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7日(星期一)12:14:45,农历六月十一,太阳到达黄经105°,斗指辛,进入小暑节气。 所谓小暑 《七修类稿》:小暑,六月节。 《说文》: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小暑(slight heat),暑气上升,但还没热到极点,接下来该迎接三伏天了。 此时昼长夜短,容易睡眠不足,每天中午都应该好好享受半小时的午睡。天气热,出汗多,易中暑,泡点清茶喝。午窗初睡起,幽兴付茶瓯。千百年的小暑天,我们都是如此消磨。 小暑三候 一候 温风至 温热的风吹来了。 二候 蟋蟀居壁 蟋蟀羽翼未足,在穴中面壁,不能出穴。 三候 鹰始击 地面气温高,老鹰飞至高空,开始追击猎物。 热在三伏 颜师注《汉书》云:「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 《历忌释》:「伏者,何也?金气伏藏之日也。四时代谢,皆以相生…金畏于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故曰伏也。」 庚五行属金,金畏于火,所以藏匿起来。从夏至后起,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后伏,谓之三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超过4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2014年,夏至是6月21日,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即初伏是7月18日-7月27日,中伏是7月28日-8月6日,后伏是8月7日-8月16日。 节气好食 消暑四豆汤 小暑节气日照时间和紫外线强度都加大了,很容易引发中暑。大量出汗引起体内水和电解质的丢失,及时补充水份非常重要。消暑四豆汤气味香润清甜,有清热解暑的功效,不寒不凉,老少咸宜。非常适合暑期饮用。 材料: 赤小豆、扁豆、绿豆、黑豆各30克,甘草6克。 做法: ① 材料洗净,稍浸泡,一起放入砂锅中,加2500毫升水(约十碗)。 ② 武火煲沸腾后,改用文火煲2个小时。 ③ 可加入红糖调味,亦可淡服。此量可供3~4人食用。 赤小豆性平味甘,可解毒、清热、利水;扁豆性平味甘,可和中化湿、补脾止泻;绿豆性寒味甘,可清热止渴、消暑利湿,自古就是消暑解毒的良药,是此汤的关键;黑豆性温味甘,可利小便、润肌肤、好颜色,在此既助赤小豆、扁豆、绿豆消暑利湿,又能减缓其寒凉之性。而甘草则有调和百药之功。合而为汤,消暑而不寒凉,利水而不伤肾。 养生宜忌 宜:北窗乘凉 陶渊明云:「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古人认为,适宜的居室应有南有北,如此则阴阳参半,冬夏怡人。若能如陶渊明般能从一阵凉风中忘却烦恼,也许就能如同上古圣人那般纯朴而快乐了。四季之中纵然有暑热,人生之中纵然有种种难题,有北窗而来的风,有心中所得,也不难熬。 忌:夏日坐木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制品,经过露打雨淋,含水量大,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尤其是中老年人,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夏日清新 《Summer》 - Joe Hisaishi 这是一首可能没听过名字,但当音乐响起时仍会让人感到熟悉的曲子。《菊次郎之夏》的主题曲,来自久石让大师。
烈日、绿荫、凉风、水岸,闭上眼睛就是一片夏日美景。不会为未来担忧,不再对幸福存疑,心里愉悦而安全,磕磕碰碰也是一种满足,于是,脸上泛起了微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