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漆- 简介

 九日图书1976 2015-04-03

≠化学漆...^_^。中国漆艺术所用漆价值很高,下面就分段式浅析下为什么这么高......(注:不包含普通油漆、腰果漆,聚氨酯清漆等)

点击过万,小编写英文版.......

————————————————

中国漆、又名天然生漆、大漆、土漆,是从漆树上割下来的天然液汁。它是中国特有的、使用历史悠久的、天然形成的涂饰材料,至今没有一种合成涂料能在坚硬度、耐久性等主要性能方面超过它。

因此,它有“涂料之王”的美名(下图为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弓,八千年的历史^_^)。

古字“桼”同“,从象形文字中可理解为:桼”字,上部从木,左右各一撇,像用刀切破树皮,以竹管外导,下部从水,像木汁流出状(如下图)。

配以使用的稀释剂为干性植物油,如桐油、蓖麻油、亚麻仁油等。

传统的油和漆,像是一对伴侣,分不开,离不去。我国古代制作漆器时,常在漆中掺入桐油(或其他干性油),在涂饰建筑物时,常在浆灰中加入生漆或桐油做地仗活(即打底子灰);建筑彩画中用桐油和各种颜料、染料组成的油彩加绘各种花纹图案来增加装饰性。桐油的抗老化性能虽不及生漆,但它的油膜质感明显,既具有一定的硬度,又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和弹性。而生漆的产量比桐油低,成本比桐油高,故将桐油作为稀释料加入生漆中,既可改善生漆的性能,又可降低成本。如此把油和漆调和起来可以取长补短,物尽其用。

————————————————

【割漆】

每年的四月初到八月底是漆农们上山割漆的时节,漆农们早出晚归,找到合适采集的漆树,在距离地面半米处割出一道长约15厘米,深达2厘米,宽12厘米的口子,然后转到这个树的另一侧与第一个口子距离约40厘米处割开第二道口子,这样交错开口是为了不阻碍漆树自身的营养输送,保存漆树的生命。

割一年漆,要休息两年,如果你一直割的话,它是因为把漆(树)的树皮给割开,里面流出树脂,你如果一直割的话,树皮割很多,它就会死掉。

不仅如此,漆树要生长七年之后才可以进行第一次割漆,而且漆树每割十天就要歇十天,当割开漆树十分钟之后,漆才从割破的树皮中慢慢渗出来,流量非常少,在这个行业里,有‘百里千刀一两漆’的说法,漆农们要走上一百里路,在漆树上割一千刀才能得到一两漆,这种说法虽然夸张,但是足以说明生漆的产量之低和价值之珍贵,刚刚割下的漆液是乳白色的,与空气接触后会变成栗壳色进而成黑色,从漆树上采割下来的生漆里面会有颗粒状的杂质,并不能直接用来修饰物品,还需要用布进行过滤。

【滤漆】

滤漆时需要选用受力强,空隙均匀且细腻的布,这样效果最好,即时将生漆倒入布中,砸好布口,将两端分别绑在滤漆架上,上足劲儿。两人用木棒来回挤压布,擀出布包裹的生漆,直到漆全部流出后,布里留下的就是漆渣了。这个过程需要反复几次才能得到细腻的漆液,这样的漆液已经能够直接使用,但因为色泽度较差,一般仅仅用作底漆,如果作为面漆使用,需要将生漆进行提炼。

【炼漆】

师们将过滤后的生漆下盘量晒,不断搅拌,让漆液和空气充分接触,并用红外线照射,取出水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附着力。

嗯......勉强可以用了。

————————————————

说文解字上也有漆字。对漆字的解释,首先指为河名,秦岭北坡发源漆、沮二水(溪),入渭,周之先人兴于二水之间。说文说,漆从桼,从水。据我想,这个河为什么叫漆溪(水)呢?大概是河边盛产桼的树,于是以桼名之,因为是河,因而使桼从水为漆。演变到汉,连桼也变成漆了。

据此,漆之为名,其源有自,是可以证明的。漆之为用,可以被涂成薄层(成膜),能供涂饰(古代说髹物,今天可说涂装)。六经里几乎都能找到相关记载,足见我国用漆具有悠久历史,到了马王堆汉墓出土,就更是有了用漆的实物证据。

大漆极易氧化,遇空气即开始氧化颜色变深,完全干燥后则变为褐黑色漆膜,致密坚硬,好似一副风雨不透的铠甲,不仅耐磨、防霉、防水,更可耐高温、耐酸碱腐蚀。到目前为止,任何合成涂料都仍无法与这一古老的天然涂料匹敌。大漆有着广泛而不可替代的用途,包括作为海底光缆的防腐涂料。另外,这优质涂料还是味药,《本草纲目》载,漆气味辛、温,有消肿杀虫、活血散瘀之功效。

大漆优异的特性,是各种复杂成分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化学合成涂料根本无法复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