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博物馆】唐代艺术珍品赏析(十一)

 RK588 2015-03-30
2014-06-27 晒宝会

 

现在来到隋唐(公元581年-公元907年)展室参观。隋、唐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陕西历史文化的黄金时代。现在的海外华人自称为“唐人”,其居住地成为“唐人街”,反应了唐朝对后世子孙产生的影响。
  隋朝于公元581年立国,并于次年开始营造都城——大兴城。大兴城是由少数民族建筑大师宇文恺设计并主持营建的。仅用了9个多月就完成了主体建筑,工程进展之迅速,开中国建筑之先河。唐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基础上进一步扩建并完善的。经过隋唐两代的建设,长安城成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宏伟、建筑最壮丽、布局最规整的一座著名都城。它的面积为83.1平方公里,相当于汉长安城的9.7倍。它比公元446年修建的东罗马首都拜占庭大7倍,比公元800年所建的阿拉伯首都巴格达大6.2倍,充分反映了一个盛世王朝的宏大气魄。

 

唐长安城含光门遗址模型


根据考古人员对隋唐长安城含光门遗址进行的清理,发现该段城墙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由此证实现存的西安城墙至少已有1400年历史,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城墙。

据考古专家介绍,含光门位于隋唐长安城皇城南墙偏西处,是迄今为止所发现最为完好的隋唐长安城遗址。该门有3个门道,东、西两门道的宽度为5.3米,中间门道宽度为5.5米,门道南北进深19米多。

考古人员不仅发现了实物遗址,还揭开了含光门昔日“行路”历史。中门道作为权贵专用的高等级门道,使用率低,损坏也少,几乎没有维修过,基本上保留着唐初期砌筑的材料与形制,砌砖规整而精致;东、西门道多次维修,大体保留着晚唐时期的遗迹,砖砌简单而粗略。

隋唐长安城城墙在千年历史中湮没殆尽,而含光门遗址独能完好保存,这与其特殊的历史遭遇有关。唐末时长安城遭废弃,到五代以后新建长安城,以唐长安城皇城南墙作为新建城的南墙,把含光门留用成为新城墙的一部分,仅留东门道作为过道。宋末至金时,含光门被全部封堵。明代新修西安城,含光门又被包裹在新筑城墙内,从此含光门深藏不露,历经清代、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后。到上世纪60年代西安破城修路时,才触及隋唐含光门遗址。

 

三彩建筑群
 
中国古代的木结构建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体系之一,隋唐时期又是我国古建筑发展的高峰。然而,经过历史的不断变迁,这些传统的建筑大多没有保存下来,所以,对当时房晕住宅的描述,主要参考文献所述或从敦煌壁画及其他绘画中的建筑形体。1959年在西安西郊中堡村发掘了一座唐墓,出土了大量精关的三彩遗物,尤为重要的一件是一组三彩庭院式建筑群,其布局组合完全是我国古代四合院式的传统建筑形式。它虽然是一组冥器,但它反映了唐代庭院布局的墓本特点,而且弥补了唐代住宅没有实物资料的缺憾。
西安西郊中堡村出土的三彩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代表。整个建筑群是一长方形两进院落,中轴对称模式。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大门、四角亭、前堂、八角亭、后寝,两侧是进深较浅的廊房。房子九座,其中一座星顶为歇山式,一座为房殿式,其余均为悬山式屋顶。其构成歇山式屋顶的应是主体建筑即正殿或大殿,而房殿式屋顶的即为小殿或客殿。另有一座体型较小,而且前后无门但有门槛通道的应为大门,其余则为次要建筑即偏殿、侍房或廊房。

 

四角攒尖顶方亭(画面中间),这种建筑模式迄今为止还很常见,所有的房屋模型均只有顶盖部分是唐三彩制作的,施蓝、绿、赭色釉。

后院情景,精致的八角亭,右侧的歇山顶后寝,细节非常到位。

八角亭局部,刻画非常细腻

 

整座院落布局严谨,雕梁画栋制作精美,而其高度的仿真性为研究唐代民居的构成与布局、唐代民居的建筑风格、唐代家庭生活构成提供了最好的材料。

三彩井(左) 黄釉牛
明宫模型

 

唐大明宫建于公元634年,是公元7-9世纪中国盛世唐朝的皇宫行政中心,位于千年帝都长安(今西安)城北部,先后有近20位唐朝皇帝在这里统治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在唐代末年的战乱中被毁。根据考古资料,它平面呈长方形,前朝后寝,南部是政务区,北部是生活区,其正南门丹凤门比北京天安门都宏伟高大,其御道广场仅比天安门广场窄100米,今人穿行其间仍感巍峨。
具体来说,大明宫位于今西安火车站以北,周长7.6多公里,面积约3.3平方千米,为北京故宫的4.5倍。宫城共11个城门,其东、西、北三面都有夹城;南部有三道宫墙护卫,墙外的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是唐长安城三大宫殿群(另两座是太极宫和兴庆宫)中规模最大又十分豪华壮丽的宫殿群。它虎踞于城北禁苑的龙首原上,在其上望终南千峰了如指掌,俯视京城坊市街陌如在槛内。

 

陶马


三彩低头马

唐大足元年(701年),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出土

初期的唐三彩以黄和褐色釉为大宗,间或以白、绿釉彩,蘸点在素胎的印花上,施釉草率,釉色黜暗,釉层厚实,流釉与脱釉现象普遍,说明制作技法仍较粗劣。从脱釉处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到白色的内胎,而且釉层比较厚,与胎体的结合也不是很紧密。三彩低头马周身施灰白色釉,上加赭色斑纹。

关于永泰公主墓以及有关文物的故事,后面还会提及。

 

彩绘陶卧驼 唐(618-907年),西安市东郊出土

陶马
彩绘陶骆驼

唐(618-907) 西安市东郊堡子村出土

(整理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