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粥的故事与制度

 king9413 2015-03-30

有这么一个经典故事:

        “有7个人组成了小团体共同生活,他们想通过制度来分食一锅粥,于是试验了很多方法:先是拟定一个人负责分粥,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又换了一个人,还是如此;后来他们换了一种方式: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碗里的粥看似平均了,但每人在一周内只有一天吃饱饭且有剩余;又有人想了个办法,大家选举一个老实本分的人主持分粥,刚开始这个人还算公正,没两天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者多分,无奈又产生了第四种方法,选举分粥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形成了监督和制约机制,这下公平基本做到了,但是总是为了分粥问题吵得不可开交;终于,大家想出了第五种方法:每个人轮流负责分粥,关键是分粥的那个人必须最后一个端粥,这样,7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但这过于理想化,实际操作中这样的制度非常难以制订。好像第五种做法是很好的,但其实也存在很大漏洞,因为有一个谁先谁后的问题。如果甲先拿,把50%的粥分在一个碗里,甲拿到后给分粥的人一部分粥,就是“回扣”,公平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制订出“按顺序”的规则来。但这个规则的制订存在的问题更多,谁先?谁后?凭什么先后等等,将来不胜其烦。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考虑“绝对公平”、“完美制度”的事情。做不到是一方面,即使能做到,那么监控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现实的说,大人物、关键任务满意、大多数其它人物满意就是很好的制度规定了。这其实也是企业里某些部门经理以上人员拿点、吃点公司东西无所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普通员工即使一张纸的问题也要清查处理的一个原因。虽然我这么说会有很多人不同意,但事实大多如此。

        我要说的,在中国的环境下,再完美的制度也是经不起多大推敲的。制度与公平与合理,也就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总是存在的,制度的制订,只能相对合理,相对公平。相对到什么程度,就体系了管理的艺术性。要根据公司上下各方面影响来权衡了。制度的出台,基本上是与各方达成的妥协。既然是妥协,就只能是相对合理和相对公平。

       分粥的例子,可以对应的是企业里奖金分配。事实上,故事里的第五种方法,哪家公司会在用?实际上,故事中最不合理的第一种方法却是最常用的。虽然有所谓的绩效考核在,但这个考核结果和分配的差异,大家可以自己思考原因在哪里。这或许就是“中国式管理”的一个典型例子吧,虽然未必见得效果比老外的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