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解中国古代哲学的演变形态2

 灵藏阁 2015-03-28

中介1:古代智者解析河洛图时形成了“三易之法”即图像正位法、连山法、归藏法

 

图解中国古代哲学的演变形态2 

《周礼·春官》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别皆六十有四”

《周易》:即《易经》。它承载了过多的历史使命和任务,虽不乏文采和哲理,是国学(内含儒道两家思想)重要经典之一,内容包括《》和《》两个部分。《经》相传系周人所作,乃周易之根本,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相传为孔子看《经》之后有感而撰,但非周人所做,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但一般认为它是战国秦汉时期的儒家作品,也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周易一书,并非仅仅为占卜之书,乃是借占卜写修身。每个卦都是修行中岔路,人身不正,处世即不正。人若生病,事业亦必荒废。周易与其说占卜人事,不如说是记录人体内的各种病症。易经的存在,是互补了黄帝内经人体经络病症。人体经络运行不正,就要有是非灾厄。

:改变;:书籍。《易经》是一本揭示变化的书。太极图八卦六十四卦构成其主要内容。 

1、伏羲依照“河图”之启示而演成八卦,形成了《易经》典籍的核心内容,《易经》之五大规律也出自于“河图”之启示。 

2、《易经》以宇宙间万事万物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用“阴”和“阳”两个基本要素,描述了一个阴阳变化的系统。“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 两仪是对太极的细分;八卦是对阴阳的细分;六十四卦是对八卦的细分。每卦及卦爻的含义有单独的章节进行释义。

3、以《易经》规律为源头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在用而未被今人全面了解的中国文化之核心,包含了:对立统一、阴阳互根、阳逆阴顺、此消彼长、物极必反等规律,和这些规律数千年沉淀和积累形成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等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特征,以及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谐意识。(以上内容摘自百度词条)

逻辑图中只有周易八卦法被世代传承下来,而展示认识结构的连山法、论述结构的归藏法已经失传了。

应该看到,失传的连山法、归藏法均属于理性层次的逻辑方法。连山法的实质是按照认识结构进行分类、正位。这种方法在区分名称属性时得到了应用,即古代智者将名称分为“私名——类名——达名”,这样一来,在实践环节使得汉语的分类方法——山形结构法得以保留和传承下来。

归藏法是动态论述的圆圈结构。这种归藏法同样被老子大道传承下来,其中15章论述河图10的结构,就是归藏法的典型实例。直观形式的逻辑图为:

图解中国古代哲学的演变形态2 

由此看来,人们只要从认识结构、逻辑结构的角度解析河图,就能够准确把握连山法、归藏法的真实形态。

从理性思辨环节具有的完整形态的逻辑图型到能够在实践环节具体应用的三易之法,构成了中国古代早期智慧演变的一个鲜明特征。从逻辑模型到逻辑方法的形态变化,恰恰体现出人类智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逻辑结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