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许多学生认为老师歧视差生呢

 老包书屋 2015-03-29
    为什么总有学生认为老师歧视差生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谈。
    一方面,确实有老师歧视差生的情况发生;一方面,绝大多数老师没有这种心理。既然绝大多数老师从心理上排除了歧视差生的可能,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依然会固执地认为老师有呢?
     这恐怕是从许多现象上来认定的。
     一般来讲,在教室的座位安排上,好多老师都会这样安排,成绩好的相应的排在前面,成绩差的相应的排在后面。为什么这样安排,这里面有老师们的苦衷。一般来讲,如果成绩好的与成绩差的混搭坐在一起,客观上会造成成绩差的影响干扰成绩好的。让成绩好的学得更好,这是所有老师的共同心理。在什么情况下,老师才会让好的与差的坐在一起呢?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成绩虽然差,但自控能力较强,上课遵守纪律较好,并且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也有扎实的行动。如果成绩差的同学自己的学习意愿不强烈,整日抱着过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吊儿郎当,不服教育,抵触批评,那么,不要说老师了,即便是自己的父母也只得放弃了!
    第二个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有歧视差生之嫌的现象,上课时,老师让成绩好的学生发言回答问题的机会远远大于成绩差的学生。这是由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决定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毕竟不同于家庭教师,可以一对一的不受限制的辅导;也不同于私塾型教学。课堂教学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有明确的任务规定,有严明的纪律要求。这样一来,教师特别希望自己在上课时有良好的学习氛围,特别不希望有人在课堂上捣蛋。同时,为了确保教学进度,也特别不希望因为有人在一个问题上耽误过多的时间。那么,有学生对老师的误解,也在情理之中了。
    事实上,许多成绩差的学生背后,是行为习惯差,心理品质差,自我教育差。这样的情形累积到了一定的时间之后,他们的心理就会发展到严重的失衡状态。格外自私,格外敏感,也格外脆弱。经过一番痛苦的迷茫之后,这些人开始分化,有一类人整天怨天尤人,当然也抱怨自己,然而时不待我,最后空留嗟叹;有一类人,开始强烈反叛社会,对任何人都充满敌视,必要的时候,一定会做出极端的足以让世界震惊的事情,因为他确实不愿也不甘成为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色。如果说前者是社会的次品,那么后者一定是社会的危险品。
    没有一个老师愿意自己的学生变成这个样子。但是,谁也无法保证让自己不遇到这样的学生,即便是大圣人孔子,他也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于是,孔大圣人则发出深沉的喟叹“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也”,意思就是说,特别有天赋的人不需要改变,特别顽劣的人不能改变。也就是说,教育不是万能的。在古义中,“愚”有顽劣的意涵。 
    老师们不论是谁,遇到成绩差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去改变他们,当施尽所有的教育手段,仍然不见成效之后。第二步,是想办法如何不让情况恶化。万一恶化之后,只得无奈的选择放弃。
    有没有办法可以打消完全学生对老师的误解呢?我可以确切地说,没有,完全没有!只能是减少误解面,降低误解的程度。办法之一,就是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通畅和平等的对话沟通渠道。只有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平等的交流,乃至心与心的交流,才会出现奇迹。但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特别难。为什么?老师虽然可以容忍成绩差的学生,但绝不会容忍品质低劣,极无教养的学生。在这样的学生面前,连孔子也会不屑的,不然他为什么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呢?
    由此看来,在今天,教育确实是一个需要很好思考并重新界定的事情。我们需要呼唤教育的公平,我们更呼唤教育的尊严!在一个失去教育应有尊严的国度,教育者的职业荣光永远是一个奢侈的传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