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管理网格化的有益实践

 铁捻山 2015-04-03

             本报记者 满建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步伐的加快,农村进入人口快速流动期,村民居住也打破了原来以相对集中居住为前提设立的村民小组限制,原来“村委会+村民小组+村民”的农村管理模式面临许多新挑战,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如何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夯实农村基层基础,构建和谐干群关系,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在今年基层建设年活动中,旧城镇北耿村“两委”一班人围绕破解行路难问题,积极开动脑筋,集中群众智慧,建立了“街长负责制”,使困惑多年的农村难题迎刃而解,并为进一步探索农村网格化管理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一、实行“街长负责制”的缘起

北耿村是个仅有232户、845口人的小村,村“两委”成员5人,党员43人,村民代表8人。全村共有大小街道21条,由于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有16条街道多年来一直没有硬化过,被称为“小坑连大坑,高低不平整,雨天一身泥,晴天土刮风”,群众反映非常强烈。在今年的基层建设年活动中,北耿村被确定为市级重点帮扶村,修路被列为“十件实事”之首。镇党委、政府和包村部门市城管局一道,帮助该村争取上级帮扶资金28万元用于修路,让全村干部群众看到了告别泥土路、走上康庄道的希望。

面对群众的热切期盼,去年底换届后新上任的支部书记张银金、村主任耿玉良始终保持了清醒头脑。他们知道,修路是大事,是好事,更是难事。全部完成大小16条街道、总长2200多米、面积5100平方米、厚15公分的水泥硬化任务,还有两万多元的资金缺口,如何通过一事一议筹集上来?修路涉及全村近90%的农户,拆违刨树的任务很艰巨,如何不引发矛盾纠纷,真正把好事办好?道路修好后如何加强日常维护,做到路畅街净、长效保洁?仅靠几名村干部、几名村民代表去想、去办远远不够,必须放手发动群众,让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同心同智同力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观念一变天地宽。“两委”一班人统一了认识,在镇包村干部、帮扶工作组的指导帮助下,经过反复推敲研究,正式出台了实行“街长负责制”的具体操作办法。

二、推进“街长负责制”的做法与效果

民主推选好街长是前提。按照“大街选2人、小街选1人”的标准,由各街群众民主推选出27名街长,都是有威望、有能力、群众信得过、并自愿为民服务的热心人,其中有8名村民代表和10名有履职能力的老党员,平均年龄55岁左右。

签协议定职责是核心。村委会与当选的27名街长签订履职协议书,主要内容包括:确保本街一事一议资金足额到位;带领群众清理垃圾、土台、树木,确保修路期间本街不发生为一己之私阻挠干扰问题;路修好后,负责组织本街群众义务埋好路沿砖;确保本街不出现“五乱”现象,下雪后及时组织清扫和清运。街长的履职协议书由街长签字承诺、本街村民签字同意后,村委会盖章备案、正式生效。

履职尽责是关键。履职协议生效后,27名街长迅速进入角色,仅用1天时间,就全部完成2.4万元的一事一议资金收集任务;仅用2天时间,就完成了涉及5户占街门台清拆、1050多棵占街树木清刨任务,没有发生一起矛盾纠纷。村民耿文会门台高1.5米、斜坡占道0.6米,死活不愿清除,经街长柴炼钢反复做工作,认识到了拆不了就影响着一条街,清不成路基,修不上路,说了句“放在平时,谁动我的台,我就跟谁玩儿命,但现在我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利得罪了全街的邻居,都是过的乡亲日子,拆就拆吧。”于是自己拆除了门台;村民耿玉坡、耿三娃院子地势低洼,担心修街影响排水,本街村民自发为他们集资400多元垫院子,使二人积极配合修街;村民耿玉耪的叔叔是街长,为了不给叔叔的工作堵嘴,主动刨了自家已经种了近二十年的大杨树,带动全街刨树8棵,顺利完成了修街任务。在修路过程中,街长们带头出义务工,不怕苦、不怕累、不计报酬,感染带动本街村民齐上阵、齐出力、齐动手,使修路任务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全部完成。为长效保洁,街长每月组织本街村民进行一次大清扫,村委会组织各街开展“最清洁街路”评选活动,评选结果通过大喇叭和村务公开栏向全村通报。

村党支部书记张银金说:“大事靠‘法’,小事靠‘法儿’。街长负责制就是个好‘法儿’。在农村和群众打交道,不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感人。”村干部与群众工作沟通过程中遇到阻力,“街长”总是积极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处处发挥调解员作用,用朋友情、邻里情、宗族情消除沟通的隔阂、融化信任的坚冰,打通阻碍工作开展的梗阻。村民耿青江在自家的地与胡同口中间砌了一堵墙,阻止别人从自家地里过,村干部几次与其沟通,都没起到较好效果。“街长”邰炼钢和耿舒运是耿清江的本家叔辈,了解情况后,找到他家中与之交谈、协商,很快他就主动把这堵墙推倒了。

街长耿彦锋说:“现在我们村街道已经全部硬化完了,老百姓们都非常高兴,我们也感到自豪。我们这些街长都是有群众基础的,自愿为乡亲们服好务,执行村两委班子的决议,调解村里的一些小矛盾小纠纷,并以身作则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们村公路修的又快又好,是依靠政策正确引导,群众大力支持。” 到目前,“街长”们直接或协助村班子处理群众困难120件,协调资金32万元,调处矛盾5起,得到群众认可和好评。

“街长负责制”运行3个月来,北耿村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精神面貌都发生巨大变化。街净了、路畅了,群众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更强了,北耿村由一个后进村一跃成为全市基层建设年、村庄环境改造提升的示范村和观摩点。

实施“街长负责制”的启示

1、“街长负责制”完善并充实了村民自治的内容。村民自治,简单说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北耿村推行的“街长负责制”,正是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直接领导下,“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家园自己管”,制定和监督执行村规民约,协助当地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国家的法律政策,组织发展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本地治安,进行人民协解,促进乡村文化事业发展等工作。这些具体工作的落实,进一步加强了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实了新形势下村民自治的内容,使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更加突出,使党支部、村委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强。

2、“街长负责制”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桥梁。“街长负责制”制定的初衷和目的就是充分发挥街长的桥梁作用,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充分体现群众意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共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事实证明,“街长”确实发挥了和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成为理论政策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收集员”,沟通交流的“调解员”,联系群众的“服务员”。

3、“街长负责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抓手。街道管理的优点是网格化、区域化明显,方便管理。现在农村正进行变革、向社区化迈进,参考“三有一化”要求,街长负责制”有效解决了有人管事和有处议事等问题。街长负责制”通过管理细化、责任明确化,实现小事不出街、大事不出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街长”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组织土地流转、组建合作社等过程中的作用也日益显露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