。如无明的因缘所以有一切行,各种行的因缘所以有识,乃至老死的因缘所以有忧悲苦恼。)

是事无故是事无,是事灭故是事灭。如无明灭故诸行灭,诸行灭故识灭,乃至老死灭故忧悲苦恼灭。如是生灭法,有佛无佛常尔。是处说如。

(此事无所以这事才无,此事灭所以这事才灭。如无明灭所以一切行灭,一切行灭所以识灭,乃至老死灭所以忧悲苦恼灭。象这些生灭法,有佛无佛常是那样。这个地方说如。)

如杂阿含舍利弗师子吼经中说:佛问舍利弗一句义,三问三不能答。佛少开示舍利弗已,入于静室。舍利弗集诸比丘,语诸比丘言:佛未示我事端,未即能答,今我于此法,七日七夜,演说其事而不穷尽。

(如杂阿含舍利弗师子吼经中说:佛问舍利弗一句义,三问三不能答。佛少开示舍利弗后,入于静室。舍利弗集众比丘,告诉众比丘说:佛没有给我显示事情的端倪,没能立即回答,现在我对于此法,七日七夜演说而说不尽。”)

复有一比丘白佛:佛入静室后,舍利弗作师子吼而自赞叹!

又有一比丘告诉佛:佛入静室后,舍利弗作师子吼而自赞叹!”)

佛语比丘:舍利弗语实不虚。所以者何?舍利弗善通达法性故。声闻法中,观诸法生灭相,是为如;灭一切诸观,得诸法实相,是处说法性。  

佛告诉比丘:舍利弗说的真实不虚。为什么?因为舍利弗善通达法性。声闻法中,观一切法的生灭相,这是如;灭一切观,得一切法实相,这里说法性。

问曰:是处但说如、法性,何处复说实际?  

(问:这里但说如、法性,何处又说实际?)

答曰:此二事,有因缘起故说;实际无因缘,故不说实际。  

(答:此二事,有因缘起所以说;实际无因缘,所以不说实际。)

问曰:实际即是涅槃,为涅槃故佛说十二部经,云何言无因缘?  

(问:实际即是涅槃,为了涅槃所以佛说十二部经,为什么说没有因缘?)

答曰:涅槃种种名字说,或名为离,或名为妙,或名为出;如是等则为说实际,但不说名字,故言无因缘。  

(答:涅槃有种种名字,或名为离,或名为妙,或名为出;象这样等就是说实际,但不说名字,所以说没有因缘。)

复次,诸法如者,如诸法未生时,生时亦如是;生已过去,现在亦如是。诸法三世平等,是名为如。  

(又,一切法如的意思是,一切法生的时侯和没有生的时侯是一样的;生成后生就成了过去、现在也是一样。一切法三世平等,这样名为如。

问曰:若未生法名为未有,生法现在,则有法可用;因现在法有事用相,故追忆过事,是名过去。三世各异,不应如实为一,云何言三世平等是名为如?  

(问:如果法没有生名为没有,生成后现实存在,就有法可用;因现在法有事用相,所以追忆过去的事,这名过去。三世各异,不应如实为一,为何说三世平等这样名为如?)

答曰:诸法实相中,三世等一无异。如般若波罗蜜如品中说:过去如,未来如,现在如,如来如,一如无有异。

(答:一切法实相中,三世等一没有差别。如般若波罗蜜如品中说:过去是那样,未来是那样,现在是那样,如来是那样,都是一样没有差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